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聯盟國三雄:“石牆”傑克遜戰死﹑羅伯特•李投降﹑戴維斯總統被俘,不同的英雄歸宿,相同的曠世長氣。他們“反叛”的角色在追逐自由的美國曆史裏,也無比爍爍閃光。。。
拉什莫爾“總統山”之前,“聯盟國三雄”石山像 在喬治亞州亞特蘭大城以東15英裏處,有一塊巨大的岩石,這塊岩石的海拔高度有500多米,底部周長達8公裏,它因而被稱為“地球表麵最大的一塊石頭”,亦稱Stone Mountain-“石山”。美國內戰期間,石山附近的村莊曾被北方政府軍燒掠一光。1915年,在這座孤立世外的巨石頂部,“內戰”後曾經盛極一時而被格蘭特總統“剿滅”的“三K黨”再度“複活”。他們延續由“聯盟國”將領內森•福雷斯特創立的奉行“白人至上”和基督教“恐怖主義”的三K黨宗旨,石山也自此成為第二代“三K黨”實施恐怖酷刑﹑焚燒十字架以及白人種族主義者“朝聖”之地。稍後,與“三K黨”淵源深厚的“聯盟國女兒聯合會”(United Daughters of the Confederacy,簡稱UDC。成立於1894年,由“聯盟國”軍人的女性後人組成的非盈利組織,總部位於維吉尼州首府裏士滿)開始構想在石山上雕刻具有“聯盟國”主題的大型紀念物。於是“三K黨”組織與“聯盟國女兒聯合會”開始為這項工程募捐,美國聯邦政府也特別發行印有羅伯特•李與“石牆”傑克遜肖像的50分硬幣以助籌款。。。
今天,我們在石山高大的北側麵看到的,是一幅頂部距離地麵400英尺,寬90英尺,長190英尺的巨大浮雕。這幅浮雕的雕刻麵積達三英畝(12000平方米),有兩個多足球場之大,它被譽為“世界上最大的浮雕”。在這幅雕刻在崖壁內的生動壯觀的浮雕裏麵,是浩氣凜然,昂首催騎,仿若天馬行空的三位“聯盟國”著名人物像:穩鞍鎮後的,是“石牆將軍”湯瑪斯•傑克遜;執馬側護的,是“南軍統帥”羅伯特•李將軍;馬首高揚居於最前位置的,則是“聯盟國”總統傑斐遜•戴維斯。在美國的南方民間,戴維斯﹑“石牆”與李將軍三人被稱為是“聯盟三雄”(Three Heros of Confederacy)。順便一提的是,位於美國南達科他州拉什莫爾山的著名總統雕像,就是當年設計雕刻“聯盟三雄”浮雕工程的那位雕刻家(Gutzon Borglum,格曾•伯格魯姆),在因意見不合離去後緊接著的另一曠世傑作。
“美利堅聯盟國”唯一的總統-傑斐遜•戴維斯,是美利堅合眾國曆史上的一位“編外”總統,他被南方民眾視為英雄式人物。。。
戴維斯生前拒絕重新宣誓成為美國公民。。。
其喪禮是南方所舉行過之葬禮中規模最大者。。。
從喬治亞州“石山”向東北500英裏開外,穿越曾經是“聯盟國”重要疆域的南﹑北卡羅來那州,是坐落於詹姆斯河畔的“聯盟國”昔日舊都-現今的維吉尼亞州州府裏士滿城。在裏士滿城中心的西部,曆史名河詹姆斯河的北岸,有一座風景優美又“物產豐富”的大墓園-好萊塢墓園。好萊塢墓園是美國第四任總統詹姆斯•麥迪遜和第十任總統約翰•泰勒,以及眾多維吉尼亞州長和“聯盟國”將領們的長眠之地。與安葬約翰•亞當斯父子總統的麻薩諸塞州昆西的“聯合第一”教堂,及安葬有威廉•塔夫特與約翰•肯尼迪兩位總統的阿靈頓國家公墓相比,好萊塢墓園裏又多出一了位美國曆史上的編外“總統”,他即是南北戰爭時期“美利堅聯盟國”的唯一一位總統:傑斐遜•戴維斯。
