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1澎湖、台灣紀略 2澎湖誌略 3台灣紀略(附澎湖)

(2013-07-19 00:52:08) 下一個

澎湖、台灣紀略 澎湖誌略 台灣紀略(附澎湖)
http://wenxian.fanren8.com/06/05/207.htm


清 杜臻 澎湖台灣紀略

清 杜臻

首頁 > 06史藏-1725部 > 05地理-296部 > 207-澎湖台灣紀略-清-杜臻


 澎湖台灣紀略
 澎湖誌略
 台灣紀略(附澎湖)

澎湖台灣紀略

   杜臻述

   澎湖有三十六島,縱橫三百餘裏(此據新圖;實錄雲:二百餘裏)。閩海實錄雲:其地勢在泉州料羅、漳州鎮海之界,與舊嶼、大擔相對。自內地東渡,順風一日二夜可至。閩書附晉江縣,雲地近琉球。昔人於此置兵防琉球,今則防倭。元島夷誌雲:自泉州順風二晝夜可至,有七澳。曹能始誌勝雲:自郡東台海門,舟行二日始至。鄭若曾雲:風順尚有日半之程。指揮唐垣京澎湖要覽雲:係琉球山川,地界泉、漳、興、福;其去內地也,埒於琉球。諸書所載不同。茲從閩誌,附之晉江之後雲。

  前代事不可考。

隋開皇中遣虎賁郎將陳棱帥師至其地,虜男女數百人而還。

唐施肩吾有澎湖詩雲:腥臊海邊多鬼市,島夷居處無鄉裏;黑皮年少學采珠,手把生犀照鹹水。蓋亦嚐有至焉者。

明洪武五年,以其民叛服不常,大台兵,驅其大族徙置漳、泉間。今蚶江諸處遺民猶存。

嘉靖之季,賊首曾一本、林鳳據巢穴。

萬曆元年,總兵俞大猷逐倭寇嚐至其地。

二十年,朝鮮告倭且入犯,議者謂不宜坐棄澎湖;於是設把總一員,以十六舟戍之,隸於南路參將及泉南遊擊,令與浯、銅二寨時相策應。其汛地北起北山,南盡八鬥澳(地圖作八罩)。北山龍門港、丁字門、西嶼頭曰最衝,娘宮前蒔上澳曰次衝。春汛以清明前十日為期,駐三月而返;冬汛以霜降前十日為期,駐兩月而返。後以孤懸海表,議罷。
理論
啟、禎以後,鯨鯢薦食,益不可問矣。

  其氣候常溫,多風少雨,涉海者重絮而行,既至則易暑服。其土燥剛,不宜木與禾黍,惟多雜茅。泉味澀鹵。其民多泉人僑處,苫茅以居,樸野多壽。土布為衣,耕、漁、畜、牧以自給。煮海為鹽,釀秫為酒,掇蠃蛤、魚鰕以佐食,爇牛糞以爨,燃魚骨為油。尤多畜羊。羊特肥大孳生山穀間,千萬為群;其主各刻角以誌,或烙毛剺耳,夜亦不收,卒不相亂也。黠者或行賈於外,致饒裕。其爭訟,擇年長者為主,有事則就決之;間有不能平,則詣晉江縣陳白以聽斷焉。

   其物產,穀則胡麻、菉豆,藥則天門冬、蒺藜、山茨菇,蟲獸則山豬、蜈蚣、花蛇及鼠。山豬類常豬而色赤,性矯健、善跳躍,捕之不易;有毒,食之輒發瘡廱。花蛇、蜈蚣,彌山皆是。花蛇大者長丈餘,小亦不下五、六尺;晝日伏藏地下,夜乃潛至幾案間。揣之不齧,即偶見齧,亦不至大創也。海石間台烏魚(一名鯔魚),本生江南,每春日輒來就石廉打子;蓋魚子須跳擲乃台也。又產白芥菜,高五、六尺。其子中入藥絕佳。茉莉千瓣,香尤酷烈。又有藤蔓,可為燂洗兵船之用。

   其民以地近琉球,夜不舉火;言夷船望見煙起,必來抄掠。居中大澳曰娘娘宮,可泊南北兵船五、六十艘,遊總處之。其餘諸島,重迭相包,無大高山,望之不過如覆釜。水曰澎湖溝,分流東西。泉、漳人行賈呂宋,必經其間。自此以東為順流,其返也過澎湖而西,複為順流。自娘娘宮而西至西嶼頭,曰左哨;稍南至蒔上澳,曰右哨。二哨去中營,各水程四十裏;二哨自相去,水程三十裏。西嶼頭有山稍高,度可十六丈,可泊兵船四十餘。其險阨,曰內塹、外塹。稍北十裏曰■〈蟲咠〉仔澳,可泊南北風船十餘,各有漁寮、水源(新圖又有大池角、小池角、吼硫■〈石昷〉員門司、磺礁、外篙澳)。稍北二十裏曰丁字門。其澳迫窄,僅可容四、五舟。有水源,無魚寮,為寇夷樵汲所至(新圖有大吼門、小吼門)。過此十裏為西北大洋。稍東二十裏曰鎮海港、員背嶼,各有水源、漁寮(新圖有赤■〈土敢〉萬丈潭、土地公〔嶼〕、金嶼、姑婆嶼、鐵砧嶼)。但水淺礁多,舟不易往,第於北山築墩探瞭而已。西嶼頭內十裏曰果葉澳,可泊十餘舟,有水源,無漁寮。又自西嶼頭分道至通梁仔、瓦硐港、大礵,各水程二十裏;中墩三十裏(新圖果葉甚遠、中墩甚近,小有不同。中墩一稱上門)。各有漁寮、水源,亦以水淺礁多,止可遠瞭。凡此,皆左哨汛遊所及也。蒔上澳可泊北風船四、五十(新圖其旁有岑圭嶼、狗沙嶼、毒嶼、鐵線尾)。西行水程五裏,有小嶼曰大城,與小城相對,可泊南風船十餘。自蒔上東北行水程二十裏曰文龍港(即龍門港之誤,新圖作良文港),可泊北風船十餘,有水源、漁寮(新圖其旁淩波嶼、芝眉嶼、椗齒礁),為寇夷樵汲必至之地,哨邏至此而回。稍南五裏曰林投仔(新圖其旁有鎖管港、豬母落水),有水源,冬哨始有漁寮,春夏無之也。由此東北水程十裏曰圭壁港。又北五裏為青螺仔頭(新圖其旁有洪林罩、蚱腳嶼、鼎灣仔、沙港、雁睛嶼、蟳廣〔澳〕),各有水源、漁寮;但礁多水淺,常於太武山遠瞭及之,不能時往。自蒔上而西五裏曰楓櫃仔山(新圖其旁有大帽山沉礁、四角嶼、龜龍嶼、番墓下),有水源、漁寮。北行水程二十裏曰安山仔,可泊南風船二十餘。又北十裏曰東港尾,有水源、無漁寮,可泊南北風船二十餘(新圖自此複返祖媽宮)。左哨汛遊所及,略盡於此。西嶼頭之極西又有吉貝嶼,孤隔多礁(新圖其旁有布袋澳、沙員、目嶼沉礁、北磽,其東有屈瓜、飯籃,蓋自沙澳北境盡處也),與南麵之八鬥嶼隔一潮水,雖有漁寮、水源,均非哨瞭所及也。新圖與舊異。娘娘宮作祖媽宮,大城、太武山與之連壤,不雲小嶼也。自祖媽宮稍西,盡西垵仔尾,有新城,蓋寇所築以屯兵者(其旁有後屈潭、水燒平、牛心礁、西衛),而八鬥之旁澳嶼甚多(在北者曰鴛鴦窟、捕漁坑、水垵、虎井、桶盤嶼、三將軍石,在西者曰大花宅、小花宅、花嶼沉礁、草嶼沉礁、大貓嶼、小貓嶼,在東者曰挽毛潭、綱垵,在南者曰頭巾嶼、鐵砧礁),稍遠至西南有湖內祖(杭鐵成質潭),東北有尾糍田(將軍柱後代仔),極南有東嶼平、西嶼平、鍾嶼等,更南有東吉嶼、西吉嶼、斧頭爭等,皆明世所不及知也。

   台灣舊名東番不知所自始。其人聚處無君長,不通中國,亦未嚐屬於外番。泉、漳市舶私與往來,不聞官司也。

萬曆三十年為倭所據,浯嶼營將沈有容台舟師擊之。有連江人陳第者以薊鎮遊擊家居;與偕往,共破倭。泊舟大員,其酋長大彌勒等持鹿酒以獻。

因備詢其土俗及山海形勢,述之成篇。

倜儻能文,起家諸生,後乃去而習武,為總兵俞大猷、尚書譚綸所賞識,遂以武秩進。著有意言、謬言、毛詩古音考、伏羲光天圖纘,太史焦竑亟稱之。

自有第記,而後厘考屬國者,始知有所謂東番雲。

其略曰:東番在澎湖外洋中,自烈嶼航海一晝夜至澎湖,又一晝夜而至加老灣。其起地魍港、加老灣,曆大員、堯港、打狗嶼、小淡水,又有雙溪口、加哩林、沙巴裏、大幫坑,皆其居也。斷續凡千餘裏,種類甚蕃,別為社。社或千人,或五、六百,推子女多者為社長,聽其約束。性好勇喜鬥,暇輒習走,晝夜不止。足躢皮厚至數分,履棘刺如平地,捷及奔馬,度終日之力可踔數百裏。或兩社有隙而相攻,約日合戰,戰已往來如初,不複相仇。每殺人,斬其首,剔肉存骨,懸之門。門懸髑髏多者,稱壯士。地暖,冬夏裸體,不知衣冠,自謂簡便。婦女結草裙,略蔽下體而已。無揖讓、拜跪禮,無曆日、文字。視月圓為一月,計月十圓為一年。久則忘之,故率不紀歲;少壯老耄,問之不知也。交易,結繩以識。無水田,治畬種禾,山花開則耕。禾熟,拔其穗。榖粒視內地稍長,特甘香。采苦草,雜米釀之為酒,間有佳者。豪飲至一鬥。燕會則置大罍團坐,各酌以竹筒,不設肴核;樂則起而跳舞,口亦嗚嗚若歌曲。男子剪發,留數寸披垂;女子則否。男子穿耳,女子年十五、六斷去唇兩傍二齒以為飾。地多竹,大數握,長十餘丈。

