佳名文集

路漫漫其修遠兮,有誰能到盡頭?人生之短暫兮,走完則無悔!命運之不濟兮,無顧則不懼!
個人資料
  • 博客訪問:
歸檔
正文

賈茗詮釋《紅樓夢》

(2023-01-23 03:34:56) 下一個

一、契子

《紅樓夢》何書也?有詩曰:

滿紙荒唐歎雪芹,盜鈴掩耳自涔淫。木石海誓無人信,金玉良緣附眾心。

甄事隱時真亦假,賈愚蠢世假還真。胡風攪亂紅樓夢,從此江湖考證紛。

《紅樓夢》欲表何事也?有詩雲:

芹才無力補蒼天,落入紅塵若許年。自詡人間真寶玉,朱樓綺夢假參禪。

《紅樓夢》的結尾如何?有詩為證:

中舉出家了孽緣,皇恩浩蕩覆巢全。薄情難續遺孤幼,血脈宗承舊夢延。

老朽近來無事,又將那“四大名著”瀏覽了一遍,竟有一首《七絕》可表心得:

水滸豪傑義氣結,三國演繹漢家劫。伏魔向善西遊記,讀罷紅樓會中邪。

《三國演義》給愚民講的是國家的命運,“分久必合、合久必分”是華夏族千年的輪回。那麽看官知道中國現在是“合”著呢還是“分”著呢?況且“久”有多長?何為“分”?多久為“合”?多久為“分”?有誰可答?看《三國》,知道中國的曆史就是陰謀詭計、皇帝輪流做、成者為王敗者寇;能否成功、看誰無恥。《水滸傳》告訴大家,強盜、流氓不一定都是壞人,要看背後的領導者事誰。小時候覺得梁山好漢,個個講義氣;忠義堂上,人人赤膽忠心;一百零八都是官逼民反、殺富濟貧的英雄。可是回頭再看,全書一百回,沒有一次說他們把槍來的不義之財發給了哪些窮人,而是全部拉上了梁山,然後那些貧下中農就過上了花天酒地的幸福生活,把自家的老娘、家眷接去一起享福。《西遊記》裏寫了上百個妖魔鬼怪,除了白骨精被孫悟空打死、現了原形外,其他的都被他們的上級領導給保護了起來。那些沒有來頭的妖精,最後也被菩薩或天神收留了,或作看門的,或成了座機。真是應了那句話,沒有來頭你敢作妖嗎?《紅樓夢》說了些人情世故、家族衰敗、個人命運;歎了個懷才不遇、無力補天、遁入空門的才子;憐了一遍清麗絕俗、儀態萬端、風華正茂、有德持才的佳人。“可歎停機德、堪憐詠絮才。玉帶林中掛,金釵雪裏埋。”

人們說,看了《紅樓夢》會中邪,讀懂了《紅樓夢》要成仙。我覺得有些道理,我已經中了邪,也快要成仙了,說明我可能真正看懂了她。其實我看了好幾遍的《紅樓夢》,小時候隻是把她作為四大名著一起看,看了前麵幾回和後麵幾回,因為看不懂、興趣索然;長大了些,又看《紅樓夢》,隻挑那些有“淫”字的內容,可是大大失望,因為除了“賈寶玉初試雲雨情”幾句話外,沒有任何關於“淫”的描寫,都是一言蔽之;上了大學自己掏錢買了一套書,再看《紅樓夢》,這次感興趣的是書中的詩詞歌賦,可惜還是沒有通讀,因為中間的太繁瑣,情節跳來跳去,丫鬟換來換去,涉及的人物太多,對不上號、人名記不住。這次再讀《紅樓夢》,終於認真、仔細地讀完後,真的中邪了,又回頭把一九八七年和二零一零年兩版的《紅樓夢》電視連續劇看了一遍,日夜思念其中某些情節,好似寶玉丟了玉、黛玉燒詩稿一樣,魂不守舍,嘮叨著如何寫一篇文章,吐我胸中慪氣。

為了這篇文章,除了細讀《紅樓夢》、回看電視連續劇外,還在網上搜尋了幾百條關於《紅樓夢》的評述,千頭萬緒,不知從何下手,考慮許久,始有此文。看官需耐著性子,慢慢讀來,定會讓你有收獲,對你理解《紅樓夢》有所幫助。

二、關於《紅樓夢》的作者

首先要問《紅樓夢》的作者是誰?這本來是一個簡單的問題,卻已經爭論了百年,雖有定論是曹雪芹,仍有一些遺老遺少不時地問“如何證明你媽是你媽?”,“是誰說《紅樓夢》是曹雪芹寫的?”除了DNA,沒法證明你媽是你媽;除了曹雪芹,沒人證明那個曹雪芹就是寫《紅樓夢》的曹雪芹。

中國白話小說始於明、盛於清,由於作者大多是不及第的窮書生,他們根據民間傳說、坐堂的說書先生,參考(野)史編撰而成,多不入流,不以賺錢為目的,也沒有版權的概念,隻是為了抒發生不逢時、不滿現狀、懷才不遇之胸中悶氣,猶如當今之“網絡作家”,多是閑來無事的一些人的愛好而已,故大多恥於署真名(佳名寫此文亦同理),包括“四大名著”的作者吳承恩、羅貫中、施耐庵、曹雪芹,都是經後人考證而來,少有直接證據。

由於在正式出版之前,就有許多“手抄本”流出,可查的最早書名叫做《石頭記》。現代可見的《紅樓夢》一開始人家就說得清清楚楚、明明白白:“作者自雲:曾曆過一番夢幻之後,故將真事隱去,而借通靈說此《石頭記》一書也。”“空空道人聽如此說,思忖半晌,將這《石頭記》再檢閱一遍。…後因曹雪芹於悼紅軒中,披閱十載,增刪五次,纂成目錄,分出章回,又題曰《金陵十二釵》,並題一絕。即此便是《石頭記》的緣起。”無論是最早的《石頭記》還是正式刊印出來的《紅樓夢》,人家都說曹雪芹是該書的最後完成者,偏偏有一些人不願承認,當你問他哪誰是作者時,他又舉不出一個比曹雪芹更合適的人來。

若是把李白說成是“詩仙”,曹雪芹就是“詩聖”,《紅樓夢》之所以說她是文學巨作,是因為書中的詩詞歌賦、優美文字和巧設機關。《紅樓夢》文字的最大特點就是“隱晦”,欲言而止,用掩耳盜鈴、欲蓋彌彰的手法,最後是“此地無銀三百兩”,作者既想說曹雪芹是這部《石頭記》的作者,但又怕惹上文字獄的官司,就說是曹雪芹根據別人的東西,抄了一遍;他既怕自己的意圖和文章被讀者看懂或誤解,惹上麻煩,又擔心人家看不懂,故意露一些破綻,提前透露劇情。用現代術語說,曹雪芹就是一個透劇狂。他這種矛盾的心理,有其一首詩為證:“滿紙荒唐言,一把辛酸淚。都雲作者癡,誰解其中味!”

癡者,傻,無知也。作者滿紙用“隱晦”的文字,說出來自己的心酸之淚和心中的不快,但又擔心人家說他傻(其實這是一種自嘲,沒人會說作者傻),就給自己留了一個台階,這是典型的自視清高、世人皆醉唯我醒、懷才不遇、潦倒一生文人的特性。作者自詡真寶玉,卻用一個假寶玉來恥笑那些自己想要成為但不能及的“汙濁”人物,自己失去了,但這些“蠢物”們卻依然享有的富貴。其實作者的這首詩是這樣的:“看似荒唐言,卻是辛酸淚。可惜讀者癡,不解其中味!”他擔心的是讀者看不懂、不能理解他的心情和寫書的用意,卻用一首詩說“作者用滿紙荒唐的語言寫成這部書,別笑我傻,你們不一定能理解我的用意和我那心酸淚味道。”這就是作者所用文法的妙筆之處和掩耳盜鈴的手段。

曹公很想告訴世人,曹雪芹是該書的作者,但在那個“文字獄”的年代,能用的漢字幾乎被愛新覺羅氏給塗黑了。不得已,許多文人就和當今的網絡作家一樣,根據讀音相近、詞義相似、巧妙構思、大膽聯想,造出一些新的詞語或文字來。曹雪芹為了避免麻煩、甚至牢獄之災,隻能含含糊糊、掩人耳目,說該書的作者不詳,說的是哪朝哪代的事,說了些什麽,都無法考證,曹雪芹隻是按照原文“抄來”的,他隻是“披閱十載,增刪五次,纂成目錄,分出章回。”文章內容是否妥當、好壞與曹雪芹無關,而他這樣辛勞的目的隻是為了“複可悅世之目,破人愁悶。”就是說,書不是曹雪芹寫的,他隻是傳抄者,稍微地做了一些“刪減”而不是“修改”,目的是為世人有個解悶的樂子,僅此而已,大家不要聯想翩翩、斷章取義、對號入座,更不要妄議朝政、惹火燒身,辜負了作者的一片初心。不知道是作者癡,還是把別人當作傻子,一個人化十年的功夫去“批閱”一本無頭緒的小說,還說隻是為了給大家解悶,誰信呢?中國人的特點,就是喜歡把別人當傻子,這個曹雪芹也不例外。

