無限瘋狂

不願做流氓,但仍要瘋狂。
個人資料
犯錯的貓 (熱門博主)
  • 博客訪問:
正文

股市還沒看清,樓市又看不清了

(2016-02-29 17:43:37) 下一個

南京告急、深圳告急、上海告急……同胞們披星戴月,不顧困難,勇敢衝上前去,哪怕機會再渺茫,也要為之揮灑汗水;哪怕目標再高遠,也要為之奮力一搏。
這次第,怎一個英勇了得。
可惜,在股市跌落懸崖的年代,這樣的威猛,隻能用在,買房子上。
一騎絕塵的樓市,在這個春天的幾個南方城市,掀起熱浪。房價攀升之外,那些動輒上千萬的房子,動輒一天賣掉幾百套。售樓處的人滿為患傳遞到交易中心,一線城市的熱情傳遞到全國,然後發現還是隻有一線城市如此熱情。
這樣的浪潮湧向何方,俠客島無從知曉。不妨把一些頗有啟發的觀點集結於此,供你參考。
知日派·悲觀
在一篇廣為流傳的“雪球”文章裏,作者“天涯路”以詳實的數據對比,試圖證明如今的北京房價有多瘋狂,泡沫有多可怕。
論證非常直率,抄錄如下。
很多人都知道上個世紀90年代日本樓市和股市出過一次大泡沫,很多也聽說過“東京的地價可以買下整個美國”的故事。但是,90年代日本房地產最瘋狂的時候,東京的普通住宅到底有多貴呢?
1990年,日本房價最瘋狂的時候,東京圈(相當於北京)的人均年收入為694.1萬日元,(相當於今天人民幣39萬元)。
使用麵積75平方米(折合建築麵積約為100平方米,精裝修)的中高層住宅(相當於中國的商品房),距離圈十公裏以內(大概相當於北京5環以內)的均價為39萬*18.7=729萬元,折合7.29萬元/平方米。
距離圈20~30公裏均價(相當於北京5環~6環均價)為39萬*8.95=3.65萬元/平方米。
要知道這可是在日本經濟最鼎盛的時代,人均收入達到39萬人民幣,最瘋狂時期創造的房價最高值,此後東京房價地價一路下跌,最多時跌幅70%,直到現在,26年以後,東京房價也僅恢複到當初高點的50%左右而已。
回頭看我們的一線城市,人均收入僅為當初東京的1/3~1/5,可房價基本上已經與東京房價泡沫鼎盛時期接軌,那麽未來一線城市房價繼續飆升的空間和動力在哪裏?東京房價泡沫破滅後跌了70%,我們的一線城市呢?
而對於如今的情況,也有著直接的對比。
悉尼,房屋均價65萬澳元每套,大概相當於300萬人民幣/套。人均GDP約7萬美元。
紐約,曼哈頓(類似北京二環以內)公寓均價96萬美元/套,相當於6~8萬人民幣/平方米,紐約人均GDP約10萬美元。
倫敦,公寓均價35萬英鎊/套,相當於3~4萬人民幣/平方米。倫敦人均GDP約7萬美元。
香港,房屋均價約為10萬人民幣/平方米,人均GDP約為4萬美元。
北上深現在房屋均價3~5萬元/平方米,人均GDP1.6~2.2萬美元。
目前國內北上深這三個一線城市的房價,從絕對值上看,在主要大都市中,已經超過東京等其他絕大多數發達國家的大都市房價水平,與倫敦,紐約,悉尼,新加坡等國際頂級大都市房價已經基本看齊,僅次於香港。
而我們一線城市的人均GDP以及人均收入水平,大概隻有上述發達大都市的1/4~1/6左右。如果按照房價收入比計算,深圳目前的房價收入比已經超過30,為全宇宙最高。
與他類似悲觀的,還有一位叫齊俊傑的金融從業者。他的核心論據,來自房地產市值與GDP的比值,論證也非常直接。