   伐竹構屋,蒙以茅,廣長數丈。每族共屋;一區稍大曰公廨,少壯未娶者曹居之。議事必於公廨,取召集之易也。將娶,視女子可室者,遣人遺以瑪瑙珠一雙;女子不受則已,受則夜造其家,鼓口琴挑之。口琴者,製薄鐵如搔頭,尾有兩岐;齧而噓之,錚錚有聲。女聞,納宿;未明徑去,不見女父母。自是,每夜必來以為常。迨產子女,婦始往婿家迎婿,如親迎;婿始見父母,因家焉。養女父母終身,其本父母不得子也。故生女喜倍男,謂其可以繼嗣雲。妻死更娶;夫喪號為「鬼殘」,終莫之醮。人死,擊鼓環哭,置屍於地,四麵熾火煏而幹之,不棺;屋壞,乃立而埋之,不封、不祭。將耕,戒勿言,亦不複相仇殺。道路以目,田畔相遇,少者背立;長者徑行,無所問。華人或故侮之,不之較。苟違戒,則歲輟不登,故守之惟謹。女子健作;女常勞,男常逸。有盜取人物者,嚴剔之,屍於市;故夜戶不閉,禾積場無敢竊者。有床,無幾案,席地坐。穀有大小豆、胡麻、薏苡。蔬有蔥、薑、番薯、蹲鴟。果有椰、蔗、毛柿、佛手柑。畜有貓、狗、豕、雞。獸有虎、豹、熊、鹿。鳥有鳩、雉、鴉、雀。山尤多鹿。人善用鏢;鏢長五尺,鏃甚銛,虎鹿遇之輒斃。其捕鹿,嚐以冬;伺其群台,乃集眾逐而圍之。掩群盡取,積如邱陵。先屠取其皮角,次臘其肉,次臘其舌與腎、與筋別藏之,盛以籍而鬻之華人。又能榨蔗為糖。二者,其本業也。得鹿子,必擾馴之。刺鹿腸,台新飼草未化者,必競食,名百草膏。俗食豕;不食雞、雉,惟拔取其尾以飾旗。見華人烹噉雞、雉,輒嘔。雖居島中,不能操舟,畏見海;但捕魚於溪澗。故老死不與他夷往來。

永樂初,鄭和航海諭諸夷,東番獨遠竄,不聽約。於是,家遺以一銅鈴,使懸於頸,蓋狗畜之也;至今傳以為寶。始皆聚居濱海。嘉靖末,遭倭寇焚掠,乃避居山。倭善鳥銃,鏢不能禦也。自通於中國,獨見其居山耳。漳、泉之民至者既眾,充龍、烈嶼諸澳往往能譯其語;嚐以瑪瑙、瓷器、布、鹽、銅簪環之屬,易其鹿脯筋角。間遺以故衣,輒喜;見華人則衣之,以相晉接,退則襲而藏之。得布亦藏之。蓋其人習裸,不耐冠履束縛也。性頗醇樸,自通中國,始有嗜好;奸人又紿以濫惡之物,彼亦漸悟,知為巧偽矣。
之言如此。

  明季,阻於海寇,不複相通,不知何時為夷所得。海逆鄭成功之敗遁於京口也,乘大霧,襲殺紅夷守者,而據其地。築城以守,偽號東寧國。或言歲以十萬緡歸紅夷,而假其地以居。為日久矣,卒莫知其然否。後鄭成功死於廈門,其妻董氏複立子錦,勢益弱;降者踵至,爭言台灣中曲折。始知其地南北長、東西狹。東麵皆大山,莫知其窮際。水皆西流,長者或數百裏。海逆既定居,規度便近地給兵屯種,而收賦於諸社以自給。又多種桐樹及枲、麻為治船之需。

   或盛言封畛遼闊,瞭人錯居,多奇怪。有三指人,爪銳如鳥,跳躑山林如猿玃,居於樹顛。樹絕大,其顛平廣可置屋。其人亦能耕獲,得榖輒徙置樹上。又善弩人,迫之輒注矢下向,終莫能近也。又有長髯矮人,僅如十歲小兒,而須皆過腹。或又言其巢特險固,水道紆回,惟一徑可入;欲往者必自澎湖易舟,而令諳習者為導乃能至。或又言地時時震,又多■〈風具〉風,屋易壞,多至三年必再構矣。言人人殊,亦有圖形以獻者。事涉詭詐,不足信也。

   迨海逆入居漳、泉,再遁於廈門,而錦又死;獨稚子克塽在,悉以兵事委其偽武平侯劉國軒,而專總財賦則屬之偽忠誠伯馮錫範。錫範者,克塽妻父也。於是,督臣姚啟聖、提臣施烺鹹言台灣可取狀。上命會議,有旨允行。

   康熙二十二年春,烺自闕下至閩,啟聖已調集各鎮之師,飭軍資、峙糗糧,列艦以待。官軍在行者,皆有重犒。師行,以風不利而返;再台,複卻回。六月,啟聖親餞烺於銅山,從容言曰:將軍師期已三易矣,每行必竭蹶庀軍賞,力已盡矣。嗣後不能為將軍再治行,敬奉白簡以待命於下吏。克敵與否,在今日矣;惟將軍圖之。烺念時方盛暑,多南風,意躊躇未決;乃業已力任,而啟聖繩之又急,遂慷慨行。為書訣別妻子,誓必死。諸將士當行者,皆作書抵家,處分後事,無一還心。合提標及興化、平陽、銅山、金門、海壇、廈門諸鎮之師共數萬人,舳臚數百,禡牙舉帆,自銅山南向。而啟聖亦進屯廈門為聲援。

   烺舟既至大洋,風日恬和,海波偃息,安行如內地,遂以初十日至澎湖之外島。當是時,賊將劉國軒以二萬眾守澎湖;昔日哨遊重地,皆為所據。烺泊舟處,非向來屯駐地也;賊望見之,皆大笑曰:此不足煩吾兵,潮至自碎耳。蓋海道收泊有常處,必須曲乃可以避風潮;否則,潮乘風勢能舉舟拍沙上,即至堅之舟,不過三、四掀播,無不震裂矣。烺亦習知海事,心竊危之;顧無可奈何,稍擇便處。相守十二日,潮竟不至,而天忽大霧,咫尺不見人;是為六月二十二日也。烺告諸將曰:潮汐有常,而十二日不至,方夏多■〈風具〉風而無風,此天相我成功也;非天子洪福不及此。然幸不可屢邀,更需時日而潮至■〈風具〉作,必敗無疑矣。今日請與諸君共破賊。諸將亦以為然,請舉炮。烺曰:不可。火器彼之所長,彼聞炮聲,即知我軍所在,而尋聲以擊我,我不能敵也。不若乘大霧未解而直趨其中堅,彼不意我至,必驚亂,我躍登其舟,短兵相接,庶可取勝。眾曰:善。

於是,分其舟為二。以興化總兵吳英為左衝鋒,金門總兵陳龍、銅山總兵陳昌繼之;而廈門總兵楊嘉瑞當其後;平陽總兵朱天貴為右衝鋒,提標前營遊擊何應元、提標署中營參將羅士珍、提標右營遊擊藍理、提標署後營遊擊曾成繼之;而海壇總兵林賢繼其後。偃旗臥鼓,魚貫以入;餘舟八十艘,留為後應。軍方行而潮至,水驟湧四尺,舟行通利無礙;烺與諸將皆色喜。度已附賊舟,競擲長鏁巨釣,首尾鉤之。我舟與賊舟相混,糾結不可解;朱天貴、林賢、吳英先登,諸將士奮勇騰躍,競上賊艦。賊方茫昧不及辨,而刃已及身,大亂;趣舉炮鉛,甫脫口,鎔而未堅,勢亦不猛,著鐵皆如泥,不能傷我軍。我軍大呼,殊死戰,無不一當百,因縱火焚其舟。自巳至未,賊大敗,殺死、焚死、溺死者萬二千,獲賊舟甚多。劉國軒以數舸逸去,餘創殘八百人並詣軍前降。朱天貴冒矢石,負重傷,所當賊十二艘焚溺幾盡,猶稱寧死不退,追擊不已。忽有飛炮中項,立斃。天貴本浙鎮,以留後策應調之;乃曰:願為前部。卒戰死,時論壯之。賊守山者曰偽將軍楊瑞,見水軍已敗,率偽官一百六十五員、偽兵四千六百五十三名,全軍降。初,烺將台師,夢觀音授以水一桶,覺而曰:水者海也,一桶者大一統也。我今茲必破賊乎!又,軍士有宿於關壯繆廟者,忽聞空中呼曰:選大纛五十杆,助施將軍破賊。烺聞之,益自喜。至是,果驗。

   烺得降者,皆厚撫之。錄所獲水軍創殘八百人,給以糜粥、酒胾,遣醫為裹傷傅藥。召見之曰:若等欲歸乎?皆叩頭言:逆天宜死,得不死足矣;安望歸!烺曰:不然,汝一軍盡沒,父母妻子必謂汝等已死,日夜悲汝;餘縱汝歸,複見父母妻子,寧不甚樂!朝廷至仁如天,不得已而用兵,降即赦之耳。汝今歸,為我告台灣人速來降,尚可得不死;少緩,即為澎湖之續矣。諭訖,而遣舟歸之。八百人皆感泣去。既至,展轉相告,歡聲動地。諸偽將偽兵聞之,爭欲自投來歸,禁之不能止。劉國軒自澎湖敗還,固已膽落;至是,見人情大率已解散,始決計勸克塽歸附矣。