其實,在新文化運動之前,人們對《紅樓夢》的作者是誰並沒有多麽深究,就像當時許多頂流的小說一樣,人們欣賞的是內容,是誰寫的,即無版權所侵,又無後人維權,所以無人關心。直到從美國回來的胡適、日本歸來的魯迅等一批有版權意識、極力推行白話文的文人,開始了古代文學作品的作者之考證。胡和魯認定《紅樓夢》的作者就是曹雪芹,本名曹沾,字夢阮,號雪芹、芹溪、芹圃等。胡適還把賈(甄)府與江南織造曹寅聯係起來,這就引出了《紅學》上的百年之爭。從此,江湖大亂,《紅樓夢》以及其他名著的考證之風席卷文化界,因研究《紅樓夢》出名,靠考證曹雪芹培育出來一大批專家、教授、名人,層出不窮,紅極一時。一霎時,《紅樓夢》成了研究中國近代史、社會科學、政治鬥爭和共產黨革命史的寶書,各種猜想、推論、考證、偽作滿天飛,把曹雪芹的祖宗八代翻了個遍,還是沒有一致的觀點,把個死去百年的曹雪芹弄得糊裏糊塗,和莫言一樣迷惑不解:“我有說過這些話嗎?我有這麽偉大嗎?幸虧你們不是我的同生,否則我早已死在弘曆的炒家之詔了。”這正是:胡風攪亂紅樓夢,從此江湖考證紛。

到目前為止,有百分之九十五以上的人、出版社、文化機構和媒體,都確認曹雪芹是《紅樓夢》的作者。所以,無論是《紅樓夢》本身、曹雪芹自傳以及文化界,自然而然地把曹雪芹和《紅樓夢》視為一體了,但就曹雪芹是否與曹寅一家有關,仍有不同的曆史考證和觀點,就如前麵提到的,沒有DNA,要證明“你媽就是你媽”,永遠不可能。曹雪芹是不是曹寅的孫子曹沾,曹沾是曹顒的遺腹子還是曹頫的兒子;和他一起進京的母親是曹頫的老婆還是曹顒的夫人,隻能以已知道的記載為是,或大家舉手而定,因為現在找不到一個比曹沾、曹雪芹更為合適的作者了。有一位著名的“紅學”磚家竟然抬杠說:“今天我們說作者是曹雪芹,說不定明年就不是曹雪芹了。”可是二十多年過去了,曹雪芹是《紅樓夢》的作者已經成了定論,但不知道那位抬扛“磚家”是否還在世上。

很多“磚家”、“叫獸”說,曹雪芹是賈寶玉的原型,可笑至極。曹雪芹自詡甄(真)寶玉,因而沒有說一句真寶玉和他家的壞話、荒淫和無能,卻把那些不學無術、靠祖宗庇護、放蕩不羈、淫性難改,“被聲色貨利所迷”的八旗紈絝子弟比作賈(假)寶玉進行了無情的詆毀、嘲笑甚至辱罵為“蠢物”。把那個保護自己命根子、生就帶來、別人沒有的特權的東西(玉)蔑視成“勞什子”,丟了也罷!這也是出於嫉恨的心裏,他家失去了特權和富貴,他人卻還擁有;他在努力得到的東西,卻轉眼逝去,豈能不歎、不恨?

不讚成曹雪芹是作者的論點是:曹家被抄家時,曹沾隻有十三四歲,說一個沒有經過曹家輝煌和衰敗的孩子,怎麽能寫出賈府和大觀園的輝煌來呢?每個人物、事件又是那麽清晰、逼真?這不蠢嗎?請問《三國演義》的作者參加過三大戰役嗎?他見過曹操、劉備、諸葛亮、周瑜和大、小喬嗎?如果沒有,他怎麽會把幾百年前的幾百個人物、上百次戰役寫得那麽清楚、逼真?吳承恩見過孫悟空還是龍王、玉帝?他卻能把翻江倒海、上天入地、妖魔鬼怪寫的栩栩如生,難道他是唐玄奘的後代、他爹是妖精還是神仙?宋江的小故事卻在施耐庵的筆下,塑造出一百零八個英雄好漢,難道作者也是梁山好漢之一?他是宋江的兒子還是盧俊義的孫子?問這種問題的“磚家”都是一些井中之蛙,一等的蠢貨。豈不知文學創作的第一能力就是想象和推理,把所見所聞、人間真假之事,加工上升到藝術層麵。曹沾雖然是個十三四歲的孩子,起碼可以記得家中一些大事和人物故事,況且曹家被抄家後,皇帝沒有將他們一棍子打死,而是把曹家遷到北京安家。他隨母親到京居住,後來父親(也有的說是他的叔父,認為曹沾是曹顒的遺腹子)被皇帝釋放回家,難道他們不會給曹雪芹講述曹家過去?曹雪芹在北京幾十年就沒見過王府?不知道八旗子弟的荒淫生活?再說了,多種文獻說明,《石頭記》是曹頫和曹沾共同完成的,曹沾捉筆,然後由脂硯齋(紙硯齋,中年的曹頫)和畸笏叟(忌諱叟,老年時期的曹頫)評審,這些都可以從二位評《石頭記》的語氣中看出來。曹頫在世時,曹雪芹隻完成了前八十回,故而後四十回就沒有這兩個人的評論了。曹頫年輕時用“齋”為號,老了就自稱“叟”了,自然而然。“脂硯”就是“紙硯”,無官職,閑在家,當然隻有“紙硯”了。老了,“紙硯” 這些東西也不重要了,“齋”就成了“叟”。“畸”者不正常也。“笏”者,朝堂之物,用於記事或遮臉,表示不敢直視皇帝。一個不在朝堂上的老人,拿著一個不正常的“笏”,記載一些不敢見皇帝的事,都是出於“忌諱”,同時因為“笏”(hu,四聲)字很容易(可能)被人發成“諱”(hui,四聲)。從畸笏叟的評論中,明顯可以看出,他因為“忌諱”而令曹雪芹刪去許多有損於曹家名譽的東西。從令曹雪芹刪去的“秦可卿淫喪天香樓”可知,許多關於“淫”的詳細描寫都被刪去了。曹頫“好古嗜學,紹聞衣德,識者以為曹氏世有其人雲。”有人認為,《紅樓夢》中的許多詩詞,可能是出於曹頫。“曹頫即是脂硯齋,對比曹頫年少任江寧織造時所向康熙,雍正的親筆奏折和脂硯齋抄本,批語字體,便知二者定為同一人所書。”

《紅樓夢》是中國古典名著之一,它的主要特色是廣設伏筆、欲語還止、藏頭露尾、欲蓋彌彰,版本頗多,殘缺不全,前期大多是“手抄本”,內容不一。早期刻印流傳的百二十回的所謂《紅樓夢》“通行本”,是以程、高本為底本的,其中又以“程甲本”為多。自從“新紅學”誕生以來,人們通過對比前後,特別是對《紅樓夢》的結局表示懷疑,認為程、高本對原著進行了改動,甚至是對原著的歪曲。現在發現的《紅樓夢》可以分為兩個係統:抄本和刻本,而抄本中又包括脂硯齋的批語本,脂硯齋評本有四:“甲戌本”、“己卯本”、“庚辰本”、“戚序本”,現今提起脂本,往往是這四種的統稱。其實在曹雪芹在世的時候,《紅樓夢》的手抄本就開始流行了,它們基本上題為《石頭記》。而刻印本始於乾隆五十六年,程偉元木活字本的出版,即“程甲本”。抄本中最早發現的為戚本,一開始並未引起重視。自從胡適購得甲戌本發表《考證紅樓夢的新材料》後,紅學界開始重視抄本的重要性。甲戌本雖然殘缺,但其中大量的異文和脂批暗示了後文情節發展,因此許多人認為後四十回不是曹雪芹原作,甚至是後人的偽作。其實,想改《紅樓夢》結局的人有許多,即便是印刷版的《紅樓夢》,也不知道被多少人修改過了,現在出版的《紅樓夢》基本定為前八十回由曹雪芹作,後四十回由高鶚等著,也有冠名為無名氏的,這是對《紅樓夢》的最大誤解,是對曹雪芹的褻瀆。所以,那些試圖所謂的“還原”曹雪芹原意而改造後四十回的言論和行為都是可恥的。劉心武續寫的《魂露夢》和最近在網上出現的《吳氏石頭記》,才是徹頭徹尾的偽作,詩文之爛、內容之荒誕,必為世人所唾棄。