國際上房地產泡沫一個重要的指標,叫做房地產市值與GDP的比值,也就是說如果房地產的市值過大,遠遠超過了GDP那麽就是泡沫了,美國比較敏感,一般房地產市值超過GDP就算泡沫了,長達近100年的曆史中,隻要這個比值超過了100%,就要小心了。次貸危機爆發的時候,這個比值上升到了172%,釀成了巨大的金融核爆,到了今天美國的這個比值仍然還有128%,所以這個風險到今天依然存在,美國未來一段時間如果經濟重回衰退,那麽房價跌也並非不可能。
再說日本,這是一個保守的東方國家,跟我們其實很接近,所以他們把泡沫憋的很大,當年日本泡沫破裂的時候,房地產市值是GDP的2倍,也就是比值到達了200%,到1990年,僅東京都的地價就相當於美國全國的總地價。一般工薪階層即使花費畢生儲蓄也無力在大城市買下一套住宅,能買得起住宅的隻有億萬富翁和極少數大公司的高管。在1984年-1997年,香港房價年平均增長超過20%。1996年,香港竟出現買房前必須先花150萬港元買一個號的怪事。從1991年到1997年房價上升4倍左右,若從1985年房地產市道複蘇算起,到1997年時房價已上升了9-10倍。
1997年,香港房地產泡沫破滅,樓價一路下跌,至2003年中,下跌了70%左右。據說當時香港居民的損失就遠遠超過了香港的GDP,如果反推樓市的市值,那麽房地產總市值比GDP至少應該在150%以上。那麽現在大陸的房地產總市值/GDP是多少呢?美國做空大師詹姆斯·查諾斯給算了一筆賬,說至少在300%-400%左右,那麽話說我們房地產的核爆能力應該是日本的兩倍,美國次貸危機的3-4倍。我們的算法其實差不多,按照人均居住麵積30平米計算(北大的報告家庭平均居住麵積116平米),平均房價就算6000元,房地產的市值已經高達234萬億,中國GDP是67萬億,算下來這個比值是350%。
國情派·看好
實際上,看好一線樓市的觀點,在當下應該是主流,你周圍的親戚朋友很可能都持有這樣的觀點。所以這部分我們少選一點,不代表這種觀點的市場小。
來自中泰策略的羅文波團隊,就直接回應了上麵的一些論點,認為房價國別比較的準確度不高。
房價作為宏觀指標變量不存在合理的國別比較,隻能提供部分參考價值。正如美國2008年金融危機時非銀債務GDP占比為210%,1990年日本房地產崩盤時非銀行債務占比為195%,韓國1998年金融危機時此指標為152%,硬性的拿中國一線城市與香港、紐約房價絕對值的數據類比來判斷房價的方式可能值得商榷。長期來看這種結果即使合理,也不代表房地產短中期沒有周期性波動。
這個團隊還認為,房價上漲相對環境來看,並非高得離譜。
房地產市場作為一種資產,價格上升一部分是受到供求關係影響(2012年之前全國,2012年之後的一線與部分二線),一部分原因是貨幣現象。供求關係良好時,金融屬性可以放大供求失衡的程度,導致價格大幅上漲(目前的一線城市),供求關係惡化時,可以抵消金融屬性(目前的三四線城市)。大家現在討論最多的是房價漲幅的絕對值,這裏有一組數據可以供大家參考。1998年至今為期,城鎮非私營部門平均工資增長7.5倍,北京月最低工資標準增長5.5倍,上海月最低工資標準增長6.2倍,同期M2增長13倍。如果你覺得中國房地產市場整體價格漲得比上述幾組數據更離譜,那麽的確有大問題。否則,可能就是嗬嗬。
所以,結論就是,隻要貨幣政策持續寬鬆,一線房地產價格拐點難現。
溫州派·迷惘
之所以把溫州炒房團單獨拿出來,是因為在這幾年的房地產浪潮中,他們是真正的弄潮兒。春江水暖鴨先知,一線操作者手持真金白銀,他們的觀點難言正確與否,但具有特殊的價值。畢竟,相對他們來說,即使很多經濟學家也沒有在切膚之痛中分析過現狀。
來自《每日經濟新聞》的報道顯示,這次溫州炒房團絲毫沒有出現之前經常見諸報端的瘋狂舉動。
