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詞牌常識

(2015-10-24 19:39:36) 下一個

詞牌常識

 

(一)什麽是詞?

詞最初稱為“曲詞”或“曲子詞”,是配音樂的。後來逐漸和音樂分離了,成為詩的別體,所以有人把詞稱為“詩餘”。由於文人的詞深受律詩的影響,所以詞中的律句特別多。
詞是長短句,但是全篇的字數、句數是一定的,每句的字數、平仄也是一定的!
詞大致可以分為三類:(1)小令;(2)中調;(3)長調。有人認為:58字以內為小令,59~90字為中調,91字以上為長調。這種分法未免太絕對化了,但是,大概情況還是如此的。
在敦煌曲子詞中,已經有了一些中調和長調。宋初柳永創造了一些長調。蘇軾、秦觀、黃庭堅等人繼起,長調就盛行起來的。長調的特點,除了字數較多外,就是一般用韻較疏。


(二)詞牌的來曆

詞牌,就是詞的格式的名稱。詞的格式和律詩不同,律詩隻有四種格式,而詞則總共有兩千多種格式(按欽定詞譜)。詞的這些格式稱為詞譜。
關於詞牌的來源,大概有下麵三種情況:
(1)本來是樂曲的名稱。如《菩薩蠻》、《西江月》、《風入鬆》、《蝶戀花》等。這些有的來自於民間,有的來自於宮廷或官方。
(2)摘取一首詞中的幾個字作為詞牌。例如《憶秦娥》,因為依照這個格式寫出的最早一首詞的開頭兩句是“簫聲咽,秦娥夢斷秦樓月”,所以詞牌叫《憶秦 娥》,又叫《秦樓月》。《憶江南》本名《望江南》,因為白居易的一首詠“江南好”的詞,最後一句是“能不憶江南”,所以又叫《憶江南》。《念奴嬌》又叫 《大江東去》,這由於蘇軾一首《念奴嬌》的第一句是“大江東去”;又叫《酹江月》,因為蘇軾這首詞的最後三個字是“酹江月”。
(3)本來就是詞的題目。《浪淘沙》詠的是浪淘沙,《更漏子》詠夜,《拋球樂》詠拋球,等等。這是最普遍的。凡是詞牌下麵注明“本意”的,就是說,詞牌同時是詞題,不另有題目了。
但是,絕大多數的詞都不是用“本意”的,因此,詞牌之外還有詞題。一般在詞牌下麵或後麵注明詞題。這種情況下,詞題和詞牌沒有任何聯係。一首《浪淘沙》可以完全不提到浪和沙;一首《憶江南》也可以完全不提到江南。這樣,詞牌隻不過是詞譜的代號罷了。

(三)單調、雙調、三疊、四疊

詞有單調、雙調、三疊、四疊的分別。
1、單調的詞往往就是一首小令,它很象一首詩,不過是長短句罷了。例如:
《憶江南》 唐·白居易
江南好。風景舊曾諳。日出江花紅勝火,春來江水綠如藍。能不憶江南?
《如夢令》 宋·李清照
昨夜雨疏風驟,濃睡不消殘酒。試問卷簾人,卻道海棠依舊。知否?知否?應是綠肥紅瘦!

2、雙調的詞可以是小令、中調或長調。雙調就是把一首詞分成前後(或上下)兩闋。兩闋的字數相等或基本相等平仄、句式相同或部分相同,也可以完全不同。字 數、平仄、句式相同的就象一首曲子配著兩段歌詞。字數、平仄、句式不相同的,往往是開頭幾句不一樣,叫做“換頭”。雙調是詞中最常見的形式。例如:
《浪淘沙》 南唐·李煜
簾外雨潺潺,春意闌珊。羅衾不耐五更寒。夢裏不知身是客,一晌貪歡。
獨自莫憑欄,無限江山。別時容易見時難。流水落花春去也,天上人間。
《蝶戀花》 宋·蘇軾
花褪殘紅青杏小。燕子飛時,綠水人家繞。枝上柳絮吹又少。天涯何處無芳草?
牆裏秋千牆外道。強外行人,強裏佳人笑。笑漸不聞聲漸杳。多情卻被無情惱。
《浣溪沙》 宋·晏殊
一曲新詞酒一杯,去年天氣舊亭台。夕陽西下幾時回?
無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識燕歸來。小園香徑獨徘徊。

3、三疊就是三段,如《蘭陵王》、《西河》等。四疊就是四段,僅《鶯啼序》一調。不再詳述!

……

二、詞譜(常見的12個詞牌的詞譜:憶江南、浣溪沙、菩薩蠻、卜算子、西江月、鷓鴣天、臨江仙、蝶戀花、滿江紅、水調歌頭、念奴嬌、沁園春)
每一詞牌的格式,叫做詞譜。依照詞譜所規定的字數、平仄以及其它格式來寫詞,叫做“填詞”。
下麵,我們舉一些常見的詞牌來說明,為了顯示古人填詞的嚴格,所以舉例不止一首。舉例全部選正體。

《憶江南》

又名《望江南》《江南好》《春去也》《望江樓》《夢江南》《望江梅》等。單調二十七字,平韻。
平平仄,仄仄仄平平。仄仄平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
*  *   · * *     * *   · *   ·
例:《憶江南》 唐·白居易
江南好。風景舊曾諳。日出江花紅勝火,春來江水綠如藍。能不憶江南?
注:“出”是入聲。

《夢江南 》唐·溫庭筠
梳洗罷,獨倚望江樓。過盡千帆皆不是,斜暉脈脈水悠悠。腸斷白蘋洲。 (順便說一下,溫庭筠貌如三國張鬆,有才貌醜,官至極品,常去青樓,一笑)

《浣溪沙》
?
四十二字,雙調,平韻。別名:《減字浣溪沙》《浣沙溪》《小庭花》《滿園春》等。四、五兩句常對仗。
仄仄平平仄仄平,平平仄仄仄平平,平平仄仄仄平平。
*   * · * *   · * *   ·
仄仄平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平平仄仄仄平平。
* *     * *   · * *   ·
例:《浣溪沙》 宋·晏殊
一曲新詞酒一杯,去年天氣舊亭台。夕陽西下幾時回?
無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識燕歸來。小園香徑獨徘徊。

《浣溪沙 》宋·蘇軾——遊蘄水清泉寺,寺臨蘭溪,溪水西流。
山下蘭芽短浸溪,鬆間沙路淨無泥。蕭蕭暮雨子規啼。
誰道人生無再少?門前(一作君看)流水尚能西。休將白發唱黃雞。

注:首句可以用“仄仄仄平平仄平”

《菩薩蠻》

四十四字 雙調 別名:《子夜歌》《重疊金》《梅花句》等。
平平仄仄平平仄,平平仄仄平平仄。(換平)
* *   · * *   ·
仄仄仄平平,仄平平仄平。(換仄)
*   · * * ·
平平平仄仄,仄仄平平仄。(換平)
*   · *   ·
仄仄仄平平,仄平平仄平。
*   · * * ·
(共用四個韻上下闋後二句字數平仄相同,末句不能犯孤平。有人認為上下闋末句第三字必須用平聲,大誤!)
例:《菩薩蠻》唐·李白
平林漠漠煙如織,寒山一帶傷心碧。暝色入高樓,有人樓上愁。
玉階空佇立,宿鳥歸飛急。何處是歸程,長亭連短亭。

《菩薩蠻》 宋·辛棄疾
鬱孤台下青江水,中間多少行人淚。西北望長安,可憐無數山。
青山遮不住,畢竟東流去。江晚正愁餘,山間聞鷓鴣。
(末句“間”亦有“深”版,)
《菩薩蠻 》唐·溫庭筠
南園滿地堆輕絮,愁聞一霎清明雨。雨後卻斜陽,杏花零落香。
無言勻睡臉,枕上屏山掩。時節欲黃昏,無聊獨(入聲)倚門。

《菩薩蠻 》五代·韋莊
如今卻憶江南樂,當時年少春衫薄。騎馬倚斜橋,滿樓紅袖招。
翠屏金屈曲,醉入花叢宿。此度見花枝,白(入聲)頭誓(去聲)不歸。

注:有人拿“入聲、上聲可以代替平聲”的理論來證明上下闋第三字必平,還說溫庭筠12首菩薩蠻此處全部用平聲(眼睛有毛病),但是溫庭筠這首末句第三字 用的卻是入聲(連入聲都弄不明白,有什麽資格談格律?),韋莊第一字用入聲(代替平聲,否則犯孤平;這種情況僅見2例,另一例是辛棄疾的《破陣子》),第 三字用去聲,其他名家的作品第三字用上聲入聲者不勝枚舉,縱然“入聲、上聲可以代替平聲”,但是“去聲絕對不能代替平聲”!下文還有更多論述!

