樂以忘憂

古稀之年,知足常樂,助人為樂,自尋其樂!
個人資料
李培永 (熱門博主)
  • 博客訪問:
正文

範守綱飛到北京,我們相聚在人教社

(2025-07-19 17:51:48) 下一個

四、我的十年教學成長(31)

                                              範守綱飛到北京,我們相聚在人教社

1986年10月8日晚上,周正逵先生和石家莊一中的董小平老師,正在我們房間討論高二年級《文學讀本》的教學問題。範守綱先生突然從上海飛來,也住到了人教社招待所。

範守綱時任上海《語文學習》主編,我與他相識,因了學生王江的課外練筆文《假如我是武漢市的市長》。

1984年11月,我們相見於桂林的“漓江之秋”全國語文教改盛會。他與我都是那次盛會的嘉賓,被大會接待組隨機分到同一個賓館的同一間客房。後來,報到嘉賓超過了預定計劃,重新調整住房,我們兩還是被調整到同一間客房。

永遠難忘那次奇遇,

我報到後,馬上就分到一個“雙人標間”,進門不一會兒,又來了一位中年人,非常禮貌地問我貴姓,我自報叫李培永。他立即上前雙手緊握我的手說,“你好!你就是李培永呀!我是上海《語文學習》的範守綱。模範的範,遵守的守,語文教學大綱的綱。我就是模範遵守語文教學大綱的範守綱。”他不停頓地接著說:“我們九月初已經通過書信聯係過了,沒有想到大會把我們兩人分到一起住了!太好了!我原來還想開完會後去武漢華師一附中找你呢!”我一聽他快速說完之後,非常高興,非常感謝他準備專程去武漢約我寫稿!

初次見麵,白天,他忙得不亦樂乎;晚上回到房間都十一二點了,他還要與我聊,怎樣從另一個角度來反映小作者王江的思想、文筆等。幾個晚上的討論,他從我的談話中,捕捉到了新信息,就是王江的另外一篇獲獎作文《夏夜納涼小記》。還請我寫了一篇評論《反彈琵琶出新意》,同時發表在1985年第一期《語文學習》上。由此,我深感範守綱不僅是一位非常敬業的編輯,還是一位思維敏捷、視野開闊的文化人,更是一位熱心助人的領路人。就是那次會上,他帶我認識了魏書生等全國著名的語文特級教師。

範守綱這次來北京負有重任。

他與人教社中學語文編輯室的老師們都非常熟悉,與周正逵先生也是老朋友了。一坐下就向大家介紹上海語文界的近況,打算在下個月開一次“語文戰略討論會”。《語文學習》最近連續發了幾篇文章,意在引起評論。我們搞這個戰略討論會,隻對事不對人。周正逵先生馬上說,要評論就從葉老的語文教育思想開始,一分為二地深入地進行評論。

8月11日是周末,王老師安排張必錕、朱泳燚和我去慕田峪遊覽長城,邀請範守綱一起去。他與必錕、泳燚都是老朋友了。從人教社到懷柔的慕田峪,車行兩小時左右,沿途聽他們三人聊往事、論古今,即興而言,妙語連珠。必錕先生年近“耳順”,飽讀詩書;守綱和泳燚年近“知天命”,事業有成;我剛過“不惑”,恰遇貴人高人同行,四人行,三人都是我師啊!人生之大幸也!

我們到了慕田峪,從停車場到長城烽火台,高達700公尺左右,石梯1200餘級。必錕先生漫步攀登,我們三人是一口氣登上去了。我自覺輕鬆,一方麵是第一次登長城興奮使然,另一方麵是這二十天來,每天早上起來,繞景山公園跑兩圈,堅持鍛煉初見成效。

山上的人們AI 生成的內容可能不正確。

(左起範守綱、李培永、朱泳燚)

我們四人邊遊覽,不時即興抒懷,也說人生經曆。他們對我最近的處境,大發感歎,所言如國正先生所說“快然當之”!我尤其要向朱泳燚學習,早年他的一篇說明文《看雲識天氣》就被選為中學語文的課文,一直都未被署名。他仍堅持一邊教書,一邊寫作。一部《葉聖陶的語言修改藝術》專著享譽中國語言學界。

下午,我們四人回到人教社吃完晚飯後。範守綱約我和朱泳燚去拜望國正先生。聽他與國正先生聊語文教育教學,臨分手時,範守綱請國正先生第二天去人教社辦公樓前合影,國正先生欣然應允。朱泳燚懇請先生賜墨寶,我也請先生再賜一幅給我。先生非常高興地答應了。

一群男人和女人站在門前AI 生成的內容可能不正確。

(左起朱泳燚、範守綱、劉國正、李培永)

範守綱在人教社住了十來天,還去采訪了張誌公先生。   

 我們遊覽長城回來後的第二天,我和朱泳燚應邀陪範守綱一起到誌公先生辦公室時,先生非常熱情,見麵握手後就拿煙,一邊點煙一邊說,醫生、親人都勸我戒煙,還有朋友告訴我,說吃糖可以戒煙。沒有想到,煙沒有戒掉,吃糖又有癮了。這不,原來隻要煙、酒、茶,現在還要加上糖果。

誌公先生侃侃而談,兩個多小時,縱橫捭闔,集中圍繞三個“興奮點”,即語文教育封閉型問題;語文教育辯證思維;語文教師要學一點專業理論,來闡述他的語文教育思想。?

