個人資料
萬發 (熱門博主)
  • 博客訪問:
正文

古代女子頭上帶什麽?絕對比範爺還時尚

(2015-03-21 12:37:16) 下一個

《戰國策》裏雲“士為知己者死,女為悅己者容”。兩千年過去仍是如此。

  古代女子除相貌外,最注重頭發的修飾。傳說漢武帝第一次見到衛子夫,就是被她的秀發吸引住了,“上見其美發,悅之,遂納於宮中。”

  陳後主的寵妃張麗華也是以美發出名的。

  漢明帝的馬皇後初入宮時,以一頭絕好的秀發使後宮粉黛一一失色,她是伏波將軍馬援的女兒,從當皇後到太後都不驕縱,真正做到了母儀天下,她得享天年,但後世的聲名倒不如橫死的飛燕姐妹響亮,大約還是應了那句話吧!

  “自古美人同名將,不許人間見白頭”

  古代文獻中記載女子發式多到浩如煙海,同樣,發飾也是美發的重要部 分,梳好的發髻要用花和寶鈿花釵來裝飾。這寶鈿花釵裏包括了發簪、華盛、步搖、發釵、發鈿。皇宮貴胄的女子可以用珍奇的材料做發飾,而一般小戶人家隻能戴 荊釵,“拙荊” 便是古代男子對外人稱自己的妻子的謙詞。

  但凡女子都是愛美的,古今相同,女子心愛的發飾既可以是南齊潘妃價值連城的寶釵,也可以是喜兒妹妹的二尺紅頭繩。


[華夏衣冠初始]

  陰商時期的古人就開始用簪了,簪的用途有二:一為安發,二為固冠。簪在古代是男女通用的,杜甫有詩“白頭搔更 短,渾欲不勝簪”皇帝在節日裏賜給大臣的禮物通常是簪。古代時規定罪犯不許帶簪,就是貴為後妃如有過失,也要退簪。因為簪還象征著尊嚴。男子用簪的曆史 400年前在血泊中戛然而止,亡國之人何談尊嚴。現在隻有從白雲觀道士的裝扮上感受到曾經的華夏衣冠了。


[結發為夫妻]

  古人謂青年男女成年為結發和及笄,結發夫妻是指原配。

  漢時蘇武出使匈奴,臨行時作詩與妻子道別:

  結發為夫妻、恩愛兩不移。

  生當複來歸,死當長相思。

  這一去就是十九年,再相見已是白頭。相傳漢代葬儀有個風俗,妻子不幸早殃的話,丈夫會把婚禮時用的梳子一掰兩半,留下一半,另一半放到妻子的棺木中入土下葬,表示今生今世不忘結發之妻。雖是儀式,透著情長。


[截發留客]

  古人最早使用假發的記載見於《周禮》中。傳說魯哀公在城牆上見到一個美發如雲的女子,就派人剪了女子的秀發給王後呂薑做了假發,稱為‘副’。假發在漢代時主要是王公貴族使用,長沙馬王堆漢墓的女主人辛追入葬時就戴著假發,到六朝時假發已經在民間盛行了。

  《晉書. 陶侃母湛氏傳》裏記載:陶侃年輕時家境貧寒,一次範逵到他家投宿,沒有錢來待客,陶母湛氏悄悄剪掉自己的長發賣給鄰人,得錢買了些酒菜招待範逵。範逵得知原委後讚歎說:“非此母不生此子!”

  陶侃日後終成大器,想必也是常常感念慈母落發的心酸而得以勵誌。


[花鈿委地無人收,翠翹金雀玉搔頭]

  以秀發相贈是古代女子別樣的旖旎深情。

  《樂史.楊太真外傳》中記載,楊貴妃第二次被唐明皇逐出宮後,對傳話的太監說“妾罪合萬死,衣服之外,皆聖恩所賜。唯發膚是父母所生。今當即死,無以謝上。”說完鉸下一縷頭發讓太監轉交唐明皇。唐明皇見後心慟不已,結局自然是和好如初。

  可惜馬嵬坡下,帝王的愛在江山麵前最終還是蒼白了,“含情凝睇謝君王,一別音容兩渺茫。”隻見芳草盛美,落瑛繽紛,淒美離去的時候青絲尚且如詩。

  還記得電視劇《唐明皇》的最後一個鏡頭:雷雨交加中,她的三郎坐在破龍椅上,拿出她多年前相贈的頭發貼在胸口上嚎啕泣絕,上窮碧落下黃泉,兩處茫茫終相見了。


[小軒窗、正梳妝]

  “夜來幽夢忽還鄉,小軒窗、正梳妝,相顧無言,惟有淚千行……”

