個人資料
維立 (熱門博主)
  • 博客訪問:
正文

焦慮的中產階級怎樣從一部電影找回自信

(2018-09-11 09:15:58) 下一個

《瘋狂亞洲富豪》的影評發表後引起了一些爭議,因為很多人對我引用的“家庭收入達到十六萬元以後家庭收入的繼續增長已經不會讓人更快樂”的說法表示完全無法相信。“再加一個零還差不多!”有朋友這麽說,其它風言風語也不少。因為質疑的聲音比較多,這個問題有必要再談一下。

 

我的影評對於錢是不是能讓人快樂的研究寫得很簡略,沒有將各種定義、邊界條件、研究方法展開來講清楚。原因很簡單,這是一篇輕鬆的影評,意思到了就行,不想包括太多繁瑣細節,強迫讀者上統計課。實際上該結論後麵是有翔實的數據做為基礎的。這是Case Western University於2015年發表的一項研究,采用的是1968年開始搜集的來自在全國有代表性的5000個家庭中的18,000多人的就業、收入、財富、支出、健康、婚姻等方麵的數據。這些數據被稱為PSID(Panel Study of Income Dynamics),這些數據的采集被美國國家科學基金會認為是其60年曆史中資助的60項最重要的成果之一。這些數據並不是為了研究金錢和幸福之間的關係而采集的,研究對象隻是如實地報告自己生活各方麵的情況。但因為數據規模大,質量高,很多研究者使用了這些數據來進行自己領域的相關研究,關於金錢和幸福之間的研究是其中的一個。

 

眾所周知的,不同地區、不同年代的老百姓生活費用很不相同。比如說在2018年的矽穀,年收入16萬元不要說達到幸福的頂峰,不小心甚至會被劃為貧困人口,所以研究的結論當然不能一字不差地往自己頭上套。而且每一個人對金錢的需要,對快樂的感知,也都有所不同,統計數據是對一個大的群體的整體情況的衡量,不是每一個個體都能對號入座。但根據2016年人口調查的結果,美國家庭收入的中位數是五萬九千元。比照這個數字,年收入十六萬讓人感到非常快樂並不是那麽難以想象。

 

另外一個問題就是如何定義快樂。進行這項研究的經濟學家其實沒有使用“快樂”這個詞,他們小心翼翼地使用的詞是“負麵情緒的減少”,結論是金錢可以減少焦慮、悲哀、無助等負麵情緒,但金錢減少負麵情緒的邊際效用在家庭收入達到七萬美元時開始下降,到十六萬元左右降到幾乎為零,到二十萬元左右則完全消失殆盡。

 

 

當然“負麵情緒的減少”隻是衡量快樂的方法之一,有些研究使用的是另一種衡量快樂的指標:“對生活的評估”。這兩個指標之間有些細微的差別。前者是人們經曆生活時的情緒,後者則是人們對自己的生活成功與否的一種理性評判。

 

一項2010的研究分析了家庭收入跟這兩個指標之間的關係。盡管這項研究使用的是不同的數據,但在收入對負麵情緒的影響上,他們的結論跟2015年的研究驚人地相似,即家庭收入超過某個水準後,負麵情緒基本上不再繼續減少。但“對生活的評估”則有所不同,在家庭收入過了上述拐點之後還會繼續上升。如果用這個指標來衡量快樂,快樂和收入之間有更強的相關性。

 

 

我想很多質疑我的影評中提到的結論的朋友,潛意識中使用的都是更接近於“對生活的評估“這個衡量幸福的理性標準。這跟我們的直覺也是吻合的。但我以為這些研究最大的價值,恰恰是發現了收入與人的情緒之間的關係,因為這才是人們不容易意識到的。如果你問一個人是否想要更多錢,十個有十個是想的,隻有鳳毛麟角的聖人才不想。但大部分人比較難意識到的是,即使真的有了更多錢,他們的心情也不一定更好。用一句通俗的話來講,就是金錢不一定帶來快樂。

 

