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樂文摘

開篇不談《紅樓夢》,讀盡詩書也惘然.
個人資料
正文

說說三國殺的文化元素(1)君主篇

(2010-07-18 21:31:06) 下一個

幫主喃喃
http://blog.sina.com.cn/singlepeak

最近新版《三國》電視劇熱播,有朋友說,現在看《三國》感覺很親切,看到那些三國人物腦子裏都浮現著他的技能。說說三國殺的文化元素。這說明三國殺確實是一款非常成功的遊戲。關於卡牌設計和遊戲平衡性,網上已有論述,撇開這些技術上的成功不言,單單是卡牌本身包含的三國文化元素,也足以傲視同類其他產品了。以前常常看到日本公司出品的三國遊戲,遊戲本身的可玩性很好,但人物形象、技能往往是借三國之名行編造之實,失之毫厘,謬以千裏,有時甚至叫你哭笑不得。那時候很希望可以有一款我們自己開發的遊戲,能蘊含正宗的三國文化。老祖宗留下了那麽好的東西,卻在倭人手裏發揚光大,何其不爽。現在,有了三國殺,總算彌補了這個缺憾。

在三國殺現有的產品中,基本上是以《三國演義》為素材庫,在遊戲中處處蘊含著大量的三國典故、傳說、還包括野史和相關文學作品,可以說設計者對三國知識是相當熟悉,遊戲中的各元素與《三國演義》的故事配合得絲絲入扣,頗為值得玩味。下麵就以武將為個體,從技能、稱號、OL台詞以及配套武器等幾個方麵來說說。



君主篇

曹操

【稱號】魏武帝

【技能】奸雄、護駕

【OL台詞】寧教我負天下人,休教天下人負我(技能語)/霸業未成、未成啊(陣亡語)

對於曹操大家都不陌生,尤其是“寧教我負天下人,休教天下人負我”的名言,拿來做OL台詞再合適不過。至於奸雄的說法,最先出自三國名士許邵之口。許邵以知人著稱,曾謂操“君清平之能臣,亂世之英雄”(後漢書·許邵傳)。在《三國演義》中,羅老先生將這話改成了“子治世之能臣,亂世之奸雄也。”自此奸雄的稱號一直伴隨曹操,後世大眾對曹操的誤讀亦愈來愈深,“白臉曹操”成了奸人的代表,為襯托忠義服務了幾百上千年,這是後話。

拋開這些,曹操在三國時期確實是最值得書寫的人物,他掃蕩群豪,一統北方,“挾天子以令諸侯”,建立了三國中最為強大的曹魏政權。無論文治還是武功、兵法抑或詩文,均有很高成就,的確當得一個“帝”字。毛嗲嗲對他也是十分推崇,才會在秦皇島的滂沱大雨中追憶他,寫下“往事越千年,魏武揮鞭,東臨碣石有遺篇”。

曹操一生雄才偉略,東征西討,消滅了許多同時代的對手,董卓、袁紹、呂布、劉表都為他所滅。然而在最關鍵的赤壁之戰中,他遭遇了人生中最慘痛的失敗,失去了一統江山的最好時機。自此天下三分,曹公再無機會登頂。雖然後世曹丕篡權稱帝,也給了他老爸魏武帝的稱號,但也隻是個安慰獎罷了。這也是OL中曹操陣亡時的台詞由來。

曹操一生雖建立雄偉大業,但也曾多次曆險,每每都被屬下冒死救回。討董卓之時追擊中伏,曹洪舍馬步從,保護曹操,操曰“賊兵趕上,汝將奈何?”洪曰“天下可無洪,但不可無公”。征張繡,本來張繡已降,因曹操貪花好色叫人家嫂子來三陪,激怒張繡,夜半圍攻。虧得貼身侍衛典韋拚死守住營門,身中數槍立而不倒,刀砍缺了,仍“提著兩個軍士迎敵”,爭取了時間,曹操才得以逃脫,但也損失了大將典韋和長子曹昂。在和馬超的大戰中,曹操更是狼狽,先是被馬超殺得“割須棄袍”,追得滿山亂跑,最後還是靠曹洪單騎救主。爾後在渭水河畔被馬超苦苦追趕,要靠許褚背負他跳上小船,砍翻水中爭湧上船的士兵,以馬鞍為盾,遮擋箭雨,堪堪逃了性命。不得不說,曹操有著強大的個人魅力,能讓部下舍生忘死為他賣命。了解了這些,就不難理解為何曹操的主公技是護駕,也不難理解為何魏國武將為何大都是賣血型的了。



