個人資料
萬發 (熱門博主)
  • 博客訪問:
正文

翡翠是怎麽被發現,又怎麽火起來的?

(2015-02-16 00:59:32) 下一個

   翡翠這種東西,雖然最早在周朝就有記載,在宋代的宮廷之中也藏有實物,但真正具有商業價值和市場,還是到了清朝乾隆以後。乾隆以前,我國絕大多數人 還不知翡翠如何物,在雲貴緬甸一帶雖有人佩戴翡翠,但價值不高,加工製作的人也很少,工藝粗糙簡單,頂多也就是民間工藝品的水平。

    乾隆是一個非常喜歡收藏的一個皇帝,在眾多的收藏品中,乾隆對玉又是情有獨鍾。為了製作心愛的玉器,不惜代價從幾千裏之外的玉產地運送巨大的玉石進京,這才有了現在的國寶“大玉海”,“大禹治水”。

    由於和疆地區的叛亂,玉路阻斷,和田玉不能運入帝都,對玉的癡迷使乾隆多方尋找其他的玉石。這時翡翠開始進入了清代宮廷,宮中的治玉高手開始對翡翠進行研究和琢磨。

    在 短短的幾十年中,上品翡翠的價格上升了百倍以上。紀曉嵐在《閱微草堂筆記》中講到:“記餘幼時,雲貴翠玉,當時不以玉視之,不過如藍田乾黃,強名以玉耳, 今則以為珍玩,價遠出真玉上矣。”也就是說,在紀曉嵐小時,翡翠僅是大量各種玉石的一種,而在他晚年寫這本筆記時,翡翠的價格已經高於和田玉了。乾隆朝是 翡翠價格上漲的第一個高峰期,上漲幅度在千倍以上。

    乾隆後直到清末,高檔翡翠一直是皇家及貴族大賈熱衷擁有和顯示身份的貴器,這一階段皇帝、太後、皇後的墓中都有翡翠陪葬,但品質多為中等,原因是由於當時開采技術很低,純人工開采使得產出非常有限,即使是進入宮廷的翡翠中,好的也很少。

    記載中有提到過的清代有名的翡翠不多,據說慈禧墓中有一對翡翠手鐲非常好,老坑種滿綠,據傳後來由孫殿英送給了宋美齡。

    還 有就是榮祿的一個翡翠翎管,據形容是插在翎管中的羽毛“纖毫畢現”,翎管的厚度一般在3-4毫米左右,而裏麵的羽毛能夠看得一清二楚,可知這件翎管一定是 滿綠玻璃種翡翠,既是玻璃種,顏色一定不會太深,也就是現在最為收藏家推崇的玻璃種豔綠翡翠,據說但是慈禧都頗為豔羨。

    在帝都博物館玉器館展出的有榮祿的扳指、鼻煙壺,還有李蓮英的鼻煙壺。

    帕敢地區是緬甸翡翠開采最早的地方,從十三四世紀的時候,就有了開采翡翠玉石的記錄。

    人們常常說到的翡翠傳入我國是在清中期前後,其實這是指翡翠大量被引進我國並已進行了批量生產的時間,而翡翠最初傳入我國的時間卻要早得多。

    其實直到明朝,翡翠仍是可望而不可求的。

    在帝都北部明十三陵的定陵中,陪葬萬曆皇帝的有大量的珍珠、寶石和精美的玉器。但其中沒有翡翠製品。

    翡翠雖很早就見於記載,但這種能夠像磨墨一樣屑金的神奇的綠色寶玉直到清代才開始大量出現。這種產於緬甸北部的美玉傳入中原的過程還有一個有趣的傳說。

    相傳常有馬幫從緬甸一帶運木材、香料回中原,一匹馬的馬垛不平衡。趕馬的商人順手在路邊撿起一塊石頭,壓在馬垛一邊。直到進了中原,卸下貨品,這塊石頭也完成了任務,被順手扔在路邊。

    不知道多久以後,一個碾玉的師傅從此路過。遠遠地看到陽光下一塊綠色晶瑩的東西,走近拿起來細看。又不見了綠色光,隻是一塊灰白色的石頭。中間微微現出綠絲來。

    師傅左看右看,仔細端詳,心想也許這璞內有玉呢?待他拿回去切開玉璞一看。他被驚呆了,這樣鮮豔、晶瑩、潤澤的好玉是他從未見過的,這就是後來的翡翠。

    後來,人們就去帕敢猛拱地區開采這種寶石,從那以後。緬甸一直是世界上優質翡翠的主要產出國,至少到目前為止,還沒有在世界上另外一個地方,發現有翡翠產出的。

    到了18世紀80年代的時候,乾隆皇帝把疆土擴展到緬甸北部帕敢地區,並在這裏發現了豐富的翡翠礦區。從此,翡翠作為玉器得到大量使用,其輝煌榮耀很快超過了軟玉。

[ 打印 ]
閱讀 ()評論 (0)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