《卜算子》

四十四字 雙調。別名:《缺月掛疏桐》《百尺樓》《楚天遙》《眉峰碧》等
‖仄仄仄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仄仄平,仄仄平平仄。‖
‖*     *   · *   *   *   · ‖
例:《卜算子》宋·蘇軾
缺月掛疏桐,漏斷人初靜。時見幽人獨往來,縹緲孤鴻影。
驚起卻回頭,有恨無人省。揀盡寒枝不肯棲,寂寞沙洲冷。

《卜算子 》宋·陸遊
驛外斷橋邊,寂寞開無主。已是黃昏獨自愁,更著風和雨。
無意苦爭春,一任群芳妒。零落成泥碾作塵,隻有香如故。

《卜算子·詠梅》 毛澤東 
風雨送春歸,飛雪迎春到。已是懸崖百丈冰,猶有花枝俏。
俏也不爭春,隻把春來報。待到山花爛漫時,它在叢中笑。

《西江月》

五十字 雙調 一、二句,五、六句例用對仗!
‖仄仄平平仄仄,平平仄仄平平。平平仄仄仄平平,仄仄平平仄仄。‖
‖* * *  * *  · * * * · * * *· ‖
例:《西江月》 宋·辛棄疾
明月別枝驚鵲,清風半夜鳴蟬。稻花香裏說豐年,聽取蛙聲一片。
七八個星天外,兩三點雨山前。舊時茅店社林邊,路轉溪橋忽見。
注:“七、八、說”是入聲。

《西江月 》宋·辛棄疾
醉裏且貪歡笑,要愁那得工夫。近來始覺古人書。信著全無是處。
昨夜鬆邊醉倒,問鬆:“我醉何如”。隻疑鬆動要來扶。以手推鬆曰:“去!”

《西江月 》宋·劉過
堂上謀臣尊俎,邊頭將士幹戈。天時地利與人和。燕可伐歟?曰可!
今日樓台鼎鼐,明年帶礪山河。大家齊唱大風歌。不日四方來賀。

《鷓鴣天》

五十五字 雙調
仄仄平平仄仄平,平平仄仄仄平平。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仄仄平。
*   * · * *   · * *     * * * ·
平仄仄,仄平平。平平仄仄仄平平。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仄仄平。
· * *   · * *     * * * ·
注:上下闋末句不能犯孤平!
例:《鷓鴣天 》宋·辛棄疾
唱徹陽關淚未幹,功名餘事且加餐。浮天水送無窮樹,帶雨雲埋一半山。
今古恨,幾千般。隻應離合是悲歡,江頭未是風波惡,別有人間行路難。

《鷓鴣天 》宋·辛棄疾
壯歲旌旗擁萬夫。錦襜突騎渡江初。燕兵夜娖銀胡□(左革右錄),漢箭朝飛金仆姑。
追往事,歎今吾。春風不染白髭須。卻將萬字平戎策,換得東家種樹書。

《鷓鴣天》 宋·趙鼎
客路那知歲序移?忽驚春到小桃枝。天涯海角悲涼地,記得當年全盛時。
花弄影,月流輝。水晶宮殿五雲飛。分明一覺華胥夢,回首東風淚滿衣。

《臨江仙》

又名《謝新恩》、《庭院深深》等。六十字 雙調
‖仄仄仄平平仄仄,平平仄仄平平。平平仄仄仄平平,平平平仄仄,仄仄仄平平。‖
‖* *     * *  · * *   · *     *   · ‖
例句:《臨江仙 ·夜歸臨皋 》宋·蘇軾
夜飲東坡醒複醉,歸來仿佛三更。家童鼻息已雷鳴。敲門都不應,倚仗聽江聲。
長恨此身非我有,何時忘卻營營?夜闌風靜縠紋平。小舟從此逝,江海寄餘生。

《臨江仙 ·送王緘 》宋·蘇軾
忘卻成都來十載,因君未免思量。憑將清淚灑江陽。故山知好在,孤客自悲涼。
坐上別愁君未見,歸來欲斷無腸。殷勤且更盡離觴。此身如傳舍,何處是吾鄉?

《三國演義》開篇詞 明·楊慎
滾滾長江東逝水,浪花淘盡英雄。是非成敗轉頭空,青山依舊在,幾度夕陽紅。
白發漁樵江渚上,觀看秋月春風。一壺濁酒喜相逢,古今多少事,都付笑談中。
注:“看”古代讀平聲。“夕”是入聲字。
(有人經常跟我瞎JB扯說是貫中大爺的詞,偶無語得很)
《蝶戀花》

初名《鵲踏枝》,又名《鳳棲梧》、《黃金縷》等。六十字 雙調
‖仄仄平平平仄仄。仄仄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平仄仄,平平仄仄平平仄。‖
‖* *   · *    *   · * *   · * *   · ‖
例句:《蝶戀花》宋·柳永
佇倚危樓風細細。望極春愁,黯黯生天際。草色煙光殘照裏。無言誰會憑闌意。
擬把疏狂圖一醉。對酒當歌,強樂還無味。衣帶漸寬終不悔。為伊消得人憔悴。

《蝶戀花》 宋·蘇軾
花褪殘紅青杏小。燕子飛時,綠水人家繞。枝上柳絮吹又少。天涯何處無芳草?
牆裏秋千牆外道。強外行人,強裏佳人笑。笑漸不聞聲漸杳。多情卻被無情惱。

《滿江紅》——朱天王校對

九十三字 雙調
仄仄平平,平平仄、平平仄仄。平仄仄①、仄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平仄仄,
*    **  * *· **   * *  * *· * *    
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仄仄仄平平,平平仄。  仄平仄,平仄仄;平仄仄,
* *   ·  ** *       ·   **   *· ** 
平平仄②。仄平平仄仄③、仄平平仄。仄仄平平平仄仄,平平仄仄平平仄。仄平平④、
·   * *   * *· * *     * *   ·  **  
仄仄仄平平,平平仄。
*       ·
(此調常用入聲韻,而且往往用一些對仗。①少數用仄平平;②有人用仄平仄;③句法照例是上一下四,也有用平平平仄仄的,罕見;④宋詞人填此調以柳永“暮雨初收”為準,但是僅柳永用平仄平。)
例:《滿江紅》 宋·嶽飛
怒發衝冠,憑欄處、瀟瀟雨歇。抬望眼、仰天長嘯,壯懷激烈。三十功名塵與土,八千裏路雲和月。莫等閑、白了少年頭,空悲切!  靖康恥,猶未雪,臣子恨,何時滅?駕長車踏破、賀蘭山缺。壯誌饑餐胡虜肉,笑談渴飲匈奴血。待從頭、收拾舊山河,朝天闋。

《滿江紅 》宋·柳永
暮雨初收,長川靜、征帆夜落。臨島嶼、蓼煙蔬淡,葦風蕭索。幾許漁人飛短艇,盡載(一本作將)燈火歸村落。遣行客、當此念回程,傷漂泊。   桐江好,煙漠漠。波似染,山如削。繞嚴陵灘畔,鷺飛魚躍。遊宦區區成底事,平生況有雲泉約。歸去來、一曲仲宣吟,從軍樂。

