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曆春節期間,拜年是中國人的傳統習俗。這個“拜”字,就說明了“拜年”原是為長者拜賀新年的禮儀行為,包括向長者叩頭施禮,祝賀新年如意,問候身體安康等內容。遇有同輩親友,也要施禮道賀,那個“拜”字,顯示了一種尊敬。
傳統上來說,長者在接受小輩拜年以後,就會將事先準備好的“壓歲錢”分給晚輩。“壓歲錢”原為“壓祟錢”,取避邪驅魔之意,這包含著長者對小輩的祝福。所以,小孩在過年的時候要收壓歲錢的前提,是要向長輩拜年在先。現在“壓歲錢”變成了紅包,就將其中的禮儀成分消失了。因為收紅包沒有輩份上的講究,也沒有禮儀上的要求。那種春節期間鼓勵小孩刷二維碼要紅包的家長,其實是在教唆乞討。那種上門給領導拜年的下屬,看到領導家小孩就大發大紅包的人,其實是有很大的賄賂之嫌。
一般來說,沒有長輩給小輩拜年的,也沒有尊者給卑者拜年的。但是年長的可以給年輕的拜年,如果願意降低自己的輩份,就像在敬酒的的時候,敬酒者的杯口總是低於被敬者的杯口,以一種自賤來表示一種尊敬。盡管常常都是場麵上的做派,但是,這是有關於麵子的事情,和真心裏是怎麽想的,幾乎沒有什麽關係。
民間親友之間的拜年大多是出於真心實意,希望親人在新的一年事事如意。上層社會拜年則更多是一種禮節性的交往。現在國內流行的官樣拜年,早已經成為了一種形式,而不是一種禮儀行為。尤其是政府官員給老百姓拜年,老百姓敢接受嗎?網信辦舉報辦公室給網民拜年,那是拜的哪門子年哈?而那種微信群發的官樣拜年,其實就是一種“例行公事”而已,除了自我存在性宣示之外,沒有任何情感交流的意義。
在傳統觀念裏,一年中有個好的開端是最愜意的事,最吉利的事。所以,每到春節就通過貼春聯來表達自己的美好感受和對未來的一種美好期盼。春聯,起源於桃符。王安石的《元日》詩中寫的“爆竹聲中一歲除,春風送暖入屠蘇。千門萬戶瞳瞳日,總把新桃換舊符”就反映了每到除夕之日,家家戶戶掛桃符(即春聯)的盛況。以往的桃符肩負的是驅邪避災的使命,而春聯的內容則是表達人們祈求來年福運降臨和五穀豐登的美好心願。
春聯可以反映不同行業,不同家庭的“幸福觀”。比如,“生意興隆通四海,財源茂盛達三江” 是一副舊時商家常用的春聯。家庭常見的春聯有“地增鴻連滿門財,天賜吉祥全家福”;“新春富貴年年好,佳歲平安步步高”。“一夜連兩歲歲歲如意,五更分二年年年稱心”。“天增歲月人增壽,春滿乾坤福滿門”。這種家庭春聯是表達了對未來一年的祈福和祝願,希望在新的一年事事遂心,吉祥如意。
但是,有很多行業,不是很容易用春聯來表達美好的新年祝福。有個故事說朱元璋路過一家屠夫家,看到他們在發愁如何寫春聯,就為這家書寫了一副春聯:“雙手劈開生死路,一刀割斷是非根。” 還有,知不知道以前的棺材鋪殯儀館春節貼不貼春聯?這可是非常考驗智商情商的。記得有一幅對聯說是,“先來後來先後都得來,早到晚到早晚總要到”。不知道有沒有人用這幅做春聯。
最近網上有新聞說,河南範集衛生院張貼的一副春聯,上聯是"好生意(招財進寶)開門紅”,下聯是“大財源(日進鬥金)行旺運",橫批"生意興隆"。網民留言"這間衛生院說出了心裏話"、"衛生院貼春聯說日進鬥金,這太直接了吧"!本貓倒是認為,這的確反映了國內的一些醫院,少了白衣天使的救死扶傷,多了黑心商人的商業經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