   始,烺告捷,且言台灣港道紆回,南風狂湧,須俟八月以後乘北風而行;且遺書谘之督臣啟聖。啟聖以為賊已大創,宜乘勝急擊;若少延緩之,令賊得保聚,勝敗未可知也。又廉知官軍破賊後藥彈火器率已罄盡,甚至撞毀鐵鍋為裝炮之用;遂為書報烺,言當速進,且送角弓五百張、柳箭二萬枝、火藥二萬斤、火礶一萬五千筒、噴筒三千枝、火箭八百箱、黑鉛四千斤、大小鐵子一千枚、台窩蜂子一千斤、緞紬袍褂幹練袍褂各數千領、靴帽若幹件、賞功銀一萬兩。烺得書大喜,悉以諸資具散之軍中。軍中人人鼓勵,計日渡海,滅殘寇,取重賞。賊聞之洶懼。

   閏六月初八日,偽藩鄭克塽遣偽官鄭平英、林惟榮、曾蜚、朱紹熙齎降表至軍前,請舉國內附,為東方屏翰。烺告之曰:仍居故土,不敢擅許;審欲降者,當如幕府約。因要以三事:一必須劉國軒、馮錫範親身來。二必須納土獻版籍。三必須偽官兵遵製剃發,舉家內徙,聽朝廷安插。使人銜命去。七月十五日,克塽複遣偽兵官馮錫珪、偽工官陳夢煒、劉國軒親弟偽副使劉〔國昌、馮錫範親弟偽副使馮〕錫韓同前使曾蜚、朱紹熙來,複奉書至軍前請悉如約。且言南北淡水駐防偽左武將軍何佑、偽左先鋒李茂等並已撤回,地方並已效順;但請頒給告示,曉諭剃發。而何佑等降款亦至。十六日,提督烺留劉國昌、馮錫韓於軍前,而令侍衛吳啟爵、六品筆帖式常在齎告示五通,與錫珪等偕往曉諭。台灣軍民見天使渡海,合境驩呼,投戈剃發,向化恐後。居亡何,克塽降表至。奏繳偽延平王印一顆、冊一副、偽武平侯印一顆、偽忠誠伯印一顆,盡籍其境土數千裏、戶口數百萬為圖以獻;但以宗族類多齠稚,南人不諳北土,請就近安插。烺為代奏,廷議許之。於是,克塽及偽將士等盡納其器仗於軍前,舉族內徙。提督烺身自渡海,行定新附地,而絕域盡入版圖矣。

   是役也,天子念渡海遠戰,將士勤苦,賞恤皆從優厚。提督烺授靖海將軍,世襲罔替;死事鎮臣朱天貴,特贈太子少保,授一子為蔭生;餘將士,升賞有差。以劉國軒率先歸順,授為天津提督。克塽至,赦其罪;優以公秩,居京師。而台灣置郡縣如內地焉。

   按圖,東境果皆連山,而台灣城則西麵海中一孤嶼也,稍近南。城之西皆大海,而沙線重複,舟不可近。城之南一沙埂,屬於內土,曰萬丹湖。湖之旁有港,東入曰蟯港;即陳第所謂堯港也。埂上置七昆身。昆身者,山阜之名;列兵守之,如內地斥堠也。城之東,乃大海澳,沙埂遶之。城之北,有水徑,曰馬沙溝,紆回以入於澳。其近澳之口,曰鹿耳門,築城守之。澳縱廣可數十裏,兵船宿其中。由此,可以至城之東而登岸焉。馬沙溝外,又有沙線數重,置南北昆身以守;寇所倚為奇險者,在此也。自馬沙溝西南,有孤嶼曰海翁淈,為走澎湖道。澳之西岸有城曰赤■〈土敢〉,蓋亦寇所築。城之南有十二街,有文廟,旁有港不知名。城之北有花園,旁亦有港,疑即陳第所謂大員港也。城之東有天興、萬年二州。內有菜園,有嘉祥、長治、維新三裏,有二層營;蓋皆寇所規度為營田處也(又東有上港岡、中港、下港岡、郎林、大岡山、小岡山、大香洋、小香洋、中洲、柳仔、鯽仔潭、柳仔林、沉坑仔)。自是,極東曰啞猴林,即大山窮處。

   自赤■〈土敢〉城南行一百四十裏,至赤山仔,稍西為鳳山港。又西近海為打狗山,即陳第所謂打狗嶼也;寇置炮城在焉(其旁有半平山、凹底山、觀音山、大宅基)。自赤山仔又南八十裏,至上淡水。又二十裏,至下淡水。此所謂南淡水,寇置戍處也;陳第謂之小淡水。自下淡水十五裏至力力社,又十五裏至茄藤社,又六十裏至放索社,又八十裏至茄落堂,又一百二十裏至浪嶠社。自赤■〈土敢〉城至此,共五百三十裏,南路盡處矣(近海處曰沙尾岐頭)。小琉球在其西南。而淡水之東有傀儡番,在大山中,亦號令所不至也。

   自赤■〈土敢〉城北行,曆大橋、小橋(二港皆經花園)、烏鬼橋(其港為下寮港)一百二十裏,至新港社。新港西行台海口,有目茄洛灣;即陳第所謂加老灣也(港北有召籠社、黎頭標社、有大目降、大武籠、大岡山,為東山盡處)。其北又有歐王溪,歐王社在其旁(又有大小茄冬林)。自新港社西南五十裏至麻豆社。水西台,曰莽港;即陳第所謂魍港也。其旁有茄哩嶼、雙溪口,皆第記所有。自此以北,第不及知矣(又有大龜肉、鐵線橋、急水溪、赤山)。

   自麻豆社東行九十裏,至朱羅山(其旁有啞裏山、倒洛嘓、茄拔仔、大排竹)。水西台,曰蚊港(其旁有三迭溪、牛朝溪、八掌溪、上茄東、下茄東、龜佛山、上獅仔、南世竹、茄藤林)。朱羅山北行一百裏至他裏務(其旁有猴悶社、石龜溪、打貓社,東山盡處為柴裏、鬥六)。又北一百二十裏至大武郡。水西台,曰磚仔■〈土穵〉(其旁有東螺社、西螺社、南社、二林、三林、台仔■〈土穵〉、冷飯■〈土穵〉)。自大武郡又北六十裏,至半線社。水西台,曰大肚溪。其海口,曰鹿仔溪(其旁有捉捒社、大肚社、啞捉社、馬之遴、大突社)。自半線社又北一百一十裏,至水裏社(其旁有福羅社、牛罵社、沙轆社)。東有大山曰黑沙晃、裏買豬、末裏,皆盡境也。

   自朱羅山至水裏社,皆地之東境。至此,乃折而西行三百裏,至大甲社。又西一百四十裏,至房裏社。又西一百三十裏,至吞韶社。其水之西台者,曰大甲溪(其旁有雙寮社、崩山社、苑裏社、茅於社)。自吞韶社折而西北一百三十裏,至後籠社。又二十裏,至新港仔。水之西台者,曰後籠港(其旁有茄世閣、合歡社)。自新港仔北行四十裏,至中港社;中港台焉。又北一百裏,至竹塹社;竹塹港台焉。又北二十裏,至眩眩社。又北二百裏,至南崁社;南崁港台焉(其旁有霄裏社、查內社、龜侖社、坑仔社)。折而東八十裏,至八裏分社(其旁有奶奶社)。又東過江十五裏,至淡水城。此所謂北淡水也;寇亦置戍,為北麵重鎮。江源有二,皆台於東境大山,峻灘鬥瀉。一經首冕社、一經房是仔社,皆西流至外八投社而合。合處有峭壁夾峙於江之東西,曰幹豆門。江自此折而北,入於海(在江南者曰擺接社、瓦裂社、龜侖社、裏末社,在兩江中者曰著匣社、奇武子社、已浪泉社,在江北者曰麻裏則孝,曰答答攸,曰奇兩峰,曰裏簇社、麻少翁社)。自淡水城東行三十裏,至奇獨龜侖社。又東六十裏,至龜州社;有龜州山、磺山。又東六十裏,至大屯社。又東四十裏,至小雞籠。自中港社至此,皆濱海。西北境小雞籠外,大海中有二石對峙,曰旗杆石。寇熾時,策取台灣者,嚐欲自雞籠趨淡水,掩賊不備為奇功;即此地也。其地有支壟鬥,入海必逾此乃可前;土人謂之跳石。凡一百五十裏,至金包裏外社。又東十裏,至金包裏內社。又有支壟,視前更大,跳越較難,曰跳大石。凡行二百裏,至雞籠頭;過江二十裏,至雞籠城。自此以上,無路可行,亦無垵澳可泊。候夏月無風,用小舠循海墘而行。一日,至山朝社。又三日,至蛤仔難社。又三日,至哆囉滿。又三日,至直腳宣。以上人跡不到矣。自赤■〈土敢〉城至雞籠城,二千三百十五裏。

   朝議卒按圖設府一、縣三,曰台灣府、曰台灣縣、曰鳳山縣(力力社、眩眩社皆有鳳山)、曰諸羅縣(即朱羅社)。又設巡視廈門、紮紮台灣副使一,鎮守台灣總兵一,率八千人守其地。 
   