《水調歌頭》 ——朱天王校對

九十五字 雙調 別名:《台城遊》《元會曲》《凱歌》等。
仄仄仄平仄①,仄仄仄平平。平平仄仄平仄,仄仄仄平平②(或上四下七)。
* *    *   · * * *  *   ·  
仄仄平平平仄,仄仄平平仄仄,仄仄仄平平。仄仄仄平仄③,仄仄仄平平。
* * *  * * *  *   · * *    *   ·
仄平仄④,平仄仄⑤,仄平平⑥。平平仄仄,平仄平仄仄平平②(或上六下五)。
***  **    *·  * *  ***   · 
仄仄平平仄仄,仄仄平平仄仄,仄仄仄平平。仄仄平平仄③,仄仄仄平平。
* * *  * * *  *   · * *    *   ·
注:上下闋後七句相同!①可以用“(平)平平仄仄”、“(平)平仄平仄”。
上下闋②句實際是個十一字句,可以是上五下六或上四下七。如果是上五下六,則為:
平平仄仄平仄,仄仄仄平平。
* * *  *   · 
如果是上四下七,則為:
平平仄仄,平仄平仄仄平平。
* *  ***   · 
上下闋③均可以用“(仄)仄(平)仄仄”。
④可以用平仄仄、平平仄、仄平仄、仄仄仄、仄平平、仄仄平、還可以用平仄平(未見到例子),切記不能用平平平!
⑤可以用平仄仄、平平仄、仄平仄、仄仄仄。
⑥多用仄平平,少用仄仄平(見三例)、平仄平(見二例)。
例:《水調歌頭》 宋·蘇軾
明月幾時有,把酒問青天。不知天上宮闕,今昔是何年?我欲乘風歸去,又恐瓊樓玉宇,高處不勝寒。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間?  轉朱閣,低綺戶,照無眠。不應有恨,和時常向別時圓?人有悲歡離合,月有陰晴圓缺,此事古難全。但願人長久,千裏共嬋娟!

《水調歌頭》宋·劉過
弓劍出榆塞,鉛槧上蓬山。得之渾不費力,失亦匹如閑。未必古人皆是,未必今人俱錯,世事沐猴冠。老子不分別,內外與中間。  酒須飲,詩可作,鋏休彈。人生行樂,何自催得鬢毛斑。達則牙旗金甲,窮則蹇驢破帽,莫作兩般看。世事隻如此,自有識鴞鸞。

《念奴嬌》 ——朱天王校對

又名《百字令》、《大江東去》、《酹江月》等,一百字 雙調
平平仄仄,仄平平、仄仄平平平仄{ 或仄平平仄仄①,平平平仄}。
* *   ** * *  ·   * *   * *· 
仄仄平平、平仄仄(或仄仄平平平仄仄) 仄仄平平仄仄。
* *  *    * *      * * *· 
仄仄平平,平平仄仄,仄仄平平仄。平平平仄,仄平平仄平仄②。
*    * *  *   · * *  * *  ·
平仄平仄平平,仄平平仄仄③,仄平平仄。 (或仄平平仄,仄仄平平仄④)
***    *      * *·    * *  *   ·
仄仄平平,平仄仄(或仄仄平平平仄仄) 仄仄平平平仄。
* *  *    * *      * * *·
仄仄平平,平平仄仄,仄仄平平仄⑤。平平平仄,仄平平仄平仄②。
*    * *  *   ·  * *  * *  ·
注:此調較靈活,常用入聲韻。上下闋後七句相同;
①用上一下四句法;
上下闋②第二字可以用仄,或者用“(仄)仄(仄)平平仄”;
③可以是律句或上一下四句法;
④可以用上一下四“仄平平平仄”;
⑤可以用上一下四。
例:《念奴嬌·赤壁懷古》 宋·蘇軾
大江東去,浪淘盡、千古風流人物。故壘西邊,人道是、三國周郎赤壁。亂石穿空,驚濤拍岸,卷起千堆雪。江山如畫,一時多少豪傑。  遙想公瑾當年,小喬 初嫁了,雄姿英發。羽扇綸巾,談笑處(一本作“間”)、檣櫓灰飛煙滅。故國神遊,多情應笑,我早生華發。人生如夢,一樽還酹江月。

《念奴嬌》宋·辛棄疾
我來吊古,上危樓、贏得閑愁千斛。虎踞龍蟠何處是,隻有興亡滿目。柳外斜陽,水邊歸鳥,隴上吹喬木。片帆西去,一聲誰噴霜竹。  卻憶安石風流,東山歲晚,淚落哀箏曲。兒輩功名都付與,長日惟消棋局,寶鏡難尋,碧雲將暮,誰勸杯中綠。江頭風怒,朝來波浪翻屋。

《念奴嬌》宋·辛棄疾
野棠花落,又匆匆過了,清明時節。剗地東風欺客夢,一夜雲屏寒怯。曲岸持觴,垂楊係馬,此地曾輕別。樓空人去,舊遊飛燕能說。  聞道綺陌東頭,行人長見,簾底纖纖月。舊恨春江流不斷,新恨雲山千疊。料得明朝,尊前重見,鏡裏花難折。也應驚問,近來多少華發。

《酹江月》宋·文天祥
乾坤能大,算蛟龍、元不是池中物。風雨牢愁無著處,那更寒蟲四壁。橫槊題詩,登樓作賦,萬事空中雪。江流如此,方來還有英傑。  堪笑一葉漂零,重來淮水,正涼風新發。鏡裏朱顏都變盡,隻有丹心難滅。去去龍沙,江山回首,一線青如發。故人應念,杜鵑枝上殘月。

《沁園春》 ——朱天王校對

一百一十四字 雙調 別名:《壽星明》《洞庭春色》《東仙》
仄仄平平①,仄仄平平②,仄平仄平③。
****  ****  ***·
仄平平仄仄④,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仄平平。
* *   * *  * *  *  · 
仄仄平平,平平仄仄,仄仄平平仄仄平⑤。平平仄⑥、仄平平仄仄⑦,仄仄平平。
* *  * *  * * * ·   *    * *   *  ·
平平仄仄平平⑧,仄仄仄、平平仄仄平⑨。
* *  ·  **  * * ·
仄平平仄仄④,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仄平平。
* *   * *  * *  *  · 
仄仄平平,平平仄仄,仄仄平平仄仄平⑤。平平仄⑥、仄平平仄仄⑦,仄仄平平。
* *  * *  * * * ·   *    * *   *  ·
上下闋後十句相同;
①常用“(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少用“仄平仄平”,“平仄仄仄”;
②常用“(仄)仄平平”,“(仄)仄仄平”,“仄平平仄”,“平平仄仄”,少用“平平仄平”,“仄平仄平”,“平仄仄仄”;
③常用“(仄)平仄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
①②③都禁止用“平平平平”、“仄平平平”。
④必須是上一下四句法,少用“仄(仄)仄(平)平”仍然是上一下四;
⑤不能犯孤平!
⑥可以用仄平仄;
⑦是上一下四句法,上闋這句有人首字用平聲,(三例,文天祥“為子死孝”屬此)
⑧可以拆成兩句:平平,仄仄平平。
· *  · 
⑨三字豆可以是“仄仄仄”,“仄平仄”,“平仄仄”,不能用“平平仄”。或用上一下七句法,首字必須用仄聲。後五字絕對不許犯孤平!
例:《沁園春——赴密州,早行,馬上寄子由》  宋·蘇軾
孤館燈青,野店雞號,旅枕夢殘。漸月華收練,晨霜耿耿;雲山摛錦,朝露團團(一作漙漙)。世路無窮,勞生有限,似此區區長鮮歡。微吟罷,憑征鞍無語,往 事千端。   當時共客長安,似二陸、初來俱少年。有筆頭千字,胸中萬卷,致君堯舜,此事何難。用舍由時,行藏在我,袖手何妨閑處看。身長健,但優遊卒歲,且鬥尊 前。

