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入三升米。
讀書種子才百裏,
隻欠場及時雨。
恰似薑尚觀魚,
正合文王有疾。
不遇官家動問,
憑誰替漢郎惜。
馮唐不是那個當紅的網絡寫手,而是漢初人,史記有傳的哦。漢文帝有天路過,見個五十多的白胡子老家夥作個郎官,這官也太小了點啵。就跟他攀談幾句,被他蹶了一頓,忍著氣再問,還真問出點道理來。由此馮唐才為人所知。
史記講毛遂的時候說,士在世上如錐處囊中,五十多歲的人還作郎官自然有其道理,就算是簡在帝心,馮唐的官運也沒有多遠就是了,性子太直,誰都不待見他。。。後來武帝的時候問賢,大家把他作為隱之大賢推薦給漢武帝。你就說馮唐這家夥當初把人得罪得有多廣泛,得罪得又有多狠吧。武帝那是出了名的不好侍候,把個90多歲的幹倔老頭推上去,不是把他放火上烤麽。所幸武帝隻是殘暴,還並不糊塗,隻提拔了他兒子。話說,他90多,應該是孫子才對啊。
王勃的《滕王閣序》中有“嗟乎!時運不齊,命途多舛,馮唐易老,李廣難封。把這倆千古倒黴蛋給栓在了一起。
蘇軾因為與王安石政見不合,離朝外出為官到密州時,打獵,寫了首江城子,就是老夫聊發少年狂那首,說到自己鬢微霜,就想起他來了句,何日遣馮唐?
倒黴的時候,容易想起馮唐。
簡而言之,馮唐就是個老而不得誌的代稱。
講這故事幹什麽?
洛陽親友如相問,一片冰涼在仕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