根據《紅樓夢》的結尾與脂硯齋的透露和警幻仙曲暗示的結局有些不同就認為後四十回不是曹雪芹的原作是十分荒唐的。文學作品不是人物傳記,不一定要有事實依據,一切結局都是作者的意圖和情感的抒發。在創作過程中的變化,包括文法、內容是否有起伏變化、人物、故事的走向,都取決於作者當時的心態和想要表達的東西,通過這種跨年代久遠文章的前後對比來確認是否是同一個作者,實在可笑。隻要讀一些名人、詩人們的作品,便可知其晚年的作品和青年時期大都相差甚遠,有時會是判若兩人。林語堂就認為,《紅樓夢》寫作跨度極長,到了收尾之時,想法可能會發生變化。“作者應有此權利,這不足為後四十回為高鶚作偽之證。”王蒙也在《紅樓啟示錄》中寫道:“我寧願設想是高鶚或某人在雪芹的未完成的原稿上編輯加工的結果,而覺得完全由另一人續作,是完全不可能的,沒有任何先例或後例的,是不可思議的。”佳名以為,曹雪芹在死前已經完成了整部《紅樓夢》,世人隻看到前八十回的抄本和脂硯齋的評語,是因為在完成後四十回時,脂硯齋已經過世。而曹雪芹也是在耗盡最後的心血後,才完成了後四十回的,所以人們沒有見到原著的全部。如果沒有曹雪芹的原著,由另外一個人憑著對前八十回的理解,就能在如此短暫的時間內完成三分之一的作品,還能相接的如此天衣無縫,絕不可能。因為設計者曹雪芹竟然花了十年的功夫“批閱”了八十回,請問高鶚有何神功,能憑空在幾年內就完成後四十回的創作?至於後四十回與脂硯齋和警幻仙曲暗示的有所不同,原因有三。一是因為老年的曹雪芹貧困潦倒,加上喪子之痛,對人生的理解和對社會的看法有很大的變化。人們在年輕時,意氣衝天、不畏死亡,恨不得把這個世界砸個稀爛,就會設計出許多極壞的結局:家敗人亡、人死絕、子嗣無,落得個“白茫茫一片真幹淨”。但是,人老了,心善了,有許多顧忌,又覺得這個世界是多麽的美好,戀戀不舍,雖然看破紅塵,自覺得那是自己的命運不濟,就寄希望於後人,多麽希望自家能再澤皇恩,兒孫們能重振家業,兒孫中也有“中舉”的,早夭的,也會有“遺腹子”,使得香火不斷,這就是曹公眼裏和世人的希望和結局。曹公的最後一首詩,完全可以證明他這種心態:“說到辛酸處,荒唐愈可悲。由來同一夢,休笑世人癡!”雖然生活幸酸、結局荒唐,但這些都是世人們的共同夢想,不要把人們的這種寄希望於子孫的夢想看成是癡心妄想。作者這不說的清清楚楚、明明白白了嗎?這種結局不都是所有人的希望嗎?曆史上的許多聖人、英雄都是遺腹子(可能包括曹沾他自己),孔子在父親死後,年僅十四歲的母親,苦守山頭生了他,故名孔丘。秦瓊也是遺腹子,這種例子舉不勝舉,即便是被滅九族的大家,也總有一些幸存者,何況賈府(曹家)又不是什麽大逆不道之罪,隻是管理不善,虧空太大,朝廷急需用銀兩時,就會找一個借口炒家補充國庫,難關一過,自然歸還被抄財物。其實朝廷心知肚明,這些虧空都是因為花在自家身上。江南甄(曹)家四次接駕,花錢如流水,虧空是一定的。實際上,人們(包括曹公在內)都很清楚,像他們一家人的興衰成敗、飛黃騰達,隻不過是朝廷的一句話而已,況且皇帝也沒有把他家趕淨殺絕,就是皇恩浩蕩了,豈能不表?寧國府被抄、男人被拘留後又被放回,曹頫不就是如此嗎?這樣的結局,也不是憑空捏來的,怎麽就不符合曹雪芹的原意了?第二,擔心朝廷問責,自然要把朝廷的恩德寫出來,感謝一陣子。現在的影視作品要想通過審查,都必須如此歌頌共產黨:要想表達國民黨抗日,一定要加入地下黨的領導或推動;要想展示妓女文化,一定要說妓女出資抗日。哪一個取的成績的人不說“這些都是在黨的領導下取得的,感謝黨、感謝X主席”?賈府隻是被抄家,而不是因為忤逆罪而被滅族,無人被誅殺,原設計的“白茫茫一片真幹淨”並不是說全家被誅。我們中國人,誰沒有說過“死的幹幹淨淨”?像賈家一樣的複興,例子太多了。第三,曹雪芹死後,為了出版順利,出版商難免要做一些修改,讚揚朝廷、感激皇恩的結局,無可非議,更不能因此而認為非曹公原意或非曹公所著。第四,曹公是個透劇狂,生怕別人誤解自己的作品,故借《紅樓夢》仙曲十二支來暗示主要人物的結局。但人們都知道這種讖語(判詞)和廟裏抽的簽(在書中,許多劇情就是在抽簽的遊戲中透露出來的)不一定就是完全準確,有許多會誤導人們走上歧途。比如明末的“十八子、主神器”,就害了李自成,也沒有證明姓李的當了皇帝。曹公深知,他雖然設計了許多讖語和判詞,但解釋不一定唯一,即便是理解的準確,也不一定就會靈驗。非要逐字解釋、對照判詞來評判人物的結局,顯然是刻舟求劍、瞎人摸象了。

三、《紅樓夢》到底寫了些什麽?

滿紙荒唐歎雪芹,盜鈴掩耳自涔淫。由於政治和時代的黑暗,曹雪芹處在一個真假不分的世道中(哪有現在的開明盛世,中國人都偷著樂呢),文字獄橫行,自歎不得已隻能用滿紙荒唐的言語,來傾訴自己的懷才不遇、潦倒一生的痛苦內心;他之所以用掩耳盜鈴的手法寫成血淚斑斑的《紅樓夢》,就是因為他無法將這種內心的痛苦和對社會的不滿明確地表達出來。《紅樓夢》是他的黃粱夢,是那掩不住的血淚在流淌,他抑鬱終生(林黛玉)、看破紅塵(真寶玉)、勤勞一生卻悲慘地死去(王熙鳳),而能留給他的希望(賈家複興,子孫中舉)就是盼望著:中鄉魁家族複興,沐皇恩子孫昌隆。這就是曹雪芹通過《紅樓夢》一書所要表達的東西。

其實作者一開始就告訴讀者《紅樓夢》寫的是什麽了:“但書中所記何事何人?自己又雲:今風塵碌碌,一事無成,忽念及當日所有之女子,一一細考較去,覺其行止見識皆出我之上。我堂堂須眉誠不若彼裙釵,我實愧則有餘,悔又無益,大無可如何之日也。當此日,欲將已往所賴天恩祖德,錦衣紈絝之時,飫甘饜肥之日,背父兄教育之恩,負師友規訓之德,以致今日一技無成、半生潦倒之罪,編述一集,以告天下;知我之負罪固多,然閨閣中曆曆有人,萬不可因我之不肖,自護己短,一並使其泯滅也。所以蓬牖茅椽,繩床瓦灶,並不足妨我襟懷;況那晨風夕月,階柳庭花,更覺得潤人筆墨。我雖不學無文,又何妨用假語村言敷演出來?亦可使閨閣昭傳。複可破一時之悶,醒同人之目,不亦宜乎?故曰“賈雨村”雲雲。更於篇中間用“夢”“幻”等字,卻是此書本旨,兼寓提醒閱者之意。”分明是想通過一個大家族的興衰和其中的男歡女愛、錦衣紈絝、飫甘饜肥的糜爛生活和與之息息相關的政治經濟、社會道德、人情冷暖,向世人哭訴自己的不幸和社會的不公,使得自己灰心喪氣、隻能遁入空門的結局。可是許多意淫的讀者偏偏不信,非要把《紅樓夢》和他想象的東西聯係起來。魯迅先生將《紅樓夢》定義為“清之人情小說”,他一針見血地指出,“經學家看見《易》,道學家看見淫,才子看見纏綿,革命家看見排滿,流言家看見宮闈秘事。”作者越不明說,“磚家”越要胡猜,就像今天的政治新聞一樣。《紅樓夢》隻是一本言情小說:“厚地高天,堪歎古今情不盡;癡男怨女,可憐風月債難酬。”“不是冤家不聚頭”,賈府中的幾十個女子,就是因為前世“風月之債”而相聚,分別來自“孽海情天” 中的“癡情司”、“結怨司”、“朝啼司”、“暮哭司”、“春感司”、“秋悲司”。還債後自然都要回歸“離恨天”。

《紅樓夢》中的人物大多是一些虛構的癡情男女,“我師何必太癡!我想曆來野史的朝代,無非假借漢、唐的名色;莫如我這石頭所記不借此套,隻按自己的事體情理,反倒新鮮別致。況且那野史中,或訕謗君相,或貶人妻女,奸淫凶惡,不可勝數;更有一種風月筆墨,其淫穢汙臭最易壞人子弟。至於才子佳人等書,則又開口‘文君’,滿篇‘子建’,千部一腔,千人一麵,且終不能不涉淫濫。在作者不過要寫出自己的兩首情詩豔賦來,故假捏出男女二人名姓;又必旁添一小人撥亂其間,如戲中的小醜一般。更可厭者,‘之乎者也’,非理即文,大不近情,自相矛盾。竟不如我這半世親見親聞的幾個女子,雖不敢說強似前代書中所有之人,但觀其事跡原委,亦可消愁破悶;至於幾首歪詩,也可以噴飯供酒。其間離合悲歡,興衰際遇,俱是按跡循蹤,不敢稍加穿鑿,至失其真。隻願世人當那醉餘睡醒之時,或避事消愁之際,把此一玩,不但是洗舊翻新,卻也省了些壽命筋力,不更去謀虛逐妄了。我師意為如何?”

曆來中國人的聯想就非常豐富,比如吃個蘋果,就說是“平平安安”;不能分著吃梨,因為會“分離”;這樣就產生了無數的忌諱和不盡的聯想,特別是關於“淫”的內容。魯迅曾說過,有一些國人,“一見短袖子,立刻想到白胳膊,立刻想到全裸體,立刻想到生殖器,立刻想到性交, 立刻想到雜交,立刻想到私生子。”雖然有些武斷,但說明這是一種國人的思維方式。統治者所忌諱和禁止的東西,大多是這種毫無根據的聯想和推理。清初的文字獄,就是建立在這種聯想的基礎上的。幾千年了,如今的網路禁言,仍然如此,有過之而無不足。如果你罵一句“放屁!”,他也會作這樣的解釋:“放者,流放也。屁者,披字之諱也。就是說‘把他流放到披甲人的寧古塔為奴’。”你說是也不是?有無道理?