《沁園春》宋·辛棄疾
疊嶂西馳,萬馬回旋,眾山欲東。正驚湍直下,跳珠倒濺,小橋橫截,缺月初弓。老合投閑,天教 多事,檢校長身十萬鬆。吾廬小,在龍蛇影外,風雨聲中。  爭先見麵重重。看爽氣朝來三數峰。似謝家子弟,衣冠磊落,相如庭戶,車騎雍容。我覺其間,雄深 雅健,如對文章太史公。新堤路,問偃湖何日,煙水濛濛。

《沁園春》宋·文天祥
為子死孝,為臣死忠,死又何妨。自光嶽氣 分,士無全節,君臣義缺,誰負剛腸。罵賊張巡,愛君許遠,留取聲名萬古香。後來者,無二公之操,百煉之鋼。  人生翕欻雲亡。好烈烈轟轟做一場。使當時賣 國,甘心降虜,受人唾罵,安得留芳。古廟幽沉,儀容儼雅,枯木寒鴉幾夕陽。郵亭下,有奸雄過此,仔細思量。

《沁園春·雪》 毛澤東
北 國風光,千裏冰封,萬裏雪飄。望長城內外,唯餘莽莽,大河上下,頓失滔滔。山舞銀蛇,原弛蠟象,欲與天公試比高。須晴日、看紅裝素裹,分外妖嬈!  江山 如此多嬌,引無數、英雄盡折腰。惜秦皇漢武,略疏文采;唐宗宋祖,稍遜風騷。一代天驕,成吉思汗,隻識彎弓射大雕。俱往矣,數風流人物,還看今朝!
(一)正體和變體,二者的區別和聯係
大家在讀宋詞時,有時會遇到這樣一種情況,兩首詞的詞牌一樣,但是字數、句數、句讀、押韻等方麵卻不完全相同,這是因為詞牌有正體和變體之分。下麵我們看看《卜算子》:

《卜算子》
四十四字 雙調。別名:《缺月掛疏桐》《百尺樓》《楚天遙》《眉峰碧》等
●正體
‖仄仄仄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仄仄平,仄仄平平仄。‖
*     *   · *   *   *   ·
例:《卜算子》宋· 蘇軾
缺月掛疏桐,漏斷人初靜。時見幽人獨往來,縹緲孤鴻影。
驚起卻回頭,有恨無人省。揀盡寒枝不肯棲,寂寞沙洲冷。

《卜算子 》宋·陸遊
驛外斷橋邊,寂寞開無主。已是黃昏獨自愁,更著風和雨。
無意苦爭春,一任群芳妒。零落成泥碾作塵,隻有香如故。

《卜算子·詠梅》 毛澤東 
風雨送春歸,飛雪迎春到。已是懸崖百丈冰,猶有花枝俏。
俏也不爭春,隻把春來報。待到山花爛漫時,它在叢中笑。

●變體(一)下闋首句變“仄仄平平仄”,四十四字
*   ·
例:《卜算子》宋·嚴蕊
不是愛風塵,似被前緣誤。花落花開自有時,總賴東君主。
去也終須去,住也如何住!若得山花插滿頭,莫問奴歸處。

●變體(二)首句變“平平仄仄平”,四十四字
例:《卜算子》宋·楊冠清
蒼生喘未蘇,賈筆論孤憤。文采風流今尚存,毫發無遺恨。
淒惻近長沙,地僻秋將盡。長使英雄淚滿襟,天意高難問。

●變體(三)上下闋首句變“仄仄平平仄”,四十四字
*   ·
例:《卜算子》宋·石孝友
見也如何暮,別也如何遽。別也應難見也難,後會無憑據。
去也如何去,住也如何住。住也應難去也難,此際難分付。

●變體(四)下闋末句變“仄仄仄,平平仄”,四十五字
**    ·
例句:李之儀《卜算子》
我住長江頭,君住長江尾。日日思君不見君,共飲長江水。
此水幾時休,此恨何時已。隻願君心似我心,定不負、相思意。
注:“我住長江頭”的“長”字未拘格律。因為前後兩句都要用“長江”才能更好表達意境,就隻好破例了!

●變體(五)上闋首句變“平平仄仄平”下闋首句變“仄仄平平仄”,
*   ·
末句變成“平仄仄,平平仄”,四十五字。
**    ·
例:《卜算子》宋·徐俯
天生百種愁,掛在斜陽樹。綠葉陰陰自得春,草滿鶯啼處。
不見淩波步,空憶如簧語。柳外重重疊疊山,遮不斷、愁來路。

●變體(六)上闋首句變“平平仄仄平”下闋首句變“仄仄平平仄”,
*   ·
上下闋末句變成“仄平仄,平平仄”。四十六字
**    ·
例:《卜算子》宋·杜安世
尊前歌一曲,歌裏千重意。才欲歌時淚已流,恨應更、多於淚。
試問緣何事?不語如癡醉。我亦情多不忍聞,怕和我、成憔悴。

●變體(七)上下闋首句變“仄仄平平仄” 上闋末句“仄仄仄,平平仄”,
*   ·       **    ·
下闋末句“平平仄仄平平仄”,四十七字
* *   ·
例:《眉峰碧》宋·無名氏
蹙破眉峰碧,纖手還重執。鎮日相看未足時,忍便使鴛鴦隻!
薄暮投村驛,風雨愁通夕。窗外芭蕉窗裏人,分明葉上心頭滴。

● 綜述:上下闋首句可以換“(仄)仄平平仄”,並入韻;或者用“平平仄仄平”。上下闋末句可以換成“(仄)(仄)仄,平平仄”。在《眉峰碧》裏,下闋末句變 成了“平平仄仄平平仄”。除掉《眉峰碧》以外,44~46字體總共變化組合為36種。據《唐宋詞學大辭典》,《卜算子》有變體30餘種。在下共見到其中七 種變體。 但是眾多的體,隻有一種使用最多,便成了正體!

正體和變體之間,既有相同之處,使它們共有一個詞牌名,又有不同之處,區別成許多變體,還生成一些別名。

(二)同調異名

同樣一個詞牌,可以有不同的名稱,《憶江南》又名《望江南》《江南好》《春去也》《望江樓》《夢江南》《望江梅》等。《菩薩蠻》 又名《子夜歌》《重疊金》《梅花句》等。《卜算子》又名《缺月掛疏桐》《百尺樓》《楚天遙》《眉峰碧》等。
賀鑄是一個比較喜歡新創別名的詞人,很多詞牌的多數別名都是賀鑄創造的!這反而給讀者帶來不少麻煩。這種做法不足取,我們寫詞時,最好用正名,不要用別名!有人喜歡用別名,借以炫耀自己知識淵博,不足取!

(三)同名異調

還有一種情況,兩首詞的詞牌名一樣,可是格式迥然不同!這屬於同名異調。例如:《如夢令》和《阮郎歸》都有一個別名叫《宴桃源》;《浪淘沙》和《謝池春》都有一個別名叫《賣花聲》。這樣的情況還有許多。

四、填詞(依聲填詞、依句填詞、依數填詞、自度曲、自過腔、創調;可平可仄字的問題)

(一)依聲填詞

細分為二種:
1、詞人精通音律,會自己作曲,可以直接按曲譜填詞!又稱“按譜填詞”柳永、周邦彥、薑夔、吳文英等人屬此!
2、詞人不會作曲,但是能聽懂曲調,按曲調填詞,又稱“按簫填詞”。蘇軾、秦觀、賀鑄、辛棄疾等屬此!

(二)依句填詞

詞人不懂音律,隻能按前人作品的句式、每句的平仄格式填詞!陸遊、劉過等人屬此!南宋多數詞人都如此!這種填詞法填出來的作品和依聲填詞的作品在平仄上是看不出來的!現在按詞譜填詞屬此!

(三)依數填詞

明清時有些詞人,僅滿足於字數、句數與古人作品相同,有時連壓韻都不顧!根本談不上“填詞”!在下稱之為“依數(字數、句數)填詞”!現在多數朋友都屬此!