 澎湖誌略

   ●胡序

   澎湖,舊無誌也。周子仙山官斯土,輯成誌略一卷,而地以人傳焉。

   夫坤輿形勝,至國朝而大備。其載在一統誌者,班班可考;凡海濱島嶼,罔不詳也,於澎湖乎何遺?然而地理日辟,風景各殊,比年以來,如減丁銀之科條、革漁利之侵淫以及祀典之詳略厚薄,猶有闕焉。夫澎湖,台灣之門戶、防守之要衝也。餘署茲土閱二紀,爰取誌略而增益之,並一時所采擇俱為編入集中;是誌成,而水程袤廣、亂港支流燦若列眉。於以宣盛朝之德化、貽海疆之樂利,使魚蝦之鄉晏如也,而一統可知矣。是為序。

   時乾隆五年(歲次庚申)小春月,行取泉州府晉江縣、署澎湖通判事鄂渚胡格書。

   ●周序

   澎湖僻在海中,雖屬台郡而別為一方。國朝設官五十餘載,文教誕敷,紀載日益多,豈無可匯而成編、信今傳後者?以舊無文獻可征,創始為難,遂致缺略耳。餘承乏茲土,即欲集成一冊,為一方考據;奈常與病為緣,使有用精神半銷磨於檢方問藥之下,而此事徒托空言矣。今以任滿將去,而病又獲瘳,其殆天假之緣,以酬茲夙願乎?爰就餘見聞所及,纂輯成帙,名曰「誌略」。其無可考據者,姑闕焉,以俟後之君子。

   時乾隆元年(歲在丙辰)天中月既望,福建台灣府澎湖糧捕通判西蜀周於仁書。

   ●劉序

   為政者,視乎其心;心一於愛民,則凡官序之崇卑、職任之繁簡、地方之遐邇險夷不以介意,而惟切切焉晝考夕糾,以一夫不獲為憂。及吏習民安,百廢具舉,則又知天下無不可為之事、無不可治之民;遊刃既得,目牛無全,而不覺怡然有愜於其心。雖然,豈易言哉!非其平生之學得於正誼明道者有素,方且寵辱裝其懷,痌瘝之念何自而起?苟且自便,又豈複知有急病讓夷之事?嗟呼!此可以勉強而能之者哉?

   潼川周公蒞閩數載,自永春遷曆台灣澎湖司馬;其去也,民立祠以祀公,公之入於人者可知矣。顧民不忘公,而公愈益不忘乎澎之民。既報政,思所以為後事師者,輯成澎湖誌略一卷,簡要精核,亦可補誌乘所不逮。公之神何優而慮何長耶!

   夫閩處南服,澎尤窮海,行旅所至,猶謂畏途,而公顧樂而安之;惓惓之意,形於歌詠之餘。此昔賢之所難,而於公僅見之者也。吾於此識公之心、覘公之學,於以知前此公所蒞之政、之教,而尤幸吾閩之民將來食德於公者之未有窮期也。是為序。

   時乾隆二年春二月上浣,治年家弟晉安劉敬與頓首拜撰,並書。

   ●輿圖

   圖說

   澎當大海之中,凡島嶼、村落,隱隱水麵如浮萍一、二點,若有若無;問渡者鮮有不望洋而驚歎。其間左營轄其東南、右營控其西北,哨船分巡、兵丁派駐,皆有一定名數。此誌略所未載,予為一一詳注;然不有圖,又何能了如指掌、而明若觀火乎?因命畫工摹圖於後。若夫本處潮汐長涸所關甚巨,不可不知,亦附一圖。踵事增新,端有俟乎來者。(胡格)

  

   潮汐圖

   

   ●海道

   自澎至台凡四更(海行以更計程),風順一日早到;否,難以日計也。其水初深碧,次淡黑、淡藍,至白。進鹿耳門,易小船渡,良久登岸,進台灣西門。自澎至廈凡七更,經黑水溝、紅水溝海道。惟黑溝最險,自北流南,不知源所台。海水正碧,此溝獨如墨;勢稍窳,故謂之溝。廣約百裏,湍流迅駛,腥穢襲人;有紅黑間道蛇及兩頭蛇繞舟遊泳,舟師以楮鏹投之。紅溝不甚險,人頗泄視雲。二溝在大洋中,與綠水終古不淆,理亦難明。渡溝良久,見遼羅,乃金門支山;再進入大旦門,至廈門不遠。

   ●沿革

   明隸泉州府晉江縣。按曹學佺泉州府誌勝:澎湖嶼,自郡東台海門,舟行三日始至;屹立海中,環島三十六如排衙(由明季至今,居民漸多,開辟日廣,已六十二島澳矣)。居民以苫茅為廬舍,推年大者為長,以畋漁為業。其地宜牧,牛羊散食山穀間,各剺耳為記。明洪武初,徙其民於近郭,遂墟其地。國朝康熙二十三年,始隸台灣府台灣縣,設巡檢司、副將、遊擊、守備、千把總等員。後以澎湖為台灣門戶,稽查海舶、監放兵餉、錢糧倉儲,皆其專任;巡檢職微,不足彈壓海疆;於雍正五年移駐道員案內,始改設通判駐其地,為東寧半壁雲。

   ●疆域

   澎湖在台灣西,阻隔海洋,非舟莫達。舊六十二澳,曰南天嶼(即大嶼,以其地大而在南,故曰南天。上憲以其僻遠,恐容奸,不準報墾;後又與東吉、西吉、半坪嶼、花嶼同請牧羊,亦不準。蓋慮鞭長不及,防微杜漸意也)、草嶼、西嶼坪、貓嶼、布袋嶼、八罩山、東嶼坪(即半坪嶼)、水垵、尾虎、西吉、花嶼、鋤頭插、馬鞭嶼、東吉、將軍嶼、虎井嶼、船帆嶼、岑雞嶼、豬母落水、桶盤嶼、月眉、後鼻、西嶼頭、風櫃尾、雞籠嶼、鐵線灣、紅毛城、四角嶼、雙頭掛、暗澳(今更名文澳,建文官衙署)、案山仔、林頭仔(今為林投澳)、牛心嶼■〈蟲戚〉仔灣、天妃澳(武署在此)、鎖管港、巡檢司、小果葉、潭邊、■  
〈蟲間〉仔港、小池角、龍門港、大果葉、大池角、龜璧港(今為奎璧澳)、沙港底、中墩嶼、竹篙灣、鼎灣嶼、吼門、陽嶼、雁靖嶼、赤崁仔、小門嶼、陰嶼、土地公嶼、椗釣嶼、姑婆嶼、鳥嶼、員貝嶼、吉貝嶼、墨嶼。納錢糧者九澳,即在六十二澳內:東西衛、林投澳、奎璧澳、鼎灣澳、鎮海澳、瓦硐澳、赤崁澳、西嶼澳、綱垵澳。後又分台四澳,各有所附。嵵裏澳附東西衛,通梁澳附鼎灣澳,吉貝澳附鎮海澳,水垵澳附綱垵澳。

   以上諸島澳,散如某布星羅,或間阻海■〈氵義〉,非舟莫達;或毗連比屋,陸路可通。雖海外微區,實東寧要地也。

   ●城垣

   文官衙署在文澳,武官衙署在媽宮澳,俱無城垣。惟金龜頭有小城,名新城;二門,規製甚狹,周圍不及一裏。無居民,惟營兵輪翻戍守,亦無常宅其內者。城南臨海,置炮位,蓋以備守禦也。

   ●裏程

   東衛至媽宮旱路六裏。

   西衛至媽宮旱路三裏。

   後堀潭至媽宮旱路三裏。

   蚱腳嶼至媽宮旱路七裏。

   案山仔至媽宮旱路七裏。

   文澳底至媽宮旱路四裏。

   文澳至媽宮旱路三裏(舊名暗澳)。

   風櫃尾至媽宮旱路二十五裏。

   嵵裏至媽宮旱路二十裏。

   井仔垵至媽宮旱路十九裏。

   豬母落水至媽宮旱路十七裏。

   雞母塢至媽宮旱路十六裏。

   鎖管港至媽宮旱路十六裏。

   鐵線尾至媽宮旱路十五裏。

   煙墩腳至媽宮旱路八裏。

   陽嶼至媽宮水程四十五裏。

   陰嶼至媽宮水程四十三裏。

   香爐嶼至媽宮水程三十裏。

   文良港至媽宮旱路二十五裏。

   林投仔至媽宮旱路十九裏。

   隘門仔至媽宮旱路十八裏。

   烏崁至媽宮旱路十五裏。

   西溪至媽宮旱路十九裏。

   鼎灣至媽宮旱路二十裏。

   灣貝嶼至媽宮水程二十三裏。

   長岸仔嶼至媽宮水程二十一裏。

   雁淨嶼至媽宮水程十九裏。

   奎璧澳至媽宮旱路二十五裏。

   果葉至媽宮旱路二十六裏。

   奎璧港腳至媽宮旱路二十六裏。

   白猿坑至媽宮旱路二十五裏。

   湖東至媽宮旱路二十四裏。

   湖西至媽宮旱路二十三裏。

   青螺至媽宮旱路二十裏。

   紅羅罩至媽宮旱路二十裏。

   大城北至媽宮旱路十三裏。

   椗校嶼至媽宮水程四十三裏。

   雞膳嶼至媽宮水程三十九裏。

   八罩至媽宮水程五十裏。

   大嶼至媽宮水程一百裏。

   半坪嶼至媽宮水程七十裏。

   東、西吉二嶼至媽宮水程八十裏。

   西嶼至媽宮水程二十裏。

   緝馬灣至媽宮水程十五裏。

   小池角至媽宮水程十六裏。

   大池角至媽宮水程十八裏。

   竹篙灣至媽宮水程二十二裏。

   小門並橫礁至媽宮水程三十裏。

   大烈嶼至媽宮水程三十五裏。

   小烈嶼至媽宮水程三十六裏。

   赤崁至媽宮水程二十五裏。

   險礁嶼至媽宮水程四十裏。

   北崎嶼至媽宮水程五十裏。

   白沙嶼至媽宮水程三十六裏。

   姑婆嶼至媽宮水程五十五裏。

   空殼嶼至媽宮水程三十五裏。

   大倉仔嶼至媽宮水程十五裏。

   通梁至媽宮旱路三十裏、水程二十裏。

   吼門至媽宮水程二十裏。

   瓦硐至媽宮旱路三十裏、水程二十二裏。

   中墩至媽宮旱路二十裏、水程十五裏。

   鎮海澳至媽宮旱路三十裏、水程三十裏。

   目嶼至媽宮水程八十裏。

   吉貝嶼至媽宮水程六十五裏。

   按裏程自設巡檢時已有之,繪圖以報久矣。餘考核有極謬者:如媽宮至西嶼,一目了然,而雲三十裏;媽宮至八罩甚遠,而亦雲三十裏是也。其它似此者尚多。餘略為改正,姑存梗概,以俟後之君子。