劉備

【稱號】亂世的梟雄

【技能】仁德、激將

【OL台詞】以德服人;惟賢惟德,能服於人;蜀將何在;爾等敢應戰否?(技能語)/這就是桃園嗎?(陣亡

語)

小時候聽評書,說劉備的天下是哭來的,總覺得這人特窩囊,要兵沒兵要地沒地,被人追得滿世界跑,見誰跟誰哭,特沒出息。後來大了,讀了書,經了事,才知道這“亂世梟雄”的稱號真不是白給劉備的。

所謂梟雄,是指強橫而有野心,難以馴服的人,為達目標不擇手段之人。劉備看上去較弱(卡牌人像設計也是偏美男型),但內裏卻是胸懷大誌,堅韌不拔。稱霸天下的夢想,他從未放棄過。

論隱忍,他曾寄人籬下,屈從於曹操,韜光養晦,種田以瞞人耳目。就算被曹操煮酒論英雄點破,他也能靠打雷糊弄過去;論雄心,他寄居劉表處時,英雄無用武之地,曾概歎“髀裏肉生(大腿肉因常不騎馬而複生)。日月磋跎,老將至矣,而功業不建:是以悲耳!”論才略,曹操南征,把他打得落花流水,岌岌可危。他卻審時度勢,及時聯合東吳,成就了赤壁的大逆轉;論狠辣,這個看似他的弱項上,看看他的表演吧。白門樓上,呂布為曹操所擒,呂布欲歸順曹操,說“布今已服矣。公為大將,布副之,天下不難定也”。曹操征求劉備意見,之前默應呂布“寬言”的劉備隻一句話就致呂布死命,“公不見丁建陽、董卓之事乎?”(此二人曾是呂布的義父,均為呂布所殺)。如果說曹操是奸雄,那麽,梟雄的稱號不給劉備給誰呢?對於這一點,曹操倒是看得十分清楚。青梅煮酒論英雄,曹操就說“天下英雄,唯使君與操耳!”

劉備之所以看上去沒有那麽“梟雄”,是因為他總是披著一件叫“仁德”的外套。他曾說“今與吾水火相敵者,曹操也。操以急,吾以寬;操以暴,吾以仁;操以譎,吾以忠:每與操相反,事乃可成”。他這樣說,也確實是這樣做的,他沒地盤的時候,陶謙三讓徐州,他不受。他落難的時候,逃離新野,數十萬貧民相隨,他不棄。導致日行二十餘裏,考慮到後有曹操大軍追擊,這個速度基本上等同於自殺。諸如此類,不勝枚舉。《三國演義》之中,把他的仁義行為更加模板化臉譜化。一個朋友說過:人要是活到劉備這個份上就太假了,就是個空殼裝了一肚子仁義。市井百姓也都知道“劉備摔孩子——收買人心”。有個笑話說,演義裏描寫劉備 “雙耳垂肩,雙手過膝”,照這麽推算,他把阿鬥往地上一摔,其實也就是相當於從小腿的位置扔到地上,小孩有包裹包著,不會有啥大礙。但自此趙雲對劉備是肝腦塗地,誓死相隨。

笑話歸笑話,劉備手下的武將確實都是猛將,而且忠誠度極高。在遊戲中,這些人物被設計成具有強輸出技能的武將,他們與劉備的仁德和激將的技能形成很好的配合,具有極大的殺傷力。

