撇下繁華,坐下喝茶

有的人走了就再也沒回來過,所以,等待和猶豫才是這個世界上最無情的殺手!
正文

為什麽說中國的崛起是世界發展的大勢所趨? 之二

(2013-05-08 06:28:13) 下一個
為什麽說中國的崛起是世界發展的大勢所趨? 之二
 
2003年伊拉克戰爭前,美國、英國等國家指責薩達姆政權擁有大規模殺傷性武器,聯合國武器檢查團重返伊拉克進行檢查。薩達姆膽怯,讓檢查團在伊拉克查了個遍,結果,沒有找到任何可信的相關證據,相反,卻找到薩達姆政權早已經把大規模殺傷性武器銷毀的一些文件和人證。

薩達姆送檢查團出境時說:你看,我真沒有,不騙你的,你得給我主持公正。
 
檢查團回來以後,中情局第一時間報告美國總統布什。布什再問:確切嗎?下麵回答道:千真萬確。布什說:那好,這我就放心了。大家準備好,3月20號正式開戰。
 
結果大家都知道,在不到三個星期的時間裏,美軍順利進入巴格達市區,途中並沒有遇到任何頑強抵抗。9個月以後,薩達姆本人被鋪,3年以後,由美英組織的軍事法庭判決絞刑絞死。
 
利比亞內戰,又稱利比亞戰爭,是利比亞在2011年發生的武裝衝突,在利比亞國內常稱為“2月17日革命”,交戰雙方為穆阿邁爾·卡紮菲領導的政府和反抗卡紮菲的勢力。受鄰國的“阿拉伯之春”浪潮影響,2011年2月15日開始和平反政府示威,但活動遭到政府軍的武力鎮壓後引發起義,進而爆發的反政府勢力的武裝力量同利比亞政府軍之間的激烈軍事衝突。
 
最初的示威抗議從利比亞第二大城市班加西開始,並逐漸向全國蔓延,民眾要求從1969年就已經上台統治長達42年的革命領導人穆阿邁爾·卡紮菲上校下台和進行民主變革。反對卡紮菲的勢力組成“全國過渡委員會”,以推翻卡紮菲的獨裁統治和建立民主政體為宗旨。2月26日,聯合國安理會通過首項決議,凍結卡紮菲資產,並把事件交由國際刑事法院處理。3月初,卡紮菲軍進攻反對派在東部的據點班加西。3月17日,聯合國安理會再度通過決議,授權成員國在利比亞設置禁飛區。
 
8月,反對派在西部發起進攻,奪取首都的黎波裏,“全國過渡委員會”逐漸得到國際和聯合國承認。·卡紮菲一度逃避追捕,直至10月20日在蘇爾特被殺,死前受盡豪無人道的羞辱,連西方媒體都紛紛歎息。
 
2013年朝鮮核試驗是朝鮮自2006年起的第三次核試驗,2013年2月12日,朝鮮宣布成功進行了一次地下核試驗,並稱此次試驗的是小型輕量的原子彈,同時多國宣布檢測到了可能與此相符的地震。對此,日本要求聯合國安理會召開緊急會議,韓國提升了軍隊的警戒程度。此外,美國和日本還緊急出動飛機來確認輻射特征。
 
朝鮮再度為新近進行的核試驗辯護,稱它是為打擊“敵對的”美國,並強調,屈於美國壓力放棄核計劃的那些國家“結局悲慘”。朝中社周四(2月21日)在一篇評論中指出,2003年,利比亞放棄核計劃,意在修複與美國關係,該國領導人卡紮菲後來卻被可能得到美國武力支持的民眾起義推翻。評論稱,“朝鮮從未退卻”,“那些核計劃半途而廢的國家的悲慘結局證明,朝鮮民主主義人民共和國在進行(核)選擇時顯示了遠見和英明”。與朝中兩國高層均有密切關係的消息人士稱,平壤已通知北京,該國計劃進行更多核試驗。
 
2006年1月10日,伊朗恢複中止了兩年多的核燃料研究。4月11日,伊朗宣布已成功生產出純度3.5%的低純度濃縮鈾,成為國際核八強之一(五常任理事國,印巴,伊朗)。4月28日,國際原子能機構總幹事穆罕默德·巴拉迪向該機構理事會和聯合國安理會提交了關於伊朗核問題的報告。報告說,伊朗未能在聯合國安理會規定的期限內中止鈾濃縮活動,也沒有和國際原子能機構核查人員進行全麵合作。6月1日,美國、俄羅斯、中國、英國、法國和德國有關伊朗核問題的外長級會晤在維也納結束。與會各方達成一項共識,在伊朗中止鈾濃縮活動的前提下向其提供一項具有吸引力的方案。7月31日,聯合國安理會通過了關於伊朗核問題的第1696號決議,要求伊朗在8月31日之前暫停所有與鈾濃縮相關和後處理的活動,並呼籲伊朗與國際原子能機構開展合作。
 
2007年2月22日,國際原子能機構總幹事巴拉迪向機構理事會和聯合國安理會提交了有關伊朗履行安理會1737號決議情況的報告。報告認定伊朗未能在安理會規定的60天限期內停止其有爭議的鈾濃縮活動。
 
3月8日,國際原子能機構理事會閉門會議決定,將該機構對伊朗的55項核技術援助項目減少22項,有4項是國家項目,其餘18項屬地區或跨地區的合作項目。3月28日,伊朗國家原子能組織中止伊朗與國際原子能機構全麵保障協定的部分輔助安排,以回應聯合國安理會第1747號決議。4月9日,伊朗總統馬赫茂德·艾哈邁迪-內賈德宣布,伊朗已有能力進行工業規模核燃料生產。
 
美國目前準備發動對伊朗的戰爭以阻止其發展大規模殺傷性武器。
 
以美國前總統喬治布什前國務卿賴斯為首的美國主戰派認為:現在不打,後患無窮;對伊朗動武代價很高,但容忍伊朗擁有核武器對美國的安全角成威脅代價更高;在動武和縱容其擁有核武器之間傾向動武。
 
以前卡特政府國家安全顧問茲比格涅夫•布熱津斯基為首的美國主和派認為:目前局勢類似1962年“古巴導彈危機”,美國政府處於“要麽默許敵人擁有危險武器,要麽動武阻止敵人”的兩難困境;動武則美國將陷入20至30年的另一個伊拉克泥潭。況且伊朗的原子能發展現今有莫斯科與北京為德黑蘭背書,美國當局擔心若擅自對伊朗動武會激怒克裏姆林宮與中南海領導階層,更會促使中俄兩國變本加厲軍援伊朗,增加美軍進攻的難度。
 
至今,朝鮮和伊朗的問題還在膠著狀,美國以色列的主戰派們雖然叫囂的很響,但要真的動起手來,還是要想三下的。
 
前後兩對例子,卻有廻然不同的結果,為什麽?

沒有武器技術上的絕對優勢,家大業大的大佬們是不會冒引火燒身的風險的。


[ 打印 ]
閱讀 ()評論 (0)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