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帝之愛

與同仁分享人生感受,讓桑榆之年充滿陽光。
正文

人生悲劇誰能逃!?

(2017-04-04 11:28:48) 下一個

                        人生悲劇誰能逃!?

一陣鈴聲將我從睡夢中驚醒,急忙拿起電話,從聽筒中傳來了侄子的哭泣聲:“伯母!我奶過世了!”好一陣我回不過神來,我婆母那麽健壯的身體,怎麽會突然故去!?驚詫之餘悲痛不已…。

我的婆母是位目不識丁的農村婦女,家居貧困的農村。兒子小學成績優秀,村裏沒有中學。為繼續供兒子讀書,她隻身步行,淌水過河,邊走邊打聽,走了60多裏路才到了一個完全陌生的縣城,竟然還找到一個雇主,從此當住家保姆,供兒子讀完了初、高中,升入大學。並且靠雇主將自己的農村戶口遷移到縣城吃商品糧。在那天災人禍的年代,為糊口隨兒子流落東北。一年後反回縣城,兒子好不容易謀得一中學教師。我們相識也成了家,勉強安定下來。可這好景不長,國家要備戰備荒了,把我們趕下鄉種田。半年後又調我們去北山區教書,這幾年從縣城到農村,從南鄉到北山鄉,文化大革命使家無寧日。暮年母隨我們顛沛流離,直到72年才算安定下來。

我們的大女兒出生,吃喝拉撒睡全靠婆母照料。我倆工資不高,不時還需接濟住在農村的公爹和弟弟,生活不寬裕。我婆母總是想撿些破爛換點零用錢。我倆是教師,感到丟麵子,因此百般阻止她,給她零用錢,她不要,還說:“我也是勞動,不丟人!”她仍堅持撿破爛。為避免生氣,婆母不得不將撿來的破爛東藏西塞。其實婆母省吃檢用從不亂花一分錢。直到她孫女結婚時,竟然拿出八百多元!

她經常燒香磕頭,觜裏念念有詞,求神保佑兒子、兒媳、孫女健康、平安。當時,我覺得她迷信,求神無用,還擔心被人看到會給我們帶來麻煩,因此多方阻止她。可是她仍然偷偷買香、買紙、磕頭求告老天爺保佑我們。她的前額因常年磕頭多了一個硬疙瘩。

她質樸、良善,愛幫助人,從不計較我們的言詞不恭。她非常疼愛她的兩個孫女,有求必應。然而,有一次我竟然聽到她自言自語地說:“我兒隻見他兒親!”還有一次,我下班進門看到她照著一麵小鏡子說話:“他們都忙,不和咱說話。不怕!我說你也說,咱倆好!哈哈!”當時,我覺得好笑,可哪曾想她ú雖然和我們住在一起,但是,除了短暫的吃飯相聚外,倆孩子上學,一天到晚的學習、做功課,我們忙於工作或家物,有誰能坐下來陪她說幾句家常話呢?即便偶而和她說幾句話,也總覺得她說東家長西家短的很無聊,說不上幾句便很難繼續,甩袖離她而去。現在想來真是大不敬啊!那時卻不以為然。                                                                                                                                              有次她讓別人代買東西,我覺得她讓我失麵子,不高興地說:“幹嗎麻煩別人,你有什麽事告訴我呀,我會去辦的,也許不能立即辦,待我有空時也不遲吧?”現在回想起來,深感愧疚。說句掏心窩的話,我有一個善良的婆母,我一向自認為是個好媳婦,她也曾對鄰居誇我,但那時我的作為對她敬重嗎?孝順嗎?說話溫柔嗎?知道她在想什麽嗎?

當我的兩個女兒先後考上重點大學時,婆母異常興奮,她要回鄉下老家為村民包場電影表示慶賀,我又阻止了她。接下來婆母要回鄉下老家安居。公爹已過世,她和弟妹不和,我們不讓她回去。她已年過七旬,該享享清福了。但她執意回去自己住,就這樣將她送回老家住些日子,再接回市裏,往往反反她總住不安生。為什麽呀?是她和我們住一起不習慣?不是吧!從孩子出生到上大學已同住了18年了呀!那些年她為我們照顧孩子,雖有諸多不如意,她也能將就,現在她想隨意自由自在呀!諸多生活習慣使她感到不自在,特別是沒人聊天,很孤單。我們沒有認識到應該從根本上解決問題,給她溫情,多陪伴她。隻是給她物質享受條件,以為已經不錯了。總怪她不為我們考慮,不想我們為照顧她,增添了多少不必要的麻煩,也不想想別人會說什麽閑話,還以為我們不想管老人,等等。現在看來是我們做兒女的自私、虛榮,看輕了親情。原來我們同住她不自在,是我們缺乏親情和關愛呀!
直到2004年,因兩個女兒在國外工作、生子,需要我們去照顧孩子,就這樣狠心的遠離了老人。婆母曾對朋友說:“我想俺蘭香呀!”聽此言,至今我仍愧疚,有負罪感,為了孩子丟下老人,難怪她說:“我兒隻見他兒親”!

