雲過醒透的博客

心頭洞明,抱樸守拙,以和為貴,知足常樂
個人資料
雲過醒透 (熱門博主)
  • 博客訪問:
正文

這些詩詞背後還隱藏著不為人知的故事

(2016-07-07 19:18:14) 下一個

  也許這些名句是你所熟知的,但是這些詩詞背後的故事你或許並不知道。今天就一起去發現那些被隱藏起來的詩詞背後的故事吧。

  惟夢閑人不夢君

  《酬樂天頻夢微之》元稹

  山水萬重書斷絕,念君憐我夢相聞。

  我今因病魂顛倒,惟夢閑人不夢君。

 

  惟夢閑人不夢君(資料圖 圖源網絡)

  詩詞故事

  這首詩是唐代詩人元稹酬答樂天“頻夢”之作。當時元稹貶通州司馬,白居易謫江州司馬,一南一北,相隔數千裏之遙。加之“山水萬重”,音信不通,隻有夢中相見。白居易多次夢見元稹,白居易寫了四句詩給元稹:

  晨起臨風一惆悵,通川湓水斷相聞。

  元稹收到白居易這首訴說衷腸的詩篇的時候,正在病中。由於生病,精神就顛倒了。經常想念的好友不曾出現於夢中,而一向沒有想到過的“閑人”卻屢次在夢中出現,這就更使自己感到離群索居的悲痛了。以夢中相見代替實際相見,已令人感到惆悵,何況夢中也不曾相見。寫入夢以見相思之切,人之所同;寫不入夢而仍見相思之切,則是己之所獨。這是此詩別開生麵之處。

  狂風落盡深紅色,綠葉成蔭子滿枝

  《歎花》杜牧

  自是尋春去校遲,不須惆悵怨花時。

  狂風落盡深紅色,綠葉成蔭子滿枝。

 

  不須惆悵怨花時(資料圖 圖源網絡)

  詩詞故事

  唐宋人筆記小說中載有與此詩相關的故事:杜牧早年遊湖州,識一民間女子,年十餘歲。杜牧與其母相約過十年來娶,後十四年,杜牧始出為湖州刺史,女子已嫁人三年,生二子。杜牧感歎其事,故作此詩。事見晚唐人高彥休《唐闕史》卷上,這是對此詩的最早記載。

  侯門一入深似海,從此蕭郎是路人

  《贈婢詩》崔郊

  公子王孫逐後塵,

  綠珠垂淚滴羅巾。

  侯門一入深似海,

  從此蕭郎是路人。

 

  從此蕭郎是路人(資料圖 圖源網絡)

  詩詞故事

  唐末範攄《雲溪友議》載:唐元和年間,秀才崔郊與其姑母的一個婢女互生情愫,互相愛慕。但是後來婢女卻被賣給了顯貴於某。崔郊悲傷悵惘不已。一年寒食節,偶爾外出的婢女,邂逅了崔郊,崔郊百感交集,寫下《贈婢詩》:“公子王孫逐後塵,綠珠垂淚滴羅巾。侯門一入深似海,從此蕭郎是路人。”詩人被奪取所愛的悲哀,我們不難體會。後來於某讀到此詩,為崔郊的癡情所感動便讓崔郊把婢女領去,一時傳為美談。

  曾經滄海難為水,除卻巫山不是雲

  《離思五首》元稹

  曾經滄海難為水,

  除卻巫山不是雲。

  取次花叢懶回頭,

  半緣修道半緣君。

 

  曾經滄海難為水(資料圖 圖源網絡)

  詩詞故事

  元稹的離思五首,都是為了追悼亡妻韋叢而作。韋叢20歲時下嫁元稹,其時元稹尚無功名,婚後頗受貧困之苦,而她無半分怨言,元稹與她兩情甚篤。七年後韋叢病逝,韋叢死後,元稹有不少悼亡之作,這是其中比較著名的一組詩。

