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 (51)
2018 (58)
2019 (53)
2020 (76)
2021 (93)
2022 (84)
2023 (102)
2024 (88)
韋孝寬率領周軍抵達永橋城,諸將領請求先攻克此城,韋孝寬說:“此城雖小但堅固,如果攻擊卻不能攻克,就會損傷我軍兵威。現在我們先打敗他們大軍,剩下這座孤城又能怎樣呢!”於是領兵駐紮到武陟。尉遲迥派遣兒子魏安公尉遲惇率兵十萬進入武陟縣東南的武德,列陣於沁水東岸,此時正逢沁水漲潮,韋孝寬與尉遲惇隔沁水對峙,相持不進。
韋孝寬元帥府長史李詢密告丞相楊堅說:“梁士彥,宇文忻,崔弘度都收受尉遲迥饋贈的黃金,軍中騷動不安,人情大異。”楊堅聽說後,內心深以為憂,與內史上大夫鄭譯商議準備找人替代此三人,這時,李德林對他說:“隨公與諸將都是國家貴臣,彼此尚不相互服從,如今隨公隻因挾天子之令而獲得諸將服從,接受指令;倘若先前派出的,懷疑他們乖離違背命令,後麵再派替代者,又怎知道都會對隨公盡忠心呢!此外,所謂收受黃金之事,虛實真偽難以分辨,現在一旦派人去替代他們,他們當中,或許會有人畏罪逃逸;倘若統統逮捕他們,則自鄖公韋孝寬之下,人人莫不驚疑。況且,臨陣換將,這是燕,趙所以敗亡的原因。依臣愚見,隻需派遣隨公心腹一人,找一位富有謀略,一向為諸將所信服的人物,迅速趕往軍中,讓他調查事情真偽。如此,諸將即便有異心,也必然不敢輕舉妄動,就算萬一有所變動,他也能及時製止,控製局麵。”楊堅聽了,恍然大悟,說:“若非公此一番話,幾乎要耽誤大事。”於是命令內史崔仲方前去監督各路軍,指揮調度諸將。崔仲方是崔猷的兒子,他推辭說他父親人在山東,不便前往。楊堅又改派劉昉,鄭譯。劉昉推辭說他不曾為將,鄭譯則推辭說他母親年老,不便離開。楊堅很不高興。這時相府司錄高熲自告奮勇請求前往,楊堅大喜,就派遣他前去。高熲接受命令後立即動身出發,找人替他向母親辭行而已。從此以後,楊堅謀劃運籌兵略之事,都找李德林商議,那時,相府內軍事文書,每天都有上百件,李德林口授數人書寫,文采飛揚,千姿百態,每篇都是最好的公文,無需丁點修改。
周鄖州總管司馬消難舉鄖,隨,溫,應,土,順,沔,澴,嶽等九州以及魯山等八鎮投降陳朝,派他兒子司馬永到陳朝做人質,請求陳朝派兵接應他。陳宣帝下詔任命司馬消難為大都督,總督上述九州八鎮諸軍事,司空,賜爵隨公。陳宣帝又詔命鎮西將軍樊毅進督沔,漢諸軍事,南豫州刺史任忠率軍前往曆陽,超武將軍陳慧紀為前軍都督,前往南兗州。
周益州總管王謙也不願投附楊堅,調遣巴,蜀兵眾攻打始州。梁睿抵達漢川時,受阻前進不得,楊堅就任命他為行軍元帥,討伐王謙。
梁世宗蕭巋派中書舍人柳莊奉國書出使周朝。丞相楊堅拉著柳莊的手說:“孤從前以開府儀同三司身份,任職於江陵,深蒙梁主特殊眷顧。方今周主幼小,時局艱難,孤承蒙顧托。梁主世代效忠朝廷,當相互共保忠貞。”當時,後梁諸將爭相鼓動梁主起兵舉事,與尉遲迥聯盟,認為這樣做進可以盡節周室,退可以席卷山南。梁主蕭巋遲疑不決,恰好此時柳莊出使長安歸來,向梁主詳細講述楊堅結交囑托之語,並且對梁主說:“從前袁紹,劉表,王淩,諸葛誕,都是一時之英雄豪傑,占據要地,擁有雄兵,然而功名事業無所成就,不久就大禍臨頭灰飛煙滅,究其原因,乃是因為魏,晉挾天子,保京都,仰仗以順討逆的名義之緣故。如今尉遲迥雖然是老將,但昏聵老耄已甚。司馬消難,王謙,才具平庸低劣如常人,全無匡合天下之雄才偉略。周朝將相,多從自身利害出發,競相效忠於楊氏。依臣所料,尉遲迥等終將覆滅完蛋,隨公楊堅勢必取代宇文氏取得天下。我們梁國最好的應對辦法,莫若保境安民,靜觀其變。”梁主蕭巋聽了柳莊這番話,深以為然,諸將主張舉兵響應尉遲迥的議論就此止息下來。
楊堅相府司錄高熲到達韋孝寬軍中後,在沁水河上建造浮橋準備渡河進攻。尉遲迥的兒子尉遲惇從上流放火燃燒木筏,順流衝擊浮橋。高熲用預先製作的土狗抵擋瓦解了火攻。尉遲惇布陣列兵二十餘裏,指揮部隊稍稍退卻,企圖等韋孝寬軍半渡時候,回師掩殺;然而韋孝寬卻利用尉遲惇退兵之機,乘勢鳴鼓齊進。等周軍渡過浮橋,高熲立即下令燒毀了浮橋,以使周軍破釜沉舟奮勇向前。尉遲惇軍於是大敗,主帥尉遲惇單騎逃走。韋孝寬乘勝進擊,一直追到鄴城。(待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