   ●宮廟

   關帝廟、天後宮、真武廟、水仙宮,俱在協營。

   按天後即媽祖,康熙二十三年六月靖海侯施琅奉命征鄭克塽,取澎湖;入廟拜謁,見神衣半濕,始知實默佑之。又師苦無水,琅禱於神,井湧甘泉,數萬師汲之不竭。今其井尚存,名曰大井。及行,恍見神兵導引;至鹿耳門,水漲數倍,戰艦得徑入,賊驚奔潰。琅上其事,奉詔加封天後。雍正四年,奉旨賜「神昭海表」匾額。雍正十二年,餘請於上憲,與關帝廟春秋祭祀,俱取之正供雲。

   澎湖無佛寺,故無僧尼。惟火居道士,皆應教事祈禳,無住廟清修者。旁門少,則秀可為士而樸皆為農;異術稀,則風俗自淳而人心自正。皆盛朝雅化所漸被於遐荒者也。

   ●戶口、錢糧

   澎湖共一千六百八十三戶,一萬三千四百一十七丁。征銀六百七十二丁,向征銀三百一十九兩八錢七分二厘。乾隆二年正月,奉旨每丁減為二錢,永為定例;征銀一百三十四兩四錢。地種二百四十七石五鬥七升四合三勺,征銀一百三兩九錢八分一厘二毫六忽。

   尖艚二十二隻,征銀一十八兩四錢八分。

   杉板四百八十六隻,征銀二百零四兩一錢二分。

   大網二十三張,征銀八十兩零五錢。

   小網三十六張,征銀六十三兩。

   大滬二口,征銀一兩六錢八分。

   小滬七十三口半,征銀三十兩四錢五分。

   大泊網二口,征銀二兩五錢二分。

   小泊網一口,征銀六錢三分。

   小罾三十口,征銀二十五兩二錢。

   以上總計,征銀六百六十四兩九錢六分一厘二毫,雍正十三年首報者。現在請核不載。

   ●倉儲

   倉在右營後街,計十二間;編「禮、樂、射、禦、書、數、孝、友、睦、姻、任、恤」字號。貯正供穀二千石,捐穀八十石。

   ●科名

   澎湖人文初起,科甲有待。祗歲貢一名顏我揚,任歸化縣訓導,致仕歸。其餘衿監十餘,不備載。

   ●物產

   高梁、脂麻(有黑白二種)、綠豆、黃豆、黑豆、小豆、小米、地瓜、落花生。瓜葉俱全,惟不產稻、麥。龍占魚、珠螺、章魚、巴螺、龍蝦、鯊魚(美在翅)、丁香魚、土鮑魚(一名九孔)、紫菜、海馬。水族甚繁,難以悉載。文石(詳見「文石賦」)。塗魠魚(甚大,非巨網不能取。冬始台,仲春而止。無刺,味甚美。歲輸餉一千二百兩,水師提憲題為賞兵之資,差員收焉。乾隆二年四月二十五日,內閣奉上諭:朕查閩省澎湖地係海中孤島,並無田地可耕;附島居民,鹹置小艇捕魚,以餬其口。昔年提臣施烺倚勢霸占,立為獨行,每年得規禮一千二百兩。及許良彬到任後,遂將此項奏請歸公,以為提督衙門公事之用。每年交納,率以為常。行家任意苛求,漁人多受剝削,頗為沿海窮民之苦累。著總督郝玉麟宣朕諭旨,永行禁革。其現在捕魚船隻,飭令該地方官照例編號,稽查辦理。此項陋規既經裁除,若水師提督衙門有公用必不可少之處,著郝玉麟將他項銀兩酌撥數百金補之。欽此。合行通曉欽遵。六月十五日,督院告示到澎。自是而澎島閭閻共沐聖恩之樂利於無涯矣)。

   ●舟楫

   澎湖四麵環海,非舟莫濟。商船二十八隻、杉板頭船一百二十八隻;巨者貿易於遠方,小者逐末於近地,利亦溥哉!

   ●泊岸

   徑趨台、廈不入澎湖者,南風泊船必於八罩,北風泊船必於西嶼頭;入澎湖泊船,必於媽宮澳步岸。

   ●漁舟

   澎湖冊載:征餉小船四百八十六隻,每隻征銀四錢二分,共計征銀二百零四兩一錢二分。

   詳準春秋致祭關聖帝君、天後聖母項內小船三十三隻,共征銀一十三兩八錢六分,尚不敷祭祀。又益以小滬二口半征銀一兩零五分,泊網一口征銀六錢三分,小罾一口征銀一兩六錢八分,共計銀一十七兩二錢二分。此項銀兩所征羨耗、平餘該銀二兩零六分六厘四毫,不在祭項之數。至乾隆三年七月,奉文準於正項錢糧內支銀一十八兩,以為關聖帝君三次祭祀之需。此一十七兩二錢二分,詳準為天後聖母三次祭祀備物之敬,於乾隆四年為始。

   媽宮澳小船三十四隻,從未輸餉,以渡載勞苦故也。

   以上諸小船,舊例俱台灣縣給腰牌。於乾隆元年四月內奉文改歸本衙門就近給照,報明人數,而漏脫以清;結取連環,而諸弊可絕。誠稽查小艇良法也。

   ●風俗

   諄樸勤儉,男婦相助耕漁。敝衣禦寒,麤糲充口。錢糧早完,從無敲撲之苦;詞訟絕少,並省聽斷之煩。官雲樂矣,民亦康哉!

   ●文員

   澎湖舊隸台灣縣,止設巡檢一員。雍正五年移駐道員案內,以澎湖缺最緊要,巡檢職微,不足勝任,始改設通判;逮餘甫三任,而巡檢姓名已多泯滅。餘為考索得十有二人,曆四十有三稔,為備錄以傳於後。至通判,則近而易知,故紀載加詳雲。

   巡檢

   姚法唐,河南祥符吏員,康熙二十三年任。

   朱縉,浙江錢塘吏員,康熙二十七年任。

   胡騰鳳,江南含山吏員,康熙二十三年任。

   林開彥,直隸撫寧吏員,康熙三十五年任。

   李慧仁,直隸安肅吏員,康熙四十一年任。

   耿瑚,河南柘城吏員,康熙四十五年任。

   陸鑒,順天吏員,康熙四十七年任。

   喬傑,陝山吏員,康熙五十二年任。

   李振宗,浙江吏員,康熙五十八年任。

   朱唯章,順天宛平吏員,雍正元年任。

   鄭奎聚,順天通州吏員,雍正四年任。

   羅開勳,湖廣吏員,雍正四年任。

   通判

   王仁,字子芳,號鬆亭,順天大興人。由吏員,捐考職。經曆運糧有功,議敘授漳州府通判。於雍正六年五月調任。

   梁樟,字子章,號駁庵,陝西西安府鹹陽縣人。由康熙辛醜科進士,初任長泰縣,調長汀縣。於雍正九年正月升任。

   周於仁,字純哉,號仙山,又號龍溪,四川潼川府安嶽縣人。由康熙戊子科舉人,初任永春縣,調將樂縣。於雍正十一年八月升任。

   曹顯庚,字西長,號星哉,浙江嘉興府石門縣人。由監生加捐,選授泉州府通判。於乾隆元年二月調任。

   胡格,字壽平,號勖夫,湖廣武昌府江夏縣人。由康熙丁酉科舉人,初任泰寧縣,調詔安縣,再調同安縣,三調晉江縣。於乾隆三年八月二十二日署任。乾隆四年保舉行取,乾隆五年十月十八日離任。

   王鶚,字藥岩,號瞻飛,江南昆山縣人。由監生加捐,選授泉州府通判。於乾隆五年十月到任。

   陸鶴,字西溟,號敬齊,浙江嘉興府海鹽縣籍,杭州府海寧縣人。由康熙丁酉科舉人,初任寧波府奉化縣教諭卓異,升授福建連江縣知縣,調諸羅縣,升泉州府通判。乾隆八年調補澎湖,於本年六月十二日到任。