(四)自度曲和自過腔

通曉音律的詞人,自擺歌詞,又能自己譜寫新的曲調,這叫做自度曲。此 語最早見於《漢書·元帝紀讚》:“元帝多村藝,善史書,鼓琴瑟,吹洞蕭, 自度曲,被歌聲。”應勘注曰:“自隱度作新曲,因持新曲以為歌詩聲也。” 苟悅注曰:“被聲,能播樂也。刀臣噴注臼:“度曲,謂歌終更援其次,謂之 度曲。《西京賦》曰:‘度曲未終,雲起雪飛。’張衡《舞賦》:‘度終複位, 次受二八。’”師古注曰:“應、苟二說皆是也。度,音大穀反。”按:應劭 以此“度”字為“隱度”之義。師古用應劭說,故讀此“度”字為“大穀反”, 即令“鐸”字音,臣瓚引《西京賦》為注,李善注《西京賦》,又引用臣瓚之 說,他們都把這個“度”字解釋為“過度”的意思,於是可知他們把“度”字 讀作“杜”字音。但是應劭所注釋的是:“自度曲”三個字,他以為“自度曲” 就是“自製曲”。”臣瓚、李善所注釋的,僅為“度曲”二字,他們以為“度 曲” 即“唱曲”。可是“度曲” 二字,早已見於宋玉的《笛賦》:“度曲舉 盼。”宋玉用這兩個字,也是“唱曲”的意思。故後世以“度曲”為“唱曲”, 以“自度曲”為“自製曲”,乃是各取一說,二者不可混淆。“自度曲”是一個名詞。“度曲” 是一個動賓結構的語詞。不能把“自度曲” 解釋為“自唱曲”。

宋代有不少詞人,都深通音樂,他們做了詞,便自己能夠作曲,故詞集中 常見有“自度曲”。舊本薑白石詞集第五卷,標目雲:“自度曲”,這裏所收 都是薑白石自己創作的曲調,第六卷標目雲:“自製曲” 。其實就是“自度 曲”,當時編集時偶然沒有統一。陸鍾輝刻本就已經統一為“自度曲”了。柳 永、周邦彥深於音律,他們的詞集中有不少自度曲,但並不都標明。不過,凡是自度曲:至少都應當注明這個曲子的宮調,或者在詞序中說明,柳永的《樂 章集》按照宮調編輯,薑夔的自度曲都有小序。這個辦法最有交代,其他詞集 中未有說明的自度曲,後世讀者就無法知道了。

自度曲亦稱 “自度腔”,吳文英西子妝慢注曰:“夢窗自度腔。”張仲舉 虞美人詞序雲:“題臨川葉宋英《千林白雪》,多自度腔。”也有稱“自撰腔” 的,張先勸金船詞序曰:“流杯堂唱和,翰林主人元素自撰腔。”蘇東坡和作 序亦雲:“和元素韻,自撰腔,命名。”這是說:勸金船是他們的朋友楊元素 自己作的曲調, 勸金船這個調名也是楊元素取定的。 自度曲有時亦稱“自製 腔”。 例如蘇東坡翻香令詞小序雲:“此詞蘇次言傳於伯固家, 雲老人自製 腔。”又黃花庵雲:“馮偉壽精於律呂,詞多自製腔。”

又有稱為“自過腔” 的,其含義就不同了。 晁無咎消息詞題下自注曰: “自過腔,即越調永遇樂。”薑夔有一首湘月詞,自序曰:“予度此曲,即念 奴嬌同指聲也。於雙調中吹之。鬲指,亦謂之過腔,見晁無咎集。凡能吹竹者, 便能過腔也。”據此可知,晁無咎的消息,就是用鬲指聲來吹奏的永遇樂。薑 夔的湘月詞,句格仍與念奴嬌一樣,晁無咎的消息,句法亦與永遇樂沒有不同。 可知所謂“過腔”,僅是音律上的改變, 並不影響到歌詞句格。 因此萬樹編 《詞律》,徑自以湘月為念奴嬌的別名,而不再另外收錄湘月這個曲調。萬氏 解釋雲:“白石湘月一調。自注即念奴嬌鬲指聲,其字句無不相合。今人不曉 宮調,亦不知鬲指為何義,若欲填湘月,即仍是填念奴嬌,不必巧徇其名也, 故本譜不另收湘月調。”萬氏亦不收消息,即在永遇樂下注雲:“一名消息。” 其解釋雲:“晁無咎題名消息,注雲:‘自過腔,即越調永遇樂。’故知入某 調即異其腔,因即異其名。如白石之湘月,即念奴嬌,而腔自不同,此理今不 傳矣。”

所謂“過腔”者,是從此一腔調過入另一腔調,“鬲 指”者。指吹笛的指 法可以高一孔,或低一孔。指法稍變,腔調即異。故念奴嬌的腔調稍變,即可 另外題一個調名曰湘月。但這僅是歌曲腔調的改動,並不影響到歌詞句格。後 世詞家,已不懂宋詞音律,作詞隻能依照句法填字。念奴嬌和湘月,永遇樂和 消息,句法既然一樣,從文學形式的角度來看,當然不妨說:湘月即念奴嬌, 消息即永遇樂。至於二者之間,腔調不同,卻不能從字句中看得出來。《詞律》 《詞譜》,隻能以詞調的句格同異為類別,無法從句法相同的兩首詞中區別其 腔調之不同。可是,周之畸的《心日齋詞選》、江順詒的《詞學集成》,都極 力排低萬樹不懂宮調。其實,萬樹在《詞律》卷端 《發凡》中已明白說了: “宮調失傳,作者依腔填句,不必另收湘月。”萬氏正因為無法從字句中區別 宮調,故隻能就詞論詞。如周之畸、江順詒之自以為能知二詞有宮調不同的區 別,但他們也不可能作字句相同的湘月及念奴嬌各一闋,而使讀者知其有宮調 之不同。不過,以文詞句法而論,則湘月即念奴嬌,消息即永遇樂,從音律而 論,則湘月非念奴嬌,消息亦非永遇樂,萬氏在念奴嬌下注百字令、酹江月、 大江東去等異名,而湘月亦在其中,似乎湘月亦是念奴嬌的一個別名,又在永遇樂下注雲:“一名消息”,這樣注法,確是失於考慮的。

自過腔既然不是創調,它就和自度曲不同。但薑白石以湘月編入詞集第六卷自製曲中,可見宋朝人還是把自過腔作為自度曲的。

(五)自由作詞、創調

自己已經精通詩詞格律(必須條件),按古人填詞的規律(句式、平仄、壓韻等),自己組織句子,不受詞譜約束!不受字數限製!可惜沒有譜曲!
或者按現代的歌曲的曲調,根據填詞規律自己創調(沒那麽容易!自己必須精通詩詞格律!還要懂一些音樂!)在下的《紅梅曲》屬此——僅玩玩而已,不可濫用!

《紅梅曲》(體驗依聲填詞)
依《紅梅讚》曲調填詞。用本意。 ?

群芳搖落北風寒, ?
雨劍霜刀若等閑。 ?
雪海冰山何所懼, ?
玉樹叢中綻笑顏。 ?
清香飄萬裏, ?
冉冉入雲端。 ?
颯爽英姿無媚骨, ?
代代有名篇。 ?
喚醒春花竟開放, ?
香銷玉殞亦安然。

詞早期是用來歌唱的——必須有一定的格律,
現在雖不能歌唱,卻要人誦讀——也要一定格律,讀起來才有音樂感!否則總覺得不流暢!
例如現代的民歌、流行歌曲,雖然唱起來沒有什麽不和諧(實際上,歌唱時已經把一些平聲轉成仄聲,一些仄聲轉成平聲),但是誦讀時總拗口!就是因為沒有了格律!
大家可以比較我的《紅梅曲》(體驗依聲填詞)和原《紅梅讚》歌詞:
紅岩上、紅梅開。
千裏冰霜腳下踩。
三九嚴寒何所懼,
一片丹心向陽開。
紅梅花兒開,
朵朵放光彩,
昂首怒放花萬朵,
香飄雲天外。
喚醒百花齊開放,
高歌歡慶新春來。

(六)依句填詞、依數填詞的區別——數據比較

詩詞中每增加一個可平可仄字,平仄組合格式便會增加一倍!
如果有5個可平可仄字,格式變化有32種,
如果有10個可平可仄字,格式變化有1024種,
如果有20個可平可仄字,格式變化超過100萬種,
如果有30個可平可仄字,格式變化超過10億種,

