醉裏看刀

腹中百萬兵,無聊以詩鳴,一點浩然氣,千裏快哉風!
正文

沽河淚(11)

(2013-09-20 08:43:18) 下一個
        六十年代末的中國農村,用一窮二白來形容,應該是不過分的。別說聯合收割機這種大型機械,就是小拖拉機和像樣的抽水機都沒有。一個公社十幾個村可能會有一台鏈軌拖拉機,春天每個村之間輪流耕地,拖拉機到了那個村,大隊專門派人好吃好喝好伺候,那時的拖拉機手,是一個讓人羨慕的職業,小時候寫作文,長大後的理想是什麽,許多同學都會說當一個拖拉機手。

    七十年代中央曾提出要在八零年實現農村機械化,當時廣泛報道的一個例子:是說鄧小平到美國訪問,參觀美國的一個農場,農場主是一位美籍華人,名叫韓丁,耕地播種除草收割,全都是機械操作,甚至用飛機噴農藥,一個人管理耕種上萬畝土地。老家的人從廣播裏報紙裏聽到這些宣傳,驚為天方夜譚,要知道,那時候白沙村一個村也隻有六百多畝地,上百人耕種,一個勞力平均也就種十來畝地,還要起早貪黑累死累活的!

    既然沒有任何農業機械,當時的農活,就全靠一雙手兩條腿還有生產隊飼養的牛馬騾驢了。母親結婚沒幾天,便下地參加生產隊安排的農活。人民公社時期,幹活掙工分,糧食分配和年底開支按工分計算。工分按活的輕重,男女有別,一個壯勞力,一天可掙十五六分,婦女最多也就掙十分,所以勞碌一天,晚飯後到生產隊的會計室記工分,也是一項重要任務,勞累一天的社員們,趁這個機會聚在一起,圍在煤油燈下,開會學習或東扯西聊,打發漫漫長夜。

    母親結婚的時候,已是初夏,各種農作物都處於旺盛的生長期。白沙村秋天收獲的作物,種的最多的是玉米和紅薯,紅薯在老家稱地瓜,因之長得象瓜又長在地下,故如此稱之,形象而生動。按說以白沙村的土質,最適合種花生和芋頭這些喜歡沙質土壤的經濟作物,但那時種什麽由縣和公社統一安排,人民公社計劃經濟,就是會種地的說了不算,不會種地的告訴你種什麽怎麽種,社員還不能有意見,否則就是反對社會主義,這可是誰也不敢戴的大帽子。

    種地瓜的最大好處是產量高,易管理,種上以後翻翻蔓除除草就可以了。母親第一天安排的農活,就是為地瓜壟翻蔓除草。地瓜栽種的時候,先打好壟,然後將一段一段剪好的地瓜苗每隔十幾公分栽一棵,地瓜苗長得很快,兩三個月,瓜蔓便會爬滿地瓜壟,這時候需要將瓜蔓翻個方向,一來為了透風透水透氣,而來為了除掉隨瓜蔓一起生長的雜草。母親和隊裏的六七個婦女,大清早吃過飯,每個人扛一根兩米多長兩指多粗的竹竿或樹棍,說說笑笑嘻嘻哈哈來到村北邊的地瓜地。說來也巧,這天張寡婦也被安排來翻蔓除草,和母親翻除的地瓜壟挨著,兩個人一邊揮舞著手中的竹竿,翻起瓜蔓,拔除雜草,一邊嘴裏不停的閑言碎語,聊著村裏誰家長誰家短。

    張寡婦幹活倒是又快又利落,母親的速度根本跟不上她,過不一會就讓張寡婦拉下一大截,張寡婦便會到過頭來,幫母親翻一陣,兩個人再並頭前進,這樣一來,母親對張寡婦頗有好感,講話也就比較隨意起來,也想從張寡婦嘴裏多了解一些白沙村的情況,就問張寡婦:“嬸子,你說俺家你大侄子,帶著個閨女,這些年也不知怎麽過來的?”
  
        張寡婦抹了把額頭的汗水,說道:“要說你家大侄子,人材是不用挑的,又在隊裏當會計,又不像我孩子那麽多,那會在家閑著!”

    “你是說他在村裏還有別的女人?”

       "嗨,這個,這個俺也沒看見,不過村裏風言風語,有影沒影的事,都會一陣風一陣土的,刮得到處都是,你也別當真。”

       “他以前的事,俺也管不了,以後能和俺踏踏實實過日子就行了!”

       “侄媳婦,大侄子娶了你,真是他的福氣。瞧瞧你,又年輕又俊秀又能幹,還有這麽大個兒子!不過男人嘛,那個不是吃了碗裏的,看著鍋裏的,你也要多長幾個心眼。”

      “這個俺知道,俺初來乍到,年紀輕見識少,嬸子有什麽事,多提醒俺幾句!”

      “你放心,你過來,我跟你說個事!”

    母親放下手中竹竿,跨過地瓜壟,張寡婦便把嘴貼到母親的耳邊,故作神秘的說:“我聽人說,你家那個竹梅,像個狐狸精,村裏人誰見了誰迷,她自己見了誰,都象喝了蜜糖兒,你可要小心!”

[ 打印 ]
閱讀 ()評論 (0)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