   ●武員

   澎湖屬水師提督管轄,設副將一,左右二營遊擊各一、守備〔各〕一、千總各二、把總各四;兵二千名,哨船三十六隻。

   副將

   詹六奇,漳州府漳浦縣人。康熙二十三年任。

   張旺,陝西人。康熙二十八年任。

   王國興,陝西人。康熙三十年任。

   尚宣,陝西長武縣人。康熙三十四年任。

   陳國任,陝西人。康熙三十七年任。

   王三元,陝西甘州衛人。康熙三十九年任。

   趙烜,陝西人。康熙四十三年任。

   葉國鼎,福州府閩縣人。康熙四十六年任。

   張進,漳州府人。康熙四十九年十二月任。

   朱傑,字偉伯,順天府宛平縣人。康熙五十四年任。

   許雲,漳州府人。康熙五十六年任。

   藍廷珍,漳州府漳浦縣人。康熙五十七年任。

   羅光幹,陝西人。康熙五十七年任。

   戴憲宗,浙江紹興府人。康熙六十一年任。

   陳倫炯,泉州府同安縣人。雍正元年三月任。

   董方,泉州府人。雍正三年任。

   呂瑞麟,泉州府晉江縣人。雍正五年七月任。

   陳勇,廣東潮州府人。雍正六年任。

   章隆,延平府人。雍正十年任。雍正十二年升福寧鎮。

   顧元亮,字明甫,號鬆庵,廣東廣州府新寧縣人。雍正十二年任。

   李惟揚,號崧庵,廣東肇慶府陽春縣人。乾隆三年七月初三日到任,四年八月二十一日離任,告病回籍。

   高地,泉州府同安縣人。提標中營參將,於乾隆四年八月二十一日署事。

   任文龍,字子雲,浙江溫州〔府〕人。銅山參將,於乾隆四年十二月初二日署事。

   高得,誌字秩齋,江南崇明縣人。於乾隆五年四月初三日任。

   左營遊擊

   陳蘭,福州人。康熙二十二年任。

   李大訓,湖廣人。康熙二十七年任。

   康運昌,陝西人。康熙三十三年任。

   楊明錦,衡州人。康熙三十六年任。

   高天位,陝西人。康熙四十年任。

   王貴,浙江衢州府人。康熙四十三年任。

   洪德,泉州府同安縣人。康熙四十五年任。

   鞏呈瑞,陝西西安府盩厔縣人。康熙四十九年任。

   陳國璸,泉州府人。康熙四十五年任。

   陳國星,泉州府同安縣人。康熙五十八年任。

   謝希賢,漳州府詔安縣人。雍正元年任。

   蔡高,漳州府龍溪縣人。雍正二年任。

   任文龍,字子雲,浙江溫州府人。雍正六年任。

   黃曉,字虞臣,漳州府漳浦縣人。雍正十年任。

   柳圓,字方山,山東登州府蓬萊縣人。雍正十三年任。

   楊瑞,字旭舉,廣東潮州府海陽縣人。乾隆四年二月初四日到任。

   右營遊擊

   胡愷,康熙二十三年任。

   方冰,康熙二十八年任。

   薛銓,康熙三十三年任。

   翁國正,康熙四十七年任。

   林秀,康熙五十二年任。

   葉紀,康熙五十六年任。

   張駴,康熙五十八年任。

   洪平,雍正元年任。

   楊恩,雍正四年任。

   李燕,雍正六年任。

   高得誌,字秩齋,江南崇明縣人。雍正八年任。

   邱有章,字子鳳,號鳴崗,泉州府晉江縣人。雍正十一年任。

   張吉,字輝仕,泉州府惠安縣人。乾隆二年二月任。

   林如錦,字桂齋,廣東潮州府饒平縣人。乾隆五年七月初二日到任。

   左營守備

   程龍,康熙二十三年任。

   趙廣,康熙二十五年任。

   褚國柱,康熙二十九年任。

   葉得祿,江南鳳陽府霍邱縣人。康熙三十四年任。

   張成準,陝西人。康熙三十九年任。

   張得勝,山東人。康熙四十二年任。

   譚士瑍,湖廣荊州府江陵縣人。康熙四十七年任。

   洪文,泉州府晉江縣人。康熙五十二年任。

   陳本昭,福州府人。康熙五十五年任。

   朱文,泉州府南安縣人。康熙五十七年任。

   邱延祚,浙江人。康熙五十九年任。

   劉使,泉州府同安縣人。雍正二年任。

   林如錦,廣東潮州府饒平縣人。雍正五年任。

   姚德,漳州府龍溪縣人。雍正十年任。

   薛存忠,字奕三,號畏三,興化府莆田縣人。雍正十三年任。

   聶國賢,字希聖,山東兗州府人。乾隆四年四月到任。

   右營守備

   原爾懷,康熙二十三年任。

   劉奇,康熙二十八年任。

   陳蛟,康熙三十一年任。

   沈鶴,康熙三十五年任。

   達養棟,康熙四十年任。

   鄭璸,康熙四十四年任。

   喻義,康熙四十七年任。

   鮑世綸,康熙五十一年任。

   陳國星,康熙五十五年任。

   林亮,康熙五十八年任。

   陳勝,康熙六十一年任。

   黃有才,雍正元年任。

   尹日和,雍正二年任。

   張標,雍正三年任。

   劉使,雍正五年任。

   蔡棨,雍正七年任。

   施必功,雍正十年任。

   李嘉,字名標,號瑞侯,廣東潮州府揭陽縣人。雍正十三年任。

   施鳳來,字憲伯,泉州府晉江縣人。乾隆四年七月任。

   千把及外委等員,多不勝載。

   ●煙墩、炮台

   新城東邊港口,炮台一。

   風櫃尾汛,炮台一、煙墩一。

   嵵裏汛,炮台一、煙墩一。

   文良港汛,煙墩一。

   八罩挽門汛,炮台一、煙墩一。

   水垵汛,炮台一、煙墩一。

   將軍澳汛,炮台一、煙墩一。

   ——以上左營管轄。

   新城西邊港口,炮台一。

   西嶼頭內塹汛,炮台一、煙墩一。

   小門汛,炮台一、煙墩二。

   北山大赤崁煙墩一。

   吉貝嶼汛,煙墩一。

   ——以上右營管轄。

   ●詩

   澎湖嶼(唐)施肩吾

   腥臊海邊多鬼市,島夷居處無鄉裏;黑皮年少學采珠,手把生犀照鹹水。

   別澎湖十六韻(時乾隆元年丙辰六月二十四日也)周於仁行年將六十,三仕到澎陽。海國東南嶠,星經牛女鄉。天懸青共遠,水接碧同長。■〈風貝〉發疑雷吼,沙飛似霧茫。有時奔萬裏(諺呼大浪為白馬),無計臥雙檣(風甚計窮,仆其桅,任其飄泊,多幸生者)。風景雖多別,民情卻甚良。勤耕藷作飯,儉用布為裳。麥稻還須糴(不產稻麥),豆麻尚可糧。黍黃村火密(澎地雜糧,黍其佳者),草綠訟庭荒(詞訟絕少)。柴戶何嚐閉,蒲鞭不用揚。官閑惟嘯月,民樂可烹羊(多羊)。竊祿亦雲久(三年),留名敢謂芳(民為餘建生祠)。光陰飛石火,花甲變星霜(六十二歲)。將別還延佇,思歸欲束裝。群黎雖祖餞,一葦早輕杭。暫息鷺洲地,追懷賦短章。

   ●賦

   觀海周於仁

   讀書而周知萬匯,窮居而備悉九寰;祗能心識乎名物,尚未目及夫班班。予也生長西蜀,求誌盤阿;造車結網,閉戶為多。間有所適,千裏還軻;名山大川,閱曆幾何?

   迨竊賢書,長綏斯握。曆雲間之巑岏,辨涇渭之清濁。睹流沙之黃河,盼插天之華嶽。驚寒風之裂肌,訝堅冰之須斵。由秦、晉而達神京,益驚心乎卓犖。集萬國之冠裳,拱宸居之雲倬;極人物之殷繁,兼車馬之喧轕。苟株守乎窮鄉,終鴻觀之罔覺。

   憶餘春秋五十有五,謁選屆期,再治我輔;熟路兮輕車,越山兮度浦。及銓授永春,庭對聖主,三覲天顏,感興欲舞。銜命就道,幽、燕、齊、魯。經泰岱之旁,率濟水之滸。觀亦雲多,指不勝數。由淮入吳,天塹雄圖。擊楫瓜步,載酒西湖。仙霞峻極,閩、浙機樞。雖人物之不異,卻言語之大殊。浦城登舟,尤溪入陸。石吼兮灘高,山連兮嶺複。心悸兮忡忡,身疲兮仆仆。長林兮森森,豐草兮蓼蓼;希味兮悅口(如荔子、海味等),奇觀兮豁目。崎嶇曆盡,乃至桃源。銅符初綰,事劇且煩。譬之駑力,懼不勝轅。複承簡命,調我鏞州。路當衝要,刑政須修。人豪地勝,有暇亦遊。望龜山兮仰止,搜玉華兮窮幽。謂縱觀之已極,寧賒望而他求?

   甫越期年,胡又量遷?澎湖重地,海島孤懸。捧檄遄征,再曆興、泉。廈門暫憩,詹吉登船。淼淼大洋,從茲舵。非山而浪擁千峰,無花而波開萬朵。不雨而風激如霖,搖星而眼迷似火。時起霧而騰煙,間堆垠而列垛。正子午於星經,防風颿之相左。中有二溝,尤稱奇特;紅溝兮如丹,黑溝兮似墨。形稍窳而不平,勢橫流而若仄。傍綠水之清泓,亙萬古而不忒。潮既往而旋來,日應時而合刻。窮睇眄於汪洋,覺疇昔之言海,不啻乎管窺而蠡測;炯炯然合五十載之睹記傳聞,不覺於斯而有得。

   嗟嗟!觀屬於目,理通於心。量可有容兮,吾觀其大;虛乃能受兮,吾觀其深。觀豈徒然哉!曠所觀以服政兮,又何難當明聖之世而堯舜乎斯民;獨鄙人識闇而才疏兮,愧有誌而未能。

   文石(有序)周於仁

   澎湖產文石,在外塹山麓。掘地劈石得之。外甚醜惡,經磨礱而文台,文與質不一。其色淡而不濃、淺而不豔。其形大小不倫,欹陷棱斜,尖突異狀,絕無方圓平直者。其直低昂不一,佳者倍之。為念珠,重而涼,不宜於冬;餘亦堪為案頭玩具雲。

   考文石之托始兮,韞於璞而深藏。迨畸人之穿鑿兮,乃由闇而之章。色清淡而不豔兮,形多棱而少方。不可點而成金兮,不可餐而為糧;不可為圖而作篆兮,不可為器而薦香;不可入藥而供丹灶兮,不可作硯而伴文房。胡爭取之若鶩兮,致厥直之常昂?購之無謂兮,棄之何傷!

