個人資料
萬發 (熱門博主)
  • 博客訪問:
正文

瓷器修胎和足

(2016-07-21 09:40:27) 下一個

【人在悉尼西】灌漿胎器輕,特別如果和同時代的民國器比較重量上就非常明顯了。其次會有注漿 線,在瓶,碗裏底部內會有一圈瑤進去的一圈注漿線。遇到很規整,無手胎痕跡,特別看內裏胎,注漿灌漿胎基本難藏身。有合模痕的也是灌漿後修胎不細致。有的 細膩薄透,完整無缺,特規範過圓過平整的都要提高警惕性。多為小件,過尺的都少。特別動物小擺件,碗嗬,鼻煙壺,日用小件等等灌漿很多。底胎滑,光無修胎 痕跡,翻唇,過厚,底足不是直立的是斜抹的要向灌漿考慮。特別規整一致的圓也都要細看其它有無灌漿特點。

修胎題目就很大,各個窯口修胎沒 一樣的,不同年代也不同,一旦講不全,也最容易出岐義,再說這壇裏很多裏手行家進來了,同門老師也都有,過去的悉尼敢說是【業務簍子】現在見的少多了,隻 能說說過去一點體會,不是講課。比如元代一般規律是兩種修胎,一是拉平底,但在明代中晚,在清早康熙早期也有拉平底流行,很多外銷瓷盤雍正都能見到平砂底 盤。但是元的東西平底還少的,大量是拉平底後他又挖底這很流行,元的東西一般都接口,有三四個的,也有六七初的接口,一般在脖上,腹上,底上都會有接口。 接口是泥漿粘接的【明清多是拍胎接口,特點不同】,從裏胎看就很明顯有擠巴出來的泥漿痕,有顯著的火石紅痕,做好點兒的瓷器有的窯工會用手抹一下,但接痕 還是顯的。元修胎不多,一般都有接痕,而且好幾層。但這不是說沒有例外。修胎不是鑒定的唯一依據,討論的意義其實不大,當然了解是有用的,可以參考。明代 早中期就不象明初,已經比較注意修胎了,古玩行裏都叫【明代淨裏】。指的就是修胎很講究了,基本看不到接口,裏胎也有用手修痕跡。明的底足,圈足都很厚 實。永,宣兩朝淨裏很明顯,寫了永,宣款的,卻修胎粗糙或不修胎的瓷器你心裏就有數了,仿品,但說不說或說那點就是你的事了。但你懂了就很重要。清代早中 期修胎都很規矩工整,胎體就都顯得厚重,康熙的二層台底,砂平底,有的雙犄牧丹盤的雙圈底等都有特色,修胎爽利,二層台都是直角。康熙晚期開始出現一種裏 外一刀的修足方法,修出來的象鯽魚背形狀【因為邊硬,細,使用幾百年的瓷器,一般都象被狗咬了一樣,沒有完全完好無缺的,有些說是康熙的盤子,拿上來真不 好打擊熱情,完整的嚇人,我看了就是妖怪一樣,根本也不是老古瓷的底嗬】,乾隆時又流行混圓的【泥鰍背】了。當然有的外銷瓷也有鯽魚背,這在科班出身的人 看來是天方夜談,但真有,特別出口瓷裏有,還別瞧出口瓷,很多早前的觀念是會被巔覆,因為廣州山高皇帝遠,不象內地變換流行那麽快,做瓷有個習慣性,哪種 熟就做哪種。清前三朝是景德鎮還有的窯工時興沅修足,用糯筆,或幹脆用濕布在底足搽一圈,足胎極細膩。清中後修胎就粗燥了。有一次,在老外拍行見到說是一 個英國博物館係畢業的專家拿一件康熙的青花瓶來問,這底這麽細膩光滑,是不是清末的。我說康熙有的瓷器是二次修底,他很認真的聽完,很讚同。走時,他離開 客人送出我很遠。古時候元以前還有一種修胎的工藝,用胎泥條【很長的泥條】盤起來,一圈圈的盤成碗嗬瓶嗬形狀的,有的修外邊,有的隻在裏邊抹一下,一般不 是刻意的,一定都能看出來,還有的用篦子,砂布,竹刷等工具在沒幹的胎上打上各種印紋,唐代用的是竹刀修坯修胎,宋代是在旋轉的陶車上用鐵刀來修胎,現代 的青年窯工就用鋼鋸條來修胎,弄的到處都是平行鋼鋸條紋。唐代壽州窯口的東西你會看到圓的墊餅痕,有化妝土痕跡可循。湖田窯口的墊餅變了,常見的是方的, 有時見到黑一塊方的,迷糊了,不用怕,很可能是隋唐時期的湖田窯產品尼。長沙窯的唐瓷修底竹刀的刮削痕都很顯,越窯碗的底呈環形玉璧底,不規整,但施釉, 該是玉璧底老祖宗了。隋代的洪州窯口的東西底必須要有化妝土,就象遼代的皮囊壺拿來鑒定,一看沒化妝土,你心裏就明白這是仿品了。中國修胎是逆時針修胎, 就也曾經遇到一件順時針修胎的器物,肯定不是日本瓷器,納悶不解,問了老師,他說是古代左撇子窯工做的。我當時楞了有幾分鍾,就沒往這想呢?這都是修胎的 工藝手法。高古瓷講修胎方法還有點兒意思,清代修胎基本差距不很大,必須結合其它點來看,綜合觀查才能有點把握。這樣大家有什麽問題,我們討論,不一定啥 都知道是吧,盡量回憶用我的體會回答大家問題。