人們都愛生兒育女,當得知懷孕,便狂喜非常,從細心胎教到闖鬼門關生子,育兒更是費盡心血,晝夜操心,連睡夢中都在想孩子的美好未來。為孩子全身心的投入,無怨無悔,在所不惜,真可歎呀!“可憐天下父母心!”然而,子女對父母又怎樣呢?從古至今,始而複始,一輪又一輪,重複著同樣的悲劇,可悲呀!可歎!

前些時,有位朋友打電話給我說她又住院了,我問她什麽病,她說:“前些時感到心口疼打電話給兒子,想谘詢一下,要個醫生的電話號碼,兒子竟然冷冷地回答兩個字'沒有!',當時我就氣暈了,本來我血壓低,可到醫院量竟然180,太嚇人了。”我問:“你是怎麽去醫院的?”她說:“過了一會兒,兒子感覺不對勁兒,開車接我去的,還給我作了全麵檢查,現在無大礙了。”虛驚一場!為什麽兩個字就讓她血壓倍增!?是兒子不孝?非也!他是個好兒子,並且在市裏擔任要職,工作競競業業,口碑很好。但是,由於他工作忙碌,很少去探望父母,而且兒子忽略了和父母溝通,一派官腔,比如,母說:“家中有些東西需要收拾。”兒答:“你去街上找個雇工。”母說:“我身體經常不舒服。”兒答:“有事打110!”諸如此類簡短、生硬的對話,聽起來也沒啥,但是漸漸疏遠了母子親情,使母親感到兒子對她冷淡,她心寒。好像她成了孤寡老人,有事也不想告訴兒子了。更糟的是她被氣惱所困擾,不能自拔,也不願向他人傾訴。這種情緒伴隨著她,身體能好嗎?怪不得她三天兩頭跑醫院。箴言:“喜樂之心是良藥。”可她跟前的喜樂從何而來?常言道:“老還小”老人也會像小孩一樣,需要對他問寒問暖,多溫柔呀!不是嗎?兒女們要想一想怎樣才能使父母歡喜、快樂。箴言:“一句話說得合宜,就如金蘋果在銀網子裏。”看來口中的話也值錢呀!

隨著社會的急速變化,人們在拚命追求物質生活,工作壓力倍增,老人是過來人,深知兒女工作緊張,育兒不易,甘願傾其所有,盡其所能,隻求兒女喜樂、安康“以放心,”求兒柔順“以慰心”,卻為何難得之?!

俗話說:“不養兒不知報娘恩。”我們生孩子後是怎樣報娘恩的?是讓娘接著給自己帶兒孫輩?還美其名曰:“享天倫之樂!”?為什麽我年過六旬才悟出人生的點點滴滴?直到歸主,才醒悟自己是個罪人,虧欠上帝,愧對父母。不知道如何親近上帝,孝順父母,皆因我自私而且驕傲,凡事總是自己對,即使頂揰了長輩,口出不敬之詞也堂而皇之曰:“為老人好”來遮蓋自己的過犯。真可悲呀!當年不知父母心,悔之晚矣!當然,長輩也應該體諒兒女,他們肩負工作、生活的重壓,在身心焦慛的情況下,偶而出言不遜,有不敬之詞,也在所難免,不必計較,應該更加關心,體諒才是。因為“愛是恒久忍耐,又有恩慈;愛是不嫉妒;愛是不自誇不張狂不做害羞的事,不求自己的益處,不輕易發怒,不計算人家的惡,不喜歡不義隻喜歡真理。凡事包容,凡事相信,凡事盼望,凡事忍耐,要忍耐,愛是永不止息。”

那麽,人生的悲劇是什麽?能逃過嗎?怎樣才能逃脫?隻有聽從上帝的話:“要愛人如己。”因為“恨能挑啟事端,愛能遮掩一切過錯。”要待人謙卑,學會感恩。讓我們共勉吧……

 

[ 打印 ]
閱讀 ()評論 (4)
評論
天恩深高 回複 悄悄話 尊老愛幼是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善待老人就是善待自己。
梅華書香 回複 悄悄話 是的,有條件的話一定要好好待老人,他們走了我們不會內疚!謝謝分享好文!!
nightrose 回複 悄悄話 西方社會的解決方式就是降低甚至去除父母對子女的期待。父母撫養子女到18歲是盡自己的社會責任,子女並沒有義務贍養老人。如果他們覺得父母有恩情,可以把報恩之心轉化為對自己子女的付出。\n父母對子女的付出是有生物本能驅使的,對老人的孝順卻多半是社會道德作用。所以在社會輿論監督不嚴或監督不到的地方,就往往鬆懈了。
elmonte 回複 悄悄話 俗話說“屋簷水,點點滴”,一代又一代,躲不過的,輕重而已。歎息!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