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篇書評可能有關鍵情節透露
第一課,樂於傳達讚美,哪怕是第三四手的讚美
在浩浩蕩蕩的IT大軍裏做著類似於城管的工作。既要時刻檢測項目組的項目情況,又要及時發現問題,匯報上層並要求項目組整改。以至於項目組裏有些人一聽到我們這些人的時候,立刻躲得遠遠的,更不要說笑臉相迎了。甲同事所在的項目組是我負責跟蹤的,他曾在公共場合,跟另一位同事發表一番言論,表示自己是多麽痛恨我們這類人的工作,我當時就在旁邊,聽了心裏自然不舒服,一臉苦笑對他說了句“都是出來混口飯吃的,何苦呢”。後來很長一段我們都當對方不存在。直到有一天,甲同事所在的項目組開會,經理開會的時候提到甲的名字,並誇他最近表現不錯,並說如果有去US培訓的機會,會考慮他的。會後,我懷著隻是想傳達會議精神的單純想法,用公司的聊天工具跟甲說,經理開會的時候表揚他了。他的後來的回複讓我看到了他由意外到好奇到開心的心裏變化。這以後,再在項目組裏見麵的時候,他會用微笑來跟我打招呼了。
第二課,你說什麽樣的話,就決定了要扮演什麽樣的人
這跟《遇見未知的自己》裏”人生就像一場戲,我們都要因時因地的帶上一些角色麵具”有異曲同工之妙。在《遇》裏麵,女主角若菱不喜歡跟婆家的人相處。當她受神秘老人點撥,認識到人生就是場演戲,何不好好去演時,她笑臉相迎小姑子,幫婆婆打下手,誇婆婆做的飯好吃。結果那天的家庭氛圍格外的好。所以,當自己知道自己要做什麽樣的人時,自然也就知道什麽話該說。
第三課,事事逞口舌之利,隻會把自己逼上絕路
當你不同意對方的時候,可以語帶保留,可以迂回提醒,也可以一笑置之,把無謂的勝利給對方。最近很火的娛樂節目《非誠勿擾》裏,麵對24位女嘉賓犀利的點評,有的男嘉賓總是奮起解釋,結果這類男嘉賓個個死的很慘。反到是那些麵帶微笑不予回複的男嘉賓,給人一種很紳士的感覺,最終往往能進入權利逆轉。
第四課,把對方看在眼裏,讓對方覺得被重視,眼神交流是關鍵
我是個有眼神交流恐懼症的人。因為覺得自己的眼睛不好看,所以特別怕對視。工作後,有機會去給新入職員工提供入職培訓。為保證我們這些兼職的培訓人員的培訓質量,培訓主管給我們上了幾課,其中一課是練習眼神交流。課堂上的每個人要找自己的搭檔,相互注視30秒,時間到後互換搭檔,繼續注視30秒,直到跟每個人都有注視過,才算結束。剛開始,大家都還有點不習慣,還有笑聲出來,到後來,感覺就像是在默哀了,很安靜。這個練習是讓我們去習慣注視和被注視。還有個練習,是讓大家站成個圓圈,每個人要講三分鍾的故事,講故事的同時,以轉頭的方式讓自己的目光在每個人身上都有駐留過。後來培訓的時候,那些我眼神駐留過又給我以眼神反饋的人,我都會有印象,而那些總是目光遊離或者低頭看材料的人,我沒有半點印象了。
第五課,問的問題越具體,別人回答起來越省力
這裏提到了兩點。一是問問題,最好有“退路”。即使對方卡住了,你也可以拿出自己的故事跟對方分享。還有一點是是非選擇判斷題比歸納題更受大家歡迎,因為不怎麽費腦力。這裏的談話技巧是先問兩三個是非選擇判斷的問題把對方的有興趣的範圍問出來,再用申論題往下問。
我有這樣的大學朋友,在QQ上遇到,會問句“過的好嗎”之類的問題。對這樣的問題我很是無語。因為這樣的問題很容易讓我產生這樣的畫麵:男女主角在經曆眾多波折後重逢,一方深情的問對方,“這麽多年沒見,你過的還好麽?”,不管好與不好,兩個人都要把這些年發生的事情說個遍。但我不是女主角,他也不是男主角,我總不會空虛無聊孤單寂寞到跟一個不怎麽常聯係的普通朋友在網絡上傾訴衷腸吧,我想他也沒耐心聽。這位同學要是真的是出於關心想跟我保持聊一聊,如果他留意我在上海,問“去看世博了嗎”也比“過的好嗎”更能體現他的關心。
第六課 尖銳的問題,自然有問的方法