從好萊塢墓園中部安葬詹姆斯•麥迪遜和約翰•泰勒兩位總統的“總統環島”高坡上下來,沿東邊緣的“水景”道繼續向墓園的南方行進約1000英尺,將至墓園最南端時,便看到另一處位於平坦地勢上的“環島”。這座人工環島的名字是“戴維斯”環島,它就是戴維斯總統的長眠之地。“戴維斯”環島的形狀與列克星頓的“石牆”傑克遜之墓的環島頗為相似,隻是要比傑克遜的環島大上一些,這大概是由於戴維斯生前的“總統”地位要比傑克遜的“將軍”地位高的原因吧。從地勢來說,身為“聯盟國”總統的戴維斯之墓坐落於好萊塢墓園內相對低平的地帶,而身為美國“正統”總統的麥迪遜和泰勒兩人之墓,則都坐落於墓園內的最高之處。然而,戴維斯墓所在的“戴維斯環島”,卻較大於麥迪遜與泰勒二人墓共用的“總統環島”。
戴維斯環島中最為顯眼的,是在很遠就可以看到的那麵高高飄揚的“聯盟國”旗幟。在旗幟的下麵,是戴維斯站立在墓碑上的真人雕像,它麵向的是東邊的詹姆斯河及裏士滿城。做為南方“聯盟”總統-叛亂國的最高領導人,1865年“內戰”結束後戴維斯麵臨的前景比羅伯特•李將軍堪憂多了。在4月初格蘭特率領北方政府軍逼近南方都城裏士滿城時,戴維斯便帶領“聯盟國”內閣成員乘火車逃到了維吉尼亞的南部邊境,開始了他短短一個月的流亡生涯。1865年4月9日羅伯特•李將軍率“北維吉尼亞軍團”投降的消息傳來後,戴維斯知道大勢已去,便一路向南遠遁喬治亞州腹地。從1865年5月10日戴維斯被北方軍隊俘獲,到1889年底他在路易斯安那去世,戴維斯有生之年再也沒有回到過他曾經以總統身份駐居的“聯盟國”都城-裏士滿。
戴維斯雕像腳下,在石基座之間是一塊兒正方體的碑石。碑石正麵上附有一塊鐵質銘牌,上麵滿滿地鐫刻著白色字體的小文字,碑文如下:傑斐遜•戴維斯,長眠於此;美國軍人及憲法捍衛者;1808年6月3日出生於肯塔基州克裏斯蒂安郡,1889年12月6日去世於路易斯安那州新奧爾良;1828年西點軍校(畢業)班;1845-1846年密西西比州美國國會議員;1846-1847年美墨戰爭中第一密西西比步槍兵上校;1847年美國陸軍準將;1847-1851年美國國會參議員;1853-57年“戰爭部長”(“戰爭部”是國防部的前身,1947年廢止);1857-61再為參議員。從這裏可以看得出,戴維斯的前期人生仕途可謂是平步青雲的。他與“聯盟三雄”的另兩雄-羅伯特•李與“石牆”傑克遜一樣,從西點軍校畢業,都趕上了那場造就無數戰爭英雄的對墨西哥戰爭。戴維斯比李將軍小一歲,他之後能夠乘軍功之勢踏足政界,或是勝李將軍一籌。
在戴維斯雕像腳下碑石的背麵,是另一塊由他的妻子瓦莉娜•豪厄爾•戴維斯及他的女兒瑪格麗特•豪厄爾•戴維斯•海耶斯豎立的銘牌,上麵記載的則是傑斐遜•戴維斯的另一麵人生:美利堅聯盟國總統(1861年-1865年);忠於所有責任;一位信念的殉道者;他一生始終是一位美國軍人和政治家-•-在天國保佑那些為正義而遭受迫害的人們。。。1865年5月10日戴維斯與他的夫人在喬治亞州歐文維爾被俘獲後,5月19日,戴維斯被關押到了維吉尼亞“門羅堡”的炮塔內。門羅堡駐軍將領納爾遜•邁爾斯命令給戴維斯戴上鐵鐐銬,不允許有人探訪,也不允許閱讀除《聖經》之外的書。在濕冷的炮塔內關押期間,戴維斯的身體和精神狀況逐漸變得惡劣,直到一年後邁爾斯將軍被調走他的待遇才明顯轉好。
