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庸》教導我們如何齊家
中庸之道是以誠為起點,以誠建立了自己的仁心或慈善心或者博愛心,《中庸》的誠實不虛不以神秘主義為勸人為善的動力,完全是以喚起各人本來就具有的良心為出發點,一旦此良心為大眾所共識後,所聚集起來的力量將由每人修養自己的心靈為起點,先由自己的誠意影響整個家庭裏的每一位成員,再進一步、會影響至整個國家每個角落。因此可以由儒家的“仁愛”和“五倫”為本,建立一個和祥的家庭與社會製度。這就是儒家思想的齊家之道的基礎。
在儒家哲學思想中,孔子教導我們要以忠恕去行仁道,以孝順父母之心去齊家,如此一來才可以有仁義之心去治國平天下。因此我們可以理解:修齊治平的哲學是儒家共同的思想。事實證明:《大學》、《中庸》、《論語》、和《孟子》四本書,都具有修齊治平的順序與哲學。而齊家介於修身與治國之間,在所有的國學與國外的哲學思想中,僅僅儒家思想強調齊家的重要性,此乃國學的優點。因此、筆者在此整理出《中庸》教導我們如何齊家:
A)孝順父母
百事孝為先的哲學在中國是根深柢固的,孔子提倡孝道,在《倫語》中有多處記載,在書中的為政篇孔子告訴學生除了要供養父母的吃住之外,還要尊敬父母。為政篇中又有:“事之以禮、葬之以禮、祀之以禮”的對父母的基本禮儀。顏淵篇中又有:君君臣臣父父子子的為政之道,就是說父慈子孝的倫理思想是為政之道的一個重要部分。在此、筆者列舉出:子思與他的學生如何更加發揚光大“孝道”。
在《中庸》中,有多處舉出幾位曆史人物為證,說出古時的聖人都是以孝為起點才能有效地治國。例如:
1、在CH17有:“舜其大孝也與!德為聖人,尊為天子。” 舜是古代有名的孝子,以他為全國的榜樣,就會容易地推動孝道了。
2、又在CH19有:“武王、周公其達孝矣乎。” 舉出周武王和周公的大孝,所以推翻了商紂王,完成了曆史性的革命任務。
B)祭祀祖先
在《論語》中的學而篇中有記載曾子說的話:“慎終追遠、民德歸厚矣。” 可見孔子的一貫要求他的弟子對父母的葬禮與祭祀的重視。並在八脩篇中有謂:祭如在。也就是要求他的弟子在祭祀祖宗之時,應該覺得祖先就好像在自己的身邊一樣。子思記彔孔子的教誨:對父母親要事之以禮,葬之以禮,祭之以禮。所以除了在父母生前要孝順之外,死後更要定期祭祀父母與祖先。懷念祖先的作用,就是如曾子所說的:可以使人民有更深厚的道德根基,就不會為非作歹而破壞祖宗的名譽,就更會一切以誠為本去為人作事。
在《中庸》書中、教導我們祭祀祖先的章句有:
1、在《中庸》CH19告訴我們:“郊社之禮,所以事上帝也。宗廟之禮,所以祀乎其先也。” 也就是要定期的祭拜上帝和祭祀自己的祖先。而且每五年一次大規模的祭祀,每年秋天舉行一次秋祭。如此的以身作則,可以讓全國人民學習,將“孝道”存在全國各地人民的心中。在此章中、子思更記錄祭拜上帝和祖先的各項工作的禮節和秩序。
2、CH18則是記載孔子教導的祭祀祖先的禮法,並且強調祭祀父母的三年之喪,即使是天子也要尊守,那是因為無論是貴族或者窮人,向父母盡孝的心情都應該是一致的。
C)和睦相處
家庭中各員能夠和睦相處的話,也是孝順之道,因為可以使年長的老人順心快樂地度過晩年。如何和睦相處:
1、CH12有:“君子之道,造端乎夫婦,及其至也,察乎天地。” 要作一個完美的君子的話,要從夫婦開始,如此就可以擴展到天地之間了。
2、CH15有:“妻子好合、如鼓瑟琴。兄弟既翕、和樂且耽。” 也就是說家庭之中,夫妻兒女與兄弟之間都和睦相處,就像彈奏琴瑟一樣的協調。這就是家庭和諧的現象。
3、CH20有:“曰:君臣也、父子也、夫婦也、昆弟也、朋友之交也。五者、天下之達道也。” 五達道中有三者,父子、夫婦、兄弟的關係都是家庭成員之間的關係,所以在家庭中、假如都可以和睦相處的話,治國安邦就很容易了。
D)子承父業
曆史上子承父業的例子,應該首推周武王與周公的繼續周文王的遺誌,成功地革命推翻紂王。所以傳統上,一個人能光宗燿祖的話,也是孝道之一。《中庸》中有兩章都是子思引用孔子的教誨時,所舉出“子承父業”的例子。
1、CH18有:“武王纘(繼續)大王、王季、文王之緒,壹戎衣而有天下。” 周武王繼承大王、王季與周文王的家業,也繼續周文王的推翻腐敗的商紂王的遺誌,穿起軍衣就一舉成功地打敗商紂王。所以周武王是曆史上有名的子承父誌的榜樣。
1、CH19有:“武王、周公其達孝矣乎。夫孝者善繼人之誌,善述人之事者也。” 舉出周武王和周公的以孝道為榜樣,進而製禮作樂,製定了中華民族為禮儀之邦文化的基礎。
〖總之〗,儒家強調齊家的重要性,所以在《中庸》中,多處論及孝順父母與祭祀祖先。孝順父母和祭祀祖先會直接地造成家庭成員和睦相處,此兩者也會間接地讓家庭成員繼續祖先的遺誌。有句成語:“愚公移山”就是表述了子承父業的孝道精神。愚公的哲學是:“我死有子,子死有孫,而山不會増長。” 雖然他是被稱為是“愚公”,但是,他其實是一個聰明的智者,因為他了解中國傳統文化“孝道”的威力。“愚公移山”這則寓言,雖然是論述有恒心的力量,但也是“子承父業”的孝道最好的例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