康永老師介紹的三個辦法:1.退兩三步問問題 2. 拿抽象的第三方做替死鬼 3.用具體的陳述代替刺耳的有審判味道的詞語。
第七課 硬生生的數字,沒有人會記得住
用有畫麵場景的陳述去代替直白的數字。也可以避開一些講出口有點尷尬的答案。對於待遇收入這樣的敏感的問題,我決定要是以後再有白目的人聞起來,我就用“周末喝喝星巴克還是小資得起的”來回答。
第八課 掌握基本問句,你也可以做訪談類節目
最棒的問句,最能激發別人說下去的問句,多半是這樣的: “為什麽?”“怎麽會?”“真的喔?”“我都不知道耶?”“那怎麽辦?”“後來呢?”“原來是這樣啊!”。
有人剪輯過陳魯豫的訪談節目,剪輯後的片段裏魯豫一直睜著她的大眼睛,問“真的?”“真的假的?”“真的麽?”。雖然有點惡搞,但是也說明最簡單的最白話的問句,能讓對方覺得你有在聽他講話。
第九課 名字很重要,無論是你的還是別人的
跟別人初次見麵,當別人報上姓名的時候,你就應該也報上自己的名字。每個人都不習慣從自己的口裏說出自己的名字,但是喜歡看到自己的名字出現,或者聽到自己的名字被別人提起。因為我的名字有比較偏的字,我的姓氏在百家姓裏也沒有,所以我特別不喜歡跟別人介紹自己的名字,每次都像是教別人識字。這堂課讓我覺得很有必要想出個比較好的介紹自己名字的辦法。
第十課 犯了錯誤不要緊,隻要你會道歉
會道歉的最高境界是,利用道歉的機會把對方捧到天上。但是這個火候我們大多數人很難把握。不如老老實實三部曲,承認錯誤,對造成的後果表示抱歉,最後一定要獻上解決或者補救辦法。 我剛開始跟蹤項目組的時候,連項目組沒有做版本控製這類基本問題都沒有及時發現,被上麵的人開會批了。有個職場過來人教給了我職場的第一條生存法則:跟領導道歉的時候,不要去解釋,領導沒時間聽你解釋,你要把你的解決方案拿出來,他們想知道的是你如何去挽救。
PS:這十點隻是我提煉出來的自己認為比較有感觸的幾點。書中說到還有些比較實用的說話之道,要讀者自己去找本書來看看了。
在浩浩蕩蕩的IT大軍裏做著類似於城管的工作。既要時刻檢測項目組的項目情況,又要及時發現問題,匯報上層並要求項目組整改。以至於項目組裏有些人一聽到我們這些人的時候,立刻躲得遠遠的,更不要說笑臉相迎了。甲同事所在的項目組是我負責跟蹤的,他曾在公共場合,跟另一位同事發表一番言論,表示自己是多麽痛恨我們這類人的工作,我當時就在旁邊,聽了心裏自然不舒服,一臉苦笑對他說了句“都是出來混口飯吃的,何苦呢”。後來很長一段我們都當對方不存在。直到有一天,甲同事所在的項目組開會,經理開會的時候提到甲的名字,並誇他最近表現不錯,並說如果有去US培訓的機會,會考慮他的。會後,我懷著隻是想傳達會議精神的單純想法,用公司的聊天工具跟甲說,經理開會的時候表揚他了。他的後來的回複讓我看到了他由意外到好奇到開心的心裏變化。這以後,再在項目組裏見麵的時候,他會用微笑來跟我打招呼了。
第二課,你說什麽樣的話,就決定了要扮演什麽樣的人
這跟《遇見未知的自己》裏”人生就像一場戲,我們都要因時因地的帶上一些角色麵具”有異曲同工之妙。在《遇》裏麵,女主角若菱不喜歡跟婆家的人相處。當她受神秘老人點撥,認識到人生就是場演戲,何不好好去演時,她笑臉相迎小姑子,幫婆婆打下手,誇婆婆做的飯好吃。結果那天的家庭氛圍格外的好。所以,當自己知道自己要做什麽樣的人時,自然也就知道什麽話該說。
第三課,事事逞口舌之利,隻會把自己逼上絕路
當你不同意對方的時候,可以語帶保留,可以迂回提醒,也可以一笑置之,把無謂的勝利給對方。最近很火的娛樂節目《非誠勿擾》裏,麵對24位女嘉賓犀利的點評,有的男嘉賓總是奮起解釋,結果這類男嘉賓個個死的很慘。反到是那些麵帶微笑不予回複的男嘉賓,給人一種很紳士的感覺,最終往往能進入權利逆轉。
第四課,把對方看在眼裏,讓對方覺得被重視,眼神交流是關鍵
