個人資料
  • 博客訪問:
正文

回國遊記:善意的暴擊

(2025-11-01 15:30:00) 下一個

  回國第二天,就遭遇暴擊。那天我和LD去探望一位親戚,他和我們年紀差不多,但孫女十歲,我感覺他麵相不如我們年輕,也許是被隔代叫老了。

  那天他孫女一進門,看見我們,特有禮貌,脆生生來一句:“爺爺奶奶好!”  我們倆當場傻了。雖然以前也被叫過“大爺”、“奶奶”,但放在一起喊,感覺被雙倍擊打。我一直自認“活力阿姨”,被小姑娘一眼戳穿,毫不留情。LD也是一樣,那一刻,好像是互相坐實了老年身份——誰也甭想逃。

  親戚覺得我倆大驚小怪的,自己沒孫輩,還嫌被孫輩的人喊老了,年齡就是事實嘛。他提醒我們,出去旅遊記得帶上身份證明,各地政策不一樣,但都有老年優惠,別錯過。這省錢的建議全是善意,就是聽著刺耳。

  我在國內的同學這兩年陸續退休,拿著不菲的退休金,享受公交、地鐵、公園門票的老年優惠,過上了“最美不過夕陽紅”的幸福生活。而我這邊的同齡人,卻在人生軌跡上慢了兩步——空巢但還有學費、甚至房貸,因為離退休還早著呢,心態普遍比較年輕。這次回國,我也以為自己本是棵壯苗,可在別人眼裏,妥妥一顆老幫菜。

  在青島住酒店時,前台姑娘是典型的山東人,熱情又實在。一早,她聽說我們要去嶗山,立刻提醒:“太早了,索道還沒開呢!” 我們可是徒步一天上下泰山的人,誰說要坐索道了?看著她真誠的笑臉,我接受好意,隱藏實力。

   在南京,我們去某個景區,上了一輛網約車。司機是本地人,挺熱情,建議我們修改目的地,直接開到網紅景點。臨下車前,他特意叮囑一句:“我一般把客人放在路口,看你們年紀大了,我多送一段,讓你們少走幾步。”我被這句“好話”噎得差點喘不上氣,我有那麽脆弱嗎?你又比我小幾歲呢?

  旅途中遇到類似的小事很多,比如,在上海入住旅館,被安排在一樓離大廳最近的房間,不用多走一步路。在杭州,從雷峰塔到靈隱寺的公交車上,有人讓座。就連付款,明明是我剛剛開通支付寶和微信支付,用起來不那麽熟練而已,可總被人看成被數字化淘汰的人。這一遍遍被提醒“你老了”,把我的玻璃心敲打得疙疙瘩瘩的。

  可氣的是,我這個人有種超能力就是接受暗示。別人覺得我老眼昏花搞不清誰掃誰,我就真的糊塗了;別人讓我下車小心慢走,我就真的腿腳不便踉踉蹌蹌,讓司機更覺得今天做了一件助老好事。趙本山的《賣拐》是有生活基礎的。

  有次出景區時,我們在門口排隊上出租車,還沒坐穩,司機就笑著誇:“兩位老人家真有素質!” 誰在乎XXX素質啊,不就是讓兩個插隊的上了前麵那輛車,但“老人家”是怎麽回事?再說,難道成了“老人”,連道德期待都降低了——不爭不搶、不碰瓷、不貪小便宜,就算模範老人?LD忍不住問:“在你眼裏,我們到底有多老?” 他沉默兩秒,小心翼翼地說:“總歸是退休了嘛。退休了有退休金,不上班,才有空出來玩吧。”   

  司機很聰明,既避免評判外貌,也說了實話。國內現狀不是老了才退休,而是退休了就老了。偏偏退休年齡還規定得特別早,有些女性五十就退了。你覺得年輕沒有,得聽政府的,政府說了算。普通老百姓,強製退休,就是強製老,不服不行。你想認為七十還是孩子,先有特權再說。

  更糟的是,老人”的重點不是“人”,而是“老”,而“老”是個妥妥的貶義詞。一旦被歸入老人,外界就認為你是身體不便,腦袋不靈,斤斤計較,還容易被騙。這種善意,隻讓我覺得有種居高臨下的憐憫。

  我把自己把別人好心當成驢肝肺的事講給表妹聽,她笑,說那算什麽歧視。她住廣東,想給她爸辦個跟她一樣的手機大流量套餐,辦不成,投訴了也沒用,因為按照規定,那個套餐隻提供給十八到六十歲的。看看,老人,連每月用多少G都被限製了。

 遊玩了幾天,我們已經開始適應,天天拿出證件,心安理得地買折扣甚至免費票。回美前去機場的地鐵上,LD忽然悟了,“我可以合法坐這個愛心專座了!”

[ 打印 ]
閱讀 ()評論 (7)
評論
人到中年的摩羯 回複 悄悄話 回複 'FollowNature' 的評論 : 我周圍也有好幾個打算七十退,甚至永不言退。
人到中年的摩羯 回複 悄悄話 回複 '燕京夜話' 的評論 : 可能吧。
人到中年的摩羯 回複 悄悄話 回複 '細雨飄處果菜香' 的評論 : 對,下一步打算倚老賣老。
燕京夜話 回複 悄悄話 在美國你們肯定不老也沒人給你讓座 :)
FollowNature 回複 悄悄話 人們都是好意。而且國內老人依老賣老的也很多。在國內心裏要適應。 俺也到了打高爾夫付老人的折扣價的年紀。但俺的同事們都是過了七十歲多才退休,俺也覺得自己仍年輕。
peter黑 回複 悄悄話 確實,國內把退休了就立刻歸為老年人
細雨飄處果菜香 回複 悄悄話 覺醒得有點晚,好歹後來享受到了老人家的福利。哈哈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