  元稹這首絕句,不但取譬極高,抒情強烈,而且用筆極妙。前兩句以極至的比喻寫懷舊悼亡之情,“滄海”、“巫山”,詞意豪壯,有悲歌傳響、江河奔騰之勢。後麵,“懶回顧”、“半緣君”,頓使語勢舒緩下來,轉為曲婉深沉的抒情。張弛自如,變化有致,形成一種跌宕起伏的旋律。而就全詩情調而言,它言情而不庸俗,瑰麗而不浮豔,悲壯而不低沉,創造了唐人悼亡絕句中的絕勝境界。“曾經滄海”二句尤其為人稱誦。

  此情可待成追憶,隻是當時已惘然

  《錦瑟》李商隱

  錦瑟無端五十弦,一弦一柱思華年。

  莊生曉夢迷蝴蝶,望帝春心托杜鵑。

  滄海月明珠有淚,藍田日暖玉生煙。

  此情可待成追憶,隻是當時已惘然。

 

  隻是當時已惘然(資料圖 圖源網絡)

  詩詞故事

  李商隱天資聰穎,文思銳敏,二十出頭考中進士,舉鴻科大考遭人嫉妒未中刷下從此懷才不遇。在“牛李黨爭”左右為難,兩方猜疑,屢遭排斥,大誌難伸。中年喪妻,又因寫詩抒懷,遭人貶斥。此詩約作於作者晚年,對《錦瑟》一詩的創作意旨曆來眾說紛紜,莫衷一是。或以為是愛國之篇,或以為是悼念追懷亡妻之作,或以為是自傷身世、自比文才之論,或以為是抒寫思念待兒之筆。《史記·封禪書》載古瑟五十弦,後一般為二十五弦。但此詩創作於李商隱妻子死後,故五十弦有斷弦之意(一說二十五弦的古瑟琴弦斷成兩半,即為五十弦)但即使這樣它的每一弦、每一音節,足以表達對那美好年華的思念。

  問世間,情為何物,直教生死相許

  《摸魚兒·雁丘詞》元好問

  問世間,情為何物,直教生死相許?

  天南地北雙飛客,老翅幾回寒暑。

  歡樂趣,離別苦,就中更有癡兒女。

  君應有語:渺萬裏層雲,

  千山暮雪,隻影向誰去?

  橫汾路,寂寞當年簫鼓,荒煙依舊平楚。

  招魂楚些何嗟及,山鬼暗啼風雨。

  天也妒,未信與,鶯兒燕子俱黃土。

  千秋萬古,為留待騷人,

  狂歌痛飲,來訪雁丘處。

 

  問世間 情為何物(資料圖 圖源網絡)

  詩詞故事

  金章宗泰和五年,年僅十六歲的青年詩人元好問,在赴並州應試途中,聽一位捕雁者說,天空中一對比翼雙飛的大雁,其中一隻被捕殺後,另一隻大雁從天上一頭栽了下來,殉情而死。年輕的詩人被這種生死至情所震撼,便買下這一對大雁,把它們合葬在汾水旁,建了一個小小的墳墓,叫“雁丘”,並寫《雁丘》辭一闋,其後又加以修改遂成這首著名的《摸魚兒·雁丘詞》。

  人麵不知何處去,桃花依舊笑春風

  《題都城南莊》崔護

  去年今日此門中,

  人麵桃花相映紅。

  人麵不知何處去,

  桃花依舊笑春風。

  詩詞故事

  此詩的創作時間,史籍沒有明確記載。而唐人孟棨《本事詩》和宋代《太平廣記》則記載了此詩“本事”:崔護到長安參加進士考試落第後,在長安南郊偶遇一美麗少女,次年清明節重訪此女不遇,於是題寫此詩。這段記載頗具傳奇小說色彩,其真實性難以得到其他史料的印證。

  盡管這首詩有某種情節性,有富於傳奇色彩的“本事”,甚至帶有戲劇性,但它並不是一首小敘事詩,而是一首抒情詩。“本事”可能有助於它的廣泛流傳,但它本身所具的典型意義卻在於抒寫了某種人生體驗,而不在於敘述了一個人們感興趣的故事。它詮釋了一種普遍性的人生體驗:在偶然、不經意的情況下遇到某種美好事物,而當自己去有意追求時,卻再也不可複得。這也許正是這首詩保持經久不衰的藝術生命力的原因之一。

[ 打印 ]
閱讀 ()評論 (0)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