正是出於這種社會環境下,作者為了不涉及忌諱、甚至是牢獄之災,不得不用一些隱晦的甚至是影射的詞語來表達自己內心世界,但又擔心讀者看不懂,就狠勁地提前透露劇情,到處設伏筆、欲語還止、藏頭露尾、欲蓋彌彰,結果適得其反,給了讀者無限的想象和無聊的關聯,要是曹雪芹是當代作家,一定會因為這些讀者的解讀,定他個“妄議朝廷、誹謗皇上、煽動民眾”等莫須有的罪名,讓他死在牢中。

木石海誓無人信,金玉良緣附眾心。甄事隱時真亦假,賈愚蠢世假還真。這就是《紅樓夢》的主題思想和表現手法:通過木石前盟、但卻隻是以報恩還淚為目的的男女情愛,偏偏又在人人都看好“金玉良緣”的世俗婚姻中受盡煎熬,最後“苦絳珠魂歸離恨天,病神瑛淚灑相思地。”苦苦地斷了主人公的塵緣。而人們看好的“金玉良緣”,也因主人公的出家獨自苦守一生。在那個黑白顛倒、真假不分、奸人當道的社會中;在一個甄愚蠢的人統治下,個人和家族的命運就在一瞬之間,毫無對錯和公理,不管是機關算盡的王熙鳳,心狠手辣的夏金桂,還是品德兼優的薛寶釵,最後的下場都由不得自主。甄士隱解讀“好了歌”時說道:“陋室空堂,當年笏滿床。衰草枯楊,曾為歌舞場。蛛絲兒結滿雕粱,綠紗今又在蓬窗上。說甚麽脂正濃、粉正香,如何兩鬢又成霜?昨日黃土隴頭埋白骨,今宵紅綃帳底臥鴛鴦。金滿箱,銀滿箱,轉眼乞丐人皆謗。正歎他人命不長,那知自己歸來喪?訓有方,保不定日後作強梁。擇膏粱,誰承望流落在煙花巷!因嫌紗帽小,致使鎖枷扛。昨憐破襖寒,今嫌紫蟒長:亂烘烘你方唱罷我登場,反認他鄉是故鄉。甚荒唐,到頭來都是為他人作嫁衣裳”。這就是《紅樓夢》所要表達的東西。

最初《紅樓夢》被當作“淫書”而被朝廷封禁,但是今天全書中看不到任何“淫”的描寫,可能是曹雪芹按照父輩的要求,刪去了許多“淫詩豔詞”和有關文字的細節,致使被譽為“乃天下古今第一淫人”的賈寶玉,除了幾句“賈寶玉初試雲雨情”中,襲人“扭捏了半日,無奈何,隻得和寶玉溫存了一番。”全書不見任何關於假寶玉的淫穢文字,但作者卻由留下許多蛛絲馬跡,讓人們聯想翩翩,到處有淫。書中描寫亂淫最多的是賈璉,當女兒生病,王熙鳳要求神拜佛、吃素戒欲幾日,賈璉便欲火無處發泄,找些俊俏的小廝“出火”,男女通吃、丫鬟、媳婦、娼婦,個個不嫌。孫紹祖“一味好色,好賭酗酒,家中所有的媳婦丫頭將及淫遍。”賈珍和兒媳婦秦可卿的亂倫之淫、和小姨子尤二姐的淫亂;賈璉愛好淫他人之妻、賈寶玉和丫鬟金釧、晴雯之間的淫亂,他也愛好俊俏的男孩;茗煙奸淫丫鬟、秦鍾和智能在寺廟裏淫亂等細節,無一表述,一語蓋過,到叫讀者想入非非,無限聯想,加上“扒灰的扒灰,養小叔子的養小叔子。”怪不得柳湘蓮說“你們東府裏,怕隻有門口那兩隻石獅子是幹淨的。” 這話是當著賈寶玉的麵說的,他卻沒有任何不高興或有反駁之意,說明假寶玉是認可的,所以,全書沒有說任何賈寶玉的淫亂生活,隻是不斷地暗示他和所有人的曖昧關係,難道僅僅是曖昧,就使得金釧投井、晴雯氣死?賈寶玉如此潔身,怎能勝任“古今第一淫人?”連西門慶都不敢。

要看曹雪芹通過《紅樓夢》想說什麽,結局如何,大多來自他假托太虛境裏警幻仙子所做的《紅樓夢》仙曲十二支和在冊的金陵十二釵,現就看看其中的幾位主人公命運結局。有一點大家要注意,在講這些主人公的時候,要把他們的前身(也就是靈魂)和人世界裏的肉身分開了,特別是對林黛玉和賈寶玉的關係,否則你就會陷入困境。

先看林黛玉和薛寶釵的判詞:“又去取那‘正冊’看時,隻見頭一頁上畫著是兩株枯木,木上懸著一圍玉帶;地下又有一堆雪,雪中一股金簪。也有四句詩道:可歎停機德,堪憐詠絮才。玉帶林中掛,金簪雪裏埋。寶玉看了仍不解。”這麽幾句詩再配上這個圖(雙木為林),憑著寶玉的才華,怎麽能說是“不解”呢?顯然是故弄玄虛,這些東西是仿照《推背圖》而成,圖加詩句,故意給人們一種神秘感。

先說說林黛玉,她是“靈河岸上三生石畔有棵絳珠仙草,十分嬌娜可愛,遂日以甘露灌溉,這絳珠草始得久延歲月。後來既受天地精華,複得甘露滋養,遂脫了草木之胎,幻化人形,僅僅修成女體,終日遊於離恨天外,饑餐秘情果,渴飲灌愁水。隻因尚未酬報灌溉之德,故甚至五內鬱結著一段纏綿不盡之意。常說‘自己受了他雨露之惠,我並無此水可還。他若下世為人,我也同去走一遭,但把我一生所有的眼淚還他,也還得過了。’因此一事,就勾出多少風流冤家都要下凡,造曆幻緣,那絳珠仙草也在其中。今日這石正該下世,我來特地將他仍帶到警幻仙子案前,給他掛了號,同這些情鬼下凡,一了此案。”這棵絳珠仙草化成人身的林黛玉,隨著石頭來到人間,隻是為了報恩,可是自覺無以回報,就決定以淚還他的甘露之恩,沒有任何以身相許的念頭,卻和寶玉談起了愛情。這種不以結婚為目的的談戀愛,本身就是耍流氓,結果把個賈寶玉弄的神魂顛倒、癡癡呆呆,發誓“非林妹妹不娶”,“林妹妹要是去了,我就去當和尚。” 那棵絳珠仙草就根本瞧不上這塊石頭,而肉身的棵絳珠仙草經常嘲笑他。其實,絳珠仙草總是嘲弄賈寶玉,瞧不上他的為人(用情不專,見一個,愛一個,愛一個,玩一個)和才情,取笑他癡呆和他寫的詩詞,當眾說他:“這樣的詩,要一百首也有”,“這樣鈍愚,還參禪呢。” 這樣的貶損,除了有前盟的木,還有誰敢當麵奚落這塊石頭?這棵絳珠仙草把淚還清後就返回了太虛境,把那個傻寶玉甩在人間。如果非要說林黛玉配給了賈寶玉或其他男人,非自己氣絕身亡,而是上吊自盡,豈不是玷辱了“還淚”之說?

而肉身的棵絳珠仙草(林黛玉)卻假戲真做,墜入情網,認真地談起了戀愛,不能自拔。當她聽說寶哥哥要娶寶姐姐時,就氣的吐血,燒毀了所有的情書和信物,氣絕身亡。是典型的任性、小氣、愛作、多疑的公主脾氣。她這一死,倒是完成了降珠仙子的心願和來人間的目的和任務,卻把可憐的賈寶玉逼上了絕路,隻能了斷塵緣、遁入佛門。這看似人間的無情,卻是曹公的妙筆,起因有緣,了斷合情,真是佩服。正是:玉帶林中掛,堪憐詠絮才。掛者,夭折也。才女佳人,魂歸太虛。

再說這薛寶釵,端莊優雅、德才兼備的一個大家閨秀,卻被世俗的金玉良緣所迷惑,一心想嫁個這個爛泥扶不上牆、紈絝才子賈寶玉,與其說是愛寶弟弟,不如說心裏想的是那塊和自己的金鎖相配的玉,明知道寶弟弟愛的是林妹妹,自己卻苦苦地守著金玉良緣的信念,把自己熬成一個二十出頭的大姑娘,即便是在洞房裏,還得承受著寶玉要在外麵獨睡,想要林妹妹托夢的羞辱,到最後落的個空守一輩子的活寡,淒慘不忍睹,幸好寶玉給她留下了一個遺珠,能和李紈一樣守著一個能夠出人頭地的兒子,一起老去。所以說,賈寶玉和薛寶釵都是林黛玉(降珠仙子)的受害者。這就是曹公對薛寶釵的判決:可歎停機德,金釵雪裏埋。