我是個有眼神交流恐懼症的人。因為覺得自己的眼睛不好看,所以特別怕對視。工作後,有機會去給新入職員工提供入職培訓。為保證我們這些兼職的培訓人員的培訓質量,培訓主管給我們上了幾課,其中一課是練習眼神交流。課堂上的每個人要找自己的搭檔,相互注視30秒,時間到後互換搭檔,繼續注視30秒,直到跟每個人都有注視過,才算結束。剛開始,大家都還有點不習慣,還有笑聲出來,到後來,感覺就像是在默哀了,很安靜。這個練習是讓我們去習慣注視和被注視。還有個練習,是讓大家站成個圓圈,每個人要講三分鍾的故事,講故事的同時,以轉頭的方式讓自己的目光在每個人身上都有駐留過。後來培訓的時候,那些我眼神駐留過又給我以眼神反饋的人,我都會有印象,而那些總是目光遊離或者低頭看材料的人,我沒有半點印象了。
第五課,問的問題越具體,別人回答起來越省力
這裏提到了兩點。一是問問題,最好有“退路”。即使對方卡住了,你也可以拿出自己的故事跟對方分享。還有一點是是非選擇判斷題比歸納題更受大家歡迎,因為不怎麽費腦力。這裏的談話技巧是先問兩三個是非選擇判斷的問題把對方的有興趣的範圍問出來,再用申論題往下問。
我有這樣的大學朋友,在QQ上遇到,會問句“過的好嗎”之類的問題。對這樣的問題我很是無語。因為這樣的問題很容易讓我產生這樣的畫麵:男女主角在經曆眾多波折後重逢,一方深情的問對方,“這麽多年沒見,你過的還好麽?”,不管好與不好,兩個人都要把這些年發生的事情說個遍。但我不是女主角,他也不是男主角,我總不會空虛無聊孤單寂寞到跟一個不怎麽常聯係的普通朋友在網絡上傾訴衷腸吧,我想他也沒耐心聽。這位同學要是真的是出於關心想跟我保持聊一聊,如果他留意我在上海,問“去看世博了嗎”也比“過的好嗎”更能體現他的關心。
第六課 尖銳的問題,自然有問的方法
康永老師介紹的三個辦法:1.退兩三步問問題 2. 拿抽象的第三方做替死鬼 3.用具體的陳述代替刺耳的有審判味道的詞語。
第七課 硬生生的數字,沒有人會記得住
用有畫麵場景的陳述去代替直白的數字。也可以避開一些講出口有點尷尬的答案。對於待遇收入這樣的敏感的問題,我決定要是以後再有白目的人聞起來,我就用“周末喝喝星巴克還是小資得起的”來回答。
第八課 掌握基本問句,你也可以做訪談類節目
最棒的問句,最能激發別人說下去的問句,多半是這樣的: “為什麽?”“怎麽會?”“真的喔?”“我都不知道耶?”“那怎麽辦?”“後來呢?”“原來是這樣啊!”。
有人剪輯過陳魯豫的訪談節目,剪輯後的片段裏魯豫一直睜著她的大眼睛,問“真的?”“真的假的?”“真的麽?”。雖然有點惡搞,但是也說明最簡單的最白話的問句,能讓對方覺得你有在聽他講話。
第九課 名字很重要,無論是你的還是別人的
跟別人初次見麵,當別人報上姓名的時候,你就應該也報上自己的名字。每個人都不習慣從自己的口裏說出自己的名字,但是喜歡看到自己的名字出現,或者聽到自己的名字被別人提起。因為我的名字有比較偏的字,我的姓氏在百家姓裏也沒有,所以我特別不喜歡跟別人介紹自己的名字,每次都像是教別人識字。這堂課讓我覺得很有必要想出個比較好的介紹自己名字的辦法。
第十課 犯了錯誤不要緊,隻要你會道歉
會道歉的最高境界是,利用道歉的機會把對方捧到天上。但是這個火候我們大多數人很難把握。不如老老實實三部曲,承認錯誤,對造成的後果表示抱歉,最後一定要獻上解決或者補救辦法。 我剛開始跟蹤項目組的時候,連項目組沒有做版本控製這類基本問題都沒有及時發現,被上麵的人開會批了。有個職場過來人教給了我職場的第一條生存法則:跟領導道歉的時候,不要去解釋,領導沒時間聽你解釋,你要把你的解決方案拿出來,他們想知道的是你如何去挽救。
PS:這十點隻是我提煉出來的自己認為比較有感觸的幾點。書中說到還有些比較實用的說話之道,要讀者自己去找本書來看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