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靜流年(原創)

細品時光,輕撚歲月,慢煮光陰。
正文

青鬆隨風入夢懷—國畫家關鬆房

(2019-02-06 18:39:04) 下一個

關鬆房作畫時的留影

--

關鬆房生前是著名的國畫家、書法家、教育家和古文物鑒賞家。

關鬆房的畫作,選自《關鬆房畫集》

關鬆房的原名為祜雅爾·恩棣,字雅雲,又字植耘,號鬆房,他是滿清遺臣祜雅爾·奎濂之子。關鬆房自幼酷愛國畫和書法,他早年的作品就深得陳寶琛朱益藩袁勵準寶熙等清廷舊臣遺老們的賞識,並通過他們將名畫真跡借回家,然後,一筆筆地臨摹,一點點地研習,從而熟悉並掌握了曆代名家的筆墨風格。

關鬆房二十歲時,就開始在清秘閣和榮寶齋賣畫,並常為朝廷和皇帝畫扇麵和寫條幅,其中就有為溥儀畫的《散牧圖》,並收到皇帝回賜的“禦筆”和“技道兩進”的匾額。關鬆房的那些扇麵和條幅至今仍舊珍藏在故宮博物院。

1925年,關鬆房的畫作《青綠山水》獲比利時國際博覽會銀質獎;同年,關鬆房與溥雪齋溥心佘等人組織了鬆風畫會。1953年,關鬆房開始任中國書法研究會理事。1956年,關鬆房加入中國美協,並擔任山水畫研究會副會長。1958年以後,關鬆房在北京畫院任終身畫師。

關鬆房的畫作,選自《關鬆房畫集》。

關鬆房是我的姥爺。他在北京畫院開始創作的那一年,我剛好出生。從呱呱落地的第一天起,我就始終生活在姥爺和姥姥家,直到十三歲時,才回到父母家。流年清淺,在我年幼的歲月裏,鐫刻著姥爺終年作畫的身影,點滴舊事,信手拈來,便可化作記憶長巷中一道獨特的風景。

姥爺的每幅畫卷,都是來自於他瞬間的靈感;靈感,是心庭上的貴客,來去匆匆,為了抓住瞬息即逝的靈感,姥爺總是將內心的構思隨手畫在素箋上;靈感亦有時是在夜間悄然而至的,因為手邊沒有紙,姥爺就把想象中的構圖畫在火柴盒上;濃縮精巧的寫意小畫,這一幅,那一幅,各有各的風姿,它們都是姥爺日後的素材和源泉。

姥爺作畫時,喜用炭筆先勾輪廓,再落墨成畫。他以一種由近及遠的手法,來拓展畫麵;先畫近景,古藤老樹、蜿蜒小溪、瓊樓玉宇,清晰醒目;再畫遠景,千岩萬壑、懸泉飛瀑、天光雲影,意境幽雅。

關鬆房的畫作,選自《關鬆房畫集》。

姥爺的筆法嫻熟,點、染、皴、擦各種畫法,在他的筆下揮灑自如。他畫山時,主要是用斧劈皴和披麻皴,用偏鋒逆筆由左斜上,到達頂峰時,再順勢右下,墨色濃淡相間,從而使山丘脈絡陰陽錯落,虛實交替,層次鮮明。他畫雲時,往往先用水將宣紙噴濕,待到半幹時,用淡墨勾畫,這樣畫出來的雲,輕盈柔美,飄逸灑脫,溫潤祥和。他畫樹時,喜好由上而下,先枝後幹,繁枝鮮活,樹幹挺拔,古淡秀逸;他更擅長畫鬆樹,畫鬆針時,他把禿筆戳開著墨,一下筆就是幾十根,茂盛繁密,栩栩如生,神韻奇妙。

關鬆房喜好且擅長畫鬆,選自《關鬆房畫集》。

那一年,姥爺畫了一幅雪中即景的畫,畫好之後,他讓我和妹妹用牙刷蘸著白色顏料噴灑,我們姐妹倆守著畫案,用食指輕捋牙刷,頃刻間,細雪煙霏,自天而降,躍然紙上;歡快了我們指尖的時光,豐盈了我們心間的遐想;原來,藝術世界裏蘊藏著各種各樣的妙趣橫生的技巧。

姥爺曾讓我和妹妹在這張畫幅上灑雪,選自《關鬆房畫集》。

童年時節,我最喜歡隨姥爺外出寫生。我們常去的地方是香山,秋日裏,天高雲淡,楓紅醉人,背著畫夾,拾階而上,席地而坐,仰首望流雲,俯首賞紅葉;攬一米秋陽,掬一縷清風,攏一抹嬌紅,讓眸中的美景緩緩步入畫幅。最後,我們總要帶些楓葉回家,風幹成書簽,年深月久,這份情愫漸漸地繾綣成我心中的永恒。

關鬆房的香山紅葉,選自《關鬆房畫集》。

姥爺關鬆房於1982年謝世,伴隨著光陰的流轉,數不勝數的往事也逐日飄零而去,但,唯有我對楓紅的迷戀依然如故。暮秋時分,淒風冷雨,楓葉飄柔,灑落了一地的纏綿和蒼涼,觸目心顫。於是,我默默地撿拾起片片楓葉,依舊夾在書頁中,靜待姥爺入我清夢,共享楓紅。

--

歡迎光臨:我的個人網站

 
 
[ 打印 ]
閱讀 ()評論 (0)
評論
博主已隱藏評論
博主已關閉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