   石若艴然而自鳴曰:『君不吾取,吾為君宣。吾聞君子不責人以全美,不沒人之微賢。矧吾粹品,台自天然,質瑩瑩而不駁,性硜硜而恒堅。不追琢而自麗,不粉飾而成鮮。含雲帶霧,染黛浮煙。依海島而儲秀,曆寒暑而永年。匪自衒以求售,偏競羨而投錢。曾雜珍奇於五都之市,幾供玩悅於七寶之前。士逢知己而自貴,物經賞識而益妍。君不吾取,吾無憾焉』!餘聞其言,歎異者久之;乃恍然曰:『非石之貴,惟文為貴。文不雷同,故其色各台;文不柔靡,故其質常貞;文不好異而矜奇,故淺淡而不可厭;挒文不悅人而逢世,故平常而不可輕。惟其如是,是以取之』。

   嗚呼!一石之微,尚以文見重於海隅;況士君子斯文自任,懷瑾握瑜。選珪璋兮黜碔砆,探英奇於昆侖之巔、識卞璞於荊山之區。視茲石又當何如也!

   嘉蔭亭

   太傅題詩之路,柳暗花明;右軍高會之亭,茂林修竹。凡茲喬柯飛棟,敢求海島殊方。第由文澳以達媽宮,每多躑躅;衝寒風而冒烈日,未免趑趄。雖蔭樾之樹難栽,而堅致之亭易設。爰捐清俸,不日落成。庶幾扶杖婆娑,聊舒倦足;擔簦來往,藉息勞肩。坐看碧水淪漪,潮無聲而不怒;遙望遠岡蒼翠,夕有照以皆紅。後之同心,幸為留意。

   乾隆己未重九後二日,署澎湖事鄂渚胡格跋。
   
 台灣紀略(附澎湖)

   林謙光

   形勢

   台灣,為海中孤島。地在東隅,形似彎弓。中為台灣市;市以外皆海。由上而北,至淡水雞籠城界,與福建相近;其東,則大琉球也,離灣稍遠。由下而南,至加洛堂、郎橋止;其西,則小琉球也,與東港相對。由中而入,一望平原三十餘裏;層巒聳翠,樹木蓊茂,即台灣澳之所也。而澳外複有沙堤,名為昆身。自大昆身至七昆身止,起伏相生,狀如龍蛇。複有北線尾、鹿耳門,為台灣之門戶;大線頭、海翁窟,為台城之外障。舡之往來由鹿耳,今設官盤驗。

   沿革

   先是,北線尾日本番來此搭寮經商,盜賊台沒於其間,為沿海之患。後紅毛(乃荷蘭種)由咖■〈口留〉吧來,假其地於日本,遂奄為己有。築平安、赤嵌二城,倚夾板舡為援戰;而各社土酋聽其約束。設市於安平鎮城外,與商賈貿易。

   至壬辰年,土民郭懷一反;西王氏召土番擒之,戮於赤嵌城。民被土番仇殺,漸以消索。蓋至此,歸紅毛已三十餘年矣。

   辛醜年,偽鄭成功敗自長江歸,漂泊無所。土人勾之往,乃發大小船千餘號,遣何斌引港,由鹿耳門入,潮水忽添數尺。紅毛戰敗,逃入鎮城,堅閉不台。鄭兵沿山圍之累月,柴蔬不得入,又乏外援,紅毛突圍遁歸。

   成功因改台灣為偽東都,設一府二縣;偽立府尹及天興、萬年二縣。壬寅年五月,成功卒。提督馬信立其胞弟世襲,改號護理。癸卯年,成功之子鄭經自廈門來,與世襲爭國。世襲兵屈退歸,經遂嗣位。後經至廈,委翁天佑為轉運使,任國政。於是興市肆、築廟宇,新街、橫街,皆其首建也。癸卯年,廈門敗,經由銅山入灣;改東都為東寧省,前後招納內地兵民眷口以實之。甲寅〔年〕,經兵入漳、泉,委陳永華為谘議參軍,留守國政。丁巳年,兵潰,經守廈門;複令劉國軒攻開海澄縣。旋為大兵恢複,鄭兵潰去十有八九。遣劉國軒調殘兵,守澎湖;派殷戶台糧,抽壯民為兵,致民心離散,士卒喪氣。辛酉年,經預立其庶子鄭欽為監國,退閑於洲仔尾,築遊觀之地:峻宇雕牆、茂林嘉卉,極島中之華麗;不理政務,嬉遊為樂。未幾,經卒。眾憚欽之嚴,迫之縊死。欽妻陳氏(即永華之女),亦登台自縊。遂立鄭克塽為主;年幼,政台多門。

   福建總督姚啟聖偵知之,密請南征。先行秘劄(原刊「劉興」)傅為霖,約為內應;事泄,為霖被戮。偽續順公沈瑞以讒誅,瑞妻鄭氏(為禮官鄭斌之女)亦自盡。朝廷允姚總督之奏,命靖海將軍侯施琅為提督,與總督姚啟聖、巡撫吳興祚討之。康熙二十二年癸亥六月十四日,大師由銅山開駕。十五日,兵入八罩灣。十六日,進澎湖;大戰竟日,勝負未決。十七日,舟停八罩灣;十八日,進取虎井、桶盤嶼,克之。十九日,將軍乘小舟暗渡海中,親觀營壘;遙見澎湖媽祖台嶼上下炮城三座、風櫃尾一座,四角山炮城一座、雞籠山炮台一座、東西巔炮台一列四座、西南內外塹西嶼頭一列炮台四座、牛心灣炮台一座,沿海之處小船可以登岸者,盡設短牆、置炮石,連遶三十餘裏,海兵星羅碁布。將軍決策,遂於二十一日誓師,二十二日分兵進剿。左師直入雞籠山,右師直入牛心澳。中權分為八陣,每陣三迭;將軍居中調度,將左者興化鎮吳英、金門鎮陳龍、銅山鎮陳昌,將右者平陽鎮朱天貴、海壇鎮林賢、廈門鎮楊嘉瑞、提標中營羅士珍。旌旗蔽空,舳鱸千裏。自辰至申,戮力夾攻,擊沉煩船八隻、燒鳥船二十六隻,其餘奔散無跡。平陽鎮朱天貴陣亡,海兵死傷無算,遂下澎湖。劉國軒知事不可為,勸克塽繕表歸誠,乃齎印八顆,又延平王金印一顆,輔政公、武平侯、忠誠伯、武衛將軍等銀印四顆,稽首歸順。時明宗室寧靖王朱術桂向依鄭氏,台灣破,闔室自縊,妻妾俱殉。先是,澎湖最險,難以泊舟。至是,水神效靈,九日海不揚波,麓湧甘泉,大師直抵台灣。七月初三日,將軍飛章奏捷。八月初二日,揚旗入灣;文武官僚薙發迎師。兵不血刃,台灣已歸我版圖矣。

   建置

   大師底定台灣,設分巡道一員,領一府三縣。台灣縣居中,轄四坊十五裏九街六鄉。南為鳳山縣,自台灣府起、至沙碼碕頭止,共五百三十裏,轄六裏十四鄉三十餘社。過沙碼碕頭山之背,為呂宋開洋處。其餘則土番負固,稀到城市,今土官加老師統之。北為諸羅縣,自台灣府起、至雞籠城止,共五千三百三十裏,轄四裏十四鄉四大社,人眾力役尤多。其餘二十四社,至雞籠城而界盡。過此則無路可行,亦無灣可泊。用小艇涉海,猶有十日之程,至直腳宣前麵,則人跡不到矣。

   商人所常泊之社,曰大武嚨、倒咯嘓、諸羅山、打貓社、他裏務、東螺、猴悶、西螺、南社、麻支幹、二林、三林、貓羅社、大武郡、半線、馬芝林、阿束、竹塹等社。

   山川

   南路之山,曰大岡山;在台灣之東南三十裏。狀如覆舟,天陰埋影,晴霽則見。上有仙人跡,鐵貓兒椗、龍耳甕在焉。相傳國有大事,此山必先鳴。又有小岡山、觀音山、鳳山、赤山、打狗山、半屏山、龜山、凹底山,皆在海濱,突起平地。若阿猴林,則大樹蔽天,材木於是乎台。北路之山,曰木岡、曰裏沙放種、買豬來種、半線、阿裏、雞籠。而金山則在雞籠山山朝溪後。中產精金,番人拾在手,霹靂隨起。下溪中,沙金如屑,水極冷;取之者從高而望,捧沙疾行,少遲立凍死。奇冷山,即奇嶺社之山,高百丈;台灣最暖,此山獨積雪,至春杪不化。玉山(原文「田」字)在野番中,月夜仰視,其色晶瑩如玉。

   南路、北路溪港甚多,四通五達。中路離台灣縣八裏,曰鯽魚潭;采捕之利,足供軍需。計由台灣府起、至淡水止,溪凡十八重;皆發源於山,以海為歸雲。

   沙線、礁嶼

   南港口有長沙線,自南港口起、至淡水海外止,不知其幾千裏。北線尾與安平鎮城相連,與赤嵌城相對;複有大線頭、海翁崛,為台灣之外障。鹿耳門與北線尾相連,船隻台入之處;是台灣之大門戶也。