範守綱先生真是一個采訪高手,他在與誌公先生的聊天中,不知不覺把他要問的問題,都請誌公先生談到了。

我們在聊天時,誌公先生還講了一件趣事。他說,有一年,他陪呂叔湘先生參加北京市中學語文研討會時,叔湘先生拿著會議議程單,指著一位發言人的名字問:“誌公啊,這位老師的名字怎麽讀呀?”誌公先生一看,忙說:“不認識”。於是,請問會議主持人,才知道那位老師就是北京著名語文特級教師劉朏朏(fēi)。

當天晚上,範守綱帶我和朱泳燚去北京師範學院,拜訪了劉朏朏老師和她的先生高原教授。他們夫婦準備創辦《說寫月刊》,明年一月公開發行。我們就這個刊物的欄目進行廣泛深入地討論。劉老師約請我們三人為該刊寫稿。

範守綱先生還約我和朱泳燚一起去拜訪葉聖陶老先生。

我們到了葉老家,出來開門的是葉至善先生。他急忙說:“範老師、朱老師,真不湊巧,老人家去醫院了。”範守綱立即表示,沒有什麽事,就是來看望葉老的。葉至善先生請我們進客廳喝茶。

至善先生是葉聖陶老先生的兒子,那年也有七十多歲了,長相酷似葉老,滿頭銀發,連眉毛都全白了。他與葉老一起住的四合院,是北京市剩下的為數不多的正宗的四合院,屬於“北京市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我們在客廳與至善先生談有關語文教育教學的一些事。

範守綱以前曾采訪過葉老,與他們一家非常熟悉。朱泳燚因以前寫《葉聖陶的語言修改藝術》那本書時,常去葉老先生家請教,與葉老一家也非常熟悉,所以談話非常自然,討論也非常熱烈。給我印象最深刻的是葉至善先生談語文課本選教材時,說到他父親的《景泰藍的製作》一文,他明確表示,這篇文章不應該選入中學語文課本,理由是文章的內容太專業化了,老師不容易講清楚,學生也比較難理解。

一下午時間很快就過去了。臨別時,至善先生一定要送我們出門,走到院子中,我們四人照了一張合影才依依惜別。

男人們站在一起AI 生成的內容可能不正確。

(左起朱泳燚、葉至善、範守綱、李培永在葉老家庭院合影)

感謝範守綱先生引領我走近語文教育大家,聆聽他們的諄諄教誨!

【附錄】漓江之秋”盛會,幸遇範守綱

男人和女人站在山上AI 生成的內容可能不正確。

(1984年11月在桂林,我與範守綱在遊漓江的船上合影)
1984年國慶節收到人教社《課程·教材·教法》研究所所長、全國中學語文研究會秘書長張定遠老師的來信說:“中學語文研究會準備在廣西桂林,舉辦一次全國規模的大型語文教改研討會,國正先生讓我通知你屆時去參加會議。”

1987年10月17日收到廣西桂林“‘漓江之秋’語文改革研討大會秘書組”來函,正式通知會議日期。
1987年11月5日,清晨,到達桂林火車站。“漓江之秋”語文改革研討會是一次全國語文教改的盛會。參加會議的語文教育家、學者、語文特級教師、語文教學改革一線的中學老師代表、各省市的教育出版社負責人、各地及師範院校的語文刊物的主編等一千多人,齊聚山水甲天下的桂林。
我作為大會特邀代表,被安排與國正先生、定遠先生住在同一個賓館。
我報到後,馬上就分到一個標間,進門不一會,又來了一位中年人,非常禮貌地問我貴姓,“免貴。我叫李培永。”他立即上前雙手緊握我的手說:“你好!你就是李培永呀!我是上海《語文學習》的範守綱。模範的範,遵守的守,語文教學大綱的綱。我就是模範遵守語文教學大綱的範守綱。”他不停頓地接著說:“我們九月初已經通過書信聯係過了,沒有想到大會把我們兩人分到一起住了!太好了!我原來還想開完會後,去武漢華師一附中找你呢!”我一聽他快速說完之後,非常高興,非常感謝他約我寫稿!
範守綱主編九月初給我來信說,他們已經決定發表王江寫的作文《假如我是武漢市市長》,希望我繼續提供學生的優秀作文。

