若敏

若水上仁堪養性 敏思椽筆自陶情
個人資料
若敏 (熱門博主)
  • 博客訪問:
正文

胡佑華教授:在美生活點滴回憶(6)

(2025-09-03 06:51:52) 下一個

《胡佑華教授,在美生活點滴回憶(6)》

若敏

一、譜寫聖歌,傾訴信仰

1997年,胡佑華退休後,來到美國,常在閑暇時譜寫歌曲,共創作了十餘首,其中包括多首頌讚基督的聖歌,如《耶穌的愛如清泉》《耶穌寶血為我流》《您是誰?我知道》等。這些作品曾被武漢兩家大教堂的唱詩班演唱,其中《耶穌的愛如清泉》還被一位女教友改編為小提琴獨奏,效果極佳。

(胡佑華教授和女兒胡培怡醫生)

在身患肺癌,接受放療、體力嚴重衰退的晚期,他依然堅持創作,寫下了表達感恩的《願主總在我身旁》。這首歌後來在印城華人教會為他舉行的追思會上由唱詩班演唱,場麵動人。

(李鳴真教授和胡佑華教授琴瑟和鳴)

此外,在薑克強教授的指導下,他還為《幽靜的岸灘》《藍色探戈》等著名歌曲配上四部合聲。

(胡佑華教授1997年71歲生日,胡家聚會)

(胡佑華教授(左三)和五弟胡佑盛(左一)侄女胡培勤(左二),大姐胡佑玲(左四),表妹陳宏偉(左五),五弟媳黃慕珍(右二),大嫂吳佩瑚(右一)

1999年深圳團聚)

二、“老頑童”的聚會情懷

2002年聖誕節前後,女兒胡培怡組織同濟醫科大學77級北美校友首次聚會,胡佑華親自剪紙、布置彩球,將家裏裝點得喜氣洋洋。

(2002年,同濟醫學院77-1北美同學,在印城胡培怡醫生家聚會)

他與年輕人打成一片,三天聚會中歡聲笑語不斷,最後竟能準確叫出46位校友及家屬的姓名與關係,令人驚歎。

(胡佑華教授,收獲聖誕禮物)

(2003年1月77-1在洛杉磯北美校友聚會)

(2004年聖誕節,77-1北美奧蘭多聚會)

從此,他積極參加各種校友聚會,與年輕一代建立了深厚友誼,還收了幽默風趣的小鄭為徒弟,師徒倆在聚會中的表演常令現場爆笑連連。

三、老年公寓的溫馨生活

2003年夏,胡佑華與妻子李鳴真入住印第安納波利斯“翠薇園”老年公寓,每逢周末便回女兒家團聚。他笑稱這叫“上全托”。

在公寓中,他不僅為鄰居理發(技藝源自中學時代父親的訓練),也與妻子一起成為義務醫療顧問。一次,李湘泉老人便秘數日、痛苦不堪,胡佑華不顧穢臭親手為其通便,贏得鄰裏讚譽。

四、組織合唱團,散播歡樂

喜愛熱鬧的胡佑華主動發起每周一次的老年人唱歌練習,還參與排練合唱。2005年春節,他組織的老年合唱團在禮來大藥廠的聯歡晚會上演唱《同一首歌》,他坐著輪椅親自指揮,觀眾反響熱烈。

2005年11月底,印城合唱團指揮調動,他臨危受命,盡管患有重度肺氣腫,仍毅然接任,嚴格訓練合唱團員。在2006年春節晚會上,他帶病上台指揮《今夜無眠》《大中國》,演出成功,掌聲雷動。他笑稱這是“臨危受命不惜命”。

(2006年春晚,胡佑華教授現場指揮)

五、永不落幕的“Party療法”

胡佑華酷愛聚會和卡拉OK,常高歌《三套馬車》《紅河穀》等名曲。他還參與跳交誼舞,年輕時曾獲得過舞蹈比賽冠軍。盡管後期因病隻能跳半個曲子甚至無法跳舞,但隻要有Party,他就容光煥發,大家打趣這叫“Party療法”。

(胡佑華教授與女兒胡培怡醫生)

(2004年胡佑華教授在家教女兒胡培怡跳國標舞,胡佑華教授曾經帶領協和醫院的國標舞隊,在武漢市的比賽中獲獎)

2010年3月,他參加人生最後一場春節聚會,獻唱了父親創作的幽默英文歌《噴嚏歌》,這首歌也成為他留給朋友們的“告別曲”。

(2010年2月,李鳴真教授80歲生日,胡佑華教授參加的最後一個Party)

六、詼諧小品,笑中含情

胡佑華熱愛表演,常編寫詼諧小品。最著名的作品《屁常規》來源於一次真實笑談——一位醫師誤將“尿常規”寫成了“屁常規”,引發誤會。

他親自飾演糊塗病人,配合李鳴真等人演出該小品,在多次聚會上演出,引得觀眾笑聲連連。直到生命最後階段,他仍堅持坐著輪椅出演,把笑聲留給眾人,堅守幽默至最後一刻。

七、豐富心靈,延年益壽

在美國生活的十餘年裏,有女兒細心照料,又有豐富的精神與社交生活,胡佑華始終心情愉快,熱情開朗。他的豁達、幽默和與人為善,使他在人生最後的歲月裏,活得溫暖、快樂,也贏得了無數朋友的敬愛與懷念。

(2002年與外孫合影,觀看外孫打Lacrosse)

(2009年6月參加外孫的大學畢業典禮,外孫已經被醫學院錄取,胡佑華教授寫下“十年磨一劍”的條幅)

(2001年在武漢教會,胡佑華教授左二,胡培明右一)

