個人資料
正文

行食詠物

(2024-05-05 20:42:57) 下一個
      始自秦漢,盛於魏晉,漸至南北朝,士大夫好服五石散。服散後,須疾步行走,以散發藥性,俗稱行散。宋元以降,行散亦泛指散步。【清】陳維崧《秋過城南蔣氏園亭》有雲:“斜陽城闕,晚秋行散,偶爾遊歇”。之謂取其泛義,且演而化之,曰行食,何也?皆因飽餐後,撐得慌,須疾行以散發食性。行食途中,偶有所見,繼有所感,再有所詠,是為行食詠物也。
 
其一,太陽花
 
遠看街頭一團火
近臨朵朵吐金芯
渾如烈焰著花蕊
報得春暉寸草心

寸草心:【唐】孟郊《遊子吟》“誰言寸草心,報得三春暉。”
 
 
 
其二,花車

鏽跡斑斑充擺飾
曾經駟馬擊轅馳
歸田種蒔東蘺下
惹草拈花防老癡

擊轅:敲打車轅而放歌。【魏】曹植《與楊德祖書》“擊轅之歌,有應風雅。匹夫之思,未易輕棄也。”
 
 
 
 
其三,The Sleeping Buddha

參悟半生三境界
雲遊四海一袈裟
菩提明鏡知何在
抖落塵埃臥晚霞
 
 
 
[ 打印 ]
閱讀 ()評論 (0)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