這裏曹雪芹又買了一個關子:十二金釵都有一首單獨的判詞,而兩個主角卻共享一首,不知道他葫蘆裏賣的是什麽藥。人們就有無限的猜想,有的說黛玉是“才”的肉體,寶釵是“德”的化身,兩個都是佳人淑女,實為一體,一個是寶玉的靈魂相識,一個是紅塵伴侶,所以有“釵黛”不分的看法。也有的說,一個是原配,一個是續妻,反正寶玉誰都離不開,看見寶釵的豐澤肌膚、雪白的臂膊,就羨慕的兩眼發直,“暗想:這膀子若長在林妹妹身上,或者還得摸一摸,偏長在她身上,算我沒福。”最後還是摸到了。看見眉蹙春山、眼顰秋水、麵薄腰纖、嫋嫋婷婷、楚楚可憐的林妹妹時,便是心疼的不得了,喜歡的發瘋。寶釵和黛玉是寶玉的兩種需求,就像我們今天所想的那樣,要是我老婆有她那樣豐滿的胸,該有多好。可惜十全十美的人太難得了,兩個美人,豈能同得?這也許是曹雪芹的男人情結,故把二人放在一起,何曾不是男人的夢想?她們雖然身形不同,才德各異,但結局是一樣的可悲。

王熙鳳的判詞是:“後麵便是一片冰山,上有一隻雌鳳。其判雲:凡鳥偏從末世來,都知愛慕此生才。一從二令三人木,哭向金陵事更哀。”這是曹雪芹故弄玄虛的最明顯的一個例子,明明畫裏有一隻鳳凰,還特別強調是一隻雌鳳;明明是一隻“稀鳳”,詩的開頭卻故意說是一隻“凡鳥”,中國人都知道鳳凰是一種神鳥、稀有的奇鳥,他偏說是凡鳥,有人就說這裏的“凡鳥”是用來比喻庸才的,王熙鳳雖然是一隻鳳凰,但不識多少字。不識字就是庸才嗎?下一句就否定了這種理解:“都知愛慕此生才”,人人都羨慕她的才華,怎麽能說這裏用凡鳥來表示庸才呢?王熙鳳的才能在書中表現的淋漓盡致,怎麽都不是一隻凡鳥,這是曹公故意愚弄讀者。關於王熙鳳的命運結局,主要來自後兩句詩:“一從二令三人木,哭向金陵事更哀。”“一從”是說王熙鳳很小時就跟隨姑姑王夫人來到賈府、嫁給了她的侄子賈璉。王熙鳳作為一個大家閨秀,一開始當然是遵守三從四德,對丈夫和姑媽百依百順;“二令”說的是當王夫人把榮國府的大權交給她後,她如魚得水,百般討好賈母(老祖宗),得到王夫人和老祖宗的信任和支持後,大展身手,號令賈府上下百人,把個賈府管理的井井有條。特別是在第十三回“秦可卿死封龍禁尉,王熙鳳協理寧國府”中,把她的才幹表現的完美無缺,行事無可挑剔,全府上下人人敬畏。“三人木”,也可能是三入木,無論是“人木”還是“入木”都是一個“殺”字,因為殺子頭上的不是一個漢字,隻好用形似的“人”或“入”來表達,明眼人都能看出其中的奧妙,偏偏有些人想入非非,把簡單的東西看作很神秘。很多人在這個“三人木”的地方迷失了方向,開始胡亂猜測,什麽“三人木是個休字”,“三入木就是入了棺材”。到後來王熙鳳得意忘形,越來越猖狂、越來越大膽,把她心狠手辣、陰險毒辣、結交官府、為所欲為、濫用職權、草菅人命的惡劣行經就顯露出來,她害死賈瑞,下毒致使尤二姐流產,最後逼死尤二姐,還命人追殺張華。手下人都覺得太狠了:“人都走了,何必要趕盡殺絕呢?”她竟然說“死個把人算什麽,我有的是銀子”。這就是王熙鳳,這一句詩總結了王熙鳳人性在一生中的變化:一從、二令、三殺。最後一句“哭向金陵事更哀”說的是,後來賈家出事,王熙鳳的人命案和放高利貸的事發,在賈府失去人心,“沒一個不恨她的。”當她哭著向王夫人求救時,王夫人卻一反常態,對她表現出無限的冷漠,她顯然失寵了,被王夫人拋棄,失意的她,一病不起,真是大難臨頭各自飛。她不得不向娘家哥哥求救,結果是引狼入室,女兒險遭兩個舅舅賣作妓女,多虧劉姥姥搭救,幸免於難。這就是“哭向金陵事更哀”,這裏的金陵就是王熙鳳的娘家人,當然包括王夫人在內。

“寶玉看了,又見後麵畫著一簇鮮花、一床破席。也有幾句言詞,寫道是:枉自溫柔和順,空雲似桂如蘭。堪羨優伶有福,誰知公子無緣。”這便是花襲人了。可就這句“一床破席”竟有人說“一個破鞋”的意思,太低俗、下流了。“花”者,姓也;“席”者,襲人也,這麽明顯的判詞還能被誤解,不是下流就是蠢貨。花襲人是賈母賞給寶玉的貼身丫鬟,就是童養媳,兩個人的初夜權同時交個了對方,“自此寶玉視襲人更自不同,襲人待寶玉也越發盡職了。”所有的丫鬟,包括晴雯,都羨慕嫉妒恨襲人,她也不時地表現出半個主子的行為來:對其他丫鬟使喚號令,對寶玉時常勸導。但盡管她百般努力,大家也承認她將是寶玉的妾,黛玉幾次當麵叫她“嫂子”。當她覺得寶釵會是二奶奶後,盡量討好寶釵。可惜寶玉出家,沒能名正言順地收她為妾。總的來說,襲人確實是一個好女人、好奴才,可惜不知自己的分量,一生的忍辱負重、小心翼翼、溫柔和順,也逃不脫出貧賤的命運。“堪羨優伶有福,誰知公子無緣。”

再看看妙玉:“後麵又畫著一塊美玉落在泥汙之中。其斷語雲:欲潔何曾潔?雲空未必空。可憐金玉質,終陷淖泥中。”你過去幹淨嗎?想幹淨就能變得幹淨?雲看起來是空的,其實不然。可憐一塊金玉最終掉在一個泥潭中。妙玉“本是蘇州人氏,祖上也是讀書仕宦之家。因生了這位姑娘自小多病,買了許多替身兒皆不中用,到底這位姑娘親自入了空門,方才好了,所以帶發修行。” 妙玉出家並非自己想遠離、拋棄這塵世俗緣,妙玉出家隻是因為自己一身病,自己入了空門方才好了。她雖然出家,但紅塵緣未了,並不修行,有剪不斷、理還亂的俗世之情,和寶玉眉來眼去、不清不楚。她自命不凡、清高冷豔,在她眼裏,天下無一首好詩,人間皆不潔之物。“她常說,‘古人中,自漢、晉、五代、宋以來,皆無好詩,隻有兩句好,縱有千年鐵門檻,終須一個土饅頭。’(看官請注意,作者列舉了從漢到宋,偏偏漏掉唐,說明他不敢貶低唐人作品)所以,她自稱‘檻外人’”在她的眼裏,除了範成大的這兩句算得上是好詩(其實這兩句太俗了),其它的都不算。好大的口氣,不知道她的詩達到了什麽境界,可惜曹雪芹也無能力作一首出來,以表達妙玉之自負。在現實生活中,像妙玉這種自命不凡、假清高的人到處可見,自己無能,眼裏無人,把除她以外的人不屑一顧。她覺得她不屬於這個肮髒的世界,除了寶玉可以和她往來外,誰都不敢與她接近,就連黛玉在她眼裏都是一個“俗人”。別人用她的茶杯給劉姥姥到了一杯茶,劉姥姥喝了一口,她就吩咐人把那個杯子扔了。假裝潔,可你潔過嗎?一心想要潔,結果掉在汙泥中。

其他人就不再一一例舉了。這裏就用《紅樓夢》十二曲,結束此節。警幻仙子說:“此或詠歎一人,或感懷一事”,其實就是對《紅樓夢》結局的大總結。

[紅樓夢引子]開辟鴻蒙,誰為情種?都隻為風月情濃。奈何天,傷懷日,寂寥時,試遣愚衷。因此上演出這悲金悼玉的“紅樓夢”。佳名評曰:“悲金悼玉”,這還有什麽需要解釋的嗎?

[終身誤]都道是金玉良緣,俺隻念木石前盟。空對著山中高士晶瑩雪,終不忘世外仙姝寂寞林。歎人間美中不足今方信。縱然是齊眉舉案,到底意難平。佳名評曰:木石雖有前盟,怎奈人間隻信金玉良緣。“高士薛”、“世外林”,人人都有美中不足之處。賈寶玉唯林妹妹獨鍾,寶姐姐委曲求全、百般孝敬、苦口相勸,即便是齊眉舉案,也難挽回寶玉之心,空夢一場。

[枉凝眉]一個是閬苑仙葩,一個是美玉無瑕。若說沒奇緣,今生偏又遇著他;若說有奇緣,如何心事終虛話?一個枉自嗟呀,一個空勞牽掛。一個是水中月,一個是鏡中花。想眼中能有多少淚珠兒,怎禁得秋流到冬,春流到夏!佳名評曰:木石雖有前盟,可惜二仙來自人間不為姻緣。他人為還淚,爾卻陷情網。到頭來,你是水中月、她是鏡中花,必是貓咬尿泡空歡喜。

[恨無常]喜榮華正好,恨無常又到,眼睜睜把萬事全拋,蕩悠悠芳魂銷耗。望家鄉路遠山高。故向爹娘夢裏相尋告:兒命已入黃泉,天倫嗬須要退步抽身早!佳名評曰:元妃多次暗裏警示父母,不要高調奢華,懂得進退。可惜有誰能在福中抽身而退?元春一死,賈家失去了庇護之人,一有風吹草動,就會大禍臨頭。

[分骨肉]一帆風雨路三千,把骨肉家園,齊來拋閃,恐哭損殘年,告爹娘休把兒懸念,自古窮通皆有定,離合豈無緣?從今分兩地,各自保平安。奴去也,莫牽連。佳名評曰:探春精明能幹,是王熙鳳唯一認可有能力、可以替代自己的人,她試圖“興利除弊”,振興榮國府,可惜大廈將傾,一切努力都是杯水車薪,徒勞無功。最後自己卻遠嫁海王,有若昭君出塞,一去不歸。

[樂中悲]繈褓中,父母歎雙亡。縱居那綺羅叢誰知嬌養?幸生來英豪闊大寬宏量,從未將兒女私情,略縈心上。好一似霽月光風耀玉堂。廝配得才貌仙郎,博得個地久天長,準折得幼年時坎坷形狀。終久是雲散高唐,水涸湘江。這是塵寰中消長數應當,何必枉悲傷?佳名評曰:史湘雲自幼喪父喪母,可是偏有一身才情。好在嫁的一個好人家,卻難保天長地久。每個人的命運不同,這有什麽可怨的?

