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若情深,我必意重

人過四十。 腦子不靈了, 邊走邊記吧。
正文

和式旅館的由來

(2016-08-22 07:23:41) 下一個

http://www.oldphotosjapan.com/ja/photos/376/demukae

日本東海道(從東京到京都)有不少旅館的古跡,雖然寫著漢字,可惜整不明白意思。 正好看到這篇介紹, 就順便翻譯一下,自己還隨手加了一點。 

布施屋, 起源於奈良時代(710~783)的免費休息處。  老百姓到都城去服兵役,勞役等,都要自己帶好糧食,步行到都城。沿途也沒有睡覺的地方,隻能睡在路邊,而且很容易被盜賊襲擊。一路餓死,病死的人都不少。 一些寺廟就組織起來,分發糧食,治療傷病,但隻是提供緊急避難,並不提供住宿。 

宿坊,原來隻是給和尚住宿用的。 平安時代(794~1185)開始,貴族,武士,信徒們流行全國巡禮,也都住宿在寺廟裏。現在高野山,四國八十八所等一些寺廟還提供一般旅客的住宿。有些禪寺還能吃到素食和進行坐禪的體驗。 

http://find-travel.jp/article/7004

木賃宿, 大概出現在鐮倉時代(1185~1333)比較接近現代的廉價旅館了。旅客們支付柴火費,就可以自己做飯了。但是不提供寢具的情況比較多見。 衛生情況惡劣。雖然很少見了,現在東京,名古屋,大阪還有這樣的小旅館。 一晚大概2500日元,都是很舊很舊的木製房子。

旅籠,江戶時代(1603~1868)開始,供應餐飲的住宿。德川家康統一全國後,大修道路,全國經濟也空前發展。旅籠也變得很普遍。 那個時代,一般的旅行是不被許可的,除非朝聖之旅。所以朝聖之旅非常流行,還有去溫泉的短途旅行也很流行。

本陣, 脇本陣。除了旅籠,還有了提供官員住宿的公立旅館。因為幕府時代規定每年大名都要在江戶(東京)住一段時間。那時候也沒什麽交通工具,基本都是徒步,所以一路上都是旅館。本陣 ,隻接待大名等國家大幹部。 人實在太多,沒法住了,就住到脇本陣(平常對一般旅客也開放)。大多數本陣因為占地多,多在明治維新後的住宅開發中被破壞了。也有一些改成了高級和食餐館。

東海道隻留下了三座本陣,分別在滋賀縣草津市,愛知縣豐橋市,靜岡縣靜岡市。

 

桑名是東海道上第42座驛站。桑名的船津屋,1875年在大塚本陣的基礎上再建的高級和式餐廳。已經改成餐館了,剛去吃過。同事中還有在這裏辦結婚宴席的。

 

 

進入明治時代,鐵路修好了,大名參勤製度也廢止了,徒步旅行也不流行了。以前的旅館也漸漸消失了。 取而代之的是鋼筋混凝土的新型旅店了。現在的日本大概有55000多家旅店。 以前的那種木造旅館因為稀少,也變得價格昂貴,但是提供平常難以想象的高品質服務。 

 

[ 打印 ]
閱讀 ()評論 (3)
評論
夏圓 回複 悄悄話 很長知識啊,謝謝分享!
seedof 回複 悄悄話 回複 '少林商僧' 的評論 : 不敢當,不敢當。
少林商僧 回複 悄悄話 很受教益!謝謝。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