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芳日記

在這裏分享一下我在美國的日常生活隨感及家庭見聞,此博客純屬個人愉樂。
個人資料
北美新疆妞 (熱門博主)
  • 博客訪問:
正文

何處是家?

(2025-10-25 20:34:42) 下一個

最近幾個月發生了一些事,有好幾個人希望我可以寫一個主題——在美華人的歸屬感、心理曆程和現實掙紮係列的文章。直至今天我整理好了,與諸君共賞。

 

“你有歸屬感嗎?”

當牙醫助理放下器械,平靜地問出這句話時,她問的不僅是我,更是在問她自己,和所有在異鄉尋求立足的人。她說她來美國已經十三年,話語裏帶著一份長期漂泊後的清醒與疲憊。

十年來,這裏的風景未變,但生存的成本卻日益加碼。曾經為了“更好未來”的信念,如今正被上漲的房租、高昂的醫療和教育費用所不斷稀釋。美國,這個曾經承載著無數夢想的國度,它的“留下”的代價正變得越來越高。

對於在美華人而言,如今“家”的選擇,陷入了前所未有的複雜掙紮。有人毅然選擇堅守,因為這裏提供的自由與平台仍無可取代,孩子在這裏的成長環境讓他們心甘情願地承受高昂的代價。他們已經完成了身份的融合,將此地視作無需多言的“現在進行時”。

但同時,也有許多人正在重新審視自己的選擇。麵對美國日益增長的生存壓力和逐漸陌生的故土,他們陷入了更深層的掙紮:是留下,去擁抱一個充滿壓力的“自由之家”;還是回去,去尋找一份被親情和熟悉文化包圍的“安穩之地”?

這個過程與心理曲線緊密相連。如果說初期的幾年是蜜月期後的迷茫,內心總在“也許該回去”的動搖中徘徊;那麽三到五年,隨著職業的起步和新社交圈的建立,我們開始猶豫、觀望。

而隻有走過了十年更久,大多數人才會真正開始建立起足以對抗漂泊感的另一種情緒。這十多年的光陰,是孩子在這裏紮根、是買下的房產、是職場上的晉升,是無數個與朋友在異鄉相互扶持的夜晚。這些無形又沉甸的連結,讓回國不再是一個輕鬆的選擇,而是一場巨大的剝離與放棄。

“何處是家?”它不再是一個浪漫的哲學問題,而是一個關於成本、關於未來、關於情感的精算題。 歸屬感,最終不是一張法律證書naturalization可以授予的權利,而是在你清醒地衡量了所有的代價之後,依然能感到心安與值得的那一份深沉而堅定的選擇。而這份選擇,如今正變得比任何時候都更艱難、更富有重量。這背後的掙紮,是否也遵循著某種更普遍的規律?或許,答案需要時間來揭曉。

[ 打印 ]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