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槐花飄香的時候

(2018-05-30 10:04:22) 下一個

槐花飄香的時候

--作者:高芸香

上高中時,看到老師在黑板上寫出“槐花飄香的時候”的作文題,我的第一反應是冒口水。是的,我想起了在家時娘給做的“槐花撥爛子”。三年困難時期,家鄉人吃遍了山野菜:甜苣、苦苣、醋柳子、地柳子、蒲公英、蒲根、薺菜、馬齒……。既吃地下生的,又吃樹上長的:楊樹葉、柳樹葉、榆樹葉、榆錢、槐花……。青黃不接的時候,這些野菜成了主食,瓦罐裏的一丁點糧食倒成了陪伴。但是,有的野菜吃多了有副作用,比如榆錢口感很好,但吃多了就跑肚。最難消化的是蒲根,石磨磨不斷那纖維,吃多了容易得胃潰瘍、腸梗阻。我們村的有瑞叔就是鬧腸梗阻死的,我母親的十二指腸潰瘍也幾乎要了命。這些野味中首數槐花好吃好消化。我對槐花有特殊感情。那時侯,等不到槐花全然綻放,我和妹妹就背過小夥伴跑遍了村外的大渠、山包,將一嘟嚕一嘟嚕的花骨朵兒采摘回家。我們一家八口全靠野菜渡春荒呢。娘和奶奶小心翼翼地將那花骨朵捋下來,洗幹  淨,攤開來到太陽地曬一曬。水汽一落,那花骨朵就白花花地開了。招蜂惹蝶地飄香。當鄰家的小朋友意識到該是采摘槐花的時候,已是末茬貨了。母親將槐花用鹽淹了,等白白的槐花上再次滲出水珠,拌少許高粱麵進去,攪拌均勻後上籠蒸十五分鍾就可以開鍋。在那饑餓難耐的年月,舉家八口人對“槐花撥爛子”的期待和享受不次於現代人吃滿漢全席。

 

但是,我即興寫了半篇就毅然決然地撕了,這樣的內容老師肯定不給高分。冥思苦想半天,我突然想起弓石頭說的他家門前那棵大槐樹,我為什麽不能移花接木呢?於是,我就寫我家門前有棵大槐樹,極有豐韻。每逢槐花飄香的時候,鄉親們就端了飯碗聚到樹下,一邊聆聽樹上大喇叭放出的東方紅樂曲,一邊暢談今天的幸福生活。我還編了許多細節,說生產隊長常拿了報紙,來給大家讀社論,展望共產主義美好前景……。

 

老師誇我這篇作文有聲有色,不僅在本班當作範文讀過,還介紹給外班的語文老師去講評。我在沾沾自喜之餘又有點膽虛。覺得對不起弓石頭。很想知道他怎麽看待這件事。

 

弓石頭是我的同班同學,一向少言默語,落落寡歡。偶爾見他與一位姓郭的男生還有些交往外,在我們那四十個同學的集體中可以說有他不多沒他不少。我們一入學就趕上了偉人們紛紛題詞的轟轟烈烈的學雷鋒運動。班內建立了好人好事登記本,這個清掃公廁,那個幫老貧農挑水,人人爭當活雷鋒。但好人好事登記本上從未出現過弓石頭的姓名。起初,我們懷疑他家庭出身不好(那年代出身於地主、富農家庭的子弟前途無望,常常提不起精神),後來得知他出身上中農家庭,也還說得過去。第一學年結束後又發現他各科成績考得還不錯,班團支部個別幹部就提出弓石頭有“隻專不紅”傾向。在當時,這隻專不紅也是致命的。如果誰的學生檔案袋裏裝了這一條,考大學成績再高也會不予錄取。他這樣疲疲塌塌,又給人提供了做好事的機會,有幹部就和他談話,希望他正確處理“紅”與“專”的關係。然而總不見他有什麽起色。班裏組織幫助附近的農村去收秋,他遲遲不動;團裏組織追求進步的青年去學生灶打掃,他無動於衷。縱然意識到自己不能取舍而是必須參加的,他也總是慢騰騰尾隨大家而去。有一點值得稱道的是他一旦幹起活兒來既不耍滑討奸,也不顯山露水刻意表現,該怎麽幹就怎麽幹。

 