劉備仁義了一輩子,最後也死在這上頭。關羽被東吳所殺,為了一個“義”字,劉備不顧國家形勢,舉傾國之兵為其複仇,結果兵敗彝陵,身死白帝城。這確實應了當初桃園結義的誓言,不求同生,隻求共死。以桃園作為其陣亡台詞,非常恰當。



孫權

【稱號】年輕的賢君

【技能】製衡、救援

【OL台詞】容我三思(技能語)/父親、大哥,仲謀愧矣(陣亡語)

與前麵兩位相比,孫權在知名度上略占下風,或者說,在大眾的心中沒有前兩位那麽印象深刻。很大程度上,是因為一點:孫權是“承父兄之基業”。前兩位都是白手起家打天下的。而孫權是守成之主。

孫權的老爸和哥哥都是猛人,老爸孫堅是共討董卓的十八路諸侯之一,還在此過程中捎帶走了漢室的傳國玉璽,開基業之先。哥哥孫策更是聞名遐邇的“小霸王”,開疆拓土,威震江南。相比之下,孫權的光環就小多了。但是,這絲毫不妨礙他成為偉大的君主。俗話說,打江山容易坐江山難,“富二代”不好當,“君二代”更不好當。關於這一點,同時代的劉禪給出了足夠的證明。而孫權則是個非常好的守成之主,這一點,他哥哥孫策也看得很清楚。孫策臨終之際將東吳托付給他,曾說 “若舉江東之眾,決機於兩陣之間,與天下爭衡,卿不如我;舉賢任能,使各盡力以保江東,我不如卿”。

在孫權在任期間,東吳經曆了兩次決定性的戰役,一是與曹操的赤壁之戰,二是與劉備的彝陵之戰。兩次均是以弱抗強,而且兩次都取得了勝利。不僅如此,孫權還虎口奪食從劉備那搶回了荊州。祖宗基業在他手裏得以充分發揚光大。要知道,孫權從孫策手裏接過東吳政權的時候,才年僅19歲。對此,辛棄疾有詞讚曰:“年少萬兜鍪,坐斷東南戰未休。天下英雄誰敵手?曹劉。生子當如孫仲謀。”(《南鄉子·登京口北固亭有懷》)其中“生子當如孫仲謀”一句,源出自曹操之口,原句為:“生子當如孫仲謀!若劉景升兒子豚犬耳!”可見曹操對這個年輕的對手也是十分欣賞。由此可知,“年輕的賢君”對孫權確是一個非常恰如其分的稱號。

縱觀東吳政權,雖然是偏安江南,無力奪取中原,但在整個三國時期都起著非常重要的牽製作用。這和孫權的戰略思想是一致的。從赤壁之戰以後,孫權就在劉備和曹操之間起著平衡的作用,蜀魏各有攻守,但都不敢傾力而為,都是對東吳的力量有所忌憚。而孫權也在這種平衡中尋求自己的利益。赤壁大戰結束後,他將妹妹嫁給劉備,又將荊州借給劉備,聯合劉備對抗曹操。之後劉備成功取蜀,他借曹劉爭奪漢中之機要回了荊州三郡。之後劉備慢慢坐大,孫權又改向曹操稱臣聯盟,並趁關羽攻打襄樊之機從背後奪取了荊州。劉備死後,蜀國國力衰弱,孫權又重新與蜀結盟,策應諸葛亮北伐。在孔明六出祁山之中,隻有第一次最接近成功,這與魏國要分神應付攻打合肥的孫權也有很大關係。在遊戲中,他的技能設定為“製衡”,也是對他一生戰略思想的體現。

OL上孫權的陣亡語是“父親、大哥,仲謀愧矣”。其實,孫權比父兄強多了,孫堅在討董卓的時候已年過30,孫策死時26,壯誌未酬,而孫權在27歲的時候已經率眾打敗了不可一世的曹操。如果孫權地下見到父兄,大可不必慚愧了。
[ 打印 ]
閱讀 ()評論 (0)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