一直以梵蒂岡“囚犯”自居的羅馬教皇庇護九世(拉丁語:Pius IX,1846年至1878年任羅馬教皇。他是至今有明確年月記載的在位最久的教宗。他任職期間召開第一次梵蒂岡大公會議,確立“教宗無過”的基理(Papal Infallibility,指教宗在公告信仰教理上的不能誤,而非教宗永遠正確)。他反對意大利統一後的政權,羅馬城也在1870年落入意大利王國手中。由於拒絕與意大利政府協商,從庇護九世開始直到1929年各教宗都避居梵蒂岡內)聽說戴維斯被關押後,送給他一副自己的畫像,並用拉丁文在上麵寫道:上帝說,到我這裏來,與你的勞苦,及所有背負-我將使你煥然重生。早在1863年12月,庇護九世在回複戴維斯的信中,曾經還附上一張他親筆簽名的本人照片,他在信中還稱呼戴維斯為“尊敬的美利堅聯盟國總統”。從某種程度上,這被視為教宗承認了(至少從私人層麵)“美利堅聯盟國”是一個獨立的國家(與美國分開來)。就是這封信,導致美國國會在1867年明確禁止與梵蒂岡的外交關係。南北戰爭之後,羅伯特•李將軍有一次指著庇護九世的畫像對人說:在歐洲,他是唯一的一位君主,,,承認我們可憐的“聯盟國”。
戴維斯墓地裏與他墓碑及雕像一同矗立的,是分居在他兩旁的兩尊顯眼的白色花崗岩雕像。位於左手的,是一尊披衫蒙額﹑赤足站立的年輕女子雕像,她雙手扶按,麵部輪廓表情憂鬱,帶有些神秘而恐怖的色調。在她麵前的地上,並排是兩副石棺,安葬著戴維斯子女中唯一結婚的,也是他最喜愛的女兒-瑪格麗特•豪厄爾•海耶斯及其丈夫。瑪格麗特於1909年去世,她的後人如今生活在科羅拉多斯普林地區。位於戴維斯墓碑右手的,是一尊手握花冠﹑背負翅膀的“哀傷天使”雕像,她結發垂麵,側身坐立在一副石棺之上。哀傷天使腳底的碑文寫著:瓦莉娜•安妮•戴維斯-“聯盟國女兒”,這裏安葬的即是戴維斯的小女兒“溫妮”。戴維斯去世後,出於維持生計,溫妮和她母親搬到了紐約城,在普利策(即普利策獎和哥倫比亞大學新聞學院的創辦人)的“紐約世界報”作記者。1898年,她在遭受一場暴雨淋濕後患病去世於羅德島,年僅34歲。
溫妮也是戴維斯子女中唯一被允許前往門羅堡探望戴維斯的。溫妮與戴維斯夫人瓦莉娜前往門羅堡陪伴戴維斯,他們一家最終也在軍官營地獲得一處住所。在關押期間,1865年,美國首席大法官賽蒙•蔡斯(Salmon Chase,林肯政府時期的財政部長及司法部長。美國Chase-大通銀行名稱即源於他)根據憲法所量,對戴維斯以叛國罪對提起控訴,但安德魯•約翰遜總統政府對“聯盟國”叛國者的處罰並沒有實質性的下文。戴維斯的辯護律師之一,是前馬裏蘭州州長湯馬斯•普拉特。普拉特曾經因為讓兒子參加“聯盟國”軍隊,於1863年被懷疑為親南方分子關押在門羅堡,不久被釋放後繼續從業律師。1867年,內戰結束已兩年時,戴維斯遭受的處境開始受到南﹑北方民眾的關注和同情。在《紐約論壇報》主編霍勒斯•格裏利和“鐵路大王”康內留斯•範德比爾等北方名望人士的呼籲和支持下,羈押兩年的戴維斯被以10萬美元(約合當今250萬美元)保釋出獄。戴維斯出獄後去了加拿大的蒙特利爾,與早些時候逃亡到那裏的他的家人會麵。