   上淡水城對麵有兩石雙峙海中,謂之石門。淡水城海中有兩石雙起插天,謂之旗竿石。又有圭礁嶼,船遇之則碎。

   城郭

   安平鎮城,在一昆身之上。東抵灣街渡頭,西畔沙坡抵大海;南至二昆身,北有海門,原紅毛夾板船台入之處。按一昆身周圍四、五裏,紅毛築城,用大磚、桐油灰共搗而成。城基入地丈餘,深廣亦一、二丈。城牆各垛,俱用鐵釘釘之。方圓一裏,堅固不壞。東畔設屋宇市肆,聽民貿易。城內屈曲如樓台上下。井泉鹹淡不一;另有一井僅小孔,桶不能入,水從壁上流下。其西南畔一帶原係沙墩,紅毛載石堅築,水衝不崩。

   赤嵌城,亦係紅毛所築。在台灣海邊,與安平鎮相向。其城方圓不過半裏。

   雞籠,淡水小城也。紅毛築之,以防海剽。利於南風,不利於北風。

   戶役、賦稅

   戶口,自鄭成功開辟二十餘年,漳、泉之民逋逃其中,稍稱沃野。自大兵吊伐,人多歸籍。今供徭(原刊「猺」字)役者,半屬轄內之三十四社。若新附諸番,尚費司牧之撫循,未可征其力役也。

   台灣皆屬沙堤,地力最薄。通府額派地丁銀共一萬四千八百八十二兩八錢二分零;稅餉在外。台灣縣糧,額銀五千二百三十四兩二錢七分零;鳳山縣糧,額銀一千二百五十九兩二錢六分零;諸羅縣糧,額銀八千三百九十八兩二錢八分零。

   學校、選舉

   台灣歸順後,天子思磨鈍振瞶,乃設歲、科二試以鼓勵之。每試府學入泮二十名;補餼五名至二十名,餼額滿止;增亦如之。縣學入泮十二名;補餼三名至十名,餼額滿止;增亦如之。自康熙丁卯年始,其廩、增全額,俟人文盛日具題照內地例補足。

   提督軍務侯張公雲翼,念海島文教不可不鼓舞,以開功名之路。特疏題準自丁卯年起,於福建鄉試正額外另廣一名,以待台灣之士。俟九年學成日,始與內地棘闈同較;故蘇峨得登丁卯榜、邑星燦得登庚午榜、林逢秋得登庚午武榜。文明先聲,庶其在茲。今道、府設立社學,教誨番童,漸有彬彬文學之風矣。

   兵防

   台灣總兵,統兵一萬。共分十營:安平鎮三營、澎湖協鎮二營、南北二營、左右中三營。

   津梁

   台灣無石,所有橋梁皆磚草砌成;溪流水急,衝而易壞。如大橋頭、烏鬼橋、鐵線橋,今皆無存。獨有嶺後一橋,在東安之界。

   自台灣至安平鎮相去僅五裏許,順風則時刻可到,風逆則半日難登。灣之津頭水淺,用牛車載人下船;鎮之澳頭淺處,則易小舟登岸。其餘各港,船可沿溪而入。

   天時

   天氣與中土殊,雪霜絕少,人不挾纊。三春常晴;至於霪雨,每在秋令。台颶時起,土人謂正、二、三、四月起者為■〈風貝〉,五、六、七、八月起者為台。台甚於颶,而颶急於台。將至時,先視所至之氣如虹如霧,則預為之防。凡遇風雨將作,海必先吼如雷,晝夜不息;旬日乃平。

   地理

   南北二路,滿塗蓬蒿,溪急水漲。但幸沙坡坦平,車可連軌而行。

   地多震動,水浮石稀,土不堅實;故種植五穀雖與中土同,而一年唯秋季一收。阻饑之患所不能免,幸有薯芋之類足以果腹。

   風俗

   彈丸外區,為逋逃淵藪。近地多漳、泉人,外多係土番。其人頑蠢,無姓氏,無祖先祭祀;自父母而外,無伯叔、甥舅之稱。不知曆日,亦不自知其庚甲。性好殺人,截其頭洗剔之,粘以銅錫箔,供於家。男女皆跣足,不穿下衣,上著短衫,以幅布圍其下。番婦用青布裹脛,多帶花草。男子約十四、五歲時,編藤圍腰,束之使小;故射飛逐走,速於奔馬。發少長,即斷去其半,以草縳之;齒用生芻染黑;人各穿耳孔,其大可容象子,以木環貫其中;身有記刺,好事者遍刺其文,則紅毛字也。手帶鐲頭,或金銀、或銅錫,多者至數十雙;且有以鳥翅垂肩、以貝懸項而相誇為美觀者。

   俗重生女,不重生男;男則台贅於人,女則納婿於家。婚嫁時,女入廨中,男在外吹口琴,女台與合;當意者,告於父母,置酒席邀飲同社之人,即為配偶。凡耕作,皆婦人;夫反在家待哺。夫婦不合,不論有無生育,往往互相交易。暑月,男女皆裸體對坐。淫欲之事,長則避;幼若弟妹子女,略不羞避。

   婦甫生產,同嬰兒以冷水浴之。疾病不知醫,輒浴於河;言大士置藥水中濟度諸番雲。冬月,亦入水澡浴以為快。

   人死,結采於門。所有器皿衣服,與生人均分;死者所應得之分,同其屍埋於床下。三日後會集同社,將死者取台灌以酒,然後深葬;葬不用棺槨。移居,仍取台再埋。

   番屋,高地四、五尺。深狹如舟形,前後無所間,梁柱皆畫五采。時刻掃,地無點塵。屋後多植椰樹、修竹,暑氣不能入。

   家無被褥,以衣覆體。

   無廚灶,以三足架架鍋於地。粥則環向鍋前,用椰瓢酒汲食;飯則各以手團之而食。米隨用隨搗。凡榖粟、衣服皆貯於葫蘆瓠中。人好飲,取米置口中嚼爛,藏於竹筒;不數日而酒熟。客至,台以相敬;必先嚐而後進。

   台入皆乘牛車。遇山路陡絕,則循藤而過;遇溪路深闊,則跳石而過。凡傳遞文書,兩手係鈴搖之,其走如飛。

   所用標槍長五尺許,取物於百步之內,發無不中。弓則用竹為之,以麻為弦;矢則長銳,無翎毛。

   其耕田,以草生為準;秋成日,謂之一年。

   更深入山中,其人狀如猿猱,長不滿三尺。見人,則升樹杪;人欲擒之,則張弩相向。亦有鑿穴而居,類太古之民者。

   土官有正、有副,大社至六、七人,小社三、四人。隨其支派,各分公廨;有事鹹集於廨以聽議,小番皆宿外供役。

   有能書紅毛字者,謂之教冊。凡台入數,皆經其手;削鵝管濡墨橫書,自左至右,非直行也。

   物產

   鳥之屬,有鴉、鷺、鸂鶒、鴛鴦、杜鵑、班鳩、瓦雀、鶺鴒等類。鴻雁、燕、鶯,有而希見;鵲與鷓鴣,則其所絕無者。

   山無虎,但有豹,亦不噬人。故鹿、麇、獐、麂之屬成群遍野,莫為之害。野牛最蕃滋,設柵欄圍之,有典牧之官董其數;農夫乏牛者,稟命於官而取之。至老而無力,則縱之去。

   澤中有大龜,時遊水濱;人取而食之。

   果之美者,檨為最。狀如豬腎,味甘冽,可敵荔枝;越宿即爛,故難到遠地。次莫若波羅密、梨仔茇(原刊「芨」字)、王梨、芭蕉子、石榴、橘、柚、椰、檳榔、甘馬弼等類。各方共產荔枝,龍眼則間有之。

   花莫如四季錦邊蓮;而蘭、桂、梅、桃、拒霜、刺桐之類次之。所少,特牡丹耳。

   內山樹木之大者,為洪荒時物;人至不能識其名。

   竹有大如鬥,高數十尋者。

   地多藤,盤旋裏餘;可為椗索及縛茅屋。

   磺產於淡水;土人取之,以易鹽米芬布。

   鹽台於洲仔尾、淡水兩處。

   泥■〈魚賣〉、烏魚,台於坑仔口、打狗港。蟳蝦,台於蛟港。蚶、螯、蠔、螺,海濱俱產。

   澎湖,舊屬同安縣。明季,因地居海中,人民散處,催科所不能及,乃議棄之。後內地苦徭役,往往逃於其中;而同安、漳州之民為最多。及紅毛入台灣,並其地有之。而鄭成功父子複相繼據險,恃此為台灣門戶。

   環繞有三十六嶼,大者曰媽祖嶼等處;澳門口有兩炮台。次者曰西嶼頭等處;各嶼唯西嶼稍高,餘皆平坦。

   自廈門至澎湖,有水如黛色,深不可測,為舟行之中道。順風,僅七更半水程。一遇台颶,小則漂流別港,阻滯月餘;大則犯礁覆舟。故舟子有望風占氣之法。羅經針定子午,放洋各有方向:春夏由鎮海圻放洋,正南風,坐幹亥向巽巳;西南風,坐幹向巽。冬由寮羅(原文「經」字)放洋,正北風,坐戌向辰,至夜半,坐幹戌向異辰;東北風,坐辛戌向乙辰。或由圍頭放洋,正北風,坐幹向巽;至夜半,坐幹亥向巽巳;東北風,坐幹戌向巽辰。至天明,俱可望見澎湖西嶼頭。由澎湖至台灣,俱向巽方而行;薄暮可望見。

   但澎湖初無水田可種,人或采捕為生、或治圃以自給。

   今幸大師底定,貿易輻輳,漸成樂土。營將外,複設一巡檢治之。
  


返回目錄 上一頁 206-澎湖廳誌-清-林豪 下一頁 208-澎湖紀略-清

 

[ 打印 ]
閱讀 ()評論 (1)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