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看這部電影之前,心裏總有比較,也很期待。會把它和《拯救大兵瑞恩》去比較。一個是諾曼底登陸,一個是敦刻爾克撤退。一個是1940年的6月,一個是1945年的6月。期待著體會一下高科技重現的戰火紛飛。“拯救大兵”一直是我心中的經典,如果“敦刻爾克”能夠比肩的話,那簡直就是幸運了。因為“拯救大兵”之後的20多年再也沒有看過這樣的經典。諾曼底題材的電影有挺多的,敦刻爾克的就不多,看過的上一部就是很早的《倫敦上空的鷹》。那部電影是意大利人拍的,也許是敦刻爾克的時候,美國人還沒有參戰,因此好萊塢並不感興趣。
看完了《敦刻爾克》,並沒有找到期待的那種感覺。整部電影都非常壓抑,除了幾場寂寞的空中追擊站,沒看到真正的戰爭場麵,甚至都沒有德軍的出現。更多的是轟炸和沉船的場景,英法士兵的相互排斥抱怨,陸軍的無助,海軍的無力,空軍的無奈。我知道這是真實的曆史,但這樣的表現手法讓我毫無印象。
好的戰爭電影不應該是這樣壓抑的,也不會糾纏所謂的人性。那些叫賣戰爭中的人性的電影都是偽戰爭片。一部經典的戰爭片隻有唯一的主題:榮譽,責任,勇氣,和濃濃的英雄主義。就像是“竊符救趙”的故事,吸引人的不是信陵君如何成功的逼退秦軍,如何威武的出現在趙王與平原君的前麵。吸引人的是侯贏和朱亥這倆位市井人物的仗義俠客行,“十步殺一人,千裏不留行。事了拂衣去,深藏身與名。”這才是流傳千古為人津津樂道的故事。但是諾蘭好像故意要減弱這樣的情節,隻想從撤退的大場麵來記錄曆史。所以拍成了一部戰地紀錄片,而不是戰爭電影。
諾蘭也想體現一下英雄主義,他把這點英雄主義留給了空軍。一架失去動力的颶風戰機偷襲了一架德軍轟炸機之後,淩空劃過海灘的童話般的結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