個人資料
萬發 (熱門博主)
  • 博客訪問:
正文

70後記憶裏的童年老味道

(2015-10-31 23:51:45) 下一個

改革開放初期飲食上的變化  70後記憶裏的中國味道

民以食為天,中國作為一個人口大國,吃飯問題始終是政府需要解決的首要問題,也是老百姓最能直觀感受到變化的基本問題。

改革開放初期飲食上的變化  70後記憶裏的中國味道

70年代還處於一個憑票供應的年代,那時候每家每戶都按照嚴格的配給製度領取口糧和肉,糧票和肉票被視為人的命根子。

改革開放初期飲食上的變化  70後記憶裏的中國味道

那 時候的物質條件雖然比困難時期有所改善,但依然相對落後,平常家裏吃的都是粗茶淡飯。對於孩子來說偶爾吃到點蛋糕,麥乳精,烤紅薯,爆米花,棉花糖,酸梅 粉,奶油冰棍等零食更是能樂上好久。那時候家裏要是能有個上海親戚是一件很值得驕傲的事情,因為這意味著你也許能得到一些平常吃不到的零式,家裏也能買到 一些緊俏的商品,比如對於孩子們始終難忘得大白兔奶糖。以至於時過境遷,到現在家裏的老人還經常說什麽什麽質量好,上海生產的。

改革開放初期飲食上的變化  70後記憶裏的中國味道

進 入了80年代雖然生活上有了一點起色,但物資依然貧乏,逢年過節,廠裏總會聯係肉食公司拉來整車的豬肉,全廠職工進行分發。人們在排隊領肉的時候,總是會 聚在一起聊著自己希望分到什麽部分,回家準備怎麽做。那時候的場景現在想想其實也挺懷念的,不過在這中間因為沒能分到自己心儀的那部分,而發生爭吵,甚至 大打出手的。

改革開放初期飲食上的變化  70後記憶裏的中國味道隨著改革開放的不斷深入,不但帶來了鄧麗君的靡靡之音,也將粵菜海鮮逐漸帶入了內地市場,不過對於普通中國人來說,家裏再也不用為糧食發愁了,至少不用再摻著玉米麵做飯了,饅頭,包子,水餃,油餅等對於普通人來說也不再是稀罕的食品。中國人第一次不再為吃飯發愁了。

改革開放初期飲食上的變化  70後記憶裏的中國味道

改革開放初期飲食上的變化  70後記憶裏的中國味道

改革開放初期飲食上的變化  70後記憶裏的中國味道

改革開放初期飲食上的變化  70後記憶裏的中國味道

改革開放初期飲食上的變化  70後記憶裏的中國味道

改革開放初期飲食上的變化  70後記憶裏的中國味道

改革開放初期飲食上的變化  70後記憶裏的中國味道

改革開放初期飲食上的變化  70後記憶裏的中國味道

改革開放初期飲食上的變化  70後記憶裏的中國味道

改革開放初期飲食上的變化  70後記憶裏的中國味道

改革開放初期飲食上的變化  70後記憶裏的中國味道

改革開放初期飲食上的變化  70後記憶裏的中國味道

改革開放初期飲食上的變化  70後記憶裏的中國味道

改革開放初期飲食上的變化  70後記憶裏的中國味道轉帖

[ 打印 ]
閱讀 ()評論 (0)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