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咖的第七界

走走、讀讀、想想、看看
原創文字,謝絕轉載
正文

欲望在,狗已死-《商海通牒》

(2019-03-28 04:54:06) 下一個

欲望在,狗已死-《商海通牒》

 

 

看了那麽多以10年前那場金融海嘯為題材、為背景的影視作品,像《大空頭》、《Arbitrage》、《The crisis on Wall Street》, 再看就沒意思了。我的前同事跟我說,看看《商海通牒》(”Margin Call”) 吧,裏麵有有史派西(Kevin Spacey), 還有那麽多帥哥兒,總有一款能入你的眼。我看了,還真挺有意思的。

 

 

電影包含了華爾街投行的華爾街投行的種種行為。有人說根據電影的一些細節可以推出它在暗指雷曼兄弟。電影裏投行做很多交易 和雷曼兄弟類似。辦公樓的位置、大佬的名字,也很類似。可那個年代,哪個公司不做那樣的交易呢?管他暗指誰,電影演繹了2008年經濟崩盤的24小時內,華爾街的銀行家及重要職員們麵對危機如何應對的林林總總,節奏緊湊,又一部尊重觀眾智商的電影。

 

  • 在重大投資決策失敗後,總有一隻替罪羊

 

應該說,這是一部鞭辟入裏的電影。用極其冷靜的手法展現了這個行當的冷酷、慘烈和欺詐。有人說,金融產品是我們這個時代最奇葩的產物。而在這個行當裏的人那種優越感、夾雜著恐懼和身不由己的無奈,在電影裏暴露無遺。一開篇,編劇特別擅長造勢:上午的投行交易大廳, 公司的人力資源管理團隊直奔他們的目標。噢,我似乎能聽到新人的心跳聲。穿過大廳,HR來到了Eric Dale,一位風險管理中層的辦公室。Eric一年前就向他的頂頭上司SarahDemi Moore飾演)匯報公司的次級貸款衍生品(MBS)有風險,這一年來風險越滾越重,最終積重難返。像這樣一年前就發現問題的聰明人,又有忠誠度-在公司任職19年。風吹草動時應該留下。為什麽裁員大刀第一刀就向他砍去呢?第一,他在公司大刀闊斧買賣次級MBS賺得缽滿盆滿時提出反對意見,讓上麵層層領導(領導的Bonus是和業績成正比的)很不爽。第二,他在踏入華爾街之前是小有成就的橋梁工程師,有腦子的人,不容易跟風或被被領導掌控。所以,山雨來時,毫無疑問,領導最先鏟除的就是Eric 這樣的異己。所以,在華爾街被裁員是特別稀鬆平常的,不是你不聰明,不是你不夠優秀。也許隻是你站錯隊了。

如果說Eric出局是他對職場政治太naïve, 這第二輪出局的SarahDemi Moore飾演)又是另外一種典型。職場上總有那樣的人,業務不很出挑,來的年頭也不長,可就是很快從業務職位晉升為管理階層。一年前當下屬匯報公司做的交易有很大風險時,Sarah知道這是一個上層領導不喜歡的消息,可知情不報又是她的責任。她一定是想了好久才把這個發現迂回傳遞給大boss。這種避重就輕的邏輯就是如果沒事,你好我好大家好,一旦事發,她會堂而皇之地說,我一年前就匯報過呀。然,耍小聰明的會被身邊更聰明的玩兒死。很快,Sarah沒有申辯機會就被大boss 踢出局,而且理由堂皇:我們需要一隻替罪羊。我們闖了大禍,要給公司的交易員和股東一個交代。我們需要你呆到股市收盤,然後他們會跟你談遣散費的。談話簡單明了,沒一句廢話。無疑,這一次勝出的是大boss真正的自己人”-Jared Cohen (Simon Baker飾演)。老板心裏明白的緊,在棄卒保帥的時刻,被舍棄的一定是那個耍小聰明的下屬。

 

 

  • Be first, be smarter or cheat. 

Will (Pual Bettany 飾演)和他的兩個Juniors在天台把酒問夜空時,一陣直升機的馬達聲送來了大boss John Tuld (Jeremy Irons飾)。仔細看看這個名字,John Tuld, 網友們說名字是前美林(Merrill Lynch) 雷曼(Lehman Brothers) CEO名字的結合體: John Thain and Richard Fuld. 

