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家應該從我的曾祖父開始寫起,但又得從他留下一張既能存儲糧食又當床的大櫃說起。這是我老家所特有的一種大櫃子,我們那裏對這種櫃的讀音是“ju”,而不是”gui“,可以在漢語拚音裏找到,有這兩種不同的讀音。我們家鄉的櫃,其大小同一般的雙人床大小一樣,隻是它的床身是一隻木質的可以存儲糧食的大容器,其上麵一般都開有兩個大約50X50公分的方孔,方孔上麵都配有個蓋,蓋上以後必須使櫃麵很平整,上麵鋪上被褥,便可以當作床一樣的睡覺;平時在其中可以存放很多的糧食,這是我們家鄉普遍存在的一種櫃子。
可是,我曾祖父留下的這張櫃與眾不同,一般都是用杉木板製造而成,比較輕便,便於移動,但使用壽命相對短一點。而我曾祖父留下的那張櫃不知道用什麽木板製作的?非常的重,移動比較困難,但做工比較講究,櫃的一麵還刻有花紋,至今還留在我老宅小阿姐家裏,而一般人家家裏早就都沒有了。
我在十年前,撰寫“我的回憶“的時候,還帶著不知道我曾祖父的名字的遺憾,敘述著他的故事。可是我今年又回國又去了我老家小阿姐家,90歲高齡的小阿姐依然那麽健康,又健談。那張櫃還躺在小阿姐的房間裏,若家裏來了晚輩來看望她時,隻要從大衣櫃裏取出被褥鋪上,讓晚輩睡在這張櫃上,所以櫃上理的很幹淨。我看到這張櫃,我總會想起我的曾祖父,我雖然從來沒有見過他,但見櫃如見人,我不由得仔細琢磨起櫃來,我看著那與櫃麵配合的密絲密縫的兩塊方方正正的蓋板,真想了解下其中的結構,我順手拉起蓋板上兩隻半埋式的金屬圓環,蓋板輕鬆起來了,我看了一下蓋板的反麵,驚喜地發現,反麵有密密麻麻的的文字,原來是我家所有人的生日記載。我當然知道包括祖父母在內的所有人的名字,唯獨曾祖父母的名字不知道,最上麵的李鵬景的名字第一次出現在我麵前,我頓時斷定,他就是我的曾祖父!填補了我數十年來的遺憾。
因為曾祖父在我們的家世中占有極其重要的地位,他曾是我們家族裏最傑出的祖輩之一;是他率領我們全家從江蘇省的海門縣移民到將要設縣的啟東縣;是他在這一百多畝的處女地上開墾、開河挖溝、興修水利成為良田;是他通過自己辛勤的耕作、管理和經營有方,獲得了連年的大豐收,在那裏造了許多房子,為我們創建了一個富足而又溫馨的家。不管這個家後來發生了怎樣的變故,那裏永遠是我的家。我在那裏出生、成長,給我留下了許多永遠不能泯滅的記憶。
當然,這些記憶並非都是我親身經曆所留下的,而是我父親的講述給我留下的。但是,比我大的哥哥和姐姐都未必比我知道的多,那麽深刻。因為我排行最小,從小體弱多病,且患有哮喘,尤得父母的溺愛。
雖然父親一直在上海的一個學校工作,但他每逢寒暑假總是買了許多好吃的東西回來。回來後,似乎要給我補償似的讓我與他形影不離,他總是抱著我,即使走親訪友也帶著我一起去,給我講述家裏的許多陳年往事,讓我聽他們大人們講的許多事。我似乎很喜歡似懂非懂的一聲不吭的靜靜的聽著。當時我聽了確實並不太理解,但待我長大些後,有了一些思考和辨別能力,我漸漸的懂得了他們所講的陳年往事裏的一切,並記著了。
1910年,我父親5歲那年,曾祖父舉家從海門縣池鵬鎮的老家移民搬遷至啟東縣共和鎮附近的家,全家居住在預先造的三間草屋裏,並開始在這塊處女地上種植莊稼。由於曾祖父的艱辛付出,幾乎連年獲得大豐收。改造和新造了六間新瓦房,數年後,我的曾祖父成了這裏周圍有名的鄉紳。他每次外出走親訪友時,常常以當時鄉紳特有的裝束,披戴著黑麵紅裏的鬥篷,出入於周圍鄉村之間。
我的祖父李雲祥是個獨生子,從小進入私塾讀書,滿腹的論語孟子、四書五經;滿口的之乎者也。當時算是個有文化的人。他還能寫一手的好字。每逢年過節經常為親戚、鄰居寫對聯,頗受人尊敬。
我父親李仁齋也是個獨生子,從小聰明,乖巧被全家視為寶貝。很早就被曾祖父送進當時有名的黃堯天學堂讀書,讀書成績優秀,頗受老師喜歡。原打算待學堂畢業後,準備讓他出遠門學醫。哪知道,就在他臨近學堂畢業時,我的曾祖父突然暴病離開了人世。李家的頂梁柱倒塌了,我家開始漸漸走向衰敗。
曾祖父過世時,突然從海門來了一些李氏家族裏的長輩(我曾祖父和祖父輩的人),聲稱前來爭分曾祖父的家業。理由是我祖父是領養的李家人,我曾祖父的侄子們(祖父的堂兄弟)也要繼承一份家業。
原來由於我曾祖父的勤勞種植莊稼;且經營有方,結婚數年後已經腰纏萬貫,成了家族裏一枝獨秀。但是他一直沒有孩子,感到後繼無人。於是他開始醞釀物色繼承人。當時,類似於這樣的情形,一般首先在自己家族裏的侄子輩當中,選擇一個自己喜歡的侄子。可是,曾祖父要求頗高,在他眼裏這些侄子都是些不求上進之輩,他們的父親(曾祖父的那些兄弟)都是好逸惡勞之徒。他執意要從遠房親戚那裏物色一個聰明、標致的孩子作為繼承人。那個孩子就是後來的我的祖父李雲祥。卻遭到了家族裏幾乎所有兄弟的反對。從此,我曾祖父與家族裏的兄弟們都老死不相往來。這也成了我曾祖父獨自舉家移民啟東縣的主要原因。
曾祖父是個絕頂聰明的人,唯恐將來有什麽糾紛,就早早立下了字據,並開始按自己的設想要求來教育培養兒子。不出所望,到了祖父而立之年,他已經成為了曾祖父的好兒子、好幫手。
天有不測風雲,曾祖父突然暴病去世,遭來了家族裏糾紛的一幕。幸虧曾祖父有先見之明,祖父憑著曾祖父當時立下的字據,贏得了這場官司。繼承了曾祖父留下的全部家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