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少年以後---為存活的記憶

翟孟雲,退休前是位於波士頓的CVC by PAC,電氣工程師。中國出生,美國公民。居住在波士歐
正文

17.不同的故事

(2018-08-21 13:03:56) 下一個

17. "不同 "的故亊&整體與局布
      中學時,有個同學在學了化學後的一段時間內很是激動,像發現了什麽新東西似的。有一次,他神兮兮地對我說:“ 哎,真沒有想到我們這些人都是有機物,都是由碳水化合物組成,由原子分子組成”, “ 人就是這麽簡單嗎?又為什麽人與人又有許多的不同?一堆白菜,都是有機物,都是碳水化合物,都是原子分子組成,它們就完全一樣,人與人就不同了,真怪。”這個問題我不曾想過,也不明白為什麽。我隻好對他說:“這問題太難了,我不相信有人能答得出來”讓我沒有想到,他和他父親頂嘴時說出這樣的話:“你有什麽了不起,你我都一樣,像一堆爛白菜都是碳水化會物” 這話把他那沒上過學的父親氣壞,“你說什麽,我像一堆爛白菜是碳水化合物。”,“ 你這娃娃反了是不是?老子算白養了你。” 之後,他逢人便講,我那沒孝心的娃娃說我是碳水化合物,像一堆爛白菜。 這娃娃真不該上那個學,上學,上學都學了些什麽,都學壞了,滿嘴髒話。什麽碳水化會物,我得弄過明白。街坊上這些大人都沒上過學,對學校是敬畏的!有的人說,去問問學校的老師,什麽是碳水化合物。但是誰都不敢去。老師是有學問的人,我們是粗人。平時街坊寫個信唸個信,都找我們這些娃娃,遇到這個問題也來問我們。其實我們也不明白什麽是碳水化合物。老師說,碳水化合物是,由氫氧碳這些元素組成的有機物。化學性質穩定,物理性質,不溶於水,可以燃燒。我們把這些性質告訴了街坊。他們才驚呀到,難怪我們不怕水,怕火燒。死後就可燒成灰。但是也有人不信,他們說,“人是盤古王開天劈地時,用泥巴捏出來的。不信你在身上用手搓一搓,那泥巴就出來了,你們這些娃娃快把祖宗都忘了,什麽碳水化合物,瞎說” 我們隻好說那是迷信,我們講的是科學。 有人問, 照科學,說我們都是碳水化合物,為什麽有人聰明有人笨,有人有錢有人窮? 我們回答不出來,街坊就嘲笑我們,你們學了些什麽,一問三不知,連這麽簡單的問題都回答不出來,這就是命嘛,各人的命不同。命是"上輩子"就做定了的。上輩子是豬這輩子就笨,上輩子是猴子這輩子就聰明。”

     有人會說,每個人的大腦是不同的,這大腦產生的意識,是由每個人的生活經曆,受教育的程度確定的。人的記憶能力,對事物的反應度,靈敏度等的不同,造就了人與人在智力上的差別。但這是沒有得到證明的一種推測。最新解釋人與人的不同,是由於每個人的遺傳基因不同,是根本原因。基因是DNA中胺基酸堿基對的排列秩序,即所謂的遺傳密碼,這密碼是一種生物信息。這生物信息的不同就是人與人的不同,這是先天因素。但是人的記憶能力和反應力度等是和後天生活有關。我們要追究的是生物信息的來源。是進化或自然選擇得來的嗎?不是!自然選擇或進化,是生物對自然環境變化的長期適應的結果,是基因的逐漸變化的原因,不是生物信息的來源。生物信息的來源,一個可能的選擇,即上帝賦予了宇宙萬物的信息。宇宙萬物的不同都是因為構成他們的信息不同!例如,鋁製品可以做成各種東西,木材可以製成各種傢俱,這些東西之所以不同,都是因為設計者的意圖不同。這些不同的物品包含了不同的信息。人造的東西,是人賦予這些東西一定的信息。天然生成的東西,他們所含有的信息隻可能是上帝賦予的。 細細觀察這個世界,這個宇宙,幾乎所有東西都深藏著信息。不論是人造的還是自然生成的,都因它們"體"內的信息不同,而造成許多的不同。即使是構成物質世界最基本的元素,也是由它們"體"內的信息確定它們的"不同"的性質。化學元素的各種不同的性質,如元素是活潑還是惰性,是穩定的還是易於蛻變的等等,都是由這些元素的質子數、電子數來確定。這些不同的"數"就是信息 。

