樂以忘憂

古稀之年,知足常樂,助人為樂,自尋其樂!
個人資料
李培永 (熱門博主)
  • 博客訪問:
正文

教育隨筆(57)給教師的幾點建議

(2019-10-13 06:48:54) 下一個

教育隨筆(57)給教師的幾點建議

2013年在海南省五指山市教育局當顧問,應邀分別到瓊州師範附中和五指山中學,給兩校的全體教師講教學問題。我的講話題目是《給教師的幾點建議》。

我從事中學教育教學四十多年了,1991年被評為海南省首批語文特級教師。總結我一生的教育教學經驗,可以概括為:

一個宗旨:教學生學會學習;

二個負責:就是麵向全體學生,對學生一生負責;服務全體學生,對學生一家負責。

三個“不準”:不準體罰和變相體罰學生;不準用言語傷害學生;不準在情感上冷落學生。

四個“原則”:在課堂教學過程中必須遵循主體性原則、激勵性原則、啟發性原則和公平性原則。

由於時間有限,今天隻講與課堂教學密切相關的五個環節:備課、上課、作業、輔導和考試。

一、備課:

前蘇聯著名的教育家蘇霍姆林斯基曾經講過的故事:一位有30年教齡的曆史教師上了一節公開課,課題是《蘇聯青年的道德理想》。區培訓班的學員、區教育局視導員都來聽課。課上得非常出色。聽課的教師們和視導員本來打算在課堂進行中間寫點記錄,以便課後提些意見的,可是他們聽得入了迷,竟連做記錄也忘記了。他們坐在那裏,屏息靜氣地聽,完全被講課吸引住了,就跟自己也變成了學生一樣。
    課後,鄰校的一位教師對這位曆史教師說:“是的,您把自己的全部心血都傾注給自己的學生了。您的每一句話都具有極大的感染力。不過,我想請教您:您花了多少時間來備這節課?不止一個小時吧?”
    那位曆史教師說:“對這節課,我準備了一輩子。而且,總的來說,對每一節課,我都是用終生的時間來備課的。不過,對這個課題的直接準備,或者說現場準備,隻用了大約15分鍾。”

這段答話啟開了一個窗口,使人窺見了教育技巧的一些奧秘。像這位曆史教師這樣的人,我在自己的區裏隻知道有30人左右。他們從來不抱怨沒有空閑時間。他們中間的每一個人,談到自己的每一節課,都會說是終生都在備這節課的。
    我以為蘇霍姆林斯基上麵講的“終生”都在備課,既是一種方法,更是一種精神,那就是敬業精神。我們既然已經選擇了教師這個職業,就應該學會“終生”備課。

具體來說,怎麽備課呢?備教材、備學生、備教法、備學法、備教案。

1、備教材:

蘇霍姆林斯基說:

“如果你們看到某一位教師在課堂上忠實地複述教科書,那就可以斷定,這位教師距離教育工作的高度素養的境界還相差甚遠。

一個好教師是這樣的人,他精通他所教的科目據以建立的那門科學,熱愛那門科學,並了解它的發展情況——最新的發觀、正在進行的研究以及最近取得的成果。除此而外,本人若能熱心於本門學科正在探討的問題,並具備進行獨立研究的能力,這樣的教師則可成為學校的驕傲。”

多少年來,人們普遍認為語文是文學性的,沒有什麽科學性,就是現行教材也沒有什麽科學性,學生一兩個禮拜沒有來上課,不影響他的繼續學習。其實語文學科如同世上任何事物一樣,都是有規律的。比如,讀書破萬卷,下筆如有神。不僅告訴我們讀與寫的密切關係,同時也告訴我們學習語文的規律。那麽中學語文的係統性、科學性是什麽呢?中學六年,我們該教給學生什麽呢?這是在備課中首先要思考的問題。

