仰天大笑出門去,我輩豈是讀書人

旅遊散記,生活隨筆,分享心得,結交朋友
正文

《隱入塵煙》觀後感及個人淺見

(2022-09-07 05:22:42) 下一個
趁著周末雨天不能出門,刷了最近熱播的《隱入塵煙》- 此片最近被各站突然評為2022年最佳國產文藝片,所謂的”全片不提苦,卻苦出天際;不提愛,卻愛入骨髓。“
 
 
看完後,覺得我能理解此片的表麵意思:在遙遠偏僻的大西北農村,一對被各自家人嫌棄的老男殘女,勉強組成了一個家,在麵朝沙土背朝天的貧苦生活中,兩個人同病相憐,相濡以沫,漸漸從對方身上感受到未曾擁有的關心與溫暖,慢慢成為彼此的亮光與依靠。

但我仍不知道此片真正想表達什麽?是“來自塵土,歸於塵土”的自然生活方式?還是“對鐮刀,麥子能說個啥?對啄它的麻雀,麥子能說個啥?對磨,麥子能說個啥?被當成種子,麥子能說個啥?”的逆來順受和順時安命?

我對此片的個人評價是:劇情簡單但冗長,道理貌似深刻但膚淺,雖用心用情但無創造性。

首先是拖遝冗長。一般電影都爭取在100分鍾內結束,除非情節特別複雜。此片純線性敘述,情節人物關係簡單,卻用時近135分鍾。從馬有鐵和曹貴英初見時飛雪的隆冬,到一起撒種插苗的初春,到仲夏的暴風驟雨和房頂夜睡,再到豐收的金秋,最後到房屋被推塌的初冬,地頭的老樹也由枯到綠又再枯,組成了一個時間上的季節循環。空間上,曆經了土坯房的三遷和三拆,從雙喜字抬高一絲絲到變成黑紗,從隻有一頭毛驢到隻有一頭毛驢。導演也許為了一個細膩完整的時間與空間的敘述?哈哈!

不能說導演是在販賣苦難或拿底層來勵誌。他自己就來自這旮旯,用情很深,拍得很用心;各種隱喻,生怕你看不懂。男主進城搬運家具很晚才回家,女主在村口等候,她胸口那一晃一晃的燈光,照亮了男主的心。孵化小雞用的紙箱上扣出的小洞洞,透出燈泡的光,照亮了土坯屋子的黑暗,映射出家的溫暖。最後男主在沙漠放走了驢,但驢不動,於是罵驢“賤骨頭,被人使了一輩子,放你走都不會走。”

以我拙見,此片最大的硬傷是沒有創造性。《活著》都是30年前的作品了;《一個都不能少》也過去20多年了。雖然現實還是現實,但文藝片要有創造性,要推陳出新,要有獨立的見解與思想。此片沒有。有的是多個考量的權衡與折衷:大西北留守農民的連潤都不想潤的卑微的生和淒慘的死;廣大城市市民小資階層對弱勢群體的關注與愛心;獲取廣電部/電影局的審批,以保證資本投資的回報。也許因為這些精致的考量,影片才會這麽主題模糊,邏輯含混。男主忽而是一個為愛殉情的浪漫詩人兼超脫的哲人,忽而是一個卑微到怯懦、低下到塵埃、頑固到不化的農民。How ironic!

談到演技。雖不能說“最高的演技,是沒有演技”,但一眼就讓人能看出來是”演“的,一定演技不佳吧?海清一看就不像黃土高原的女子。為了掩飾光滑的手,還要老戴著手套。有些表演動作太過誇張,手抖得厲害,身子斜得讓人懷疑,叉麥垛時身子搖搖晃晃、摔得四仰八叉的樣子,本來“貧賤夫妻百事哀”的段子,演得滑稽可笑。自始至終,是個附庸,沒出彩的戲,也沒引導戲的轉折。有些人反感女明星去飾演農村苦難女性的角色,因為她們隻是在“演”,在博同情,在觀眾的淚點中賺取票房,為自己保牌子、衝大獎。

男主雖是素人,但融入角色,親切自然。臉上的褶子,手上的裂紋,指甲裏的泥垢,農民本色;踩泥、割麥、牽驢、趕車,一招一式,上上下下的真實地道。唯一就是在水槽裏救助被淹的妻子時,一起一伏,撲騰得有點離譜。本來是劇情的巨大轉折,演得了草輕率。看來演沒幹過的事,的確需要天賦,要不就被導演指導得找不著北了。哈哈!
 
 
 
 
 
 
 
 
 
 
 
[ 打印 ]
閱讀 ()評論 (0)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