尤其開心

盡興無遺憾,幸福事業家
個人資料
尤其開心USA (熱門博主)
  • 博客訪問:
正文

怎樣與沒有共同理念的人共事(女性私房話)

(2017-12-31 01:42:42) 下一個

女性生命管理係列

http://blog.wenxuecity.com/myblog/70106/116107.html

 

 

女性生命管理係列之《30+女性的生命進程》

怎樣與沒有共同理念的人共事(女性私房話)

 

Yan,你那裏是12/31,我這裏是12/30,很慶幸我還能拽著2017的尾巴做一會兒沉思狀,嘻嘻。這一年咱們兩個都成熟好多,上半年和下半年的變化已明顯,到了年根,展望未來之計,希望我們兩個都能逐漸走出自我,把自己放置於更開闊的世界,活成大女人。

 

沒有什麽為什麽,隻是沒什麽理由不這樣。

 

你知道2017美國總統上任,年內完成的第一件大事就是稅改,這次稅改激活了企業的興奮點,成為當仁不讓的熱點。咱們公司的主營業務是外企稅務籌劃,咱們那些年學到的做到的所有功課和業務在咱們日後的生活和意識中影響深遠。相比現在,應該說,當時是舒適的,我們占據了一手和一流的資源和導師,卻因視野所限,並沒有好好去應用這些資源,無論是你,還是你在看齊的我,我們當時隻是小女生。那時候咱們共同的事不過是混一份不錯的工作,根本就不曉得“大事”為何?大事並非因位高權重產生影響力,究其根本是影響力的深遠引起的一係列創造和改變。

 

昨天我去感受《2017華人美西差傳大會》,大會共四天,聚集了來自北加,聖地亞哥,西雅圖,休斯頓等城市共3600多位華人基督徒。3600多人參加的會議在咱們成長的環境中並不能算一個龐大的數字,可貴在大家的“事”非常一致,用通俗一點的話講就是理念一致。試想,因理念一致,聚集這麽多出生自世界各地的華人會議,又是非常難能可貴的。華人以華人之名聚會,本就難上加難,唯有信仰可以使大家聚集在一起。真正基督徒的信仰行為,於普通人來說是非常難以企及的一種狀態,基督徒發自內心的喜樂和被信仰沐浴的麵容於普通人麵容中很難長時間出現,至少我在接觸真正的基督徒之間沒有感受過。我相信,那是信仰賦予他們的安定感,自然他們之中許多人做的事,在我看來就是大事,他們許多人做的就是“大事”。他們之間共通的意識,轉換成普通的就是理念相同。

 

聖誕節前夕,我們去橙縣著名的聖誕景觀社區觀光,那種沿街的沒有大門的社區沒有真正意義上的物業管理機構。也不知從哪一年起,家家張燈結彩,成為著名的橙縣聖誕觀光地。在美國,從感恩節開始進入的聖誕季,大部分家庭不僅裝飾聖誕樹,掛上聖誕襪,還會準備許許多多的禮物放在聖誕樹下,聖誕節會有家庭性質的聖誕大餐。聖誕大餐的菜式設計和餐桌布置的藝術性顯示著一個家庭的教養和傳統。

有許多家庭會把自己房子的外圍裝飾的漂漂亮亮。可是像這樣一整個社區家家戶戶華麗麗裝飾出城市一景的卻不多見。那些景觀中,有聖誕故事《耶穌的誕生》,有聖誕元素的閃閃亮亮的彩燈裝飾,還有時下熱門的卡通片電影布景。我最喜歡的一家,在布景前麵豎了一塊兒牌子告訴大家可以邊聽收音機FM頻道聖誕音樂,一邊看觀景,邊聽邊看仿佛身臨其境形象極了。這種社區鄰裏之間共同營造的共享街區,提升社區價值的行為,與其說是共同信仰,不如說是共同理念。

 

我們在這個區域賞燈觀景,偶見其中某一家沒有裝飾,都會有些拘謹自省:那戶不會是華人吧。我們的文化中,有炫耀,有低調,唯缺少開放自己的誠意與陌生人共享喜樂。

 

我們長大的時候最常聽說的是信仰“無神論”,信仰自己... ...信什麽都好,如果能堅定持續下去。恰恰這在沒有信仰的人身上是很難堅持下去的,因為根本就不知道自己在信什麽,遇事容易質疑,質疑之後選擇逃避,抑或質疑之後無從選擇,即便選擇之後的堅持也艱澀無味。不如我們把信仰通俗分解,用最基本而又容易被接受的“理念”一詞來陳述本篇的主題。

 

“信仰”這麽高大上的詞匯怎麽可以用“理念”來替代?

