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ris的夢幻城堡

原創小說連載,穿越、曆史、愛情、魔幻、傳奇
正文

《新碧血劍》:承上啟下,鳳頭豹尾

(2013-05-16 06:18:45) 下一個
《碧血劍》原著改編電視劇,無論香港版或大陸版,結局部分的處理,都未抓住小說內核,都寫袁承誌20歲退隱,以消極避世地態度,帶領愛人避居海外。這不太符合當時曆史,也不太符合人物性格,父兄犧牲性命救他,華山苦練武功十年,最後折騰了一兩年,一事無成逃避責任,逍遙海外當一輩子隱士?此等做人態度不值得提倡。


 
我一直覺得袁承誌出海遠征,從西班牙紅毛海盜手中奪取大島,應與鄭成功奪取台灣島,有異曲同工之妙處。實際上袁承誌的出海,是一次規模宏大的海外移民,決非tvb電視劇結尾處,兩個人坐在小船上,劃著劃著就到勃泥國了,也太太小氣了吧!稍有常識的人都知道,恐怕還沒出海港呢,就被風浪打翻了。沒辦法,TVB曆史劇的格局就是醬紫,^_^


 
張紀中版的碧血劍,結尾的大船倒像模像樣,但是隻有一艘船,恐怕也不很符合實際。孫仲壽都說了,弟兄們都誓死追隨盟主,那末幾千人總有吧,總得數十條船才夠吧。參照鄭和下西洋的典故,當時福建造船業發達,鄭氏身為東海霸主,造一隻船隊完全可行。西班牙殖民者,也肯定不是三個兩個的,要奪下一個大島,還是頗需要一些人手的。


 
金庸《碧血劍》最後一回,寫已成為民間抗清領袖的袁承誌,看到反清複明大勢已去,空有一身驚世駭俗的武功,卻無安邦救國的權謀韜略,又不願落草為寇,在張朝唐叔侄的鼓動之下,率領親眷部下出走海外,在南洋開辟一片新天地,當時金庸先生的描述,袁承誌最初心灰意冷,聽了張朝唐的建議之後,可是“意氣風發”拍桌子,召集舊部集體出海的,這才像二十來歲的男人。

 

這個寫法是很有創意的,貼合南洋華人移民的曆史,可謂鳳頭豹尾神來之筆。為小說的續集的寫作,開拓無限的想象空間。少年時的我受小說影響,曾經很崇尚這種“出世”態度。不過隨著年齡閱曆的增加,對明清曆史深入了解之後,覺得這個結尾不符合曆史事實,而且也有悖人物的性格。袁承誌出海的目的,絕不隻是逃避戰亂,而是“開創一片新天地”

 

李自成兵敗山海關、多爾袞入駐北京城,並不代表著“大勢已去”。1644年滿清占領北京時,明朝軍隊優勢尚存,比例大概至少101,江南西南華南肥沃富饒、人口密集的地方,仍然在明朝和大順軍控製下。京城失陷、李岩冤死不代表“大勢已去”,金庸先生當時寫的時候,估計沒仔細研究南明曆史,才認為“大勢已去”,而讓袁承誌調頭投奔海外。那時南明史研究不熱,很多曆史真相都被淹沒了。

 

當時的反清複明的形勢,比抗日戰爭時候好得多。十年之後鄭成功北伐,順治都嚇得要退回關外。 京城的暫時失陷、李岩的冤死不代表沒有複國希望。袁承誌並不是張無忌,他對理想要自信堅定得多,骨子裏秉承父親的熱血,打不死的的廣東蠻子精神(金庸先生原話),怎會為一次挫折就放棄,在明亡後的二十多年中,忘記國內的一切責任,從此對抗清之事不聞不問??

