曠野之聲

這裏是一些個人的讀經分享。知識就是力量,我們生命的力量是從認識真理開始。
個人資料
正文

喜作孤兒,蒙神憐憫

(2018-10-10 19:54:07) 下一個

《何西阿書》第14章是全卷書的最後部分。在這裏,先知呼籲以色列百姓向神悔改(14:1-3),並且也展望了神對百姓的赦罪之恩(14:4-8),勸勉大家作智慧人,可以明白這些事,作通達人,可以知道這一切(14:9)。的確,先知能說的、該說的,都說了,隻等著人心的柔軟來接受這神的真道。

經文很特別地教導了以色列人一段禱文,顯明的乃是神對著祂子民的心意,希望他們可以如此悔改。這句禱文是這樣的:“我們不向亞述求救,不騎埃及的馬,也不再對我們手所造的說:‘你是我們的神。’因為孤兒在你耶和華那裏得蒙憐憫。”(14:3)這裏突然提到孤兒蒙受神的憐憫,看起來與上下文沒有什麽太直接的聯係,似乎很突兀,但實際上卻是與百姓的悔改息息相關的。前麵講到他們立誌不再向亞述求救,也不騎埃及的馬,這表明的是以色列人不再去依靠外邦的勢力。前麵也講到他們不再認那些人手所造的偶像為神,這表明的是以色列人不再去依靠偶像和假神。很自然,當以色列人不再依靠外邦人和偶像的幫助時,他們就忽然發現自己與這些曾經可以提供幫助的關係網脫節了,會感覺到自己好像孤兒一樣無依無靠了。然而,關鍵就在於,當我們在人的眼裏是孤兒的時候,在神眼裏卻成了祂的兒女;當我們在世界中孤立無援的時候,我們卻可以在神的治理中得到幫助;當我們與外邦人和偶像斷絕來往的時候,我們與神的關係反而建立了起來。神看顧孤兒寡婦,這指的當然是神不偏袒人,對人無微不至的愛;但是從屬靈的意義上來看,這也告訴我們神對那些清心跟隨祂的人的眷愛。當我們唯獨以神為自己的丈夫,以神為自己的父親的時候,我們與神的關係就複合了。

要在這個世界上作孤兒,所承受的是孤獨、被排斥、被看不起、不被認同、得不到幫助、孤立無援,等等。當然,這不是說我們就要與世界脫離關係,而是說我們不被世界的風俗所影響,不與世界同流合汙;這也不是說我們要拒絕所有來自於世界的幫助(實際上,神也常常通過世界來幫助我們),而是說我們要始終相信自己的幫助是從神而來。

要讓當年的以色列人從對外邦的依靠,從對偶像的依附中脫離出來,成為孤兒,的確是不容易的事,而對我們今天的人來說更是極大的挑戰。我們都是生活在關係當中,我們對環境的依賴、對社會的依附、對別人的互助,都是實實在在的,我們脫離不了這種關係。然而,神既然把我們放在這個世界當中,目的就自然不是讓我們脫離這個世界,而是要在這個紛雜的世界當中錘煉我們的心誌,學習不受這個世界的影響,心裏單單尊主為大。很多時候,我們活得並不像“孤兒”,我們在這個世界如魚得水,左右逢源,今天依靠這個,明天巴結那個,凡事都可以尋得幫助,但卻不知不覺不需要神了。雖說心裏還會掛著神,人也會來到教會敬拜神,嘴裏也會說要依靠神,但卻不是那種孤兒對神的緊緊的、不能失去的依靠,而是大多數情況下可有可無的一點點聯係。求神幫助我們,作世上的孤兒,無依無靠,隻有神;但卻成了神蒙愛的兒女。

默想經文:“我們不向亞述求救,不騎埃及的馬,也不再對我們手所造的說:‘你是我們的神。’因為孤兒在你耶和華那裏得蒙憐憫。”(14:3)

靜默思想:思想有多少東西攔阻我們好像孤兒一般來到神麵前的?我們在神以外還有多少東西讓我們覺得神是可有可無的?我們可能會想,沒有神,我還有工作,所以問題不大;沒有神,我還有家庭,所以還很溫暖;沒有神,我還有朋友,所以不會孤獨?.....這些事情本身不見得是多大的問題,可是如果這些事情的存在讓我們覺得離開了神還不感覺是孤兒的話,那就是問題了。挑戰自己,我願意放下這些,喜作孤兒,蒙神憐憫嗎?

[ 打印 ]
閱讀 ()評論 (0)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