什麽是信仰,維基百科給出的解釋是:

信仰(英語:Faith)是指對一個人(同樣的對他的能力)、事物、神、宗教的教條或教導、沒有經驗證據的觀點(例如擁有強烈的政治信仰)抱有信心和信任。[1][2]

信仰是人對人生觀、價值觀和世界觀等的選擇和持有。信仰體現著人生價值、人生意義的可靠落實。信仰與所信仰的對象是否客觀存在沒有必然聯係。宗教並非信仰對象,而是信仰的表現形式,表現形式不可作為信仰對象。

 

什麽是理念,維基百科裏沒有這個詞匯,互動百科指一種理想的、永恒的、精神性的普遍範型。《辭海》(1989)對“理念”一詞的解釋有兩條,一是“看法、思想。思維活動的結果”,二是“觀念(希臘文idea)。通常指思想。有時亦指表象或客觀事物在人腦裏留下的概括的形象。”

 

談信仰談理念是一件事,我們要先鎖定“事”這個詞。如果人與人處於共事的狀態,有事可共,還是比較舒服的,聰明的人之間會去尋找共事的目標,而不會無端去消耗彼此的時間。有一句話我很難認可,“世間本無事,庸人自擾之”。許多人把它當做箴言來自省,在我看來這根本就是閉市和逃避。做飯不是事,還是吃飯不是事,從出生開始就麵對各種各樣的事,怎麽可能“無事”呢?無事是無事,無礙是“無礙”,“無事”和“無礙”混淆,不過是理念不同,為了避免麻煩而試圖否定和模糊這些“事”而已。

 

Yan,咱們有一篇主題談到過,麵對比逃避要簡單。成熟的人對話,首先會確認彼此的“事”,之後對事的成熟顯示在麵對與擔當。許多人年過半百仍做半百嬰兒,歸根結底就是自己不願意麵對並擔當,自然也談不上成年人的成熟思維,更談不上獨立思考有所理念,一輩子渾渾噩噩,無所學習,無所創造,迫於歲月淫威去尋找生命的寄生價值,造成他人負累。這是寄生,沒有共同利益,沒有共同理念。

 

那麽理念不同的人之間到底有無可能共事呢?隻要有共同的“事”就有辦法,就怕不會找“事”兒,沒“事”兒可找。

 

咱們舉個例子,比如在工作、團隊、家庭中理念不同是常態,和同一個人共處時間長了,不同階段不同事情都可能產生不同理念,也不能每次都“炒”掉同事,與團隊分離,與伴侶離婚,也不可能每次都憤憤然甩手,掛電話,玩消失玩失蹤那麽幼稚啊。事情總要去做,總要去解決的,這些工作夥伴,團隊,家庭成員是要一起走下去的。核心成員要做的永遠是凝聚,那麽最直接的辦法就是去尋找共同利益。利益比理念要現實和直接,在共同利益驅使下,大家目標一致,方向就容易調整。當彼此利益得到平衡和滿足,很自然就會有中歐願望把這種共同目標上升為理念,昂首挺胸高大上的升華。這時的理念,可能脫離了最初的粗俗和直接,多了些文化,在意識層麵實現文明的遞進。

 

但這也隻是出於世俗層麵,最高級的理念相同應該會出現在共同的信仰層麵。這種信仰可能是宗教,也可能是共同追逐的夢想。

 

由此可知,與理念不同的人共事,固然會有懊惱,不乏埋怨,但並非不可破。如上所述,破除之法,下可尋找共同利益,上可追尋共同信仰。遞進順序是共同利益=>共同理念=>共同信仰,即利益=>理念=信仰,看似不相幹的三個詞匯,原來在我們日常中以這樣的順序得以穿插協調。

 

Yan,正如剛才電話中所說,咱們目前的交流尚停留在理念的層麵,咱們談現狀談夢想但還沒有觸及信仰。2017年咱們打破了許多拘謹,2018年在奔赴大女人的路上,希望能打破更多禁忌,也能談談信仰!

親耐滴,新年快樂^@^

 

12/30/2017 尤其開心

 

(另, 把咱們談到的書目發給你了。這邊的中文圖書大部分是繁體字,而且是豎版的。現在隨手拿起任何語種的書都是橫版的,居然有這麽多豎版繁體字的中文書在出版,書中闡述的理念又新鮮向上,著實讓人費解。)

[ 打印 ]
閱讀 ()評論 (1)
評論
幸福劇團 回複 悄悄話 謝謝分享你豐收的2017年,預祝你2018年更大進步!
你的標題就是博愛。
謝謝你的問候!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