就在那裏

你見,或者不見我/ 我就在那裏

你念,或者不念我/ 情就在那裏

你愛,或者不愛我/ 愛就在那裏
個人資料
正文

我的公公婆婆

(2019-05-11 19:07:38) 下一個

題記:一年一度母親節。謹以此舊文和網上搜來的圖片,

祝我的婆婆、媽媽、姐妹、自己和女朋友們節日快樂!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無論何時,隻要提到婆媳關係,總是一個說不完的話題。自己常去的一個網站上,幾乎天天都有人在討論是否請公婆來幫忙帶孩子,結論是弊多利少。看多了,就覺得自己很幸運,因為我的公婆都是非常好的人,我和婆婆的相處極為和睦,幾乎沒有所謂的婆媳矛盾。

我的公公畢業於陝西師範大學中文係,是五十年代的大學生,也是當時當地屈指可數的大學生。我沒過門的時候,就跟他很熟。因為我的父親和他是至交,而我婆婆和我父親是同一個村的。父親是個愛熱鬧的人,喜歡唱秦腔。年輕時候也唱過新劇,《小二黑結婚》之類。公公過年去婆婆娘家拜年時,也會參與他們的活動,幫他們畫臉、編台詞,隻是不上台表演。那時,父親家窮,讀不起書,後來參軍去西安時,正值公公畢業後留在陝師大任教,是他指導我父親自學了從初中到大學的語文。至今父親很感念他,非常遺憾他的早逝。他是心髒病突發,那年剛退休,也剛買了新房。公公去世後,父親震驚之餘非常沮喪,很長一段時間心情都不好。他曾感慨地對我說:“若你姑夫(按未嫁前的輩分,我該稱婆婆為姑姑)還活著,肯定把你當自己閨女一樣看待。我們親家也一定走的很勤,一周總有好幾天會在一起吧?”在我的印象裏,公公長得結實,方臉,戴一副方邊眼鏡,常穿藍色中山服,有一圈胡茬,不太修邊幅,是個很開朗的人,常笑嗬嗬的戲謔我為“太學生”。遺憾的是他並不知道,他逝後兩年,我這個“太學生”成了他的兒媳婦。

婆婆和公公的感情很好,在我婆婆眼裏,我公公是完美的。“你不知道,他是個最有情義的人。”她說最記得的日常小事,是無論她幹什麽回來,隻要進門,他第一個動作就是接來一個小刷子給她拍土,然後搬來一個凳子讓她休息,接著就是一杯熱茶。他的體貼表現在極細微的小事上。比如說倆人去串親戚,他總說我婆婆:“你人小腳小,手也小,能有多大勁?”於是,他便拎著所有的包、袋子什麽的,哪怕是空的。到了門口才給她,然後自己背著手走在前麵。

關於這一點,我毫不懷疑。記得曾替老公整理舊物,翻出幾封家信。信是我公公的手跡,用毛筆,字很流暢,豎行,帶有強烈的文人氣息。對老公的稱呼,什麽“愛兒吾磊”,什麽“磊兒愛子”,洋溢著溫馨而親密的舐犢之情。在一封信裏,有他隨手填的一闕詞,美得讓我驚訝。也再次遺憾他去得太早,沒能知道自己成為他的兒媳婦,沒機會討論古今文學,向他請教作詩填詞。當然,老公比我更感遺憾,常懊悔自己當初年幼,沒能多陪陪父親。他說:“爸是個純粹的文人,除了看書,沒什麽特殊愛好。有時喜歡下跳棋,我又嫌無味,不肯好好陪他玩兒。現在後悔都沒用了。”

幾個孩子裏,老公上初中就跟公公去了陝西,至到高中畢業。在公公身邊五六年,公公天天做飯。老公常說,吃得最多的是排骨燉菜。那段時間,是老公最胖的階段。我不能想像公公係著圍裙繞鍋台的樣子——他們那個時代的男人,從來不進廚房的。尤其北方的男人,更是如此。我父親至今還是等母親把飯端上桌。老公在家裏也從不過問家務,飯來張口,衣來伸手。因此,我非常能體會老公對他的深情。記得與老公戀愛的時候,有一次聽廣播,無意聽到節目裏在朗誦朱自清的《背影》,正在說話的我發現他不吱聲了,一抬頭,看見兩行清淚靜靜地流下來。那是第一次見他流淚。後來的幾次,多是為了他的父親。他常感慨的一句話便是“子欲養而親不待”。因此,他對我婆婆加倍的孝順。