這個結論其實也是老生常談,很多人都知道這一點。但有了數據的支持,說起話來就有了底氣。強調這個結論當然不是不要大家去賺錢,耽誤大家發財的罪名我可擔當不起。況且世界上也沒有什麽東西可以阻止芸芸眾生前仆後繼地追求更多金錢。但這至少告訴我們,如果想要快樂,不妨從今天開始,千萬不要等到銀行賬戶上有更多錢的那一天。因為如果你今天無法快樂,那一天你也不一定有更好的運氣。

 

當然這裏隻是列舉了兩項研究結果,這些結果並不是絕對真理。不同地區,不同年代,不同個體,要達到最佳情緒狀態需要的收入肯定不同;也有一些研究分析的不是收入,而是淨資產對幸福程度的影響;另外快樂和幸福也可以有“情緒”和“評估”之外的定義。其他的研究會得出什麽結論,我不敢保證。但有兩點我是相信的。第一,金錢的邊際效用隨著金錢的數量的增大而遞減;第二,人對金錢的需要不是無限的,總有那麽一個臨界值,在這個臨界值之上,財富不再帶給人更多快樂。這個臨界值可能不是十六萬,也可能因人而異,但我不懷疑它的存在。

 

《瘋狂亞洲富豪》這部電影提醒了我這一點。我私下認為,如果這部電影想讓觀眾羨慕片中的奢華生活,他們是不成功的。那些瘋狂的派對,熱騰騰,鬧哄哄,你方唱罷我登場,讓我想到以悲劇告終的《了不起的蓋茨比》。電影中的富豪們的奢侈享受,除了少數一兩件之外,並沒有讓我生出羨慕。這些關於金錢和幸福之間的關係的研究,以前早聽說過,但已經置之腦後,很久沒去想它。現在突然舊話重提,就是看了這部電影的緣故。

 

但讓我們羨慕富豪的生活,或許不是這部電影的目的。恰恰相反,電影的目的或許反而是要讓焦慮、惶惑的中產階級,重新找回自信。有錢人的生活也不過如此嘛。他們也離婚,鬥小三,有錢也不過是買奢侈品,開眼花繚亂的派對,相互攀比,而且還有那麽土的價值觀,對新來乍到的外人如此粗俗無禮,連基本的社交禮儀都不顧。我們這些中產階級本來想在盡情地欣賞他們的奢侈生活後,瘋狂地崇拜他們,現在也瞻前顧後,三心二意,收住了腳步:我們的生活也許並不是那麽糟糕,我們還是知足吧。於是我們心情愉快地走出電影院,高高興興地回家,一部好萊塢浪漫喜劇又一次達到了它的目的。

 

 

 


維立,畢業於清華大學,斯坦福大學博士。現居矽穀從事高科技工作。業餘時間翻譯寫作,出版過六本作品/譯作。


 

 

——— 掃描關注“矽穀生活家”公眾號 ———

 

[ 打印 ]
閱讀 ()評論 (9)
評論
維立 回複 悄悄話 “窮得隻剩下錢”這個說法,我在看完這個電影之後也想到了。沒有說出來,還是怕人說我酸葡萄,也不想太憤世嫉俗。

不過不必拿這部電影和李安的電影相比。定位完全不同,娛樂一下就好。

回複 '美西2015' 的評論 :

我看完這個電影的感覺是,某些人窮得就剩下錢了。 這個電影比起李安的幾部作品差遠了。 這個電影讓我感到極其不舒服。
美西2015 回複 悄悄話 我看完這個電影的感覺是,某些人窮得就剩下錢了。 這個電影比起李安的幾部作品差遠了。 這個電影讓我感到極其不舒服。
lucia17 回複 悄悄話 謝謝分享
oceanblue07 回複 悄悄話 哈哈,是這麽回事。
mfsiv 回複 悄悄話 特別喜歡你的文章,有理有據有深度。
維立 回複 悄悄話 我也有這種感覺。世界上有兩種人,一種是懂的,一種是不懂的 :-)。

回複 'valore' 的評論 :
維立 回複 悄悄話 謝謝,很高興。

回複 '唱唱唱' 的評論 :
valore 回複 悄悄話 非常讚同你的文章。有些人是不會懂的,也許他們認為的“快樂”就是來源於更多的錢
唱唱唱 回複 悄悄話 特別喜歡維立的文章,可以找到很多認知切入點,竟然那麽一拍即合。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