露露媽的閑言碎語

過普通人的普通生活,力爭不做乏味、油膩的中年女人
正文

美麗心得一

(2017-11-13 11:01:12) 下一個

美麗心情隨筆

“四十歲以前的美麗是爹媽給的,四十以後的美麗是自己手指頭捏出來的。”如果你是一個像我一樣的中年女人:姿色平庸,又貪心想扮靚,碰巧還有點閑錢和時間,自認有些品味,偶爾想嚐試點新東西,也不惜把自己的臉當調色盤,身體當試驗田……那你可能也會有和我一樣的“痛並快樂”的美容實例、錢打水漂的購物經曆,想不想先聽聽我的,再分享一下你的?

從哪兒說起呢?就“從頭”開始吧。打小生不逢時,先天營養不足,後天營養失調,所以頭發一直黃黃細細稀稀的,像爛柴火。從小學到高中,總能碰上“左”得不行的教導主任,她們自己青春不再,就妒忌年輕人的朝氣,想方設法折騰學生,列出一堆清規戒律,就怕孩子們如花朵漂亮而襯出她們的“產後斑”。那時沒人化妝,所以頭發是最受“管製”的,不能燙(自來卷的就自求多福吧),不能披肩(最好是婦聯幹部似的波波頭),不能紮馬尾(那就是兩條幹柴棍兒似的小辮子),不能太短(夏天長痱子也得忍著,幸虧城裏孩子不長頭虱)……如果想臭美,就用鮮豔的頭花或發卡,有的發卡太新,勒得耳後疼。《排球女將》和《霹靂舞》上映後,女孩子都學小鹿純子和美國人,開始用各式尼龍發帶,倒是舒服多了。

那時候住在大院裏,大家家庭條件都差不多,結伴去公共澡堂洗澡的時候大多數都用黏膩的黃色或粉色的海鷗洗頭膏,後來家境好的人開始用海鷗配“蜂花”護發素,然後海飛絲之類的洋貨開始進軍中國市場,護發產品種類也開始多了起來。我們才恍然大明白,洗發要用護發素,定型可以用啫哩水、發膠,平時還應該去焗油。燙頭有冷的,熱的,還有離子的。媽媽們在拚命遮蓋華發使用“光明一染黑”的時候,女兒們不甘寂寞,“崇洋媚外”,去把頭發染成棕的,黃的,紅的。

到了美國以後,喝了一陣子牛奶,頭發貌似變黑了點兒,也可能是紮在一群外國人的金發、棕發中顯得黑。顏色上去了,可是掉頭發日益嚴重。都感覺地毯、地板在“長”頭發,剛撿起一根,轉身地上又一根……個人分析可能是“水土不服”,飲食失調造成的。在中國吃的東西雜,微量元素多,地溝油的潤滑力和黏合力強。到了美國,偏安窮鄉僻壤,購買新鮮食材不易,加上烹調水平低下,所以菜譜單調,因此裏外失調,每次洗頭看著順下水道流走的頭發都帶著依依不舍之心,恨不得撿起來拿超強膠水粘回去。

剛到美國的時候,著實過過一陣“簡樸”的日子,也不會去想到店裏做什麽焗油。看報紙上介紹什麽就跟風買什麽,椰子油,茶樹油,蓖麻子油,都往頭上抹過。但是忘了亞洲人的發質和白人柔軟如絲的金發、黑人鋼絲般的鬃毛是不同的,所以各種油抹上去,效果都一般。椰子油太稀沒什麽作用,茶樹油和蓖麻子油又太厚,像沒化開的豬油凍在頭上,cosplay成Sonic效果倒是挺好。不過人都不長記性,看到網上人推薦阿三用的一款頭油,心想老印的發質應該和我們很像,印度美眉們又大多長發飄飄,像抹了“黑又亮”鞋油似的,也許這次我能找對一款?第一次用是下班後抹在發根和發梢,還去健身房,等了大概兩個小時洗掉,很亮,很順,不用護發素。

[ 打印 ]
閱讀 ()評論 (1)
評論
零九 回複 悄悄話 拍個照給看看,謝謝!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