他放下行李後說,我們兩個住在一起太好了,我先去找其他人談事,晚上回來,好好聊聊我打算找你約稿的事。
報到第一天,白天在賓館,遇到在洛陽和蘭州會議上認識的很多熟悉的朋友;還特地去拜見了國正先生和定遠先生,向兩位前輩匯報了蘭州會議回學校後的情況,著重談了王江的《假如我是武漢市的市長》,經中央廣播電台播出後引起強烈的反響。江蘇省和湖北省教育出版社都有意出版該生的作文集。現在收集整理了該生近四萬字的課內作文和課外練筆文,全部是該生參加語文實驗班後寫的文章。我們學校領導研究決定交給湖北省教育出版社出版。想請兩位前輩到時給她的作文集寫《序言》。他們欣然應允。
當天晚上,範老師忙到十一點左右才回來。洗漱完畢,躺在床上開始聊天。他先說約稿的事,覺得《假如我是武漢市市長》一文已經廣為傳播,現在要從另一個角度來考慮,可不可以再找一篇優秀作文,你也寫一篇評點作文的文章,發在明年《語文學習》第一期。你我這幾天有時間再研究一下選文和點評文章怎麽寫。(然後,他說這幾天你跟著我去結識一些新朋友,以後多與他們聯係,學習他們的教學經驗。他先後介紹我認識了魏書生、徐振維、錢夢龍等著名語文特級教師。

(1984年11月在桂林,右起範守綱、魏書生、李培永)

範守綱與我商定,準備在1985年《語文學習》第一期發表學生王江的另外一篇優秀作文《夏夜納涼小記》和我的評論文章《反彈琵琶出新意》。

《夏夜納涼小記》,是王江參加湖北省教育學院組織的語文教材改革實驗班,命題作文競賽一等獎的作文,全文如下:
武漢的夏夜悶熱得出奇,人們紛紛搬出藤椅、小凳、竹床到屋外納涼。屋外滿天的星星都睜大了眼看著下麵納涼、談天的人們。人們有的打著鵝毛扇,有的搖著大芭扇,還有的人家把電扇搬了出來。大家這兒一群,那兒一夥,海闊天空地談論著。婆婆們叨嘮著各家的媳婦:誰家的媳婦昨天和婆婆吵了一架,誰家的媳婦今天又給自己的婆婆買了一件新衣服。而老頭子們則聚在一起各自誇耀著當年“行船走馬”的往事。媽媽們則談論著自己的孩子:老大的成績好,考了幾個一百分,老二的成績差,有幾門不及格。一群小夥子起先是圍作一團,在“楚河”“漢界”上廝殺,這會兒天黑了,便把棋子丟在一旁,談起最“熱門”的話題一一剛剛閉幕的第二十三屆洛杉機夏季奧運會。
也許是出於對奧運會的興趣,我靜靜地躺在竹床上聽他們談話。“朱建華真臭,還二米四零呢,連個金牌也沒撈到,隻得個銅的,真丟人!”一個小夥子大聲地嚷著。“就是!”另一個附和著說:“早知道這樣,去年,十佳,我才不選他!”“唉,你們不知道吧,按《參考消息》上登的跳高冠軍默根堡的教練的話說,世界跳高記錄的保持者從來沒有過在奧運會上拿冠軍的先例,所以朱建華也沒有這個份。”一個小夥子氣憤地說;“別聽他的,那隻不過是個‘參考消息’。”另一個小夥子慢條斯理地說;“過兩天,我們給朱建華寫封信,教他再好好地練四年,八八年到漢城破個記錄,撈個金牌回來給他們看看。”沒有人說話,大家好象都很讚成,也許已經在考慮這封信該如何寫了。
過了一會,不知是誰突然說:“周繼紅這次不錯,拿了塊金牌,為咱們湖北人爭了點光。童輝太不夠意思,隻得個老四,少說也該拿個銅牌,好歹是個奧運會呀。”一個接著說。“喂,告訴你們,這次奧運會中國的十五塊金牌,男同胞占了十塊!”一個報告著他的新發現。“得了、得了,人家女排的一個‘三連冠’就頂你十個。”另一個打斷他的話。提到女排不知誰歎了口氣:“唉,女排好,女籃也不賴。可男排、男籃還不知道排第幾呢!”一個接著說:“男排、男籃不管怎麽樣,總算進了奧運會,你瞧瞧那足球隊……”
一談到中國足球隊,他們說的就更多了,什麽古仔哪場球沒踢啦,李華筠有一次該進的球沒有進啦,還有曾雪麟有幾場球不該不讓林強上啦……。談著談著,有一個小夥子說:“我看靠他們是不行了的,最好我們明天去小學選幾個苗子給曾雪麟送去,讓他培養幾年,準能衝出亞洲。”他的話引起了一陣笑聲。
其他幾群談天的人都去睡了,這一群還在談。一陣涼風輕輕吹來,他們還在談論著李寧拿了三塊金牌,馬燕紅馬上就要退役了,欒菊傑還要幹上個四、五年等等,直到很晚才散去。
我抬起頭仰望著天空,天上的星星眨著眼睛,好象也在思索,在回憶:十五塊金牌凝結著多少人的汗水,十五塊金牌又牽動了多少人的心!
離那次納涼之夜已經有一個多月了,我不知道他們給朱建華的信寫了沒有,給足球隊選的苗子選到了沒有。但是我知道他們都有一顆中國心……。
下麵是我寫的評論文章:《反彈琵琶出新意》