五、詞的平仄規律;“句”與“豆”;律句,拗句(常見拗句、少見拗句、罕見拗句),詞的拗救。1~11字句的規律。
詞的平仄句法是有規律的,但是又比律詩複雜許多。下麵我們來仔細講解。

(一)“句”與“豆”

詞的句法裏有“句”和“豆(讀)”。句,大家都不難理解。豆是什麽呢?它是詞的特點之一。
1、一字豆
前麵介紹詞譜時,有的句子是上一下四,這第一個字就是一字豆!這種五字句相當於一字豆加上一個四字句,和律詩中的律句是不一樣的。例如:辛棄疾《沁園 春》“正驚湍直下”應該讀成“正——驚湍直下”而不能讀成“正驚——湍直下”。一字豆常用仄聲,仄聲中又常用去聲,很少用平聲。
2、三字豆
還有的句子是上三下四、上三下五、上三下六等等。例如:《滿江紅》“憑欄處、瀟瀟雨歇。”就是上三下四,前三字就是三字豆!不能讀成“憑欄——處瀟——瀟雨歇。”三字豆常用仄平平、仄仄平、仄仄仄、仄平仄、平仄仄、平平仄,少用平仄平,禁止用平平平!切記!

(二)律句和拗句;1~11字句的規律。

介紹詩律時我們談論過律詩的句子有律句和拗句之分,同樣,詞的句子也有律句和拗句之分。而且有許多相似點,此外,詞的拗句還可以細分為常見拗句、少見拗句和罕見拗句!
常見拗句使用頻率高,接近某些律句。少見拗句頻率低,一般不用,特殊情況下可以使用。罕見拗句很罕見,往往見於少見詞牌(特別是長調),而且是該詞調的特征性句子!
下麵我們根據句的字數來分別介紹:
1、一字句 律句:平 仄
一字句很罕見,《十六字令》的第一句是一字句“平。”《釵頭鳳》上下闋末句可以看作疊用的三個一字句“仄、仄、仄。”除此以外,沒有見到一字句。

2、二字句
律句:平平、平仄。 少見拗句:仄仄。 罕見拗句:仄平
“平平”、“平仄”常用,往往要入韻。而“仄仄”很少見,“仄平”更罕見!
(1)用“平平”的例如《南鄉子》上下闋第四句:
《南鄉子·登京口北固亭有懷》宋·辛棄疾
何處望神州?滿眼風光北固樓。千古興亡多少事?悠悠!不盡長江滾滾流。  年少萬兜鍪,坐斷東南戰未休。天下英雄誰敵手?曹劉!生子當如孫仲謀。

(2)用“平仄”的例如《如夢令》第五、六句,而且常用疊句:
《如夢令》 宋·李清照
昨夜雨疏風驟,濃睡不消殘酒。試問卷簾人,卻道海棠依舊。知否?知否?應是綠肥紅瘦!

(3)有些詞調下闋首句是五字句或六字句,可以拆成2+3或2+4的句式。這時的二字句必須入韻!例如:
《滿庭芳》下闋首句“平平平仄仄”可以變成“平平,平仄仄。”
《霜天曉角》下闋首句“(平)平平仄仄”可以變成“(平)仄、平仄仄。”“仄仄”也見於這句。
《沁園春》下闋首句可以變成“平平,(仄)仄平平。”

3、三字句
律句:平平仄、平仄仄、仄平平、仄仄平。
常見拗句:仄仄仄、仄平仄。
少見拗句:平仄平、平平平
(1)律句如果單獨使用,往往不用“仄仄平”。“平平仄”和“平仄仄”往往可以變通。
(2)拗句“仄平仄”往往可以替換“平(仄)仄”。“仄仄仄”往往可以用“仄平仄”、“平仄仄”等變通。
(3)“平仄平”、“平平平”較少見,《長相思》上下闋首句可以用。例如:
林逋《長相思》
吳山青,越山青。兩岸青山相送迎。誰知離別情。
君淚盈,妾淚盈。羅帶同心結未成,江頭潮已平。
(4)兩個三字句組合,常見的有:
平仄仄,仄平平。《搗練子》、《漁父》、《鷓鴣天》等。在小令裏,這種格式非常嚴格,不能變通。在長調裏,前句前2字往往可平可仄。切記:後句第二字不能用仄!
仄平平,平仄仄。《蘇幕遮》、《祝英台近》等。
(仄)(仄)仄,(仄)平仄。《相見歡》、《滿江紅》等。
仄平平,仄平平。《江城子》。
仄仄平,仄仄平。《長相思》。
(5)三個、四個三字句組合。常見的有:
平仄仄,仄平平。仄平平。《訴衷情》
(仄)(平)仄,(平)(仄)仄,仄平平。《水調歌頭》、《六州歌頭》
一字豆領四個三字句,如《六州歌頭》下闋首句:仄——平(平)仄,(平)(平)仄,(平)(平)仄,仄平平。

4、四字句
律句:(平)平(仄)仄(含:平平平仄、仄平平仄、仄平仄仄)、(仄)仄平平(含:平仄平平) 
常見拗句:平仄仄平、仄仄仄平、平仄平仄、平平仄平。
少見拗句:仄平仄平、仄仄平仄、平仄仄仄。
罕見拗句:仄仄仄仄、平平平平、仄平平平。
(1)律句和“特種律”句
律句常見“(平)平(仄)仄”和“(仄)仄平平”。前者有二種格式是“仄平平仄”和“平平平仄”,合起來是“(仄)平平仄”,有的格律研究家(王力等 人)認為這是一種“特種律”句,第三字必須用平聲。翻開王力主編的《詩詞格律》等有關書籍上的詞譜,有許多“特種律”句。但是經過嚴格的校對,這些所謂的 “特種律”句,一個接一個地被否定!如果每個詞牌用16首作品校對,90%以上的特種律都被推翻!如果用32首作品,則99%以上的都被推翻。綜合大量校 對結果,古人喜歡使用“仄平平仄”這種格式,但是仍然可以用“平平仄仄”、“仄平仄仄”;除了極少數句子因語法要求必須用“仄平平仄”外,幾乎沒有“特種 律”!六字句情況也大致相同!

(2)常見拗句:
平仄仄平 《一叢花》上下闋倒數第三句。
仄仄仄平 《沁園春》第三句。
平仄平仄 《永遇樂》第三句。
平平仄平 《太常引》上下闋末句。

(3)少見拗句:
仄平仄平 《沁園春》第三句。
仄仄平仄 《雨霖鈴》第三句。
平仄仄仄 《沁園春》第一句。

(4)罕見拗句:仄仄仄仄、平平平平、仄平平平、
這三種句式非常罕見,常見半常見詞調是見不到的。史達祖《壽樓春》中罕見拗句很多,其中就有“平平平平”、“仄平平平”。

5、五字句
(1)律句:(仄)仄仄平平、(仄)仄平平仄、平平(仄)仄平、(平)平平仄仄。
常見拗句:仄平平仄平、(平)平仄平仄(與律詩不同,在詞裏本句第一字有時是可以用仄的)、(仄)仄仄平仄。
少見拗句:(平)平仄平平、(仄)仄(平)仄仄。(平)平仄仄仄。
罕見拗句:其它組合的五字句都是罕見拗句!(上一下四的五字句除外)。

(2)五字句(上一下四)首字多用仄,很少用平聲。後四字同四字句,常用律句,少用常見拗句,其它極罕見(沒有見到)。

(3)注意:五字句律句和上一下四句有時可以互換,但是可平可仄字的位置要相應變化,
仄(平)平(仄)仄(上一下四)←→(仄)平平仄仄
仄(仄)仄平平(上一下四)←→(仄)仄仄平平
例如:
《摸魚兒》辛棄疾
更能消幾番風雨?匆匆春又歸去。惜春常怕花開早,何況落紅無數!春且住!且說道、天涯芳草無歸路。怨春不語,算隻有殷勤,畫簷蛛網,盡日惹飛絮。  長 門事,準擬佳期又誤。蛾眉曾有人妒。千金縱買相如賦,脈脈此情誰訴?君莫舞!君不見、玉環飛燕皆塵土。閑愁最苦。休去倚危欄,斜陽正在,煙柳斷腸處!
(休去倚危欄是上二下三“(仄)仄仄平平”,但一般都是上一下四“仄(仄)仄平平”,辛棄疾另兩首也是上一下四。)