 

就算他是張無忌的性格,以他仁義包天的性格,為國為民的理想,也不會在這個時候放棄,隻是為避免內部紛爭,主動放棄地位權勢名利。他絕不是一個沒出息、隻會打架的村野莽夫,而是事實上的中流砥柱。跨越黑白官匪兩道、受到李自成義軍、南明軍隊、名門正派、綠林英雄敬服的,事實上的抗清領袖布衣天子,在我的小說續集之中,他是廣東義師的頭領。

 

賦予他重要角色責任,是由他袁崇煥的兒子、李岩的義弟、華山派高徒、七省武林盟主的身份決定的,也是他做人誠懇無私、處事圓融練達贏得的。一個本可寫得有血有肉,貼近現實生活的好男人,為何寫成一個懦弱的,對愛情不忠對國家不義,隻會逃避責任的庸俗男?好男人跟庸俗男人,看上去好像差不多,其實骨子裏差得遠。

 

 新修版袁承誌愛上阿九,不符合作品的原意,改得十分突兀庸俗,未曾豐富人物的性格,反令人對主角心生厭增。他和青青的愛情,原著中也寫得太簡單,一開始還是濃墨重彩,後麵就越來越不盡心,最後改成庸俗三角戀,把一個性格單薄的阿九,捧到女主角的地位,將袁承誌寫成好色男子,帶領大批部下出海,隻為逃避國內的情人,還看著眼裏想著家裏,對青青不忠對阿九不義?把一本精彩的曆史武俠,演義成台式悲情苦戀?

 

在我看來,“袁青”相濡以沫的愛情,與金蛇營部下一起出海,攜手闖蕩南洋的曆程,代表的是忠貞不渝、榮辱與共、生死相隨、體諒互助的愛情觀;飽含了人性中美好的品質,值得大書特書大寫特寫。袁承誌率部遠征海外,結合明朝末年的南洋移民史,實在有很豐富的想象空間,可寫的題材十分廣泛,甚至可以超越原著,若不續寫實在可惜。

 

史載明末清初大量難民、被清兵打散的農民軍、抗清失敗的明軍餘部,不願侍奉清廷的明朝遺民,掀起了移民東南亞的高潮。明亡後,高、雷、廉三州總兵陳上川、副將陳安平等率領兵將家眷3000餘人、戰船50餘艘到達越南南部的湄公河三角洲,這塊地方因此被稱作“明鄉”。

 

1659年,跟隨永曆帝(桂王朱由榔)流亡緬甸的官兵眷屬,有的逃亡暹羅,有的被安置在緬甸邊遠地方,今天緬甸北部的桂家與敏家都是這些官兵的後裔。1905年,海外華僑總數已達700萬人。直至近代幾次革命低潮時期,也都有逃避政治迫害的中國人移居東南亞。

 

華人血汗成就東南亞盛景。居東南亞的這些避難者大多是貴族、軍事將領、知識分子和巨商富賈,都受過良好的教育,從某種程度上說是社會的精英,即使是平民百姓,也有不少是掌握一定技術的工匠。他們為當地的開發和經濟發展作出了巨大的貢獻。

 

陳上川率領官兵曆經10年,把同耐河到湄公河的廣袤土地,開墾為越南一流的良田,並興建了一個城鎮“堤岸”,將該地區發展成遠東最大的大米市場。這些華僑深得越南人的敬重,被尊稱為“伯父”。通過華僑的傳播,東南亞國家對中國的社會經濟生活也產生了積極影響。明代的菲律賓成了中國和拉丁美洲之間“海上絲綢之路”的中轉站,番薯、煙草等拉美農作物經這裏傳入中國。

 

 

結合以上的許多史實,稍加演義就是一部精彩小說,與現實緊密結合的好題材。在《新碧血劍》故事中,袁承誌率嫡係遠征海外,最初確實出於無奈逃避,但是後來就是主動的,將自己救國為民的理想,寄托於海外這片新天地。他和他的部下眾多人,分散在東南亞諸國,成為當地的中流砥柱,其深遠進步的影響力,一直到300年以後的今天。

 

 

綜上所述目的有三個,一是描述南明抗清的曆史,表達對民族英雄的崇敬;二是還原袁青的真摯戀情,表達我對對忠貞愛情的理解;三是還原袁承誌“俠之大者”本色,表達對南洋移民的尊敬,對從古至今出海謀生,為留存中華之文化,而披荊斬棘開創海路,用自己的智慧勇氣血汗,在海外紮根的祖先的尊敬。



感謝閱讀我的文章,歡迎留言評論!


歡迎閱讀我的小說,點擊瀏覽iris的小說博客:iris的夢幻城堡   http://blog.wenxuecity.com/myindex/62152,各種長短篇小說連載,為您講述精彩故事與曆史傳奇。
[ 打印 ]
閱讀 ()評論 (0)
評論
博主已隱藏評論
博主已關閉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