王江同學,你的習作《夏夜納涼小記》,截取了生活中的一個片斷,表現了廣大青少年的愛國之心、報國之誌,從一個不易引人注意的側麵,反映了我們這個時代的精神風貌。文章以較新的立意,獲得了湖北省重點中學語文教改實驗班作文競賽的一等獎,你的進步真是令人高興。
你還記得嗎?兩年前,你也曾參加過一次作文競賽,當別的同學捧著獎品回來時,你既不難過,更不氣餒,而是在當天的日記中小結了失敗的主要原因,與獲獎作文相比,你寫得太落俗套了。你下決心要趕上別人、超過別人。當時,我誇你“有誌氣”。
這次你的作文獲獎了,我相信你一定能像對待失敗一樣,正確地對待成功。如果不因成功而飄飄然,靜下心來認真小結一下,一定又能獲得新的東西。許多有作為的人,就是從反複的失敗和成功中豐富經驗、不斷前進而成才的。你應該而且可以成為一個有作為的人。
“文章合為時而著。”文章的新意源於生活。一個作者如果沒有強烈的生活感受,怎麽能發現生活中的美,找到生活中的美?沒有這些發現,即使用再多的華麗的詞藻也不能使文章增輝。而你這篇作文的立意就有自己的“發現”。你和大家一樣,為中國奧運健兒的勝利而狂歡,為他們的失利而懊惱。你把自己這種強烈的生活感受傾注在作文之中,不僅是因為“興趣”,而且是因為“十五塊金牌”也連著你的心!因為你也一樣有著一顆中國心。這樣,在你的習作中,才能通過一幅夏夜納涼小景,再現人們的美好心靈。因為你們的感情是共鳴的。俗話說。“言為心聲”。“天黑了”,我們看不見小夥子們的表情,但你把他們的對話,寫得那麽生動,那麽充滿生活氣息,仿佛讓我看到他們正在“給朱建華寫信”,似乎使我們聽到他們關於奧運會的一個又一個“話題”。言談之中,他們對朱建華的拳拳之意,對發展我國足球事業的眷眷之情自然流露,為篇末點題“他們都有一顆中國心”作了較好的鋪墊。
題材相同,要使文章立意新穎,求異思維是一種思考方法。你平時最喜歡閱讀書刊雜誌,王通訊同誌寫的《琵琶反彈意如何》這篇文章你讀過嗎?作者以‘絲路花雨'舞劇反彈琵琶令人耳目一新為例,說明“從‘反麵’做文章,應該看作是一條思路”。而要運用這條思路,必須動腦筋。你寫的這篇習作,是動了腦筋的。參加這次作文競賽的不少同學,都以奧運會為題材,盡管也寫得不錯,但大都是流於一般的記敘或正麵描寫場麵。而你的習作,沒有寫激烈的拚搏場麵.,沒有寫我國健兒獲得金牌的成功,而是“反彈琵琶”,從舉世矚目的朱建華失利寫起,寫小夥子們對朱建華的看法和信任,寫他們對發展足球事業的設想。小夥子們的談話在一陣笑聲中結束了,你的思路卻在笑聲中延伸,繼續“在思索,在回憶”,終於找到了他們爭論的出發點,原來是“都有一顆中國心”。運用這種“反彈琵琶”的思考方法,也即求異思維的思考方法,表現了你的勇氣和魄力,也取得了好的效果。希望你以後不論是寫文章還是學別的知識能自覺運用這種思考問題的方法。運用這種方法思考,還要注意王通訊同誌總結的兩條經驗。其一是“反彈”對象必須是可以“反彈”的事物;其二是“反彈”的效果必須予社會有益。離開了這兩條,就不可能有創造,反而會產生荒謬。“運用之妙,存乎一心”。我想你是會注意到的。

你這篇習作獲獎了,下一步該怎麽辦?你和同學們經常引用球王貝利說過的一句話:“我的目標是下一個”。你的目標是下一篇,對嗎,願你繼續努力。

 

 

 

 

 

 

[ 打印 ]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