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水同盟

青山依舊在,幾度夕陽紅
個人資料
正文

沈從文與張兆和:如何處理婚外情?

(2017-03-09 14:10:36) 下一個

沈從文與張兆和:如何處理婚外情?
文化——作者:佚名|編輯: 陳貳飄

1928年,沈從文由徐誌摩推薦來上海的中國公學,時任校長的胡適接納了他,任教於此。這個從湘西大山裏走出來的年輕人,行伍出身,隻有一張小學畢業文憑,卻被聘為大學講師。期間,沈從文愛上他的女學生張兆和,寫了不少的情書追求她。

這件事在整個中國公學討論得沸沸揚揚,給張兆和帶來了極大的困擾。作為一個大家閨秀,她不甘心也不願意陷入這樣的桃色新聞裏。張兆和對沈從文很冷淡,他的信,她幾乎一封也沒回過。

於是,她帶著沈從文的一遝子情書去見了胡適校長。胡適反而在她麵前大力誇獎沈從文的天才,說他是中國小說家中最有希望的。

胡適對張兆和說:“他頑固地愛著你。”

張兆和的回答倔強而驕傲,她說:“我頑固地不愛他。”

這場談話就這樣結束了。

之後胡適寫信給沈從文:“這個女子不能了解你,更不能了解你的愛,你錯用情了……不要讓一個小女子誇口說她曾碎了沈從文的心……”可是,胡適的勸導沒能改變什麽,沈從文依然一封接一封寫著信。

張兆和與沈從文,一個生長在富饒秀麗的江南古城,溫柔富貴鄉裏長大的名門閨秀;一個來自蠻荒之地的湘西山間,是曾參軍,憑著一股熱情闖入都會的清貧男子。他們全然是兩個世界的人,然而,奇妙的緣分將兩個人聯係在了一起。

拜訪張家

1930年,沈從文離開上海,赴青島大學任教,他的情書從上海寫到了青島。1933年暑假,張兆和從中國公學畢業了,回到蘇州,沈從文便從青島來到蘇州九如巷張家探訪。

張兆和出身名門,曾祖父張樹聲曆任兩廣總督和代理直隸總督,父親張冀牗獨資創辦了樂益女中。在合肥老家,張家有萬頃良田,光是收租就能收十萬擔。張冀牗擔心久居合肥會讓子女沾染世家子弟奢華的積習,遂舉家搬遷到上海,爾後,又遷居到了蘇州,從此在這婉約清嘉的江南古城定居了下來,成為蘇州城裏的“名門”。

沈從文是有備而來的,帶了一大包禮物送兆和,全是英譯精裝本的俄國小說。有托爾斯泰、妥斯陀也夫斯基、屠格涅夫等的著作,這些都是托巴金選購的,其中還有一對書夾,上麵有兩隻有趣的長嘴鳥。為了買這些禮物,他賣了一本書的版權。兆和也極有教養,她覺得禮物太貴重,便退了大部分書,隻收下《父與子》與《獵人日記》。

從那以後,沈從文和張兆和的關係有了質的變化,四年的時光如水,“頑固愛著”的沈從文終於打動了“頑固不愛”的張兆和的心。

精誠所至,金石為開

沈從文又請二姐允和去征詢張父的意見,並向兆和說:“如爸爸同意,就早點讓我知道,讓我這鄉下人喝杯甜酒吧。”張父是極開明的人,他向來主張自由戀愛,曾說“兒女婚事,他們自理,與我無幹”,所以他欣然認可了沈從文。

於是,允和給沈從文發了一封電報,隻一個“允”字,既是她的名字,又表達了意思,被後人稱作“半個字的電報”。

兆和還擔心沈從文看不懂,又拍了一封:“鄉下人,喝杯甜酒吧。”

1933年9月9日,沈從文與張兆和在北京中央公園成婚。

婚後,張兆和隨沈從文去了青島.沈從文和張兆和新婚後的生活,如膠似漆,幸福甜蜜。但兩人畢竟相差8歲,經曆迥然不同,當激情退去,回歸平淡的時候,兩人個性的差異還是顯現出來。

差異漸顯

沈從文雖是鄉下人,但天性浪漫,而張兆和卻要務實得多。張兆和曾經寫信給沈從文說:“不許你逼我穿高跟鞋燙頭發了,不許你因怕我把一雙手弄粗糙為理由而不叫我洗東西做事了,吃的東西無所謂好壞,穿的用的無所謂講究不講究,能夠活下去已是造化。”這種家事的瑣碎,讓沈從文對婚姻有了不同往日的看法。其中,最能反映這種心態的,就是沈從文的代表作《邊城》。

三年後,抗戰爆發了。

1938年,沈從文離開了北京,去了西南聯大任教,因為年幼的孩子需要照顧,張兆和留在了北京。

分離的日子裏,他依舊給她寫著信,她也依舊回著,這時期的書信後來匯編成了《飄零書簡》,然而,《飄零書簡》早已不複當年的《湘行書簡》。

在張兆和的信裏,柴米油鹽的瑣事成了寫信的主題,沈從文與張兆和結婚後,兩個人都不善理財,家中沒有多少積蓄,留在北京的張兆和帶著兩個孩子,生活很困難,於是,她開始說沈從文過去不知節儉,“打腫了臉裝胖子”,“不是紳士而冒充紳士”。