孟子雲:“以其昏昏使人昭昭”自己都搞不明白,如何教學生呢?中學語文就是要教學生“聽、說、讀、寫、思”。(愛聽、多聽、會聽;愛讀、多讀、會讀;愛寫、多寫、會寫;敢想、多想、會想;敢問、多問、會問;敢說、多說、會說。)因為中考、高考不考“聽、說”,所以沒有幾個老師重視這兩個方麵的教學,對讀什麽、寫什麽也沒有了解它的係統性和科學性。

按教學大綱和考試大綱的要求,中學語文要教學生讀實用文、文學作品和文言文。

實用文包括記敘文、議論文和說明文,還有應用文。要求學生會讀會寫。

文學作品隻讀四種文學樣式:詩歌、散文、小說和戲劇。要求學生初步學會鑒賞文學作品。

文言文課文包括了實用文和文學作品。要求學生能借助工具書閱讀淺易文言文。

這就是說,教師備教材必須從整體上把握教學大綱和考試大綱,根據大綱的要求和教材的具體內容,明確要點:該講什麽不講什麽;突出重點:多講什麽少講什麽;以及如何幫助學生突破難點。

備教材,要特別重視每一篇課文(其他學科每一章節)教學的起始階段,要設計一上課就能抓住學生的眼球、激發學生學習興趣的導入程序。俗話說,好的開頭是成功的一半。

2、備學生:

蘇霍姆林斯基說:

“一個好教師意味著什麽?首先意味著他是這樣的人,他熱愛孩子,感到跟孩子交往是一種樂趣,相信每個孩子都能成為一個好人,善於跟他們交朋友,關心孩子的快樂和悲傷,了解孩子的心靈,時刻都不忘記自己也曾是個孩子。

孩子提出的問題越多,那麽他在童年早期認識周圍的東西也就愈多,在學校中越聰明,眼睛愈明,記憶力愈敏銳。要培養自己孩子的智力,那你就得教給他思考。”

尊重學生是教師必備的品德。

我的教育教學理念之三就是“三不準”:不準體罰或變相體罰學生;不準用語言傷害學生;不準在感情上冷落學生。

體罰和變相體罰學生,國家早已明令禁止,但是,這種現象在學校仍然時有發生,有時還有非常漂亮的借口,我是恨鐵不成鋼啊。我們必須強調指出,體罰和變相體罰學生以及各種借口都是錯誤的,在我們五指山所有學校都是嚴格禁止的。

如果說體罰和變相體罰學生是對學生肉體的傷害,那麽,言語傷害學生則是對學生的精神傷害,同樣是必須禁止的。有些老師也有一些家長,在教育學生和孩子的過程中,並不是故意用語言去傷害學生和孩子,而是沒有很強的保護未成年人健康成長的意識和現代教育理念。我們的教師一定要用欣賞的眼光、激勵的語言鼓勵學生。

在情感上冷落學生是比用語言傷害學生更為嚴重的錯誤教育行為,在某種程度上來說是故意犯罪。在教育學生過程中,教師因學生的頂撞或冒犯,而在情感上產生報複學生的情緒,表現在各種教育教學活動中冷落學生,是絕對不允許的。

我們今天的社會太缺少對人的尊重,我們的文化中太缺少對人的尊重,特別是對弱者的尊重,我們的教育中也太缺少對學生的尊重。我始終認為,尊重是民主精神的核心,學會尊重是每個公民必須具備的素養。教育的目的是使人在未來的生活中更有尊嚴。如果我們要使學生懂得自尊,就千萬不要傷害他們的自尊。

隻有尊重學生,才能備好學生這一課。尊重學生特別要在學生指出老師錯誤時,不文過飾非,勇於承認錯誤,及時糾正錯誤。

 

 

