個人資料
華人lee (熱門博主)
  • 博客訪問:
正文

“大排檔”…我心目中的大排檔

(2019-03-07 04:22:12) 下一個

“大排檔”…我心目中的大排檔,60年代我所見到的大排檔。我在香港時大排檔主要在一些橫街暗巷或馬路行人道上,工廠區大排檔最多。大排檔早市(茶市)人山人海,午市也一樣,那時大排檔生意比茶樓酒家人還多,遲到一步想找位坐都難,那時茶樓、酒家、大排檔是沒有定枱這一說,先到先坐互不認識男女同枱,大排檔飲茶主要以看報紙為主,吃為次。由於上班要坐車坐船,遇到堵車會遲到,很多工廠上下班都要打卡(咭),所以要提前出門,不堵車時又太早到,上班時間沒到工廠還沒開門。所以坐在大排檔看報紙最適合消磨時間。大部分人是“一盅兩件”解決問題,那時小茶樓、大排擋飲茶沒有茶壺茶杯的,茶碗有個蓋,蓋子偏離點直接茶碗喝,早上飲茶不是食飯,沒有人食飽為主的。

我的印象中,大排檔四麵通風,所謂“牆”最多裝上幾張稀疏互不相連尼龍大帆布,頂上扯張五顏六色尼龍大帆布遮風擋雨。因為占用行人道,行人也多經由此通過,路邊的大排檔,一邊是廚房一邊是擺枱,由於行人路窄小長長一排坐枱。過去大排檔衛生非常差,四邊無遮擋行人的塵土、汽車的廢氣,特別是夏天熱浪迫人,汗味滿天。好在大排檔頂部還有張尼龍大帆布遮擋,除了可檔太陽和雨水外,那些從樓上窗口丟下的“加料品”,一包包、一坨坨在帆布頂上或在行人道上隨處可見,特別是那些橫街暗巷的大排檔。

大排檔早市前,在坑渠道放滿準備開市用劏好的一隻隻“雞鵝鴨”,這些“雞鵝鴨”由於夏天在坑渠道放得時間長,有些己變味。這些“雞鵝鴨”在一燒一煮再加料後的確香噴噴,眼不見為淨,食不死人的。做生意講成本,他們才不會亂丟亂棄的。那時大排檔或小茶樓是沒有“企枱”的,叫餐不用寫單,所謂走堂走來一邊問“要飲什麽茶、食什麽全用口叫,結賬也全逢大聲通知收錢櫃台,例如“前麵先生拿住後麵小姐兩粒”。前麵男的吃了五毫(廣東話五個手指),後麵小姐吃了兩毫(兩粒叫兩毫)。

大多數工廠早九晚五,工廠的工人要趕上班,想飲早茶必須提前一個多小時出門才能有位坐,不然遲了就要站在旁等坐位。工廠工人午餐進餐時間有限,又圖便宜,多選擇大排檔進餐,大排檔也的確比茶樓便宜,一盅茶才兩三“毫子”一碟“班腩”(鰻魚)飯才八亳,三燒飯、臘味飯、或三寶飯才一塊二。那時物價也便宜,一份報紙才賣一兩亳子。很多大排檔還包工廠工人午餐夥食。工廠多數是做自己工,多勞多得。很多有家庭有負擔的工人想多賺一些,吃飯時間越快越好,草草食完就開工,甚至邊食邊做也有不少人,所以最適合“搭夥食”。

工廠工人有些也很爛賭,特別是單身仔,我也不例外,本來吃飯時間就很短,甚至三點三半個小時的下午茶,都要趕去賭上幾手才過癮,狼吞虎咽草草食完趕著打“四圈”或“牛仔”或“十三張”。休息這點時間,有下棋的、有賭錢的、有睡覺的,還有想多賺錢加工的。工廠裏人生百態都齊全。

我在工廠裁毛衫時也包過夥食,那時叫“搭夥食”。大排檔煮好午餐時間準時送到工廠。“搭夥食”有兩、三種餐可選,有錢選好點、要省錢選差點,但多數人選兩菜一“湯”,所謂兩菜一“湯”,例如:我親身經曆的兩菜一“湯”,兩菜是,1、半個鹹蛋(沒有整個提供),2、兩,三條手指大小的魚,那個一“湯”更是嚇人,白菜湯其實就是“菜蟲湯”,全是密密麻麻針頭大小的菜蟲,這些小菜蟲撿不完拿不走,浮在湯水上,付了錢不喝也得喝。那時可能沒有農藥或沒用,沒噴殺蟲水各類昆蟲會在菜葉產卵。那些包夥食的茶樓大排檔經營者,他們才不會買好的,不撿菜市場丟棄的爛菜葉煮給你們食算好的了,又想便宜又想靚無門,成本問題,天下烏鴉一般黑,無商不奸。

[ 打印 ]
閱讀 ()評論 (0)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