 

我們知道對琢器的修胎很花功夫,看過視頻拿著長的鏟子鏟裏麵,因為是幾麵拚起來的。關於挖底和修底足,請問是不是在陶車上做的?是等瓷器晾幹了有一定硬度了,反過來口朝下放著嗎?這樣是不是可能損傷口部呢?我從陶錄上的畫頁看,似乎修胎這一環節沒有用陶車。

。修胎大部 分是幹時但沒幹透時修【包括上釉後修胎也是幹後修】。過濕時不能修胎。太幹修胎也會使胎出現部分缺失現象,窯工做這事時幹濕程度都掌控很好的,看他們都是 在忙而不亂哈。裏外一刀旋刀法修胎是在陶車上,轉輪上做的,不然不圓渾,從底痕就都能看出來修胎是不是勻速運動。

【人在悉尼西】其實現在 很多做的【官窯】器都寬底邊,真實看到好的小件官窯瓷器底邊都是一條一毫米的細線,年代關係,已經看不到打磨痕跡了,但尖足磨損了,高出足尖不到一毫米的 胎釉結合處磨不到嗬,明顯就能看到修胎痕跡【沒有打磨痕】,那種感覺就知道完全是靠功夫修出來的,不是現在做的象翻個嘴唇似的厚的好醜。宮器修足會有磨 修,但不會以磨足為主的,裏外一刀是當時關鍵修足方法。不合格的瓷基本打碎了,督窯官一般不冒險進貢殘次瓷器。但有記載,康熙,雍正都有旨讓督窯官把某一 批殘次品日用瓷器用船運進宮,供太監,宮女使用,【也有幾萬人哪】一般是平時的日用器了。換代也有嚴格製度,措施,前朝瓷器不準外流的。精品都是祝壽器, 定樣禦製器,觀賞器,一絲不苟,通體雖亮,但老氣十足,規整無暇。高級宮窯都是宮廷畫師畫的景德鎮畫師哪夠檔次,隻燒些素胎,或釉下青花胎。楊州織造畫琺 琅都要從造辦處調料尼,而且主管親王都有批記,還記錄在活計檔案。網上說啥康熙時景德鎮,廣州到處都有琺琅彩料,包括一般窯工誰都畫還出口啥的,我是抱存 疑觀點。zt

[ 打印 ]
閱讀 ()評論 (0)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