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府納言

閑暇時喜歡舞文弄墨。偶有所得,貼上網,自娛自樂。若能給網友一點兒樂趣,也不枉所勞。
正文

歐洲四國遊八(繪畫藝術)

(2018-07-07 11:16:35) 下一個

我從來認為有創造性的藝術家是與眾不同的,他們要麽有超強的感知能力,要麽思維極其的另類。所以行為也就與普通人格格不入,而且是本性的自然流露。不像有些所謂的藝術家,本事怎樣不清楚,但把自己鼓搗的很另類。就拿留長須長發來說,如果是個音樂家還可以理解,長發長須隨音樂律動,增加音樂的感染力。但作為畫家,就讓人納悶了,遮眼睛又礙手,何苦來著。

 第一次看米勒的"拾穗"應該是在上世紀八十年代初,刊登在一個美術雜誌上,得益於上海的一次"法國十九世紀農村風景畫"展覽。該畫的原作收藏於巴黎奧塞美術館。隻所以傾心這幅畫,首先拾穗描繪了三個平民婦女辛勤拾麥穂的一瞬,她們穿著樸實,身體壯碩,甚至可看到她們粗糙的皮膚。一改過去那些描繪養尊處優,嬌柔造作貴婦人的油畫風格,使繪畫更接近真實生活,讓讀者有一種天然的親近感。繪畫以暖色為基調,又用紅,黃,蘭三原色描繪三位婦女的頭巾,使主體有一種要跳出來的視覺衝擊。筆觸精準但不細膩,使繪畫內容和技法達到完美的結合。我喜歡這幅油畫的另一個原因和我的經曆有關,剛從下鄉三年多後考入大學,農村生活還在昨天。為生活所迫,上高中時曾專門請假兩星期去拾麥穗,其中之苦深有體會。米勒存世的其它著名作品尚有"晚禱","牧羊女與羊群","播種者"等十幾幅。

梵高博物館收藏有梵高的大量原作,其中包括著名的"向日葵"。其實,梵高也是米勒的崇拜者,在米勒完成他的"播種者"四十年後,梵高仿繪了"播種者",構圖完全一樣。前者仍以暖色調為主,對光線的應用略勝一籌,梵高的"播種者"則以蘭綠黃為主色,用他特有的小條狀筆觸堆砌而成。梵高的繪畫藝術獨樹一幟,他短暫坎坷的一生更使人歎惜,這裏就隻八卦一下他繪畫以外的情感故事。梵高與比加索相比可謂是情場失意,屢屢受挫。不夠英俊的外表並不是他的致命傷,容易衝動,性格倔強,有時行為魯莽才是他嚇跑姑娘的主要原因。梵高二十歲時,在倫敦愛上房東的女兒,求婚失敗,還為此丟了工作。二十多歲時,又愛上了他的表姐科妮麗婭,表姐不願意,梵高把手放到煤油燈上烤來要挾,但仍不管用。三十歲時邂逅性工作者克拉西娜,她先是為梵高作模特兒,後發展為同居。當時梵高窮困潦倒(實際上他窮了一輩子,但很多後來者卻又因為他富了好幾輩子),後來在父親的幹預下離開了克拉西娜,後者重操舊業,梵高還為此不高興,躲到偏僻的農村。梵高畢竟是才子,有女人慧眼識珠。鄰居的女兒瑪戈特就愛上了梵高,倆人都進入結婚議程,但遭到雙方家庭的反對,無疾而終。梵高還被指控過讓一名年輕的農家女孩模特兒懷孕。現在的許多教授,導演,藝術家正在重複著同樣的工作。

丿

下篇預告:雕塑藝術

[ 打印 ]
閱讀 ()評論 (2)
評論
西府納言 回複 悄悄話 謝謝誇獎。西畫略知皮毛,隻是愛好。
中間小謝 回複 悄悄話 "筆觸精準但不細膩"
懂畫之人,贊!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