(2003年波士頓,從左至右,李鳴真、胡佑華、辛德光(同濟校友,前荊州醫院心內科主任)、郭靈恩(麻醉科主任)女兒也是77-1)

(2003年,胡佑華教授的第一位研究生鄭啟昌教授(左二)來美國,相聚)

(2008年指揮合唱團的“今夜無眠”,完美地完成演出,合唱團團長王濤,贈送禮物-照片)

身患絕症,勇敢麵對

胡佑華長期患有肺氣腫,需定期到醫院複查。2006年春,因肺部感染拍CT時,發現右上肺出現陰影。由於他曾在1970年代患過肺結核,醫生最初懷疑為複發,但痰培養結果否定了這一可能。

接下來麵臨的是更嚴重的懷疑——肺癌。但由於病變位置特殊,支氣管鏡難以取材;而肺穿刺風險極大,容易引發氣胸;至於直接手術切除,又擔心他高齡且肺功能差,經不起麻醉風險。醫生為難,隻能讓家屬決定。

他與妻子李鳴真及女兒(都是醫生)在候診室討論後,決定不冒險手術,選擇保守觀察,定期複查CT。

中藥調理,陰影穩定

西醫無太多辦法後,女兒的好友、腫瘤專家吳紅雲建議嚐試中藥調理。李鳴真便結合自身中西醫經驗,開出“益氣補肺、活血軟堅”的方子,以黃芪、丹參、炮甲為主,熬成中藥膏服用。

服藥兩年多,CT影像顯示肺部陰影保持穩定,無明顯變化。醫生、家人乃至他本人都逐漸淡化了肺癌的可能。胡佑華甚至自作主張停藥,李鳴真也未堅持,這是她後來自認的一個失誤。

疑似炎症,實為肺癌

2009年2月,停藥半年後複查,陰影顯著擴大,達4.3×3.0cm,幾乎是原來的三倍。PET檢查確認為肺癌,並發現肺門已有轉移性淋巴結。

麵對這個惡訊,胡佑華並未崩潰。他虔誠信仰基督,四周貼上紅色十字架,每日禱告。精神層麵積極調整,同時配合中西醫治療,飲食調理(如五紅粥、烏雞湯),並在報紙發表文章《一個患癌症的人為啥這樣忙碌》,鼓勵同病者。

一場“抗癌大勝仗”

經多科會診,決定先做35次放療。他在治療期間幾乎沒有出現預期副作用,原本醫生擔心的吞咽困難也未發生。治療結束時,肺部腫瘤已纖維化,轉移淋巴結消失,他欣喜若狂,還寫下《一場抗癌的大勝仗》,刊登於印城華文報紙。

2010年初,他再次感到胸痛,醫生最初以為是感染,但後經檢查發現,肺癌已轉移至脊柱。雖追加10次放療緩解了症狀,但肺功能因多次治療嚴重受損。稍走幾步便氣喘,甚至連上廁所都難以支撐。

生活逐漸需要全麵照顧,他常歎:“我活得太累了!”但依舊努力維持正常社交,甚至由李鳴真推著輪椅外出打麻將排遣情緒。

2010年春節,他在兩場聚會中表演了“屁常規”並唱“噴嚏歌”。2月27日還出席了春節聯歡晚會,舞台上掛著他寫的“虎”字,並與老友蕭述祖合影。

生命最後的交代

3月1日,他呼吸明顯困難。夜間將女兒召來,向妻子和女兒交代後事。盡管家人安慰他“想多了”,但他已感知生命將盡。

3月2日晚,病情急轉,經診斷為肺心病,心房纖顫,住入St. Vincent醫院。

病情稍穩後轉入臨終關懷醫院(Hospice)。可惜途中受涼引發感冒並並發肺炎,抗生素治療無效。3月12日清晨,血壓已測不出,脈搏微弱,兩膝冰冷,生命僅存一線。

他始終堅持等到遠在聖路易斯大學醫學院的外孫考完試趕來見他最後一麵,果然於傍晚6點半趕到病房,見了他最後一麵。

親情圍繞,安詳離世

當晚9點10分,他在女兒、外孫和妻子的陪伴下,平靜離世,因心肺功能衰竭,享年84歲。

印城合唱團成員曾到病房為他布置鮮花和氣球,鼓舞他求生意誌。3月12日晚,他們低聲唱起他曾指揮過的《今夜無眠》,他那時的呼吸一度加快,說明他仍感受到這一切。

幹女兒們貼心照顧,輪流護理;一位幹女兒還在臨終時播放聖歌,讓他在熟悉的旋律中閉上雙眼。

胡佑華選擇在夜間離世,仿佛是為了不讓親人太勞累。他善良一生,關愛他人,離世前仍體貼家人。

這份善終,是他人生最終的圓滿,也是上帝對他的慈悲安排。

(所有資料來源胡佑華和李鳴真回憶錄,感謝胡培怡醫生提供資料和照片)

(完稿於2025年8月5日,美國亞特蘭大)

 
[ 打印 ]
閱讀 ()評論 (6)
評論
若敏 回複 悄悄話 回複 '杭州阿立' 的評論 :

謝謝,終於完成這個係列
若敏 回複 悄悄話 回複 '菲兒天地' 的評論 :

謝謝菲兒!
若敏 回複 悄悄話 回複 '水星98' 的評論 :

胡教授確實有很充實一生。作家胡發雲也是湖北人
杭州阿立 回複 悄悄話 珍貴的史料,青史留名。
菲兒天地 回複 悄悄話 回複 '水星98' 的評論 : +1

讚係列。
水星98 回複 悄悄話 胡教授一生過得很充實,很有成就。走的時候也很安詳,值得告慰,願他在天堂安息。還有,我覺得武漢姓胡的人特別多。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