那麽,我一個女生怎麽能與這樣的男生有了交流呢?起因是我被推選為學習委員後,職責範圍內有換黑板報一項。按中學生的水平,寫粉筆字我還勉強,但插圖就困難了許多。有人向我推薦弓石頭,說他酷愛繪畫。當我對他說起每周五換一次板報,請他插圖時,他竟麵呈喜色欣然應允。

 

初與他相處覺得很別扭。我們的黑板報在教室外的山牆上,要上一張課桌才夠得著。象我這樣的小個子女生,上了課桌還得再踩個小凳子。記得第一次搬出課桌時,我抬一頭他抬另一頭,他是男生力氣大,卻不會遷就人,幾乎是拖著我走。我連連說:“別急,慢些!”我是女生還不窘迫,他反倒羞得滿臉通紅。同站一張課桌他更局促,總是盡量離得遠些。有一次課桌沒支穩,一個趔趄幾乎將我閃將下來,他下意識地伸出了手,又閃電般縮了回去。我嫌他別扭,漸漸就形成了各幹各的活兒的習慣。日子長了倒也達成默契。他負責搬課桌、插圖;我負責打線、書寫。幾乎用不著交言接語。

 

弓石頭在他摯愛的領域充分地展露了自己的聰明才幹和敬業精神。不管文章的長短,不論給他留多少空兒,他都能選出合適的插圖讓板麵看上去舒展大方,收到圖文並茂相得益彰的效果。幾個月下來,我們班的黑板報辦得出類拔萃,得到校方的表揚。因他對班裏的這份貢獻,學期中生活會上對他的評價就多了“熱愛集體”一項,這顯然能給他的“紅”加分。弓石頭似乎並不在意,依然一如既往地在插圖上雕琢,不論是題頭插畫還是尾花補空,不論是畫一支小花還是畫一隻飛鳥,他都一絲不苟,站遠了看看,站近了看看,完全陶醉在個人的藝術創作中。

 

在和弓石頭的共事中,有兩件事令我感動。一是經曆了那次課桌搖晃後,他每回都把下麵支墊得極穩,讓人放心。二是補救了我在書寫中疏忽了的嚴重問題。有一次他竟然耳語般對我說“小心構成反標!(反動標語)”。我們的板報是橫排版,我一行行檢查下來沒發現問題。他就用手一指,示意我再豎著讀。這一看登時嚇出我一身冷汗。這幾個字連在一起,讓愛打小報告的積極分子發現,叫我吃不了也得兜著走。

 

這件事使我對弓石頭有了新的認識,盡管他一心傾心於藝術,但並非我行我素,依然是謹言慎行,小心翼翼做人,認認真真辦事。

 

彼此建立了信任,談話就多了些。也正是槐花飄香的一個傍晚,--我們校院裏也有槐樹,但那槐樹長不成氣勢。原因是一到槐樹角發黃就采摘(據說是槐樹角裏的籽實可以榨油,支援國家建設),傷了槐樹的元氣。--我發現他在黑板的右下角畫了一顆樹,那樹枝葉扶疏,樹葉間映出雪片似的白花,分明是一棵槐樹。我說:“槐樹很難畫,你怎麽畫得這樣像?”他說他家街門前有一棵槐樹,那棵樹極有神韻,是他爺爺的爺爺栽的。他從小就坐在那棵樹下練畫。在槐花飄香的時候,家雀兒、蝴蝶和蜜蜂在枝頭穿梭,鄰居們常端了飯碗坐在槐蔭下邊吃邊拉家常。晚上,風吹影動,樹葉篩下月亮的清輝,小夥伴們繞著大樹捉迷藏又是另一種情趣。說到吃槐花,更有共同話題。我隻知道槐花能做“撥爛子”,原來還可以用來攤餅做菜。他還說槐木是硬木,打了家具經久不壞。看來,他非常熱愛這棵樹,久而久之這樹簡直在他心中紮了根,心中之樹練成手中之樹,就越畫越像了。

 

在又一次出黑板報時,我隱隱約約提到範文“槐花飄香的時候”是受了他的啟發。他表現得很平淡,隻是說鄰居們常談論的話題是糧食又不夠吃了,孩子們大了,布票又不夠花了……。言外之意是我的文章不真實。

 