  王弗在梳妝時,常常會柔聲地問夫君蘇子畫眉深淺入時無吧。想必蘇子也曾有給王弗畫眉梳發的繾雋情深,隻可惜恩愛夫妻終未共生死白頭。

  《詩集施注》裏說:蘇東坡的好友王鞏被貶到嶺南,王鞏的妾葉柔奴跟隨前往,三年後王鞏被昭回,舊友重逢,蘇東坡問葉柔“廣南風土應是不好?”葉柔回答“此心安處,便是吾鄉。”蘇子聽後感慨不已。

  《古今情海》裏記述的盡是王弗、葉柔這般柔情似水又心如磐石的宋朝女子。


[剔發出家以答君心]

  在《輟耕錄》中有這樣的故事:

  元初重臣平章闊闊歹和他的側室高麗氏感情很深,後來,平章死了,正室的兒子朵兒赤要把她收房,高麗氏立 誓不從,朵兒赤給丞相伯顏送禮後,得到了命高麗氏嫁給他的聖旨,高麗氏仍然不從,當天夜裏翻牆逃走,到一座庵裏剔發當了尼姑,伯顏得知後大怒,派人把她抓 回來,嚴刑拷打,都事劉正卿求情道:“誰沒有妻子,誰又見得能和妻子相守到死,現在有這樣守節的人,真是幸事,怎能治罪呢?”

  受盡淩辱的高麗氏終得以為亡夫守節,寧願拋卻寶馬輕裘的生活,選擇剔發出家伴枯燈長卷,還是因為一個情字吧!


[群仙液]

  明熹宗的乳母客氏據說四十歲仍如少女般花容月貌,這個惡毒的婦人自然是駐顏有術,每天讓一群宮女手持梳具環侍左右,輪流用口中津液把梳子沾濕為她梳發,這種方法叫群仙液,據說是從嶺南傳入宮中的。

  總感覺有明一代的宮闈是曆朝曆代裏最黑暗的,感觸最深的就是宮女郭愛在被下令為明宣宗殉葬前寫給父母的那首《絕命辭》:

  修短有數兮,不足較也。

  生而如夢兮,死者覺也。

  先吾親而歸兮,慚予之失孝也。

  心淒淒而不能已兮,是則可悼也。

  讀來心中慘然。

  李笠翁在《聲容》裏對女子的頭發、發形、發式有很精到的描寫,在後人看來他那種風流自喜的士大夫文字很讓人膩歪。大約是自己不得不拖根辮子,隻好寄情於女子的頭發了。不過,清是近世,有美麗的發飾得以傳世,看到它們,感受到什麽是荀子說的“萬物之美可以養樂。”

  吾家寒門經幾代布衣釵裙傳下來的銀簪,它應是見證了百多年來的戰亂流年中,一個平凡人家裏幾位女子或幸福、或辛酸的往事,縱然寒酸,視為珍寶、千金不易。

[ 打印 ]
閱讀 ()評論 (3)
評論
Diana-Sun 回複 悄悄話 鈿頭銀篦擊節碎,血色羅裙翻酒汙。一直都不知這鈿和銀篦看上去是什麽樣的頭飾。謝謝圖片介紹。讓我對句詩有了更形象生動的理解。我仿佛看到歌女陪酒,興頭上,拔下插在頭發上首飾,隨著音樂,用首飾敲打拍子。美麗的裙子因在和客人勸酒時的觥籌往來,沾上了酒漬; 頭發也因為發飾的取下而鬆散。正是釵嚲鬢鬆,衫垂帶褪。

另1 圖片:宋梳和簪。竊以為梳實為梳篦或銀篦更妥。
 2 男性成年時稱弱冠之年,行弱冠禮。女性成年時稱及笄或將笄之年。前者結發束冠,後者結發貫笄
 3 結發夫妻的來源有幾個方麵: 一是漢族婚姻的一個儀式: 古代女子許配給人家以後,就用一根絲繩把頭發束起來,表示自己已經有婆家了,到舉行結婚典禮之際,由她的丈夫親手把那根頭繩解下來,頭發重新梳理,這種儀式即稱為“結發”。意為婚姻符合禮法。 二是指結發時結合的夫妻,泛指年輕時婚姻。三是,當夫妻成婚時,各取頭上一綹頭發,合而作一結,這也就是所謂“合髻。 表示永結同心。
紅石榴花 回複 悄悄話 好喜歡欣賞這些東西!隻是俺不愛往自己頭上戴。
JusticeD 回複 悄悄話 柔順光滑細密的長發上戴什麽都好看。。。謝分享!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