在戴維斯墓碑的右前方,靠近墓地環形的外圍邊緣,有一塊塊兒小小的橢圓形墓碑。那座墓碑朝外麵刻著:南方都城童男童女立碑。這座沒有名字的墓地,安葬的是戴維斯的第三個兒子約瑟夫•伊萬,他是戴維斯四個都早逝的兒子中最具有悲劇性的一位。伊萬於1859年戴維斯任參議員時出生在華盛頓,他被認為是戴維斯孩子裏最聰明乖巧的一個。1864年,4歲的伊萬在裏士滿的聯盟國“白宮”內玩耍時,意外從15英尺高的三樓走廊上摔到地上(也有謠傳是被他哥哥推下去的),頭部撞傷而死,他隨後被埋葬在了好萊塢墓園。戴維斯的家庭是充滿悲劇的,他的另外三個兒子之中,長子不到兩歲即病死;次子小戴維斯21歲死於黃熱病瘟疫;四子出生於“聯盟國”成立半年後,一直多病,11歲時病死。戴維斯六個兒女中,僅有大女兒瑪格麗特人生完整,育有後嗣。從這一點來看,羅伯特•李將軍還算比他稍微幸運一些。
戴維斯一生的淒涼人生不止如此。他從門羅堡監獄被保釋出來之時,就成了一個沒有國籍的人。他既無經濟來源也沒有積蓄,更無家可歸-他密西西比的家產已在1862年被北方軍沒收,1866年他還在獄中時賣給了一位奴隸。與成千上萬的其他人一樣,在“聯盟國”這場賭局中戴維斯也輸掉了他的一切。在加拿大期間,他曾經前往古巴及歐洲嚐試尋找一份穩定的工作。1869年時,戴維斯去到了田納西州孟菲斯的一家保險公司擔任總裁,但那家保險公司後來卻倒閉了。1870年10月,羅伯特•李將軍在維吉尼亞列克星頓城去世,戴維斯在裏士滿主持了紀念儀式。1875年,戴維斯再次獲選聯邦參議員,但因美國憲法第十四修正案第三款“對合眾國作亂或反叛者禁止擔任聯邦公職”而未能就任。1876年,德克薩斯農業與機械工程學院(今德州農機大學)開班,戴維斯被邀請擔任第一任校長。
戴維斯真人雕像腳下的墓碑地下,是戴維斯及夫人瓦莉娜的安葬之地。那是兩幅緊挨著的﹑蓋部露出地麵的石棺。石棺頂部上麵栽種有常青矮樹和花木,還插著幾麵小幅的“聯盟國”旗幟,在微風中飄動。這樣色調鮮明的旗幟,在列克星頓城的“石牆”傑克遜墓地裏也看得到,但在“李”教堂下的羅伯特•李將軍安葬地卻沒有。在“聯盟國三雄”之中,“石牆”傑克遜將軍為“聯盟國”戰死疆場,是南方人心目中鐵錚錚的鐵漢,連北方人也敬重他;羅伯特•李統帥應大勢所降,止戰而和,為世人所敬仰,怎奈投降終歸不及戰死來的烈;傑斐遜•戴維斯身為叛國之王,兵敗被俘,仍堅信自己順應時勢,怎奈“成王敗寇”,回天無力。他致死一直拒絕重新宣誓成為美國公民(直到1978年,吉米•卡特總統時期,美國國會才重新通過一項“聯合決議”,恢複了戴維斯的美國國籍和公民身份),亦成為南方人的偶像。戴維斯人生的最後階段,是在一個帶有傳奇性的轉機中“圓滿”結束的。
1877年,一位來自路易斯安那州的富有寡婦,邀請戴維斯前往她的莊園訪問。這位女人名叫莎拉•多爾西,是在聞知這位前“聯盟國”總統的困境後,邀請他來到自己位於墨西哥灣畔比洛克西的畢沃伊爾莊園。莎拉•多爾西出身南方大家族,同時也是一位小說和曆史作家。她把莊園內的一座居所提供給了戴維斯及其家人居住,並從專業角度協助他從自傳開始撰寫他在內戰期間的曆史。1879年,50歲的多爾西因癌症手術失敗即將去世,她臨終前修改遺囑,把她的所有財產包括畢沃伊爾莊園全部贈送給了戴維斯。在接下來的兩年裏,戴維斯終於完成了他《聯盟國政府的興衰》一書的寫作。1889年,戴維斯又完成了《美利堅聯盟國短史》一書。戴維斯的兩本著作都由紐約的出版社出版發行後,他在前“聯盟國”民眾心目中的名望又重新恢複了起來。他隨後前往南方各地參加無數的集會和發表講演,他堅定地認為“聯盟國”脫離聯邦是符合憲法的;另一方麵他也熱切呼籲南方人要忠於美利堅合眾國。
