個人資料
萬發 (熱門博主)
  • 博客訪問:
正文

清代民窯

(2016-04-20 05:17:40) 下一個
決定清代民窯瓷器價格不斷上漲的因素: 一是內在因素決定清代民窯瓷器價格不斷上漲,由五方麵構成: 1、質量因素,分為三個檔次,即精品、上品和普品。民窯精品的價格永遠比低級大路貨高出幾十倍。 2、器形因素,也分為三個檔次,第一即陳設器和文房用品;第二,佛像雕塑,茶壺,鼻煙壺等立件;第三,碗、罐、盤等日用器物。 3、紋飾因素,分為四個檔次,即人物畫第一,山水畫第二,鳥獸花卉畫第三,圖案畫第四。 4、品相因素,表現為器物的新舊程度、完美程度和工藝水平等。 5、文化效應,分為三個檔次,第一為文化名人用過的器物,第二為陶瓷名家製作的器物,第三為有畫有字的器物(一般瓷器上的字比畫更值得投資)。瓷器新風向——清代民窯 瓷器新風向——清代民窯 清民窯鑒別 一、清朝前期國家政權非常穩定,政府投入大量精力於燒製瓷器,此時中國的瓷器在這個時候進入一個高峰期,乾隆後期逐漸衰退。生產經過康熙乾隆盛世,到了嘉道時期瓷器胎骨與乾隆相比略粗鬆一點,白度無大異,而新仿之胎骨不是過白過細,就是過於粗糙,有時還可見顆粒狀物。從釉麵看,嘉道瓷器釉麵普遍有“細桔皮釉”及輕微的“波浪釉”現象,從側麵視之尤為明顯。 二、從道光至光緒瓷器造型的線條和曲線漸變生硬,且常見棱角,無圓潤秀美之感,胎體漸厚顯笨拙。 三、青花呈色雖有多種表現,但主流還是以穩定的純正藍色居多,色調沉著不飄浮,紋飾清晰,到後期青花呈色有青藍、淡藍、灰藍等各色。 四、清中期施釉較厚為多,薄釉較少。 五、嘉慶青花色調較穩定,但由於政府的不關注瓷器燒製出現勢衰現象,器物上的青花暗淡飄浮的現象,而且青花品種減少,質量降低,尤其是青花釉裏紅產品,普遍施釉稀薄,釉色灰暗,青花也有暈散現象。 六、道光青花瓷呈色與嘉慶基本相同,藍色不甚鮮亮,無凝聚斑點和暈散現象,有飄浮感。 七、嘉、道兩朝在裝飾繪畫上類似,出現畫麵層次少,畫意呆板,尤其人物隻是有形卻無神。 八、雍正、乾隆時期青花瓷上畫的最多的一個圖案是“纏蓮枝”,有“清廉”和“青出於藍”的代表意義,嘉、道以後,偷工減料,纏蓮枝畫的非常簡單,原本枝條蔓蔓的纏蓮枝化成如同勾子一樣的花,簡稱“勾子蓮”。 轉帖
[ 打印 ]
閱讀 ()評論 (0)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