而在沈從文的信裏卻充滿著對感情的疑慮與猜疑,他認為,張兆和有多次離開北京去與他相會的機會,但總是“遷延遊移”,故意錯過,他懷疑張兆和不愛他,不願意與他一起生活,設法避開他。他甚至告訴張兆和:她“永遠是一個自由人”。

沈從文說,《邊城》是他將自己“某種受壓抑的夢寫在紙上”,而這種“受壓製的夢”,是“情感上積壓下來的一點東西”。後來,沈從文含蓄地承認:《邊城》是他在現實中受到婚外感情引誘而又逃避的結果。

沈從文婚外戀的對象是詩人高青子。當時,高青子在熊希齡家當家庭教師。有一次沈從文去拜訪熊希齡,熊希齡不在,高青子出麵接待,初次見麵雙方都留下了好印象。一個月後,兩人又一次相見,高青子故意按照沈從文某小說描述的情節打扮自己。高青子是沈從文的鐵杆粉絲。她這樣的穿著,無疑是在傳達一種無聲的信息。她已經含蓄地表達了對沈從文的好感。沈從文何等敏感,自然心領神會,兩人越走越近。

1936年春節剛過,沈從文與高青子的婚外戀在平靜的家庭中掀起了令人不安的波瀾,他將自己的經曆和感受告訴了張兆和,張兆和感到意外、震驚和不解,一氣之下回了蘇州娘家。沈從文每天給妻子寫一封長信,坦白地表明他對北京的一位年輕的女作家(高青子)的愛慕和關心,其中一句傷心的話引起張兆和的嫉恨。痛苦、無助的沈從文想到了林徽因,他想到這位才女經受過諸多情感的考驗,他在寒冷的風中落淚,趕到梁家,向林徽因傾訴。

求助於林徽因

沈從文在林徽因麵前為自己辯護,他不能想象這種感覺同他對妻子的愛有什麽衝突,他可以愛這麽多的人和事,他就是那樣的人嘛。林徽因提了一個很耐人尋味的建議,讓他去找金嶽霖談談。而沈從文並沒有揮劍斬情絲,抗戰爆發後,沈從文和高青子在1938年先後到了昆明,據女詩人徐芳說,當時對沈高兩人的往來,流言是頗多的,主要在於沈從文早已有了家室。而作家孫陵在《浮世小品》書中,有著近距離的觀察,他說:“沈從文在愛情上不是一個專一的人,他追求過的女人總有幾個人,而且,他有他的觀點,他一再對我說:‘打獵要打獅子,摘要摘天上的星星,追求要追漂亮的女人。’”

隻是,與長久的婚姻比起來,短暫的婚外戀要脆弱得多,高青子最終選擇退出,據說後來嫁了個工程師。而深愛妻子的沈從文也及時刹車了。

13年後寫下“懺悔書”

半個多世紀以後,張兆和還為這曾經有過的波瀾耿耿於懷,她說高青子長得很美,為了中止對他們家庭的幹擾,親友還為高青子介紹過對象。1946年,沈從文為紀念結婚13年創作小說《主婦》,總結了自己10多年的情感曆程,也是寫給妻子的懺悔書。

雖然生活中有諸多不和諧,但張兆和始終是沈從文心目中的女神,沈從文的文學創作,也多受益於這場婚姻。二姐張允和回憶,“1969年,沈從文站在亂糟糟的房間裏,他從鼓鼓囊囊的口袋中掏出一封皺巴巴的信,又像哭又像笑地對我說:‘這是她(張兆和,此時已下放湖北鹹寧)給我的第一封信。’他把信舉起來,麵色十分羞澀而溫柔……接著就哭起來,快七十歲的老頭兒哭得像個小孩子一樣又傷心又快樂。”

這事過了沒多久,沈從文就去世了。

1949年後,沈從文被郭沫若批為“桃紅色文藝”“反動”,世態炎涼又一次在他們麵前呈現,艱難的生活加上眾人的冷眼,張兆和又一次抱怨了,她不明白為什麽沈從文不積極向上,不向新中國靠攏。在她的責備加上世俗的批判這雙重壓力下,他幾乎精神失常。

很多年後,張兆和曾寫過一段話——

“從文同我相處,這一生,究竟是幸福還是不幸?得不到回答。我不理解他,不完全理解他。後來逐漸有了些理解,但是,真正懂得他的為人,懂得他一生承受的重壓,是在整理編選他遺稿的現在。過去不知道的,現在知道了;過去不明白的,現在明白了。”

“……太晚了!為什麽在他有生之年,不能發掘他,理解他,從各方麵去幫助他,反而有那麽多的矛盾得不到解決!悔之晚矣。”

她懂了,可他已經走了。

沈從文生命時空初值 =69219.56806(理性D)
張兆和 命時空初值=61848.4436(感性B)
心心相印指數=92.536509%經典
心心相印指數=97.562788%量子
心心相印指數=95.0496485綜合
經典量子都很高,量子稍微高一點,但是,這個量子還是不穩定,導致婚外情。

[ 打印 ]
閱讀 ()評論 (0)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