“目前,溫州炒房者趨於理性,對上海等熱門城市板塊還沒有明顯的買入跡象,就算有部分人在深圳等地買房,也是在這波火爆行情未起之前。”作為溫州一個比較有名的炒房團團長,陳中(化名)向《每日經濟新聞》記者透露,市場預期如何,他們現在也還沒有底氣。
當然,首先要排除一項幹擾因素,那就是他們手裏還有沒有錢。數據顯示,有,很多。
值得一提的是,目前,在溫州大本營,千億資金正在“休眠”。最新統計數據顯示,截至今年1月末,溫州全市銀行業儲蓄存款餘額達4944.16億元,接近5000億元,比上年末增加256.28億元。
如果按照溫州全市常住人口915萬人統計,人均儲蓄存款54035元,比全國平均水平高出1萬多元,創曆史新高。“儲蓄大量回流至銀行,在很大程度上說明當前居民個人投資渠道還不豐富。”業內人士對此分析稱。
而在去年同期,A股上演了“火爆行情”,其背後,則出現溫州資本的湧動。
據溫州市證券期貨業協會統計,2015年一季度,溫州融資融券期末餘額78.21億元,占托管市值1649.29億元的4.7%。同期,溫州全市證券交易額同比上漲249%,占全國總交易額1.94%。
哦,千萬別忘了,以前他們是怎麽玩的。
1998年到2001年,溫州的民間資本大量投入當地房地產,市區房價快速從2000元/平方米左右,飆升到7000元/平方米以上。
此後,在2001年8月18日,第一個溫州炒房團浩浩蕩蕩開赴上海,三天買走了100多套房子,5000多萬元現金砸向上海樓市。同時,另一支炒房團前往杭州。隨後幾年,約2000億元溫州的資金投向各地房地產,其中北京、上海兩地集中了1000億元。
此外,溫州資本還先後大舉進入杭州、青島、重慶、沈陽等城市。溫州炒房團所到之處,當地房價一路狂飆,一時間,“溫州炒房團”廣為人知,備受關注。
官方·降溫
國家統計局最新公布的數據,雖說已經是1月份的情況,還是能讓人看到火熱的跡象。
2016年首月房價同比上漲的城市數量增至25個,占比超過30%。
數據顯示,房價漲幅最高的城市仍是領漲全國房價14個月之久的深圳,與去年同期相比暴漲52.7%。上海和北京分別以21.4%和11.3%的漲幅緊隨其後,廣州房價的同比增幅也超過10%。
當然,到了二月,情況如你在媒體中所見。而這些房價飆漲的城市,政府紛紛表達出了降溫的意願。
上海是這樣的——
上海市委書記韓正在會見韓國經濟副總理時表示,作為一座特大型城市,上海與許多國際大都市一樣,始終麵臨著人口、交通、環境、住房等共性問題的巨大挑戰。特別是住房問題,商品房是特殊商品,需要我們始終高度關注,及時發布全麵客觀的權威信息,維護市場秩序、穩定市場預期,滿足廣大人民群眾的基本住房需求。
南京是這樣的——
1、一次性供應量少於3萬平方米或領不到銷許,堅決遏製“捂盤惜售”行為。
2、加大土地供應向高地價“說不”,溢價率超45%調競價方式。
3、維護買房人的知情權,多種舉措抑製開發企業透支房價預期。
深圳是這樣的——
深圳市市長許勤在年初時表示,深圳房價漲得太快,與其他城市不在一個步調上,市政府正在研究調控政策,確保房價處在合理區間。2月24日,市住建局局長楊勝軍出席活動時表示,政府正在研究措施調控房價,同時會加大保障性住房建設的力度。2月26日,深圳市規劃國土委副主任喬恒利表示,深圳將繼續執行住房限購政策,控製投機需求。

[ 打印 ]
閱讀 ()評論 (0)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