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鳥要歌唱,我要寫博

(2024-05-10 17:48:48) 下一個

鳥要歌唱,我要寫博

 

  春天到了,我家後院熱鬧起來。鬱金香開花了,櫻桃樹開花了,李子樹也開花了。每天清晨,我都在小鳥清脆的歌聲中醒來,然後坐在陽台上享受良晨美景,鳥語花香。

  看著小鳥在花叢中飛來跳去,快活地鳴唱,我想起了一首詩《春怨》:打起黃鶯兒,莫教枝上啼。 啼時驚妾夢,不得到遼西。小鳥和我都很幸福,我們共同生活在一個美好的時代,我沒有相思之苦,小鳥有歌唱的自由,不用擔心被石塊打走。

  小鳥為什麽要唱歌呢?它肯定不是為了驚醒婦人的相思夢,也不是為了討好我,愉悅我的心情。有人說,小鳥唱歌,是為了勾引異性。但我更喜歡心理學家埃瑞克 ·克雷格的說法:因為它有一首歌。

  克雷格的回答聽起來像是一句廢話,其實闡述了存在主義的哲理。所謂 “存在” ,就是關注人生最根本的方麵,如:一個人為什麽活著?那麽對於小鳥來說,唱歌從一定程度上就表明了它存在的意義。小鳥內心裏有一首歌,它必須把這首歌唱出來。

  上麵這幅畫,非常簡單,一隻貓的屁股眼兒裏鑽出一隻小鳥的頭,然後加上兩個飄蕩的音符,看起來像一個七八歲頑童的塗鴉之作。但是,這幅題為《憤怒的小鳥》的漫畫,是德國漫畫大師、《父與子》的作者卜勞恩的絕筆。由於和朋友私下諷刺法西斯宣傳部長戈培爾,他們被人告密,在戈培爾的親自過問下,卜勞恩被判處絞刑。1944年4月,在臨刑前一天晚上,卜勞恩信手畫了這幅畫,然後自殺。中國漫畫家華君武先生這樣描述這幅畫:“一隻小鳥已被惡貓吞進肚裏,但是,勇敢的小鳥卻在貓肚子裏唱歌;惡貓雖惡,卻無法禁止小鳥的思想;小鳥身處逆境,卻用音符表達它的無畏。卜勞恩死了,但是小鳥精神永在。” 卜勞恩就是那隻永不停止歌唱的小鳥。

卜勞恩的作品:我怎麽如此醜惡!

  俄國作家契科夫的“小狗也要大聲叫”的名言流傳甚廣,他說:“狗有大小,可是小狗不應當因為大狗的存在而心灰意懶。大狗小狗都得叫,就用上帝給他們的聲音叫好了。”

  是的,小鳥要歌唱,因為它有一首歌;小狗也要大聲叫,因為它有上帝給予的叫聲。我要寫博,為什麽呢?不問收獲,不求關注,不在乎流量,隻因為,我有話要說!

  最近,小小的茶軒很熱鬧。因為雪蓮在唱歌,唱了一首又一首,圍觀者眾,響應者眾,百花盛開,春滿茶軒。如果要問,雪蓮為什麽唱歌?很簡單,因為她心中有歌,有好多動聽的歌!

 

  寫於2024-05-10 蒙村

[ 打印 ]
閱讀 ()評論 (0)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