我常對別人說:“我婆婆可能幹著呢,人又好,是我的福氣啊。”這不是謬讚。雖然我婆婆個矮腳小,又沒上過學,隻讀過幾天掃盲班,可她識大體明大理,思維敏捷,心思細密,家裏戲稱為“撒切爾夫人”,我和老公也常說她是諸葛亮。當初,公公去陝西讀書、工作,一走就是三十年,那個家裏裏外外、上上下下都是她在支撐。說起往事,她半是自豪半是苦澀,說那時候生活艱難,她結婚時的金戒指、銀鐲子、天藍綢麵水紅綢裏的嫁衣等都拿到市麵上換了糧食。那些年,除了種地,她還賣過皮貨、豬崽、花線、圍巾、饅頭等,每天起早貪黑,累得隨時都會睡著。她人小力薄,把兩大包貨物從西安運回家簡直是個考驗。她說,她先把一個包拽到幾十步遠,放下,再回來拽另一個,如此來回反複。後來,公公買了縫紉機和鎖邊機,開了一片縫紉店,她才不幹體力活了。可是,每天做交來的衣服褲子卻要到深夜。就這樣,她十八歲進門至三十年後公公調回來,她當了幾十年的家,也辛苦忙碌了幾十年。

婆婆是個心軟善良的人,總先想著家裏老的、小的,忘了自己。對別人也是如此。大集體時期她做食堂保管員,負責給每家每戶分糧。她總會照顧那些年老無助的人。就是她用剩飯和鍋巴,救活了兩個人,一個身殘,一個年老。那些人也一直記著她的好,前幾天打電話回家,其中一個還托父親問候她,說若不是她,他哪能活到現在,哪能舒舒服服地曬著冬日的陽光?生活困難的時候,公公在陝西工作,一個人的工資除了家用,還帶著我老公和大伯父家的二堂兄,負責他們的上學和生活用度。婆婆獨自承擔著家裏的攤子。當初商量這件事的時候,她卻沒有任何怨言。那時,大姨家有八個孩子,更是一窮二白。有一次,晚飯前大姨父來家,婆婆知道他是無法可想了。便把家中所剩的糧全都給了他——不過是一小布袋——於是,家裏當晚便沒米下鍋。諸如此類的事枚不勝舉。

婆婆還是一個執著的人。她特別遺憾自己沒能讀書,常無奈地感歎:“學校就在村裏,我爸就是想不到讓我去讀書,偏要給我裹腳。唉……”因此,她非常珍惜學習的機會。那時候辦掃盲班,忙完地裏家裏的活,晚上還趕著去上課,走在路上還想著新學的字。她說,她那時寫的作文,都是貼在牆上當範文的。來美國後,平日閑來無事,我們教她計算機上看影碟和上網。剛使用鼠標的時候,簡直比攥著一塊生鐵還重,打開文件的步驟和上網的方法說過就忘。慢慢地用多了,便嫻熟起來。先是自己開關計算機,看影碟,後喜歡了上網看新聞。可是,她覺得文章裏的生字太多了,又決定學認字。從圖書館借了合適的書來看,遇到不認識的,便標出來問我們,問到了便工工整整抄在本子上。她常自嘲是八十老兒學認字,像猴子搬玉米,搬一個丟一個。可是,她很認真。每天都認幾個新字,做飯、幹活、帶孩子的時候反複念叨,第二天還要複習忘了的。一本書看完再看一遍,這一遍不是看故事,而是複習標出來的字,記住了的便擦去標記,忘了的再學。這讓我非常感動,也樂於幫她認字。教學相長。許多字還是因為她問我才確認讀音,甚至學會的,比如:“亓”、“乜”、“羋”、“奭”、“纛”等等。如此日積月累,碩果累累。那天,她由衷地高興,對我說:“我覺得現在上網遇到不認識的字少了!”

有時候閑聊,她問我們:“你們說,假如我從小念了書,會不會考上大學?”我便笑著說:“豈止是大學,讀個博士沒一點兒問題。”她便不好意思了,說:“博士太難了,我看,上個大學可能還行。”聽了她的話,老公故意逗她:“大學算什麽,您肯定能留洋。那樣的話,您可是咱家,不,咱地區第一個留學生了,嗬嗬。”婆婆聽了也笑,自豪地說:“我現在不算留洋嗎?不過不是留學罷了。但是,我可是咱們那裏數一數二會用計算機和上網的老太太啊!”我們連連點頭,這倒一點兒都不錯。說真的,假如她果真從小讀了書,憑那股子勁兒,上大學甚至留學都不是沒有可能吧?

如今,婆婆已是七十五歲高齡,可是雄心不減,今天視頻中還告訴我們,正計劃著周遊中國。如此看來,就算再來美國旅遊,也不是不可能的。

二0一一年於馬裏蘭

[ 打印 ]
閱讀 ()評論 (4)
評論
樹枝兒 回複 悄悄話 回複 '西雅圖登山' 的評論 : 你說得對。她算是最後一批被裹腳的人了。不過,這篇文章也已經差不多十年了,現在我婆婆八十好幾了呢。我婆婆現在身體很好,祝福她。:)
樹枝兒 回複 悄悄話 回複 '東湖綠道' 的評論 : 是的呢!一定是前世就有善緣。:)
西雅圖登山 回複 悄悄話 好文感人啊。。。善良的老人家,祝福她!75歲的人應該不會被裹腳了呀,我印象中隻有我奶奶(上世紀初生人)輩的人才會被裹腳。
東湖綠道 回複 悄悄話 有好公婆是多大的福氣呀!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