[世難容]氣質美如蘭,才華馥比仙。天生成孤癖人皆罕。你道是啖肉食腥膻,視綺羅俗厭;卻不知好高人愈妒,過潔世同嫌。可歎這青燈古殿人將老,孤負了紅粉朱樓春色闌,到頭來依舊是風塵肮髒違心願。好一似無瑕白玉遭泥陷,又何須王孫公子歎無緣?家名評曰:這應該是妙玉也,上文已有詳述。

[喜冤家]中山狼,無情獸,全不念當日根由。一味的驕奢淫蕩貪歡媾。覷著那侯門豔質同蒲柳,作踐的公府千金似下流。歎芳魂豔魄,一載蕩悠悠。佳名評曰:馬善被人騎、人善被人欺。膽小怕事的迎春,被貪婪狠心的哥哥賣給一個性虐狂,不幸竟被折磨而死。看來,賈府的勢力徒有虛名,否則,一個流氓怎敢致死賈家小姐而毫不在意理會娘家人?無後台,別攀高。子係中山狼,得誌便猖狂。其實孫紹(臊)祖、假愚蠢(真聰明),和所有官場中的假君子、真小人一樣,哪一個不是小人得誌、恩將仇報的無情獸?

[虛花悟]將那三春勘破,桃紅柳綠待如何?把這韶華打滅,覓那清淡天和。說什麽天上夭桃盛,雲中杏蕊多,到頭來誰見把秋捱過?則看那白楊村裏人嗚咽,青楓林下鬼吟哦,更兼著連天衰草遮墳墓。這的是昨貧今富人勞碌,春榮秋謝花折磨。似這般生關死劫誰能躲?聞說道西方寶樹喚婆娑,上結著長生果。佳名評曰:惜春最小,成年時賈家始敗,眼看自己的命運不會好過三春(三個姐姐),無奈下,自願削髪為尼,虛度一生,也許這是她的最好結局。

[聰明累]機關算盡太聰明,反算了卿卿性命。生前心已碎,死後性空靈。家富人寧,終有個家亡人散各奔騰。枉費了意懸懸半世心,好一似蕩悠悠三更夢。急喇喇似大廈傾,昏慘慘似燈將盡。呀!一場歡喜忽悲辛,歎人世終難定!佳名評曰:顯然是那隻雌鳳凰和賈家的結局了,我倒覺得鳳姐是個性情中人,敢作敢為,心狠手辣不止她一人,奪天下、掠財富的人那個不是如此?可憐的是自己逞能,治理賈府,枉費心機,得罪眾人,何苦呢?勞累生疾,無人關心,大難臨頭各自飛,有權有勢、財富滿車(皆被抄走),又有何用?“生前心已碎,死後性空靈”豈不是這隻稀鳳的最恰當的一生?

[留餘慶]留餘慶,留餘慶,忽遇恩人;幸娘親,幸娘親,積得陰功。勸人生濟困扶窮,休似俺那愛銀錢忘骨肉的狠舅奸兄。正是乘除加減,上有蒼穹。佳名評曰:鳳姐陰毒,一生隻得一女巧姐,若無自己過去一次不經意的接濟窮人,怎會有劉姥姥出手相救?看來,積德會在此生靈驗,善哉善哉!

[晚韶華]鏡裏恩情,更那堪夢裏功名!那美韶華去之何迅,再休提繡帳鴛衾。隻這戴珠冠披鳳襖也抵不了無常性命。雖說是人生莫受老來貧,也須要陰騭積兒孫。氣昂昂頭戴簪纓,光燦燦胸懸金印,威赫赫爵祿高登,昏慘慘黃泉路近!問古來將相可還存?也隻是虛名兒後人欽敬。佳名評曰:三從四德,苦害了無數的李紈,這何嚐不是曹公之母親呢?男歡女愛隻在鏡裏,繡帳裏隻有一隻鴛鴦,夜夜獨守孤燈,即便是老來貧寒,也要為兒孫積陰德,貞節牌坊隻是為後人獲得欽敬虛名。

[好事終]畫梁春盡落香塵。擅風情,秉月貌,便是敗家的根本。箕裘頹墮皆從敬,家事消亡首罪寧,宿孽總因情!佳名評曰:《紅樓夢》全書沒有“淫”的細節,但到處可以看到“淫”的痕跡,顯然是被老爺子刪去了“真”的東西,我們現在看到的全是“假”的。賈寶玉除了在十三歲時和襲人有過一次“初試雲雨情”後,再也沒有和任何人“淫”過,豈不怪哉?“擅風情,秉月貌,便是敗家的根本。”曹公認為,賈府敗在“淫”為首,其實不然。朝廷不會因賈府好淫而抄家,“萬惡淫為首”,不過是“滿嘴仁義道德”的偽君子的借口罷了。飽暖思淫欲,是所有人的行為,豈是賈府中男人獨占?

[飛鳥各投林]為官的家業雕零,富貴的金銀散盡。有恩的死裏逃生,無情的分明報應。欠命的命已還,欠淚的淚已盡:冤冤相報自非輕,分離聚合皆前定。欲知命短問前生,老來富貴也真僥幸,看破的遁入空門,癡迷的枉送了性命。好一似食盡鳥投林,落了片白茫茫大地真幹淨!佳名評曰:這就是《紅樓夢》的大結局,也是百年之爭的重點之一,小子將另節討論。

四、《紅樓夢》的結尾

最初人們看到的手抄本《石頭記》隻有八十回,而且都有脂硯齋和畸笏叟的點評和某些人物結局的暗示,加上曹雪芹的劇透(判詞和紅樓夢十二曲),預示了十二金釵的命運和結局,所以當人們看到一百二十回的全本《紅樓夢》後,就自然而然地把後四十回的內容和最終結果與曹雪芹的預判和兩位評論員的暗示進行比對,由於人們對判詞的理解和對小說的主題思想認識不同,就產生了兩種截然不同的結論:有人認為後四十回非曹雪芹作,是後人的偽作,而且是對曹雪芹意圖的歪曲;另一種觀點是,全書都是曹公所著,隻是曹雪芹在後期,對世界的認知有所不同,並加入了老人對後代的期望,也有可能是在印刷出版時,高鶚等對後四十回做了不少的改動,方通過出版審批。其根本原因就在於曹雪芹的故弄玄虛,預透劇情。若是沒有第五回:“賈寶玉神遊太虛境,警幻仙曲演紅樓夢。”就不會有後來之爭,反正結果如何,全由作者說了算,豈容他人說三道四?

盡管曹雪芹一開始就非常明確地交待了《紅樓夢》的主題和為社麽要寫的動力,但由於書中語言隱晦、遮遮掩掩、到處是懸念和暗示,人們就不停地想揣摸作者的真正意圖和想表達的內容。總結起來可有著三種不同的觀點。

第一種認為,《紅樓夢》是寫明朝末年的故事,是反清複明思想,就是魯迅所說的“革命家看到的是排滿”。觀點說起來有些荒唐,但說得確實有鼻子有眼,把明朝滅亡時的許多人物和大事都聯係起來。想想《石頭記》現世於乾隆年間,滿人入關已過百年,身為滿人包衣的曹家後代,怎麽會懷念亡去了百年之久的明朝,所以,這些人就把作者是曹雪芹一起否定,認為作者不會是滿人後代,一定是亡明後裔,自然就不會是曹寅後代的曹雪芹。他們認為,元(袁)春是袁崇煥,皇帝令元妃帶兵抗賊,這大概是中國曆史上第一個皇帝派他的妃子獨自出征的人了。看來國家確實無將可用了,怎能不敗。元妃兵敗後被皇帝賜死(袁崇煥被淩遲),然後就抄了賈府。林黛玉已經許配給賈寶玉,但由於賈府被抄,男人全部被關押,賈母嚇死了,所以他們戴孝未能圓房。不久,賈薔(吳三桂)乘亂帶賊人(滿清韃子)入賈府搶劫,林二奶奶帶領家丁奮力拒賊,但因寡不敵眾,吊死在大觀園的林子中(崇禎皇帝)。後來,賈府裏的男人被放回,寶玉看見林妹妹已死,隻好與薛寶釵成婚,不久出家。後來薛寶釵又嫁給了賈愚蠢,賈愚蠢犯罪被發配到寧古塔,最後和薛寶釵一起死在雪地裏。

這些人真敢想,可上天攬月、下海捉鱉,想象力遠大於曹雪芹和吳承恩:皇帝竟然派自己的妃子去打仗,國家豈能不亡?風吹就倒的林黛玉,竟然帶領家丁英勇抗敵,失敗後上吊自盡!壯哉!這些鬼話卻說是證據確鑿,主要來自著兩點:

第一,“急喇喇似大廈傾,昏慘慘似燈將盡。”說這是一個國家的滅亡,一個家再大,也不能是“大廈傾”,我看不是腦子進水了,而是進屎了。“大廈傾”:高大的樓房倒塌,比喻大勢已去,誰說隻能是江山和國家?“安得廣廈千萬間,大庇天下寒士俱歡顏。”問問杜甫先生,他說的“廣廈”是江山還是房子?

