雲過醒透的博客

心頭洞明,抱樸守拙,以和為貴,知足常樂
個人資料
雲過醒透 (熱門博主)
  • 博客訪問:
正文

油紙傘下 浪漫如斯

(2015-03-26 20:05:02) 下一個
 
    喜歡雨巷詩人戴望舒那首著名的朦朧詩《雨巷》,隻緣於那一把如詩若夢的油紙傘。你想,晚雨瀟瀟,小巷深深,此刻,濕漉漉的青石板小徑上默默踟躇著的一把油紙傘,該是何等的寂寥,怎樣的憂傷!那傘沿上滴滴答答的雨珠兒,該是崩濺著大珠小珠落玉盤般的脆響吧;那傘下的人,該是一襲藏青色的長衫,黑邊的圓圈眼鏡下,一定有著一張蒼白而年輕的臉。
  撐著油紙傘,獨自彷徨在悠長、悠長又寂寥的雨巷……
  據傳,早在春秋末年,中國古代著名木匠魯班師傅常在野外作業,妻子雲氏心疼丈夫每逢下雨就要被淋濕,於是“劈竹為條,蒙以獸皮,收攏如棍,張開如蓋。”製作出一個能遮雨的物品。實際上,這就是後來的傘。東漢時期,出現了以紙做麵的“傘”,距今已有近兩千年的曆史了。後來古人嚐試將桐油塗在傘麵上,以達到更好的防水和耐熱的效果,油紙傘正是因此而得名。唐代,安徽宣紙出現並名噪一時,不久便成為製作傘麵的上佳材料。文人雅士亦會在上桐油前在傘麵上題詩作畫,以遣情懷,形成頗具特色的書畫油紙傘。此後,油紙傘的製作工藝日益精良,它的使用也進一步推廣和普及。北宋沈括的《夢溪筆談》和明朝的《天工開物》中,亦能找到有關油紙傘製作的記載:“凡糊雨傘與油扇,皆用小皮紙”,“以新赤油傘,日中覆之”。從清朝至20世紀70年代,油紙傘作為日用雨具一直被廣泛使用。遺憾的是,目前流傳下來的油紙傘不多,出自名家的作品更是罕見。
  作為既美觀又實用的工藝品,油紙傘也很快傳播到周邊國家。在唐朝時期,油紙傘就由中國傳播到日本和朝鮮,隨後也在泰國、越南等東南亞國家流行起來。各國紛紛將自己民族的文化元素賦予到油紙傘中,製作出各具特色的油紙傘。日本的油紙傘在江戶時代開始普及,製造地主要分布在京都、岐阜和澱江,其圖案豐富、色彩繁多,兼具實用功能和日本文化象征意義,也是日本傳統舞蹈、茶道表演中必不可少的道具。泰國清邁油紙傘則以青竹製成,傘麵有圓形、方形,顏色鮮豔,圖案多樣,極富民族特色。
  其實,油紙傘發明於何時又為哪一個獨具慧心的匠人所造,至今,我們已無從查實,但我想,油紙傘的出現,一定被我們想象的要早吧。民間傳說《白蛇傳》中,白娘子與許官人的一見鍾情,隻緣於西子湖畔遇雨時的那一出的一傘情緣。許官人借給白娘子的一定是把美麗的油紙傘吧!隻有那美麗的油紙傘,才能載得起那麽一段淒美、動人的愛情傳說,穿過歲月的風雨滄桑,世代流傳在民間。
  少年時讀張愛玲的小說《十八春》,記憶最深的是世鈞與曼楨去郊外照相遇雨時買傘那一段。記得那時曼楨在小店裏買下的,就是一把純藍色的油紙傘。顧曼楨是張愛玲小說中我最喜歡的一個人物,卑微、自尊,渾身散逸著三、四十年代知識女性蒼涼的身世感和卓爾不群的才華。在與世鈞傾心相愛的那些日子裏,那一把純藍色的油紙傘,就像她心中的愛情,純淨、清亮得沒有一絲兒雜質;在與世鈞失散的那些日子裏,身毀而心不毀的曼楨,孑身飄零在大上海的繁華與喧囂裏,心際的感受,一定如傘麵上的雨聲般淒冷、蒼涼……
  江南多雨;淅淅瀝瀝的春雨,時斷時續的梅雨,瀟瀟不歇的秋雨,點點滴滴的冬雨,落在江南的古鎮,飄在江南的閣樓和小巷,將江南氤氳在一片雨的世界裏。油紙傘,屬於江南。一把油紙傘,從江南仄仄的小巷裏走出,傘下的人,或明眸皓齒的女子,或一襲長衫的書生,靜靜佇立在雨中,沉思、遐想或踟躕彷徨,那麽寧靜,那麽典雅。“風流才子”徐誌摩在油紙傘下,輕聲漫吟過他心中那些空靈、浪漫的詩句吧;半世坎坷的蕭紅,在油紙傘下遙望過她遠方戰火中的關東故鄉吧;“荷戟獨彷徨”的魯迅,在油紙傘下呐喊過燃燒在他心中的憤懣和迷茫……
  想要感受煙雨蒙蒙中撐起一頂油紙傘的優雅麽,那就去挑選一把屬於你的浪漫吧。
[ 打印 ]
閱讀 ()評論 (3)
評論
XQQ 回複 悄悄話 文筆優美,油傘多情
路邊的小草 回複 悄悄話 從國內賣了兩把油布傘,唐朝士女圖,老婆打傘上班,說是回頭率賊高。
美秋雨辰 回複 悄悄話 太漂亮了!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