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必在意

隨便寫寫,隨便看看,隨便聊聊
個人資料
何必在意 (熱門博主)
  • 博客訪問:
正文

歐洲之行倫敦篇 (9)- 又竄上跳下和倫敦眼

(2025-03-28 08:46:44) 下一個

在西敏寺裏裏外外參觀了一個上午,老腿也走累了,於是我們決定不如跳上Hop on Hop off像我們在舊金山和巴黎一樣來個遊車河。 正好在西敏寺不遠處有一個觀光巴士車站,於是我們就在那裏等候,想不到等了半個小時也沒有車影,正當我不耐煩之際,有一輛觀光大巴駛進車站,但是定睛一看並不是老公訂的巴士公司,於是對車上的司機揮了揮手,不過還好這個帥哥司機熱心地問了我們在等哪家巴士,告訴他後,他向我們招了招手說:你們快上來吧,你們的巴士繞道了,不停這個站。我們一聽這消息就懵了,啥意思?就是我們白等了半個小時不算,可能錢都白花了?看老公還在猶豫之際,我一把就把他拽上了巴士。雖然我們的票在這輛觀光大巴上用不了,我正想示意老公補兩張票時,人家帥哥司機很貼心地說:我把你們免費送到下個站,這樣你們就可以趕上你們的巴士了。我倆趕緊連聲道謝。雖然我毫不猶豫地拉老公上了車,其實我心裏還是有一絲懷疑是不是這個司機為了拉客而告訴我們假消息的,但是當時就想著不能再傻等了,就算重新花錢買票也值得。原來這些不同公司的觀光巴士在路線安排上也是有溝通的,我們又遇到這個好心的帥小夥,否則的話,我倆都不知要傻等到什麽時候。

到了下一站,就見繞道的巴士正停在車站,我倆等車門一開,再對帥哥道了謝,就衝下車,迅疾地跳上了那輛等候著的觀光大巴。上了頂層,坐下後,大巴緩緩離開站台,倫敦熱鬧的市中心在行駛中在我們眼前展開猶如一部不斷滾動的3D電影。

行駛在Bond大街,眼前一晃而過的眾多奢侈品牌點我就不一一細述了,二十多年前我在這裏遊學的時候,這裏就是那麽熱鬧和充滿活力。唐寧街上10號那扇看似平凡但卻有些神秘的黑色大門也就在我們眼前閃了一下後, 很快被拋到腦後了。在倫敦坐觀光車沒有在巴黎那麽有新鮮感,但是當大巴行駛上倫敦塔橋時,我還是有些小激動的。這座在1894年建成的橋梁不僅有哥特式風格的塔樓和壯觀的吊橋結構,而且還有當時非常拉風創新的橋麵打開式設計。當橋下有大型船隻經過時,橋麵會一分為二,徐徐升起給行駛的大船在橋下“大搖大擺”地通過。據說曾經有位非常之魯莽的公車司機,竟然在橋麵升起時,一時興起,一踩油門,竟然學著“速度與激情”的場景,飛躍了升起的橋麵。還好司機非常幸運,車上人員毫發無損,否則他的“即興表演”可能得讓他吃幾年牢飯了。

  
  

還沒上橋時,我們就可以從遠處看到高高聳立的看似如中世紀城堡的塔樓,塔樓上的窗戶都有很精美的雕刻,加上猶如十字架的金色塔尖增添了塔橋的威嚴和高貴。整個灰色為主的塔身竟然配上漆著和蒂芬妮招牌極其相似的藍色卻顯得異常的匹配,就是嘛,蒂芬妮藍配什麽都好看!當我們穿過塔樓,在橋麵上行駛,就見塔樓上以及橋兩邊的護欄上刻著不少盾徽和皇家標誌,這些石雕作品充滿了細膩的細節,仿佛是在講述塔橋與英國曆史的緊密聯係。塔樓上的每一個盾徽都象征著英國的某個城市或王室的某個家族,傳遞出一種厚重的曆史感和皇家威嚴。石雕還包括一些細膩的植物紋樣和幾何圖案,使塔樓看上去既雄偉又富有藝術感。

 

 

老公在出發前已經訂好了那天五點倫敦眼的觀光,於是我們坐著大巴兜了一個大圈,在靠近倫敦眼的那個站我們下車了。據說在千禧年就要來臨前的1999年,倫敦想要建造一個足以吸引全球眼球的項目,一個能像大本鍾,塔橋那樣稱為倫敦的一個永久地標。最後設計師David Marks和Julia Barfield的大膽設計巨大的摩天輪被選中了。這座高達135米有著32個全玻璃封閉式艙體的摩天輪在建造過程可經曆了太多的挑戰和第一次了,其中最令設計師和建築師頭疼的問題是如何把這個巨大物體搭建起來。最後他們決定在泰晤士河旁把它平放在地上,像是在拚一架巨大的樂高模型。等到一切準備就緒後,再用巨型吊車一點一點把它豎起來——聽上去就像是為巨人準備的“裝配玩具”。當輪子終於被“立”起來時,整個倫敦都鬆了一口氣,因為這個過程比預期複雜得多,幾次差點錯過千禧年的慶祝晚會!

倫敦眼的設計不但著重於它的大氣宏偉,而且還特別強調對觀光者體驗的重視,所以倫敦眼的轉速設定在一圈大約30分鍾,讓觀光者們有充裕的時間來欣賞倫敦壯麗的景色,而且透明玻璃艙的設計更能讓觀光者不管從哪個角度都能拍到一張“倫敦全景明信片”。

在2017年我一個人來倫敦重返故地時,我第一次蹬上了倫敦眼,欣賞在摩天輪上才能眺望到的景色。這次能和老公一起來,增添了一份浪漫的情懷。五點左右的天空,晚霞已經慢慢升起,蹬上玻璃艙後不久,摩天輪開始悄然上升,望著倫敦在我的腳下越來越遠,仿佛有種騰雲駕霧的感覺。泰晤士河猶如一條閃爍的絲帶,而將兩岸緊緊相連的橋梁好似絲帶上的點綴物,太陽公公雖然還沒有完全退朝,陽光明顯地開始收斂,不過最後的幾縷金色仍然穿過雲和雲之間的空隙灑落在倫敦這座古今交匯的大都市。

 

隨著摩天輪緩慢的轉動,我們終於到達了最高點,我們腳下的泰晤士河,緩緩流淌,載著河上的船隻,送他們到各自的目的地。河岸兩岸邊的國會大廈,白金漢宮,教堂,和各式建築物們都在這生生不息河流的懷抱中不停地為這座古都編寫曆史。這一刻,城市的喧囂與寧靜、古老與現代、過去與未來,都在這座摩天輪的頂端交匯。能和老公一起觀賞美景,感覺就是不一樣!

 

三十分鍾不知不覺就飄走了,從倫敦眼下來我們決定先回酒店梳洗一下,然後再去我們在倫敦預訂的米其林晚餐。

以下是我用手機拍的照片做的小視頻

以上文,圖,和視頻都是原創

[ 打印 ]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