6、六字句,可以看作二字句加四字句或四字句加二字句。
(1)律句:(平)平(仄)仄平平、(仄)仄(平)平(仄)仄;
六字句是四字句的擴展,它也和四字句一樣,有所謂的“特種律”句“(仄)仄(仄)平平仄”,但是嚴格校對後,“特種律”還是被推翻了!例如:
《如夢令》三十三字 單調,仄韻。別名:《憶仙姿》《宴桃源》《比梅》《無夢令》等。
仄仄仄平平仄,仄仄仄平平仄。仄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仄。平仄,平仄,仄仄仄平平仄。
* *  · * *  · *     * *  ·  ·  · * *  ·
例句:《如夢令》 宋·李清照
昨夜雨疏風驟,濃睡不消殘酒。試問卷簾人,卻道海棠依舊。知否?知否?應是綠肥紅瘦!
●注:四個六字句多用“仄仄仄平平仄”少用“仄仄平平仄仄”。
* *  ·    * *  ·
各家詞譜,基本都把《如夢令》的四個四字句標注成“特種律”的格式(第五字必平!)當我們讀李清照另一首《如夢令》時卻難以理解:
常記溪亭日暮,沉醉不知歸路。興盡晚回舟,誤入藕花深處。爭渡,爭渡,驚起一灘鷗鷺。
第一句第五字“日”是入聲,難道李清照出律嗎?——這肯定不可能的!經過校對後發現,雖然詞人喜歡用“特種律”,仍然可以用律句!二者僅是統計學上的差別!

(2)常見拗句:
(仄)仄(仄)仄平平 《念奴嬌》下闋第一句。
(平)平(仄)仄平仄 《念奴嬌》上下闋末句。
(平)平(仄)仄仄仄 《水調歌頭》上闋第三句,下闋第四句。

(3)少見拗句:
(平)平(仄)平(平)仄 《齊天樂》上闋第二句,下闋首句。
(仄)仄(平)平仄平 《一萼紅》下闋倒數第二句。

(4)罕見拗句:其它都屬於罕見拗句。

7、七字句
七字句是五字句的擴展,所以變化基本相同。
(1)律句(平)平(仄)仄仄平平、(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仄)仄平、(仄)仄(平)平平仄仄。

(2)常見拗句:(仄)仄仄平平仄平、(仄)仄(平)平仄平仄(與律詩不同,在詞裏本句第三字有時是可以用仄的)、(平)平(仄)仄仄平仄。

(3)少見拗句:
(平)平(仄)仄(平)仄仄 《西河》第三段首句。
(仄)仄(平)平仄仄仄
(仄)仄(平)平平平仄 《賀新郎》有四個七字句可以用這種格式。

(4)罕見拗句:其它組合的七字句都是罕見拗句!(上三下四的七字句除外)。

(5)七字句(上三下四)三字豆情況前麵已經介紹。後四字同四字句,常用律句,少用常見拗句,其它極罕見(沒有見到)。


8、八字句
多用上三下五,即三字豆加五字律句(也可用上一下七)。一般來說,三字豆末字為平,五字律句仄起。三字豆末字為仄,五字律句平起。但是不是絕對的。
嶽飛《滿江紅》:待從頭、收拾舊山河,
毛澤東《沁園春》:引無數、英雄盡折腰。

9、九字句
常用上二下七、上四下五或上六下三,也可以是三字豆加六字律句(可以換一字豆加兩個四字句)。
最常見的格式是:
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
* * *   ·
例如《虞美人》、《相見歡》、《南歌子》等。

10、十字句
罕見,《摸魚兒》上下闋各有一個十字句。格式為三字豆加七字律句:
仄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
**  * *   ·

11、十一字句
常用上四下七或上六下五,後五字往往是律句。如《水調歌頭》的上下闋各有一個十一字句。如果是上五下六,則為:
平平仄仄平仄,仄仄仄平平。
* * *  *   · 
如果是上四下七,則為:
平平仄仄,平仄平仄仄平平。
* *  ***   · 

(三)詞的拗救。

詞的拗救和律詩有所不同:律詩拗了,往往必須救,而詞往往是拗而不救。詞中僅有本句自救,即律詩中孤平的自救!該用“平平仄仄平”的地方,第一字用了仄 聲(孤平,即:仄平仄仄平),第三字應該補償一個平聲,變成“仄平平仄平”。七言則是由“(仄)仄平平仄仄平”換成“(仄)仄仄平平仄平”。出現這樣的情 況,不能算作“出律”的!

六、入聲、上聲可以代替平聲的問題

有人認為古人寫詞時常用入聲、上聲代替平聲使用,許多詞牌的一些字必須用平聲!例如:
各家詞譜,基本都把《如夢令》的四個四字句標注成“特種律”的格式(第五字必平!)當我們讀李清照另一首《如夢令》時卻難以理解:
常記溪亭日暮,沉醉不知歸路。興盡晚回舟,誤入藕花深處。爭渡,爭渡,驚起一灘鷗鷺。
第一句第五字“日”是入聲,難道李清照出律嗎?——有人說這是因為入聲可以代替平聲。其它一些詞人在四個四字句第五字用仄聲時也多是入聲或上聲。
再看看其它詞牌,也有許多類似的例子。《菩薩蠻》上下闋末句第三字有人認為必須用平,理由就是入聲、上聲可以代替平聲!(多數詞人用仄時用的都是入聲或 上聲)。此外,《好事近》《更漏子》等詞牌中的“仄平平仄”、“仄仄仄平平仄”等句式,明明倒數第二字有人用仄聲(多數是入聲和上聲),詞譜卻非要規定必 須平!——看起來很有道理呀!?可實際上是不對的!
古人確實有用入聲、上聲代替平聲的情況,但是不是常規。如韋莊的“白頭誓不歸”(《菩薩蠻》)、辛棄疾的“可憐白發生”(《破陣子》)、楊萬裏的“看十五十六”(《好事近》)等,如果不用這個理論解釋,肯定是出律的!但是,這種情況很少見!
綜合以上情況,入聲和上聲代替平聲確實存在,但是是在不得已情況下的補救辦法,並非常規。絕大多數情況下,入聲和上聲仍然是作仄聲的!至於為什麽有人認 為入聲和上聲代替平聲很常見,實際上這些所謂的“格律專家”(首推龍榆生)根本沒有仔細校對過詞譜!卻把古人的話曲解並當成不可違反的理論!

