後飛的笨鳥

講文明,講禮貌,愛藝術,談幽默
(個人版權未經許可請勿轉載複製)
個人資料
越吃越蒙山人 (熱門博主)
  • 博客訪問:
正文

我們怎麽辦 (二)

(2016-08-25 06:37:02) 下一個

 

 

為了修補在持續幹熱肆虐下已現斑禿了的草地,我去商店買來了3塊錢一袋的腐蝕表土。它能修補差不多兩平米的草地。相比真正的地表腐蝕土,這是非常便宜的選擇了。在自然界,一寸腐蝕土的生成需要在風調雨順物種豐富的環境下新陳代謝至少五百年。五百年,有這麽長時間,齊天大聖孫猴子都能壓抑了魔性投奔正果輔佐唐三藏去西天取經了。所以,自然界本身的修行演化很難。來自聯合國抗沙漠化機構的Luc Ganacadja告誡說:地表層的那20厘米土壤是人類與滅絕之間的全部!

 

的確,沒有可耕作的土地,人類就喪失了生存的基礎。在過去的一百年內,世界人口總數翻了四倍。中國在上世紀四十年代抵抗日本侵略時號稱有四萬萬五千萬同胞,這數字來自當時民國政府做出的粗略統計。自此以後,雖然經過戰爭饑餓和內亂等等諸多如此這般的天災人禍,在接下來的六十年中,中國的人口總數翻了三倍。這還是在上世紀七十年代後,中國政府實在是不堪重負強製施行嚴厲的計劃生育政策帶來的結果。麵對如此迅猛的人口增長,世界範圍內需要每年新增一千五百萬公頃可耕地來擺平不斷提升的消費需求。可現實情況是, 由於極度幹旱造成的沙漠化以及快速城市化等因素,全球範圍內可耕地的麵積以每年一千二百萬公頃的速度在減少,相當於每分鍾23公頃。也就是說,不到兩分鍾的功夫,像天安門廣場那麽大的一塊良田就突然消失了,被滾滾而來的黃沙淹沒了。

 

除去撒哈拉大沙漠,中國西北一線起自新疆延至寧夏甘肅內蒙戈壁一代的沙漠群是世界上最幹燥的地區了,而且這個沙漠群邊界的擴展速度十分驚人,它每年威脅著7萬個自然村落的生存。公正地講,中國是世界上最努力的抗沙漠化國家, 在過去的三十年裏,為了抵抗沙漠侵蝕,中國在三北防護林的建設中種下了六百多億棵樹, 占世界新植樹數量的40%。按照一組中國科技工作者發表在《自然》上的文章中的觀點,防護林的建設對延緩沙漠化還是起到了積極的作用。但其他專家認為可能的問題是樹木品種的過於單一造成隱含的抗病蟲能力低下問題,整齊劃一的成長衰亡周期問題和成活率對灌溉水的依賴問題等,這些都使得單純造林對抵抗沙漠擴大的效果大打折扣。

 

在中國,另一個對水土保持負麵影響很高的因素是超負荷畜牧。當然,這也是沒有辦法的事情,這麽多人一下子富裕了,口袋裏叮叮鐺鐺揣滿了錢,指明了要把以前隻有地主老財逢年過節才能享用的那些好吃饞人的東西,拿過來天天輪著番可勁造。以傳統中華美食文化中‘魚羊’為鮮‘羊大’為美的羊肉為例,回想一下五十年前北京有沒有超過五家涮羊肉館?即便有,也不是全年供貨。現在五千家都不止吧。這就是為什麽中美兩國現有的牧場麵積不相上下,而中國卻圈養了總頭數28倍於美國的綿羊和山羊。羊肉雖然鮮美,可活羊卻是自然生態界的啃青殺手,尤其是山羊,嘴吃順了,連土裏的草根都要扯出來吞到肚裏。對於幹旱缺水的草原,那是一種絕殺的節奏。

 

經濟發達了,人均消費指數或者說消費質量必然上升,這也應算是人類社會發展的客觀規律。全球範圍的統計是,在過去三十年,發展中國家人均肉食消費量增長了一倍,蛋類消費量增長了五倍。有數字說,1982年中國人均消費肉食13公斤,現在是63公斤, 相當於漲了五倍多,大大高於同期國際水平。當然,這也和我們同期GDP的高速增長相匹配。用大魚大肉一下子替代吃糠咽菜的背後一定是對自然資源和土地能量的深度透支,在大生態環境日趨惡化的今天這種局麵能支撐多久,這個問題並不是每個吃得腦滿腸肥的人都願意或者能夠想清楚的。通常,產生1公斤動物蛋白需要7-9公斤植物蛋白的轉換。在這裏好的消息是:中國人喜歡的那些家禽家畜的動物蛋白,或多或少都能通過配製的飼料得以轉換。而不好的消息是:中國早於2007年起就已變成一個農產品淨進口國,到了2013年的時候,年進口額高達1100多億美元。其中份額比列較高的大豆、玉米和其他穀物以及穀物加工副產品,大多是用來做飼料添加物的。而對於廣大愛國群眾來說最不好的消息是,對中國農產品出口量最大的國家卻恰恰是大家痛恨至極的對頭,美國。中國政府官方發布的文告上承認,截止到2012年,糧食的自給率已不到88%, 而且這一數字有進一步縮減的可能。美國農業部針對中國在國際市場上不斷增長的糧食需求專門發布研究報告稱,中國對農產品進口的逐年增長趨勢至少會延及至2023年。

 

按照城門失火殃及池魚這種邏輯分析,我家門前草坪的枯黃必然招致國際市場農產品價格的快速增長。這是因為,像北美安大略這樣傳統的國際糧倉,今年遭受到的持續高溫幹旱對本地農作物的成長影響很大,減產已屬必然。世界上最重要的農作物玉米小麥和稻米都是對環境溫度敏感的作物。玉米是對白天的氣溫敏感, 天氣越熱產量越低。而小麥和稻米則是對晚間的平均氣溫敏感, 稻米生長期間,夜晚的平均溫度超過正常1攝氏度會使其產量最多能減少百分之十。不幸的是,現在我們經曆到的苦日子白天和晚上的平均氣溫都明顯高於常年許多。更為糟糕的是,昆蟲和病菌對高溫的反應卻與這些農作物截然相反,溫度升高,它們的繁殖速度會加快。如果日平均氣溫升高2度的話,有的害蟲可達到5倍的生命周期繁殖,而且它們會蟄伏一冬,等待來年或以後的總爆發。如此看來,在第四代又耐熱又抗旱的轉基因品種推廣到實際生產之前,國際糧食生產的前景真的不容樂觀。

 

那麽,愛國還是吃肉,就會變得越來越是一個問題。

 

 

[ 打印 ]
閱讀 ()評論 (1)
評論
大號螞蟻 回複 悄悄話 根本的辦法是控製人口。尤其當人類科技戰勝了自然對人口的控製的時候,就得自我控製,否則自然最終會來個大控製。人,還是要服從自然的,不要太猖狂。

但是對人類的負責,又往往和對個體的人道所矛盾。難。
民主黨,不僅出賣美國,更在出賣人類。小恩小惠,大奸大惡。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