John Tuld 這個終極大boss演繹的太出彩了。他主持的,在夜裏,不,確切地說是清晨,400 am的高管會議,是電影裏畫龍點睛的神筆。

 

John Tuld : Let me tell you something, Mr. Sullivan. Do you care to know why I'm in this chair with you all? I mean, why I earn the big bucks. ...... I'm here for one reason and one reason alone. I'm here to guess what the music might do a week, a month, a year from now. That's it. Nothing more. And standing here tonight, I'm afraid that I don't hear - a - thing. Just... silence.  能坐上投行的大班椅,是人精裏的人精!

 

他還說:There are three ways to make a living in this business. Be first, be smarter, or cheat. 字字夠分量。如果你用好人壞人來評價他,似乎很難。他明明知道那些MBS是毫無價值,還告訴他的高管,“We are selling to willing buyers at a current fair market price.” 我看呢, fair,不一定站得住腳,willing確實必然。一文不值的MBS證券-60%到90%的麵值能賣多少賣多少,是不是對買方的cheat 答案自在人心,可在其位謀其政,不賣出去,眼看自己公司破產嗎?一句”That’s it”-他的決絕、果斷,作為一個公司的chief, 是不是令人欣賞的特質呢。

 

  • 在金錢欲望麵前,英雄紛紛竟折腰

Margin Call》看似無意,實則毫無遮掩的曝出了投行中各個級別的年薪數目,最初級的如Peter Seth,大約為25萬美元。 Peter Sullivan (Zachary Quinto 飾),MIT 工程博士,主攻推進力學,用於航天領域。 也就是火箭科學家。被問為什麽來華爾街,Peter回答,工作的本質都和數字有關,隻是內容不同。這裏的酬勞更誘人。非常欣賞年輕人的坦白,喜歡錢,沒必要遮遮掩掩。

 

 

 

 

 

Eric Dale說,他曾是一個橋梁工程師,造過一座橋。這座橋連接了俄亥俄州和西佛吉尼亞州。他用驚人的數據解釋了那座橋的意義,總之節省了兩個小鎮居民1531年的生命。當然,是在反諷他後來在華爾街所做的一切又有多少意義。而Will Emerson卻回過頭說:也許有的人就是喜歡開幾個小時車回家呢?誰又知道?

 

誰又知道呢?當物質發展到今天這個程度,人們已經慣於擁有和消費,又如何知道什麽是虛無、什麽是意義、什麽是事物的本質呢。

而我們的高富帥 SamKevin Spacey飾演)想辭職,沒有被大boss  Tuld 批準。因為不想把數百萬計的獎金和股票期權丟下,由衷感慨-“經過這許多年,我還是這麽需要錢!”  Tuld 認為:“1937年、1957年、1984年、1987年,1997年,2000年,都一樣,周而複始,這種情況一直會發生,我們改變不了什麽,我們隻不過是控製不住自己罷了。我們隻不過是采取行動,做對了我們狂賺一筆,做錯了橫屍街頭。他對於金融危機的宿命式總結,精準的令人無可辯駁。

漫漫長夜。高度集中的時空布局。音樂停了,風暴來了”......

 

雖然結局有些倉促,滿足不了我這俗氣的觀眾。Sam的狗狗因為肝部腫瘤辭世。他來到他曾經的家,他前妻的家後院挖坑葬狗。鐵鍬和地麵碰撞刺激我們的神經。音樂響起,畫麵消失,字幕也出來了。也許,是因為金融危機的結局我們已經知道了,無需更多的語言。這樣的後現代主義結尾也是不錯吧,至少前後呼應。

 

又:第一次看覺得電影暗沉沉的基調,好壓抑。寫影評時在優酷上看一遍,上麵有幕彈,很搞笑。我一路笑著看完。

 

 

這是名不見經傳的J.C. Chandor自編自導處女作。醞釀了一年有餘,僅花4天時間就寫完劇本,又用了17天時間就全部拍完,小成本獲得高評價,效率之高令人稱奇。影片完美地遵循了古典戲劇的三一定律,一天之內,一個故事、同一個場景,變化的隻是人物的語言、狀態和失焦的曼哈頓摩天大樓窗外景色。作為這樣一部男人戲,高度集中的時空布局,那些老戲骨飆戲不要太精彩。Spacey,這種骨灰級戲精的演繹自不必說。每個角色都很入戲而不搶戲。Paul Bettany那種heartless, cruel, who cares normal people的神情果然是英倫出品、無法複製啊。Simon Baker 也是我的咖啡。舉手投足都是戲,此時無聲勝有聲。

 

遊記寫煩了,寫個影評換換口味。

(圖片來自網絡)

 

更多影評:人性的獨白-《Arbitrage》

 

 

 

 

 

 

 

 

 

[ 打印 ]
閱讀 ()評論 (0)
評論
博主已隱藏評論
博主已關閉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