七、詞的押韻和對仗

(一)、詞的押韻和對仗

和律詩一樣,詞也講究押韻,平聲、入聲單用,上聲去聲通用。
由於有許多詞牌,所以詞的押韻和律詩有些不同,有的詞牌必須用平聲韻,有的必須用仄聲韻,還有的是平仄韻交替押韻。某詞牌規定用平聲韻,就不能用仄聲韻;規定用仄聲韻,就不能用平聲韻。除非有另一體。
同時用平聲韻和仄聲韻的詞牌有兩種情況,一種是平仄韻同部,另一種是平仄韻不同部。同部的如《西江月》:
‖仄仄平平仄仄,平平仄仄平平。平平仄仄仄平平,仄仄平平仄仄。‖
‖* * *  * *  · * * * · * * *· ‖
例:《西江月》 宋·辛棄疾
明月別枝驚鵲,清風半夜鳴蟬。稻花香裏說豐年,聽取蛙聲一片。
七八個星天外,兩三點雨山前。舊時茅店社林邊,路轉溪橋忽見。
韻腳“蟬、年、片、前、邊、見”都是同部的。

不同部的如《菩薩蠻》:
平平仄仄平平仄,平平仄仄平平仄。(換平)
* *   · * *   ·
仄仄仄平平,仄平平仄平。(換仄)
*   · * * ·
平平平仄仄,仄仄平平仄。(換平)
*   · *   ·
仄仄仄平平,仄平平仄平。
*   · * * ·
例:《菩薩蠻》唐·李白
平林漠漠煙如織,寒山一帶傷心碧。暝色入高樓,有人樓上愁。
玉階空佇立,宿鳥歸飛急。何處是歸程,長亭連短亭。

入聲韻獨立性很強,有些詞牌習慣上是用入聲韻的,例如:《憶秦娥》、《念奴嬌》、《滿江紅》等。但是並非不能用上聲和去聲韻。

(二)詞的對仗

詞的對仗,有固定的,有一般用對仗的,也有自由的。
固定的對仗,例如《西江月》上下闋的前兩句。此類固定的對仗是很少見的。(實際上,西江月這兩句也有少數的詞人沒有用對仗)
一般用對仗的(也可不用),例如《沁園春》上闋第二三句,第四五句和第六七句,第八九句;下闋第三四句和第五六句,第七八句。又如《浣溪沙》下闋頭兩句。再如《滿江紅》上闋第五六句,下闋第六七句。
凡是前後句字數相同的,都有用對仗的可能。但是用不用對仗是完全自由的!
詞的對仗,有兩點與律詩不同。第一,詞的對仗不一定要以平對仄,以仄對平。第二,詞的對仗允許同字相對。如:“我住長江頭,君住長江尾。”(李之儀《卜算子》)

八、詞譜的製定(例作的選擇;古人製定詞譜的方法和局限;正體和變體的區分)

(一)例作的選擇

製定詞譜,先要選例作。例作的選擇直接影響到詞譜的準確性。一般應選唐朝、五代、宋朝的作品。宋朝以後,由於元朝統治者重武輕文,詞的格律規則部分失 傳,詞人對格律的理解已經和前人不同,有的詞人僅僅滿足於字數和句數的相同,平仄全然不顧,所以不能使用他們的作品。至於現代的作品,更不能作為例作來校 對詞譜了(少數合律的還是可以用來舉例的,)!

(二)古人製定詞譜的方法和局限

古人製定詞譜,將古人同詞牌的作品放在一起,比較其句讀、押韻、平仄以及變通與否,製成詞譜,規定字數、句數、平仄、押韻、對仗等要求,以及哪些字可平可仄等。格式有不同的,另列一體,選最早或最常見的名家所作一體作正體。
但是這種方法有缺陷:第一,有的詞牌例作太少,或者編者見到的作品太少,詞譜中就會有許多可平可仄字校對不出來!嚴重影響詞譜的準確性。第二,正體和變 體區分不合理,區分過於嚴格,反而使正體的例作更加缺乏!如《滿江紅》,戴複古有首作品比正常格式多押一個韻,其它格式根本沒有明顯區別,就被另立一體。 又如《水調歌頭》,賀鑄又一首作品用了平仄韻同部通押(他喜歡這樣做,其它詞牌也好如此),也被另立一體!還有什麽樣的體是正體,有人認為最早的是正體, 名家作品是正體。實際上有的作品出現雖早,但是格律沒有定型,後人模仿者極少,根本不能做正體!如李煜的《破陣子》(四十年來家國)、韓幄的《生查子》 (侍女動妝奩)等。還有的詞牌,格律根本沒有定型,各家,甚至同一詞人的各首作品格式都不一致,根本沒有正體可選!
那麽正體和變體如何區分呢?

(三)正體和變體的區分

1、正體的特點:(1)符合格律規則,以律句為主或基本用律句。(2)使用頻率最高和(或)出現最早。

2、變體特點:在正體基礎上,出現字數、句讀、平仄、押韻等變化,但是大部分格式仍然與正體一致的變調稱為變體,變化過多,就不再是變體,而是同名異調!

3、成為正體的條件:正體的使用頻率最好能占該詞牌的50%以上或更高。而且使用頻率最好明顯高於使用頻率最高的變體。出現最早並不是正體的決定條件。

4、正體和變體如何劃分?
總則:按格律嚴格程度,小令>中調>長調,正體變體劃分的嚴格程度亦相同。
(1)字數變化:某句字數的增減都能成為變體,如《卜算子》。不過有人認為是襯字。
(2) 平仄句式的變化:如果某一句的平仄格式變化,如“平平仄仄”變成“仄仄平平”,就可能是變體。變化可以是一種律句變成另一種律句,也可以是律句和拗句的轉 換。在小令裏很嚴格,在長調裏如果不涉及關鍵句子,且多個句子變化交織,可以不算變體。如《水調歌頭》、《念奴嬌》、《沁園春》等。
(3)押韻變化:平仄韻全篇變動,同時拌有句式平仄變化,肯定是變體!如《滿江紅》、《憶秦娥》等詞牌有平韻、仄韻兩體。如果隻是1、2句押韻的增減,往往可以不算變體。例如《沁園春》首句可以入韻,但是這是完全自由的,所以不算變體。
(4)句讀變化:明顯的句讀變化肯定是變體。但是要注意:五字句可以拆成2+3,六字句可以拆成2+4,九字句可以由上三下六變成上六下四。十一字句可以是上四下七或上五下六。等等。一般可以不認為是變體。
小令(59字以內)五十三調
???〖十六字令〗〖憶江南〗〖漁父〗〖搗練子〗〖江南春〗〖憶王孫〗
?? 〖調笑令〗〖如夢令〗〖長相思〗〖相見歡〗〖生查子〗〖昭君怨〗
?? 〖點絳唇〗〖浣溪沙〗〖霜天曉角〗〖菩薩蠻〗〖訴衷情〗〖采桑子〗
?? 〖卜算子〗〖減字木蘭花〗〖巫山一段雲〗〖謁金門〗〖好事近〗〖憶秦娥〗
?? 〖清平樂〗〖一絡索〗〖更漏子〗〖阮郎歸〗〖畫堂春〗〖喜遷鶯〗
?? 〖攤破浣溪沙〗〖桃源憶故人〗〖烏夜啼〗〖眼兒媚〗〖朝中措〗〖人月圓〗
?? 〖太常引〗〖柳梢青〗〖武陵春〗〖酒泉子〗〖西江月〗〖少年遊〗
?? 〖醉花蔭〗〖南歌子〗〖浪淘沙〗〖鷓鴣天〗〖鵲橋仙〗〖玉樓春〗
?? 〖虞美人〗〖南鄉子〗〖一斛珠〗〖踏莎行〗〖小重山〗

中調(60~90字)二十五調
???〖臨江仙〗〖蝶戀花〗〖一剪梅〗〖唐多令〗〖釵頭鳳〗
?? 〖破陣子〗〖漁家傲〗〖蘇遮幕〗〖定風波〗〖好女兒〗
?? 〖謝池春〗〖行香子〗〖青玉案〗〖感皇恩〗〖天仙子〗
?? 〖江城子〗〖千秋歲〗〖離亭燕〗〖風入鬆〗〖祝英台近〗
?? 〖禦街行〗〖一叢花〗〖山亭柳〗〖驀山溪〗〖洞仙歌〗

長調(90字以上)三十調
???〖滿江紅〗〖水調歌頭〗〖滿庭芳〗〖漢宮春〗〖燭影搖紅〗
???〖八聲甘州〗〖鳳凰台上憶吹簫〗〖聲聲慢〗〖暗香〗〖揚州慢〗
???〖雙雙燕〗〖玉蝴蝶〗〖念奴嬌〗〖高陽台〗〖桂枝香〗
???〖木蘭花慢〗〖水龍吟〗〖石州慢〗〖齊天樂〗〖雨霖鈴〗
???〖永遇樂〗〖西河〗〖望海潮〗〖疏影〗〖沁園春〗
???〖賀新郎〗〖摸魚兒〗〖蘭陵王〗〖六州歌頭〗〖鶯啼序〗

[ 打印 ]
閱讀 ()評論 (0)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