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祥禪

時時自覺,念念自知,事事心安,秒秒安祥!
正文

靈山就在汝心頭(作者:澄海)

(2014-09-29 04:57:25) 下一個
靈山就在汝心頭

作者:澄海(台灣)

在這期生命中,一旦心靈淨化的活動停止了,我們不可能從現象界走向真實界,從相對意識走向絕對意識,隻有不停的淨化心靈,當世心靈狀態於某一法界,將來也將落實相對應的法界,這是自然齊一律。

  所以,生命是那樣的可貴啊!

  尊重己靈是尊重生命的唯一道路。

  禪宗隻有自性淨土,唯心淨土。

  隻有趁著現在的時刻努力,「努力自見莫悠悠,後念忽絕一世休」,這一期生命的時光才是我們最有把握的,最能見證真實界的時刻。不要以為這個生命是虛幻的,就讓它空白掉,要證實「幻化空身即法身」,沒有現象界給我們太多、太多的苦難,我們會對生命引起覺醒嗎?沒有這幅幻化的身體,會讓我們尋覓法身嗎?

 

  三論宗的三論三諦──假空中,對現象界的幻化空身有很好的評價。

  沒有錯,我們的世界是依據我們的感官去認識的,三維空間也罷!人我也罷!甚至草木花蝶,都是我們感官留下的映像,有很明確的形狀、顏色及運動。現代物理已經給我們不同的答案,一切都是動的,不停的流動變遷,因為這種微妙的流動變遷,才能讓現象界維持著一定的秩序,即生住壞滅的不斷連環運動,沒有始點,當然沒有終點。這是「假觀」,我們感知的都不真實。

  從一切現象的特征說,被感知的不能作為存在,原本的什麽也沒有,最終的也沒有,從空裏來,又回空裏去,這是「空觀」。

 

 

  無論假觀或空觀,都是呈現,呈現那個不能單獨的存在,換句話說,中觀是透過假觀與空觀而呈現。中觀是指包括假觀和空觀在內的本質上存在。
吾 師有言:

  原本非實有,畢竟如幻如化,空無自性。空,很多人認為是什麽都沒有,是斷滅。其實不然,佛教說空有很多重,二乘聖人所講的空是分析空,分來分去分到最後什麽也沒有了。菩薩的空,是當體空、般若空。如果用三觀的尺度來看,菩薩離二邊,行中道,二乘偏空,凡夫執有。(<般若波羅蜜多心經淺釋>)

 如何進行中道觀呢?致虛極,守敬篤。吾 師又在<悟後起修>中提示:

    法身,是原本如此的,不須要建立,我們這麽說,隻是個形容而已。

  什麽叫「致虛極」?簡單的說,在你日常生活中麵對一切的人、事、物時,能夠突破和超越。……

  在佛法上說,凡夫執「實」謂之「有」,二乘說「空」謂之「無」;說有、說空都不正確,不如說是「虛」──虛而不實。……「是法住法位,世間相常住」,我們「敦倫盡分」地活在責任義務裏……「不壞世間相,而談實相法」,不要你「空」,也不可「實」。

  「實」就是煩惱的根源「就擺脫六道的障礙。你要虛,不要執著,如夢如幻,若有若無,古人形容這種心態為「若片雲點太虛」。

 

      在般若觀照中,「一切有為法,如夢幻泡影,如露亦如電」,當然「所有相皆是虛妄,若見諸相非相,則見如來」,《金剛經》是那樣的明白告訴了我們。什麽是「守靜篤」呢?吾 師又有剴切的提示:

   靜,不是不動,而是動靜皆靜:遊泳、打球、射箭、騎摩托車、開汽車、開飛機,都是靜。不但要靜,而且要靜到極點。……

密宗為什麽有閉黑關?叫你眼睛看不到什麽,有耳朵聽不到什麽,有嘴巴沒有人和你說話,有心思你不可以想,沒有想的對象,那樣就是「外門關,內門開」。六識無門可出,六識被悶死了:外門既閉,內門──心扉就會打開。……

水邊林下,沒有人幹擾,心靜無念、性永澄澈,反省出自己的錯誤、心垢,把這些業障抽出揚棄。所以悟後起修,越虛越好,越靜越好。……

修行就是要你舍掉那個業的靈魂,凸顯出原本永恒的生命。

 這才是有大成就者的金聲玉語,以祂實際參證的心得公諸禪界;也很容易的把三觀三諦的理論融於法身的融鑄中,脫胎換骨,完成法的人格化,實現「幻化空身即法身」的淨土活動。
[ 打印 ]
閱讀 ()評論 (2)
評論
初陽待升 回複 悄悄話 回複 '今留' 的評論 : 謝謝您的光臨!
今留 回複 悄悄話 好文章,謝謝分享。據說奧運會的百米冠軍,有幾個都建議靜坐,自己也是因為靜坐才得金牌。可見動靜是互助的。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