    我那時的觀念完全被所謂“寫光明麵”、“藝術的真實不等於生活的真實”所浸染,正如現今的年輕人往臉上塗脂抹粉,今日修眉明日整唇,到底弄不清什麽是真實什麽是虛假。十七、八歲的年齡,正是容易被讚揚聲衝昏頭腦,單憑激情辦事的時候,我甚至懷疑弓石頭對我的“化腐朽為神奇”有點兒嫉妒呢。

 

高三年級,我們做了高考前的體檢,拿到上考場的準考證的日子也正是槐花飄香的時候。即使在備戰高考的緊張時刻,我們也沒有停辦黑板報。弓石頭的鑒定評語中再沒有隻專不紅的攔路虎了。他的誌願填報了藝術院校。為此,他大為開懷,從行動中透露出對我的感激,感謝我對他的啟用。

 

然而,我們都沒有能走上大學考場,“文化大革命”開始了。

 

造反、奪權、打派仗,在那一股股“革命洪流”的裹挾下,年輕的中學生們鬥誌昂揚,都忘記了自己是誰。身穿綠軍裝,臂套紅袖章,口號喊得震天響好不威風。隻有弓石頭悄無聲息地隱在人群中,不保皇不造反,不幫不派,埋下頭練自己的畫。我奇怪他竟能波瀾不興地遊離於運動之外。

 

借著上山下鄉的革命名義把我們打發回村,當我經曆了無數的酸甜苦辣,意識到我們這一代青年學生被戲弄當槍使了之後,才佩服弓石頭頭腦的清醒。

 

返鄉不久就聽說他娶了那位郭姓同學的妹妹為妻,早早兒就成家了。

 

有一天上縣城購物,遇見了弓石頭。他穿著工作服,拉著大板車,說是在車站上做搬運工。雖說丟開了自己鍾愛的繪畫,但在當時是頗招人羨慕的。比我們在農村掙工分,一天的工分值二毛錢強多了。不過他很低調,說隻是臨時工。老同學相遇,泛不起激情。他依然愛臉紅,言語不多。

 

七十年代初,我初為人母。帶了愛人和孩子去照相館拍照,又遇到了弓石頭。他在一位表姐的介紹下做了攝影師。給我們拍照時,身後就以盛開的槐花為背景。我一眼就認出這是他的作品。那線條和構圖更加飄逸靈動了。我暗自佩服弓石頭的不吭不哈以靜致動,總有“貴人”拉引。雖說他的才幹隻能施展於尺幅之間,依然屈才,可到底進入了與繪畫藝術沾邊兒的行道。又聽說他已兒女雙全,簡直叫人豔羨呢。

 

事過不幾年,竟聽說弓石頭死了。服農藥自戕。我們是同年,他還不到三十歲!如此沉默寡言、與世無爭的一個人,怎麽會走上這條不歸路呢?

 

據說,村幹部要鋸他街門前那棵大槐樹,他不同意,與幹部理論起來,幾乎到了動武的程度。當然,他抗不過“革命幹部”,在嘶啦啦鳴叫的鐵鋸推拉聲中,弓石頭服毒自盡了。

 

事後,好多同學都為他惋惜,說為一棵樹,何至於此?! 中國大陸的曆次政治運動(土改、三反、五反、四清、文革)中的受害者,誰家的私產不是說歸公就歸公,說焚毀就付之一炬呢?言外之意,弓石頭的脾性未免太倔太古怪了。然而,我卻總不願以“古怪”二字將他蓋棺論定。一直想從他的以死抗爭中挖掘些警世的價值。捍衛自家的主權?捍衛個人的尊嚴?……可是我的挖掘立即就遭到別人的反駁。他們說:書呆子,別把尊嚴二字和中國的庶民百姓相聯係。當你們如牲畜一般快樂地吃樹葉槐花等美味時,當慶幸自己未得浮腫病,未被腸梗阻奪去生命時,那是價值幾何的尊嚴?!此時,我深為自己曾以“美文”槐花飄香的時候自豪而感到徹骨的羞愧和汗顏。

 

那麽,弓石頭的至親骨肉、妻子和兒女又怎樣理解他呢?沒了當家人的支撐,那孤兒寡母又如何渡日呢?

 

 

 

         

 

 

[ 打印 ]
閱讀 ()評論 (2)
評論
秀山 回複 悄悄話 撥爛子 - 忽聞鄉音倍感親。
cxyz 回複 悄悄話 謝謝分享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