第二,來自黛玉和寶釵的判詞:“隻見頭一頁上畫著是兩株枯木,木上懸著一圍玉帶;地下又有一堆雪,雪中一股金簪。可歎停機德,堪憐詠絮才!玉帶林中掛,金簪雪裏埋。”雙木為林,玉帶不是黛玉又是何物?雪者,薛也,金釵當然是寶釵了,不是傻逼,就能看出來吧?可是這些人說“玉帶林中掛”,就是說林黛玉在樹上吊死了,這裏的雙木是黛玉的姓,不是樹,“掛”是結束了、完了、死了,不是吊。“雪”是“薛”,不是真的雪。這裏曹雪芹用了兩個典故,分別說明林黛玉和薛寶釵的才情和德行。

“停機德”的典故出自《後漢書·列女傳·樂羊子妻》:(羊子)遠尋師學。一年歸來,妻跪問其故,羊子曰:“久行懷思,無它異也。”妻乃引刀趨機而言曰:“此織生自蠶繭,成於機杼。一絲而累,以至於寸,累寸不已,遂成丈匹。今若斷斯織也,則絹失成功,稽廢時日。夫子積學,當‘日知其所亡’,以就懿德;若中道而歸,何異斷斯織乎?”羊子感其言,複還終業,遂七年不返。賢妻勸勉丈夫好好學習,謀取功名,而不能半途而廢,後人把樂羊子妻這種賢淑的品德,稱為“停機德”,這裏讚揚薛寶釵是具有這樣德行的賢淑女兒,書中薛寶釵就屢勸賈寶玉修業考功名。“金簪雪裏埋”說的是薛寶釵這個有德行的人被埋沒了,不是說寶釵被“雪”埋了。

“詠絮才”的典故最早見於《世說新語·言語》:謝太傅(謝安)寒雪日內集,與兒女講論文義。俄而雪驟,公欣然曰:“白雪紛紛何所似?”兄子胡兒曰:“撒鹽空中差可擬。”兄女曰:“未若柳絮因風起。”公大笑樂。後人便把謝道韞(謝安的女兒)這種傑出的才華,讚譽為“詠絮之才”。說林黛玉有“詠絮之才”,並非誇大。

可是,就這麽兩位德行、才情女,其命運卻一掛(死)、一埋(沒),豈不可歎、可憐?“玉帶林中掛,金簪雪裏埋。”這裏的“林”不是樹林,是黛玉的姓,“掛”是失敗、結束、完了、死了;“雪”非真雪,而是寶釵的姓。林黛玉早死,薛寶釵被埋沒,卻被歪解成“林黛玉上吊死了,薛寶釵死在雪地裏”。這麽明顯的東西,卻被那些“反清複明”的戰士演繹出一場壯麗的明末場景。還有一位“文人”竟如此解釋“停機”,說來十份滑稽可笑:金簪脫落不見,是謂“遺簪”;輕解玉帶,林中掛,是為“更衣”。所謂“更衣”者,是帝子殉國景象,亦是“輿圖換稿”四個字。所謂“遺簪”者,同為帝子殉國景象,發落而披也,亦是寫“斷發之鄉”、“飛頭之國”。何以如此?皆因水國冰雪,迷津水響如雷!“可歎停機德”,勸夫莫要“行百裏者半於九十,半途而廢”,此為表象,進而引申為賈家故事,“王莽篡漢,東漢賈複”家事,攔腰斬斷,故有西漢與東漢之別,朱明與南明之分。“停機”者,末世帝王,斷祖宗基業者,不肖子弟,何意談德?君王死社稷,天子守國門!懷金悼玉,悼亡之意,歌以詠誌,言其悲壯!

腦殘的人,想象卻如此豐富,真讓人哭笑不得,應讚?該罵?

這些人這樣認為、如此解釋《紅樓夢》,自然認為後四十回是偽作,違背了曹雪芹“初心”,所以就有《吳氏石頭記》一樣的作品和持久的爭議。

第二種觀點是,《紅樓夢》寫的是宮廷的政治鬥爭,就是魯迅說的“流言家看見宮闈秘事。”其代表人物就是劉心武,由於太惡心,我都不願在這裏評說,有興趣的直接看劉心武的“秦學”和他續寫的《混樓悶》等作品去。這樣一來,你所看到的《紅樓夢》結局,當然不是曹雪芹的初衷了,肯定是偽作。

第三種觀點認為,《紅樓夢》寫的是兒女之情,歎的是作者自己,就是魯迅說的“才子看見纏綿”,但結局被人改動,所以後四十回不是曹雪芹所著。爭論的焦點是,後四十回寫王熙鳳死的不慘,英蓮沒死反而成了薛潘的正妻,還讓賈家複興、賈蘭中舉、賈寶玉留“遺腹子”,奉承“皇恩浩蕩”、綿延世澤等等,都與“急喇喇似大廈傾,昏慘慘似燈將盡。”和“白茫茫一片真幹淨”不符,所以是偽作。王莽篡漢、大廈已傾,其不容劉秀中興?賈府被抄,並非大罪,興衰隻是皇帝的一句話,這有什麽不符合邏輯和事實之處?

從李紈的判詞:“畫著一盆茂蘭,旁有一位鳳冠霞帔的美人。也有判雲:桃李春風結子完,到頭誰似一盆蘭。如冰水好空相妒,枉與他人作笑談。”明顯可以看出,她會因兒子賈蘭高中舉人而鳳冠霞帔加身,怎麽說最後賈家複興就是違背了曹雪芹的原意?“如冰水好空相妒,枉與他人作笑談。”冰來自水,水亦可源自冰,二者互為根本,有什麽好嫉妒的?人家李紈潔身自好,卻被他人作為笑話談論,其實就是嫉妒人家生了一個中舉的兒子,嫉妒去吧!

關於王熙鳳之死,認為她死的不夠慘是因為對“一從二令三人木”的誤解,他們認為三人木是“休”字,我看不出哪裏來的“三個人”,但他們認為王熙鳳是被賈璉休了,又因命案和貪汙罪,被官府捉拿,最後病死在獄中,由於被休在家,兩位兄弟不把她當人,所以無人收屍,被裹草席,葬於亂葬崗。還有人理解為,“入木”是死了進棺材,如果這是王熙鳳的結局,人生自古誰無死?一般人都會有一口棺材吧?可王熙鳳偏偏沒有棺材,是草席裹屍,哪又怎解釋呢?這種斷章取義、隨意搭配、胡亂猜測,是《紅樓夢》亂象的根源。

關於王熙鳳之死,詳細的我已經在上節中闡述,不再重複。

五、“紅學”界的爭論焦點

《紅樓夢》之所以有巨大的爭議,就是因為曹雪芹故弄玄虛、以警幻之名,透露出書中主要人物的性格和結局,結果造成仁者見仁、智者見智、瞎人摸象、各執一詞、永不和解,讀者和磚家們總是根據自己的需要和愛好,做出了不同的解釋,“經學家看見《易》,道學家看見淫,才子看見纏綿,革命家看見排滿,流言家看見宮闈秘事。”“紅學”的百年之爭,其實就是對《紅樓夢》的結局的期望和看法不同而已,也有人把曹雪芹吹捧的到了神話境界,認為:“曹公十年如一日,手執墨筆,寫盡繾綣情思,字字泣血,句句珠璣。”所以,書中的每一個字都有其特殊的含義,映射當時的社會。要對書中的每一個字和每一件國家大事,放在一起進行考證,才能理解曹公的用意,這樣就產生了無限的聯想和隨意編造。佳名總結了幾點如下:

  • 林黛玉之死。有人認為林黛玉是因為賈母要把她嫁給海王,先叫南安太妃認林黛玉為義女,來代替自己的女兒遠嫁和親,結果林黛玉不從,一病不起,被氣死。不得已,用探春頂替。根據是當賈寶玉聽丫鬟紫娟說林妹妹要回蘇州,就犯病,聽門外的人說有人來,就叫“打出去”,還要求把船收起來,不準有人姓林,說這就是要把林黛玉遠嫁海王的一段,被改成了要回蘇州。還有人說,賈府被抄後,賈政為了討好北靜王,把林黛玉許配給他做妾,結果林黛玉至死不從,氣急之下死了。根據是,當賈寶玉想把北靜王賞給他的一串念珠轉贈給林黛玉時,林黛玉生氣地回了一句:“什麽臭男人拿過的東西,我不要。”這就林黛玉不嫁北靜王的證據。這些人的想象真是天馬行空,任意聯想,到了胡作非為的境地,實在可惡。
  • 擁戴林黛玉和貶低薛寶釵之爭,這種爭議是“革命家”和“保守派”之間的爭議。“革命家”認為賈寶玉和林黛玉是反抗封建勢力的代表,他們的所作所為是對黑暗勢力的對抗,所以,非要把林黛玉嫁給賈寶玉不成,即便是林黛玉最後死了,也是在和寶玉有婚約之後,薛寶釵雖然嫁給了賈寶玉,但也是個“續妻”,而且特別要強調薛寶釵的卑鄙為人,讓她死無葬身之地,方覺痛快。所以,《紅樓夢》中說,林黛玉是因為賈寶玉娶了薛寶釵後被氣死一說,非常不滿,爭論不休。
  • 對王熙鳳在《紅樓夢》中的結局不滿,認為像一九八七年版的《紅樓夢》電視連續劇所描寫的那樣,王熙鳳死在監獄裏,赤身裸體,草席裹屍,才是曹雪芹的原意。百二十回中關於王熙鳳的結局寫的太輕了,不夠悲慘,不解恨。
  • 關於賈府中興、賈寶玉和賈蘭中舉、賈寶玉有了後代的結局十分不滿,認為是篡改了前八十回中曹雪芹的原意。他們認為的結局是:有官在身的男人,賈赦、賈政、賈珍、賈璉、賈蓉等都被流放,其他男人都被關了起來,丫鬟被賣、小姐充為官妓,寶玉等被釋放後,家破人亡,不得不出家。這才符合曹雪芹的原意,否則他們心不甘,是革命不徹底。
  • 認為英蓮(香菱、秋菱)是被夏金桂給毒死了,而百二十回《紅樓夢》卻說夏金桂自己把自己毒死,秋菱反被扶正,不符合她的判詞:“隻見畫著一株桂花,下麵有一池沼,其中水涸泥幹,蓮枯藕敗。後麵書雲:根並荷花一莖香,平生遭際實堪傷。自從兩地生孤木,致使香魂返故鄉。”說是“遇到夏金桂,香菱的魂就返回故裏。”一派胡言。從畫和詩中可以看出是夏金桂死了,秋菱複生。為什麽是一枝而不是一顆桂花樹?一枝桂花能活嗎?桂花下的池水幹枯了,蓮藕的葉子枯了,藕也敗了,這是就是采蓮子的時候,采蓮子、挖藕都在深秋(9-10月)進行,池水幹了、荷葉當枯了,英蓮幾乎要死了,幸好夏金桂再次給她改名,又出現了生機。英蓮從小就被人販子賣來賣去,最後成了薛潘的小妾,改名香菱,後又被夏金桂改名秋蓮,受盡夏金桂的折磨,夏金桂想要毒死秋菱,結果藥被丫鬟置換了碗,夏金桂被自己下的藥給毒死。看官為什不想想,曹雪芹要第三次給英蓮改名?把“香”換成“秋”?這就是事件翻轉。“根並荷花一莖香”,菱與荷是同類植物,花都香;“平生遭際實堪傷”,一生的遭遇不堪,這兩句說的是香菱。“自從兩地生孤木”,是一個“桂”字;“致使香魂返故鄉”,是誰的“魂”返回了故鄉?夏金桂把“香”字從英蓮名字上換掉,丫鬟說“隻有奶奶配稱香。”所以這裏的香魂是夏金桂的魂,詩中的兩個“香”,是兩個人。如果還是說秋菱,那麽四句詩中三句都說秋菱,而沒有金桂的結局,豈不可笑?夏金桂祖上是生意人,也是富貴人家,她是家裏的獨女,長得的也算好看,隻是被嬌生慣養,父母寵壞了她。可憐父親早死,隻有她和母親度日,嫁給薛潘後,為非作歹,壞事做絕,欺淩薛寶釵一家老少。死後也算是“香魂”回歸故鄉,與她的老娘去了。

這正是:“有恩的死裏逃生”-劉姥姥和巧姐;“無情的分明報應”-尤家二女。“欠命的命已還”-王熙鳳、夏金桂;“欠淚的淚已盡”-林黛玉;“看破的遁入空門”-當然是賈寶玉了;“癡迷的枉送了性命”-不是賈瑞是何人?

我仔細、認真地觀看了兩版《紅樓夢》電視連續劇,八七年版參雜了許多根據脂硯齋的評語和人們對結局的猜想,包括賈府被抄、林黛玉、秦可卿、元春、王熙鳳和英蓮之死,但由於後四十回隻有五集的內容,非常簡單地結束了《紅樓夢》。而一零年版,幾乎是按照百二十回的《紅樓夢》拍攝的,人物對白也是直接用了書中文字的表達方式,還加了道白,也是百分之百的書中原話,結局也完全是書中的交代,我覺得非常恰當,應該是曹雪芹所著、所想、所願。

《紅樓夢》不是人物傳記,更不是曆史故事,加上作者布下的許多迷魂陣,仔細中卻有許多破綻和露洞。賈府在哪裏?第二回中雨村道:“去歲我到金陵地界,因欲遊覽六朝遺跡,那日進了石頭城,從他老宅門前經過。街東是寧國府,街西是榮國府,二宅相連,竟將大半條街占了。”說賈府在金陵,可後麵一切都說明在京城,因為南京哪裏有炕,冬天有那麽冷?元妃、太監、王爺不一會就來到賈府,賈家人物時常入宮,王爺們來往自如。可京城在哪裏,又不明說,一會說“北上京城”,一會又說“西行長安”,就是因為他不敢明說是哪朝哪代的事。還有,林黛玉、賈寶玉、賈母、王熙鳳等主要角色到底多大?芳齡多少,他就不明說,如果按書中事件、年事推演,則是笑話。書中王熙鳳死的時候對平兒說“我活了二十五歲,別人沒見過的我都見過了,別人沒吃過的我都吃過了。”可又說她的女兒十二三歲,請問王熙鳳是多大的時候生的女兒?十一二歲?十歲就嫁給了賈璉?古代女人結婚早,但在性初熟(大約十四歲)前,沒有卵子,如何懷孕?劉姥姥二進榮國府時賈母問道:“老親家,你今年多大年紀了?”劉老老忙起身答道:“我今年七十五了。”賈母向眾人道:“這麽大年紀了,還這麽硬朗。比我大好幾歲呢!我要到這個年紀,還不知怎麽動不得呢。”此時賈母應該是七十一二,賈母死的時候,她說自己八十三歲了,那麽從劉姥姥一進榮國府到賈母死,將近十年,林黛玉第二次來賈府不久後,薛寶釵就來了,明說薛寶釵是十五歲,比寶玉大兩歲,那麽寶玉是十三歲,林黛玉是十二歲。這樣算來,薛寶釵嫁給賈寶玉的時候將近二十三四歲,可能嗎?那麽林黛玉死的時候也有二十歲了?其他的姐妹十三四歲就都嫁人了,她們兩個卻都要熬到二十出頭,明顯與那個年代不符。還有,一個農村的老太婆劉姥姥可以活到八十五歲?還能行走自如,可以騎著毛驢來到賈府?所以,有許多內容,不能仔細推敲,更不能因為一句話,就推出許多荒唐的東西來。曹雪芹是才子不假,但他也是人,不能把他神化,進而無限誇大其作品的神奇。

六、結論

《紅樓夢》的作者是曹沾、曹雪芹,是由曹沾和曹頫二人共同完成的文學巨作。曹頫不僅是作者之一,也是審閱之人。《紅樓夢》的前八十回和後四十回都係曹雪芹所著,隻是因為創作年份跨度太久(至少十五六年),人們無法同時見到全部。後四十回沒有見到曹頫(脂硯齋和畸笏叟)的評語,是因為定稿時,他已不在人世了。曹雪芹就是曹沾,脂硯齋和畸笏叟是不同年齡段的一個人。《紅樓夢》之所以有百年不解之謎和百家亂解之爭,根本就在於作者曹雪芹本人為顯神通而用詞隱晦,有時故弄玄虛,還廣設伏筆,再加上全書不是同時現世,就造成了這種無休止的爭論。由於關於作者曹雪芹本人的記載非常有限(和司馬遷、羅貫中等人一樣,隻知道其作品而不知其人也),加上成書年份已久,在社會上流傳著許多抄本和不同的印刷版本,就給許多人在《紅樓夢》文本的字裏行間,尋找能夠比附的東西,穿鑿深納、肆意想象、曲意推理、甚至是故意歪曲,然後連綴而編成自己想要的東西;另一部分人則是通過所謂的“考證”,把有用的或者沾邊的曆史素材拿來,附會其事、影射其人、拚湊組合,胡謅亂編。《紅樓夢》好就好在曹家父子的詩詞歌賦:妙就妙在書中巧設機關:亂就亂在透劇太多,曹公要是知道他的《紅樓夢》這樣被人曲解和被世人吹成神人,一定悔不當初“亂透劇”,並寫下了許多“判詞”和讖語。《西遊記》和《水滸傳》就沒有這些後遺症,故事的過程如何,結局怎樣,作者愛怎寫就怎寫,豈容他人喋喋不休乎?佳名最後在這裏用一首七絕《歎雪芹》結束此文:

機關算盡歎芹君,枉費嘔心瀝血身。苦作讖言遭誤解,紅樓夢亂係鈴人。

[ 打印 ]
閱讀 ()評論 (2)
評論
佳名 回複 悄悄話 回複 '雪中梅' 的評論 : 謝謝,新年快樂!
雪中梅 回複 悄悄話 有才,把《紅樓夢》分析的很好。上中學時看過,很多的故事情節都忘記了。欣賞了,節日快樂,平安是福。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