用氣場激勵,在課堂形成積極思考踴躍發言的氣場,激勵大家。《氣場》是美國心靈勵誌大師皮克·菲爾寫的一本勵誌書籍。該書闡述了氣場的概念和作用,分析了平庸的根本原因,介紹了讓內心變得更強大的氣場訓練方法,並告訴人們如何完善氣場並成為生活和工作中的主角,如何利用氣場擴大自己的人脈關係。最後,作者展示了多個通過完善氣場改變人生的鮮活實例,鼓勵人們重視氣場並走向成功。

要“愛”成績好的學生,更要“護”學習暫時有困難的學生,給這些學生提供具體的幫助。

說到底,備學生是建立在對學生非常熟悉的基礎上的。因此,教師應該建立學生學習檔案,檔案中的靜態信息要有該生家長的學曆、工作單位、職務等;動態信息應該記錄學生入學後的基本情況,每次與該生個別談話的簡要記錄及教師的評價。

3、備教法:

自古以來,教學有法,教無定法。先說說教學有法,就是孔子談的教學方法。

因材施教

子路問:“聞斯行諸?”子曰:“有父兄在,如之何其聞斯行之?”冉有問:“聞斯行諸?”子曰:“聞斯行之。”公西華曰:“由也問聞斯行諸,子曰:‘有父兄在’,求也問聞斯行諸,子曰:‘聞斯行之。’赤也惑,敢問。”子曰:“求也退,故進之,由也兼人,故退之。”
(《先進篇》) 

子路和冉有都向孔子提出“聞斯行諸”的問題,即“得到真理就馬上幹起來嗎?”孔子的答案竟完全相反,引起公西華的疑問。孔子回答說:“求也退,故進之,由也兼人,故退之。”意思是:冉求平日做事,過分謹慎,所以我給他壯膽;仲由的膽量卻有兩個人的大,勇於作為,所以我要壓壓他。這是典型的因材施教、因人而教的範例。可見,因材施教的前提是了解學生。(汪深的案例)

因材施教的方法有:一是補偏救弊。二是根據學生不同的智力水平和接受能力,給予不同的教育。

孔子說的因材施教,既說明了教學有法,要因人而異,也說明了教無定法,“子路和冉有都向孔子提出“聞斯行諸”的問題,即“得到真理就馬上幹起來嗎?”孔子的答案竟完全相反,引起公西華的疑問。孔子回答說:“求也退,故進之,由也兼人,故退之。”意思是:冉求平日做事,過分謹慎,所以我給他壯膽;仲由的膽量卻有兩個人的大,勇於作為,所以我要壓壓他。這是典型的因材施教、因人而教的範例。”

那麽現代課堂教學有哪些法呢?

首先是課堂教學的結構和節奏,所謂結構就是45分鍾時間如何安排,我以為應該有導入、入題、解題、結題四段,從時間分配來說,也是節奏吧,導入和結題共5分鍾,入題5分鍾,解題35分鍾。

導入要依據教材內容精心設計,其目的是迅速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引起學生思考。

入題要明確這節課的教學要點。解題要突出教學重點、突破教學難點。結題要強調要點、重點和難點。

4、備學法::

備學法最重要的是要學生學會科學的思維方法。中學生如果能夠掌握三種基本的科學思維方法就可以應對各種問題了。這就是整體思維、相似思維和辯證思維。(抓癢的故事,強調一個序字)

有人說“方法”一詞是來源於希臘文,含有“沿著"和“道路”的意思,表示人們活動所選擇的正確途徑或道路。其不知“方法”一詞在我國不僅使用早,而且與希臘文“方法”一詞涵義也相一致的。他們說的“方法”,就是我們古人說的“行事之條理也。”(《中文大辭典》第十五冊,第230頁)“法者,妙事之跡也。"(《中文大辭典》第19冊,第115頁)。把方法,看成是人們巧妙辦事,或有效辦事應遵循的條理或軌跡、途徑、線路或路線,這是何等確切的解釋。凡是一個要解釋的管理概念或詞語,都要費一番苦心到西方去找答案,這能說不是一種妄自菲薄的表現嗎。

