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府納言

閑暇時喜歡舞文弄墨。偶有所得,貼上網,自娛自樂。若能給網友一點兒樂趣,也不枉所勞。
正文

鄙視和歧視

(2018-09-25 08:24:56) 下一個

這是一個難寫的題目。說難寫,主要是因為鄙視和歧視往往很難分清,其實也沒人願意去區分,特別是一些別有用心的人有意把鄙視說成是歧視,反正你惹他們不高興了。但敝人認為,鄙視的情況更多些,又往往被當事人說成是受到歧視,因為這樣對他們更有利些。歧視也是肯定存在的。有一網友有一個理論:歧視有點兒象性欲,每個人都有,但不能公開表現,否則就是騷擾。話雖然說的有點兒不雅,但還算真實。生活中除了種族歧視,還有地域歧視,城鄉歧視,性別歧視,胖瘦歧視,民族歧視,相貌歧視,方言歧視,…,  數不勝數。但正象那位網友的高論,我們每個人(包括男女)都好色,但又都會收斂,更不會,也不可能無所顧忌。最好不要把它們 (好色和各種歧視)公開表現出來,這不是虛偽,而是教養。

講一個真實故事,多年前俺還在芝加哥,有一天下小雨,我剛過紅綠燈,有一輛車趕急闖黃燈沒刹住撞在我的車後部,我看到一個戴眼鏡的年青人走出駕駛室,於是我也出來了,但象平常那樣習慣性的順手就把車門也鎖了,引擎還在轉。那年青人說,你沒事吧,我給你拿我的保險資料,說著鑽進駕駛室,然後一個急轉彎逃逸了。我被晾在路上,很快有輛小車停下來問我是否需要幫助,我告訴他發生的情況,他用一個大哥大通知了警察…,警察來後又叫來開鎖匠,我才得以脫身。後來我把這個故事講給單位的同事,有一個白人說,讓我猜猜,撞你的人是一個黑人,幫你打電話的是一個白人。我說,正好相反…。

鄙視屬於道德和行為範疇  (衝突),比較簡單,就是對一些行為和做法,表示輕蔑,看不起。譬如說,每個人對排隊加塞兒的事都會不高興。沒有幾個人或文化對男人打女人認同的。也沒有多少人喜歡很善於鑽營投機,溜須拍馬的人。更不要說坑蒙拐騙,欺小淩弱 等惡行。

歧視多屬文化和習慣範疇 (衝突),常是針對特定族群的成員,往往以自己的經驗和偏見,或認知接受程度,對人予以不同和較差的對待。那時俺還在蘇州,商店都是公營的,有一天在一個商店裏看到一個女售貨員正在和一個上海的女顧客較勁,她走後,女售貨員說:歐就是故意咯,看見上海人就觸氣。象這種帶有 “地域歧視” 色彩的事經常發生,一般人也不以為意,確實氣不過,就和他們對罵一下。數年前在下就這樣做過 ( 見 ‘你是哪裏人’ )。何況有可能是那位上海女顧客先表現出“優越” 感的。如果真是這樣的,女售貨員的行為隻算是 “鄙視”。 但是公開叫某個種族 “蝗蟲”  或 “黑鬼” 就非常不合適,人就是人,怎麽會是 “蟲” 或是 “鬼” ?到哪兒理論都是種族歧視! 我們大家都應該抵製。

這裏麵還有一個從量變到質變的問題,對某個族群或特定人群的"鄙視"堆積多了,就有可能衍化成"歧視"。"一個老鼠害了一鍋湯"也許就是這個道理的通俗說法。猜想沒有什麽人願意作這個 ‘老鼠’。

希望這個世界沒有 “鄙視” 是不可能的,因為人永遠不可能有相同的世界觀和相同的行為。希望這個世界沒有 “歧視” 也是不可能的,因為人類永遠都不可能進化到完全一樣。就象世界上 “沒有一片完全相同的樹葉”。但通過交流和磨合,人類會產生更多的包容。

鄙視可繼續,有推動社會進歩的作用。但鄙視者最好不要侵犯人權 (譬如說,對排隊加塞者可言語指責,但不宜動手拉人家出來),受鄙視者也不要濫用人權說事。不想受鄙視,首先要自尊,自重,自律,自愛。

最後借用網友的一句話:“能夠控製自己內心的種族歧視的就是君子,汙言穢語公開表演種族歧視的就是小人,完全在內心沒有種族歧視的隻有聖人了”。

在下以為,大家都應該朝第一種努力!

網絡圖片

 

[ 打印 ]
閱讀 ()評論 (2)
評論
西府納言 回複 悄悄話 回複 '茅山道士' 的評論 :

謝謝茅山道士的支持。我很喜歡道教推崇的順應自然的理念。
茅山道士 回複 悄悄話 談得有水平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