凡間一塵的博客

歡迎光臨本人YouTube頻道(頻道名:林泉晗禪):https://www.youtube.com/channel/UCPVjv8tLsukFI_ciYYAxN5A


個人資料
正文

耆那教與佛教(2016-11-13 17:42:21)

(2018-07-30 08:25:13) 下一個
http://blog.sina.com.cn/s/blog_7e2ca1f70102wktf.html




耆那教與佛教 
在原始佛教時代,至少到西元一百年前,佛耆的交流隻要注重在根律儀,採用印度原有的民間故事改為教主本生故事,以及聲稱某些當代歷史人物是虔誠教徒.但最後的差異是在於耆那教主張命我(jiva),佛教主張無我(anatman).從佛陀成佛前六年苦行的經歷來看,巴利譯註書曾有提到Mara主張苦行,飢餓可以消業解脫,其實就是耆那教的思想.如果把偏於神話的部分拿掉,我是認為佛陀在成佛前曾有加入過耆那教的團體,且研究的很深入,但後來仍不認同耆那教的教義,因此離開了耆那教.但因為這段深刻的體驗,被後來的傳誦轉化成Mara的誘惑.這樣可以合理解釋為何佛陀對耆那教這麼了解甚至會抨擊.也符合聖者大雄年代確實比佛陀再早一點的歷史演變.也可以理解為何兩者雖在同時代卻不相見的緣由.  

至於大乘思想的部分,我是認為起源佛耆的競爭,耆那教主張過去佛,菩薩,獨覺思想.造成當時有些佛教徒也許是基於競爭,也或許是曾經信仰過耆那教.因此將這些思想引入.如果小心比對這些名相跟思想起源,會發現都是耆那教先有,之後佛教再引用.比如之前我提過的mahajana,這是引用自耆那聖典Ayaranga I.3.4.2,而大乘的觀念也是耆那後來才發展的思想,原始耆那教是沒有的.再後來的發展的耆那教其實也進入類似部派佛教的情況.也出了不少論師,其中一名比較有名的就是師子賢(Haribhadra Suri),在他著作就抨擊佛教的剎那生滅的概念,因為他認為剎那生滅是無法將業與記憶持有並延續下去.但這樣的思想其實也跟唯識思想很類似.且跟中觀與如來藏思想有某種共通處.但透過法稱論師批判耆那教跟師子賢的反駁可以看到不少大乘佛教思想跟後來白衣派思想相近處.印度佛教的論師有個習慣,思想越接近的,批判的越兇,原因無他,因為大家會質疑他的思想跟耆那某論師是貼近的,因此論師們都會採取激烈的抨擊去回應這樣的質疑.當然耆那教的論師也是如此回應佛教徒對他們的質疑.  

歷史的發展是耆那教雖然有分白衣跟天衣兩派,兩派間也有紛爭,後來的教義跟經典也有些許的婆羅門化(然而沒佛教印度教化嚴重),但他卻在印度活下來了.反而佛教在印度消失了.佛教為何會在印度消失,學界有不少的討論.但我認為嚴重的印度教化,以及信仰學院化導致跟信眾生活脫離有很大的關係.之前我曾在社團介紹過耆那教的蛇階棋是個到現在仍在耆那教流行的兒童教育遊戲.那是用來教育信徒小孩耆那的解脫觀.根據考證這應該是中世紀耆那教僧眾發明的遊戲.所以看得出來耆那教僧團跟信眾互動是很密切的.相反的佛教留下來的是大量的論書.以及後期一堆跟婆羅門無異的經典.  

耆那教跟佛教的關係真要寫起來,其實可以寫很多,先簡單把耆那教的演變歷程搭配佛教史介紹一下.希望這樣的方式可以幫助大家能從史觀的角度對佛耆交流有基本的認識. 

 ~ Lucangel Su
[ 打印 ]
閱讀 ()評論 (0)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