例1,庖丁解牛時,用的那把鋒利的刀就是有效解牛的手段或工具,這就是人們所強調的“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論語·衛靈公篇》)。也就是人們常說的,“手巧不如家夥妙",要把事辦好,先得有一個應手的工具。庖丁對牛體結構了如指掌,能“順其理”,按著牛體骨骼空隙去行刀,做到19年不用磨一次刀,而解牛效率非常高,無疑靠的是解牛方法(見《莊子·養生主第三》、《呂氏春秋卷九·精通》)。這也就是人們所說的“事必有法,然後可成。"(《孟子集注》)辦事有一定方法,才會成功。現在還有一句人們經常說的話:辦法永遠比困難多!

例2,高明的醫生總是針對病人的病情,對症下藥。為探明病因所采取的透視、化驗等做法,以及治病時用藥、打針、針灸等做法都是屬於治病的手段。作為醫道高明的中醫大夫來說,針對病情,是采取正治還是反治,是先治本還是治標,用汗、吐、下、和、清、溫、消、補哪種療法。所選的藥,如何按君(主藥)、臣(協助和加強主藥效能的藥物)、佐(協助主藥使其藥性或毒性不要太偏的藥物)、使(引藥,把藥力引到發病部位的藥物)進行最佳配伍,這些是屬於治病方法。所以說,大夫要獲取治病的療效,僅僅有藥是不行的,而有藥無方也是不行的。有效地辦好任何一件事,都必須做到方法與手段的結合。

學習方法是通過學習實踐,總結出的快速掌握知識的方法。因其以學習掌握知識的效率有關,越來越受到人們的重視。學習方法,並沒有統一的規定,因個人條件不同,選取的方法也不同。其中,有人專門總結的特殊定向的學習訓練方法,如:速記、速讀,可對其他學習者,產生啟發效果和借鑒作用。

我們華中師大一附中一直堅持把時間還給學生,把方法教給學生的教學理念。

備學法要從學生上第一節課就開始進行係統的指導,然後每一節課還要結合教學的具體內容分類指導。

係統指導學生掌握五步學習法:

五步學習法:預習——聽講——複習——做作業——小結

預習方法:開學前預習一本教材,“翻一翻”,學會瀏覽;

          每周日預習一周教材,“看一看”,學會速讀;

          每天晚上預習一篇教材,“讀一讀”,學會精讀。

聽講方法:集中注意力,學會聽重點;

          邊聽邊記錄,學會記要點;

          邊聽邊思考,學會析難點。

複習方法:鍛煉記憶力,學會複述教材重點;

          練習想象力,學會再現課堂情境;

          培養分析力,學會圈點勾畫方法。

作業方法:獨立完成;書寫工整;當日事當日畢。

小結方法:每周小結,分析得失;

每單元小結,掌握重點;

每月小結,發現問題。

具體指導必須結合教學具體內容。

5、備教案:

古人雲:“凡事預則立,不預則廢”。教案就是準備上課的具體方案,必須按每節課的教學內容進行認真的準備。每節課的教案必須有教學要點、重點和難點。教學要點清晰、教學重點突出、教學難點明確。講述要點易聽易記;突出重點強化記憶;解析難點循序漸進。

教案寫在備課本上,記在腦中,靈活運用。

我們華中師大一附中,要求年輕教師的教案必須按課時書寫,做到規範詳盡;對老年教師的要求是,“教案幾條筋,書上滿天星”。

二、上課

上好每一節課都要做到講清教學要點,突出教學重點,解決教學難點。因此,“一個真正的教育者應當完善地掌握規範語言的各種表達方式。言語中包含著人與人之間的關係,因為語言是表達思想的,而思想是教育的支柱。教師應當使自己的語言、思想、信念和教誨進入學生的心靈。”要運用簡潔的語言表達教學要點、重點和難點。

課前準備:

了解班級基本情況,熟悉學生學習情況,教案有明確的針對性;

再次熟記這節課的教學基本程序。

課堂教學:

教學內容按教案執行;

教學方法靈活運用;

一定要激發學生積極思考,即席提問;

準時下課不拖堂。

三、作業

強調學生必須明確做作業的目的。

 一個學生從小學到中學畢業,究竟做過多少作業,好像沒有人統計過。如果統計一下的話,那一定是個驚人的數字,做了那麽多作業,我們的學生是否清楚做作業的真正目的呢?我看不盡然。

究竟為什麽要做作業呢?我認為要讓學生明白以下幾點:

第一,為了及時檢查學習的效果。

經過預習、上課、課後複習,知識領會了多少?有沒有記住?記到什麽程度?知識能否應用?應用的能力有多強?這些學習效果問題,單憑自我感覺是不準確的。真正懂沒懂,記住沒有,會不會應用,要在做作業時才能得到及時的檢驗。

如果作業很順利,那麽一定程度上可以說明這一部分知識掌握得不錯。相反,則說明這一部分知識沒有掌握好,要及時查找原因,進行調整。

第二,可以加深對知識的理解和記憶。

通過課堂學習,對新概念、新原理可以做到初步掌握,但對於如何應用這些新知識還不一定清楚。而做作業正是加深對知識的領會,使知識的掌握變得更加準確、靈活和充實。實際上,不少學生正是通過做作業,搞清了容易混淆的概念,明白了事物之間的關係,公式的變換運用也更加靈活。可以說做作業實際上促進了知識的消化過程,使知識的掌握進入到應用的高級階段。此外,做作業還可使知識不斷地得到鞏固,因為學到的知識,用得越多,保持記憶就越持久。

第三,可以提高思維能力。

麵對作業中出現的問題會引起積極的思考,在分析和解決問題的過程中,不僅使新學的知識得到了應用,而且得到了“思維的鍛煉”,使思維能力在解答作業問題的過程中,迅速得到提高。

第四,可以為複習積累資料

作業題一般都是經過精選的,有很強的代表性、典型性。因此,就是做過的習題也不應一扔了事,而應當定期進行分類整理,作為複習時的參考資料。

教師布置作業應該有明確的針對性。

要指導學生獨立完成作業。還要指導學生養成積累知識的習慣,不要隨便扔掉已經做完的作業本。

四、輔導

課外輔導顯著特點是針對性強,要“點麵結合”,既要及時解決全班出現的普遍性問題,又要重點輔導特別優秀的和一時學習有困難的學生,就是通常說的抓兩頭。

五、考試

考試是一門科學。從1977年恢複高考到今天近40年了,高考語文試卷模式已經基本定型,就是80年代初參與高考命題的中學特級教師、北大附中的章熊先生他們摸索出來的。

 章熊先生是我國著名的語文教育家,也是全國中學語文教學研究會的創建者之一。他的語文教育研究,涉及課程、教材、教學教法與考試評價。

中考、高考是選拔考試;期中、期末考試是成就考試。選拔考試重淘汰,成就考試重評價。。

考試評價一定要“縱橫比較”,縱向比較是學生自己的現在與以前比,引導學生肯定成績,找出問題,要比出自信心;橫向比較是學生與別人(全班、全校和全市)比,引導學生明確自己的定位,找出差距,要比出前進的動力。

最後,講講寫《教學後記》。我們提倡並鼓勵青年教師自覺寫教學後記。

教學後記可以寫一節課的,也可以寫一篇課文教學完成後的。建議年輕教師每一節課後都記錄一下自己的感受或體驗。特別是有領導或老教師聽課後,一定要聽取他的意見或評價,並且反省這節課的成敗得失。

以上是我給大家備課的幾點建議。歡迎大家批評指正。

 

 

 

 

 

 

 

 

 

 

[ 打印 ]
閱讀 ()評論 (0)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