1889年11月初,戴維斯離開畢沃伊爾前往考察他的“布萊爾費爾德”棉花種植園,當到達新奧爾良時,他遭遇一場雪雨被淋濕。汽船在密西西比河溯流而上的途中,戴維斯患上了重感冒。在他探望種植園返回時,瓦莉娜乘坐另一隻船趕來與他在河中碰麵,戴維斯終於得到一些醫療照護。隨後兩名醫生診斷他患急性支氣管炎並發瘧。三天後他們到達新奧爾良,戴維斯開始臥床養病。兩個禮拜後的12月5日晚,戴維斯突然不醒人世,於1889年12月6淩晨去世,終年81歲。戴維斯的喪禮是南方所舉行過之葬禮中規模最大者-有20萬人參加,他被安葬在新奧爾良的“北維吉尼亞軍團”墓地。1893年,戴維斯的夫人瓦莉娜決定把他重新安葬在裏士滿的好萊塢墓園,那裏曾經是戴維斯政治上最輝煌的時代-“聯盟國”都城的所在地。
傑斐遜•戴維斯的一生中有過許多不同的角色。作為一名軍人,他勇敢而富有謀略;作為一位政治家,他擔任過美國參議員及眾議員及戰爭部長,活躍政壇而手法嫻熟;作為一位種植園主,他像其他南方莊園主一樣擁有奴隸勞工並支持蓄奴;作為美利堅聯盟國總統,他廣泛被認為是一位指揮無方的戰時領導者。南北戰爭結束後,戴維斯不斷地致力於南北方的和解,但他仍然被視為南方驕傲的象征。戴維斯在南方人心目中擁有著崇高的曆史地位,他的誕辰日在佛羅裏達﹑肯塔基﹑路易斯安那﹑田納西﹑密西西比及阿拉巴馬和德克薩斯等州都作為官方紀念日。橫貫美國大陸東西岸的南北兩條曆史性公路之中,一條是紐約時代廣場至舊金山長達5500公裏的“林肯”公路,另一條即為從華盛頓穿過南方各州抵達加州聖地亞哥的“傑斐遜•戴維斯”公路。
在戴維斯墓地的南麵,有另一座方尖碑墓地,也插著“聯盟國”旗幟,那是羅伯特•李將軍的侄子菲茨休•李之墓。菲茨休曾是“美西戰爭”中的美國陸軍將領;他在內戰時期擔任“聯盟國”騎兵將領,與“石牆”傑克遜並肩作戰,他還參加過葛底斯堡戰役;內戰結束後,他擔任過維吉尼亞州州長﹑美國駐古巴大使等。
好萊塢墓園共安葬包括菲茨休•李﹑葛底斯堡戰役中以衝鋒聞名的喬治•皮克特及南軍名將詹姆斯•斯圖亞特等28位“聯盟國”將軍,是全美安葬“聯盟國”將軍最多的墓園。此外,在好萊塢墓園的西北區域,還有一座用花崗岩石堆積起來的90英尺高金字塔碑。這座金字塔建於內戰結束之後的1869年,它耗資25000美元(約合當今的60萬美元),是為了紀念埋葬在那裏的18000名“聯盟國”軍人。其中的“葛底斯堡”區有2000餘人,皆為在那場年著名大戰役中陣亡的“聯盟國”軍人。
從1861年4月12日內戰爆發,至傑斐遜•戴維斯被俘的前一天-1865年5月9日,安德魯•約翰遜總統宣布戰爭結束,美國南北戰爭共曆時4年3周又6天,約有100萬人傷亡,是美國曆史上所有戰爭中傷亡人數最多的一次。其中,南方“聯盟國”死26萬,傷14萬,占總數的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