     *整體與局布
     我們在這裏是談論" 不同 "的故亊。自然界中,還有好多有趣的不同,例如,水,水是由氫氧兩種元素組成的。將水看成"整體",氫氧是組成這個"整體"的兩個"元素"。我們將得到這樣的結論:"整體"不具有組成它的"元素"的任何性質,而"元素"也不具有"整體"的性質。我們作過許多觀察得出這樣的結論。概括起來,“ 一個由至少兩個部件或元素組成的一個係統或整體。這個係統或整體,一定不會具有部件或元素的任何性質。而部件或元素,也一定不會具有係統或整體的性質” 如果這個結論是普遍成立的,那麽,根據對廣義相對論的討論,我們將會得出一些有趣的結論。
      廣義相對論指出:由於物質的存在,使得空間發生"卷曲"(space  warpage)。我們來考察這個結論的適用範圍。廣義相對論發表後的幾年,哈勃在美國加州的威爾遜天文台的觀測數據中發現:" 河外 "星係(銀河係外的星係)發出的光譜都存在"紅移"現象,根據多普勒效應判定,所有"河外"星係都在離我們而擴散開去。也就是說,宇宙在膨脹中。這裏所說的宇宙在膨脹中,是指物體與物體的距離在不斷增大,即星係與星係之間的距離在不斷擴大。進而推演出宇宙在大爆炸中產生及其理論。並在上世紀七十年代測試出大爆炸遺留下的痕跡,"宇宙微波背景輻射",以證實大爆炸的存在。廣義相對論的一個重要結論,星球與星球間都存在引力,引力使空間卷曲,卷曲空間使物質更為集中,以至使空間坍縮。在卷曲的空間中並未發現有物質的自然分散,即空間的膨脹。在卷曲的空間中(即星係的內部),由於引力的存在,而自然形成星係的"質量中心"。在銀河係中,這些組成銀河係的恆星、行星及宇宙塵埃等都會圍繞著銀心轉動。但是由這些星係,星團構成的宇宙空間,就完全沒有這些星係內部中的那些特性。由星係,星團構成的宇宙空間,雖然有物質存在,但是沒有引力,空間是平直的,沒有宇宙質量中心。廣義相對論關於,"物質產生引力,引力使空間卷曲。"的結論,在星係與星係之間的空間中是不成立。星係光譜紅移和微波背景輻射的存在與相對論的時空卷曲相悖。

     這是否說明,係統或整體與局部或元素的性質是不可能相同的。我們在研究星係與星係之間的物理性質時,應該有新的觀點和新的理論。暗物質的引入是否恰當?到目前為止,人類觀察世界僅僅依靠著電磁波,並未出現其他種類的觀察世界的新手段。在科學領域中,測猜是需要的,但並非十分有用和可靠。像愛因斯坦那樣理想推測,是不多見的,也不十分可靠。科學家們引入暗物質的理由之一,是用引力理論計算太陽係繞銀心旋轉的速度與實測不合,而且差距甚大。他們想過沒有,時空是彎曲的,你們所用的距離R是彎曲空間的嗎?在彎曲空間中星球之間的距離該如何表示才與真實的情況一致。這個問題並沒有真正的求得可信的答案之前,就提出新的設想,應該說是超之過急,有違科學研究的基本精神。

    在對量子論的理解上,在談到微觀世界中量子行為的不確定性時,愛因斯坦曾說:“上帝並不會擲骰子”。這是為什麽,因為他是用宏觀世界中物體行為的確定性,來判定微觀世界中量子的行為。不相信量子行為的不確定性。宏觀世界是由微觀世界構成的,這就是整體與局布的關係。宏觀世界的物理概念不可以用來解釋、觀察微觀世界。廿世紀初,人們用宏觀世界中的物理定理去解釋具有微觀世界特征的“黑體輻射”等現象,遭遇到困難就成了必然。

[ 打印 ]
閱讀 ()評論 (0)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